傣族话是什么?

傣族话是什么?,第1张

 傣族语言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使用人口约84万。使用人口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方言有两个:德宏方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 双江、 镇康、沧源、 孟连、 澜沧、西盟、景谷、景东、保山、腾冲、昌宁等县;西双版纳方言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境内。傣族有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一些改革。

语音 ①声母较少,韵母较多。 ②西双版纳方言(以允景洪话为代表,下同)有21个声母:p、ph、b、m、f、 v、 t、th、d、n、l、堭、s、j、k、kw、尣、xw、嬜、h、妱。德宏方言(以芒市话为代表,下同)只有16个声母。西双版纳方言b在德宏方言并入m(有些土语并入v),d、n在德宏方言并入l(有些土语n和l仍对立),kw和xw在德宏方言分别并入k和x。③这两个方言的声母x和s都可以分别自由变读作kh和堭h;在内地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kh和x,堭h和s对立。④西双版纳方言有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84个韵母。两个方言都有a、i、e、ε、u、o、婖、ш、媅9个基本元音,а带韵尾时分长短,所以实际上共有10个元音音位。但有些土语的单元音ε和婖已分别并入e和o。 ⑤两个方言都有 -i、-u、-m、-n、-嬜、-p、-t、-k 8个韵尾。但是,西双版纳方言多一个-妱韵尾,德宏方言多一个-噜韵尾。上述两个方言以外,有些土语的辅音韵尾已不齐全,个别土语只剩下一两个鼻音韵尾。⑥舒声调一般有6个,促声调3至4个。西双版纳方言里现声母读为p、t、k、妱、b、d、堭、j的阴平字,在德宏方言多数地方并入阳去;在德宏方言孟定话里,阴平字不分化,但阴上与阳去合并,所以舒声调只有 5类。

语法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①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to55xa13(我)tεm13(写)to55(字)tai14(傣)“我写傣文”。②定语位于中心语后。如西双版纳方言:m婖(锅)t婖嬜41(铜)“铜锅”,ho41(黄牛)hau41(咱们) “咱们的黄牛”, nam11(水)s婖嬜55(二)va∶n35(碗)“两碗水”。 ③副词作状语时, 其位置有前有后,否定副词总是在前。如西双版纳方言:bau35(不)va∶n55(甜)“不甜”, bau35(不) het33(做)“不做”。 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位置前后都有。 如di55(好)ti55(很)“很好”, k婖i33(慢) pai55(去)“慢走”,su55tsau13(你)pai55(去)妱婖n55(先)d婖(吧)“你先去吧!”xau55(他们)p婖da∶i55(已经)p婖k33(回)ma44(来)h媅n13(了)“他们已经回来了。”④语助词很丰富。如a33(吗)、a41(呀)、a婖(吧)、n媅41(啊)、ja35(哩)、lε13(了)等。它们一般位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

词汇 ①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3个音节以上的词大都是借词。②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西双版纳方言为例):联合式,na13(脸)ta55(眼睛)“面子”;修饰式,如nam11(水)ta55(眼睛)“眼泪”;支配式,如m婖n55(垫)ho55(头)“枕头”;主谓式,如na13(脸)nai33(溶化)“微笑”;附加式,如ta∶嬜41kin55(吃)“食物”。③大多数动词和形容词后边可以附加一定的音节表示动作的短促、迅速或减弱,或使形容词的意义更加明确、生动、细致。如德宏方言:suk53“洗”——suk53sa:k53“随便洗洗” ,ph媅k11“白”——ph媅k11sa∶k11la∶k11“白皑皑”。④四音格结构很丰富。如德宏方言:ku35(各)h媅n55(家)ku35(各)je55(谷仓)“家家户户”,lam53(水)ja噜11(大)h媅55(船)su嬜35(高)“水涨船高”。⑤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如德宏方言:va∶n11“碗”,tse31“纸”。现代汉语借词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如 koη33sa∶嬜55“工厂”,s媅11xui11tsu55ji11“社会主义”。 ⑥在外语借词中,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特别是前者,由于受小乘佛教经书的影响,从巴利语、梵语借进了许多语词。如妱a妱55xa妱55la妱33“字母”,tham41“经典,法”。这是不信奉小乘佛教的傣语方言和同语族的其他语言所没有的。⑦两种方言之间基本词汇的差别,边疆与内地不大相同。分布于边疆地带、 人口比较多、 居住比较集中的方言、土语,它们之间的词汇差别较小,同源词占65~75%;杂居于内地,使用人口较少的,其词汇与边疆地带的方言差别较大,同源词占50~60%。

--------------------------------------------------------------------------------

傣语

Da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和南部的一些县。使用人口约84万(1982)。此外还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较多。西双版纳方言有21个声母,91个韵母;德宏方言有16个声母;84个韵母。两个方言各有6 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韵母中都有单元音韵母9个:a、i、e、ε、u、o、婖、噜、媅(а带韵尾时分长短)。西双版纳方言带-i、-u、-m、-n、-嬜、-p、-t、-k、-妱韵尾的韵母有82个,德宏方言没有带-妱韵尾的韵母,但有-噜韵尾。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后,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其位置有前有后,因副词而异。语气助词很丰富,一般位于句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占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四字格结构的词很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大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借词大多是多音节词。在外语借词中,西双版纳方言由于受小乘佛教经书的影响,从巴利语借进了许多语词,这是同语族中其他语言所没有的。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村寨多在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和竹楼别具风格。饮食以大米为主,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男子服装上著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长管裤,多用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为花色长筒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著对襟短衫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顶。婚俗:婚前社交自由,小伙子找到合意的姑娘后,请父母托媒说亲。丧葬:行土葬、火葬和水葬,以土葬为主。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月)举行,传说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杀死了霸占她们的魔王,但遭魔火烧身,众人见此情景,皆泼水灭火相救,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泼,洗尘去污,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消灾祛祸,身体健康。礼节:老人受尊敬,村中红白喜事都要专门送饭菜给老人;说话和气,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很少吵架;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要弯腰细步,以示对长者的尊敬;热情好客,过往客人,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还备有专门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还漂亮。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一定要把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及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烧柴必须先从根部烧起,并且只能从三脚架的两侧续柴,不用火时,只能用灰埋或任其自灭,不许用脚踩灭。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衣服不能用来当枕头,枕头不能坐,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下方。禁止禁止在菜园里大小便。进佛寺前要在门外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顶。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揣庆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傣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著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哗奘房中受戒

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4093fr=ala0_1_1

傣族的民俗是什么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著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擡著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擡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著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溼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菸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

傣族的风俗习惯到底有哪些?

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乾,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乾,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

傣族有哪些习俗

一、民居习俗: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二、服饰习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䙓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三、饮食习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四、节庆习俗: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餈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餈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五、日常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傣族的节日习俗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 、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鼎,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著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节日期间去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著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禁忌什么?

傣族的禁忌

吃饭时要有礼貌,不能抢著吃,不能在别人筷子下面挟菜,不能用筷子打猫、打狗,饭吃完后再添,不能将锅端起来。吃饭时不能随地吐痰。

不能用脚踢凳子给别人坐,不能用脚踢烧着的木柴,添柴不能在灶里添,烧柴时必须先烧大的一端。

家长的床铺(多在火坑旁)任何人不能往上坐。家长有一瓶“圣水”放在床边,任何人不能动。

睡的床不能头向门,认为这样不吉利,因为人死了才头向门外。

衣服破了不能用裤子补,认为这样会受穷;不能用上衣改做裤头;衣服也不能用来当枕头,枕头不能坐。女子的衣服不能晒在高处。

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弯腰细步,以示尊敬;不能摸别人的头。

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如实在忍不住放了要马上跑开,不能站在别人面前。

杀鸡不能先砍头,吃鸡腿不能只吃一只而只能吃一对。

不能在家里剪指甲,否则认为不吉利。

火塘上的三脚架不能随意移动。

进佛寺必须脱鞋;看见佛爷必须跪拜;走路时不能踩着佛爷、和尚的影子,不能摸他们肩膀以上的部分;在佛寺询问物件,只能嘴说,不能用手指或脚踢;妇女在经期或刚生过小孩不能进佛寺。

傣族村内有庙,庙旁有神树,经过神树下面时不得骑马、打枪。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芒种日)过后,生产大忙,禁止谈恋爱和办婚事,直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冬至日)后,男女青年的社交才变为正常。

在德宏傣族地区,还有许多禁忌:

⑴不能称傣族为“摆彝”,要叫他们“傣族”。

⑵每寨都有寨神,在寨头有寨神庙,外人不能进去。

⑶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柴火只能由三脚架两边凑入。

⑷不能跨过火塘,更不能触破火塘上的沙罐(烧茶的罐子)。

⑸在傣族家中,不能随意闯入主人内房;未满月的产妇在家中,外人不能进去。

⑹夜间不能到只有一个女人的屋中谈话。

⑺在路上遇见一个女人时,最好不要与她谈话、同行,尤其是已婚的妇女。

⑻傣族夫妇,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喜欢住在一起,洗脸、洗脚都用不同的盆子。

⑼遇婚丧、新屋落成时,来的客人男客由男的招待,女客由女的招待。

⑽不能砍折郊外或村外的神树,也不能在神树下大小便、拴马。

⑾傣族男女青年夜晚谈恋爱,最好不要用电筒去照射,否则,男子会开枪或持刀相向。

⑿遇祭寨时,外人不能进寨,寨子里的人要出来,也必须等祭寨完毕。

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也还有许多禁忌:

⑴傣族村寨里有以竹或木编的台子,并树木桩,称为“哉曼”,意为“寨心神”,不能

坐踏或拴马。

⑵不能移动或触弄神树下送鬼的鬼匾、鬼篮、鬼台、竹竿等祭品。

⑶旱地或菜园里,不能大小便;坟场上的森林不能砍伐。

⑷佛寺里的鼓不能随便敲打,神像及作赕用的戈矛不能触摸。

⑸到傣族家中至楼口要脱鞋,进去后脚步要轻些,不能用脚跺楼板。

⑹房子内的中柱(傣族屋里,一般都有四根大柱,侧面较矮的两根代表女性,中间高大的两根代表男性。中间靠里面的一根楼上一端贴有色纸,插有蜡条,是老人死时才靠的)一般人不能靠,不能挂东西,楼下的一端不能拴马。

⑺楼下的磨不能空转,碓不能空踩。

⑻正在燃烧着的柴不能用脚踏,烧过的火炭不能用脚搓或扫。

⑼在傣族家中,不要吹口哨。

⑽在傣族家中睡觉时,头的方向最好不朝向主人的内室。睡前不用小篾树最好侧放在一

边。

⑾不能跨过妇女的脚和触摸妇女的发髻。

⑿有丧事的村寨,寨内的人禁止到其他村寨。

傣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著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 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

傣族的习俗

1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著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情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著,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也有祖孙三代同堂的。儿女长大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随幼子或幼妇女同住,家庭财产由幼子女继承,幼子女负责赡养父母;已分居的儿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财产,数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经济独立,

妇女在结婚前就开始有个人积蓄,结婚带男方家的财物一旦离婚可以携带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门期间,若夫妻关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著自己的东西回父母处。寡妇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门。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妇死去,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办离婚手续,手续简单,将一对蜡烛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服饰

傣族的服饰颜色特别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特别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特别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现在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应该也会像 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

傣家妇女穿筒裙,上著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䙓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非常美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不过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进了,可以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可以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么穿~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必须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

与大多数亚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不同地区的傣族主食谷类稍有不同。根据仲富兰在《傣族风俗介绍》一文中所记载,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主食糯米。(3)傣族人所食的肉类主要为猪肉、牛肉和鸡鸭,很少是羊肉。(仲富兰 3)苦笋、苦瓜是傣族的常见蔬菜。傣族人喜食昆虫,蝉、竹虫、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仲富兰 3)

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

傣族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历6月17日至19日之间,是傣族的泼水节,相当于汉族农历清明节 前后,也是傣族的新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07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