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霄贤和哈妮克孜的恋情是假,两人虽然关系不错,但并不是恋人关系。
秦霄贤和哈妮克孜,一个是德云社帅气小生,一个是异域美少女,两人相差1岁、性格契合,因为在综艺中的互动收获了无数CP粉。
2022年7月,哈妮克孜、秦霄贤一同参加综艺《全力以赴的行动派》,这档青年气质的城市探玩类真人秀很快让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两人在综艺中几乎形影不离,甜蜜度爆棚。
节目中哈妮克孜、秦霄贤一起坐在沙滩车上,因为太过颠簸,哈妮克孜十分紧张,秦霄贤便和哈妮克孜十指相扣,安慰女方。
详细介绍:秦霄贤,本名秦凯旋,1997年1月5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主持人,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2017年,担任“德云社德云三宝相声专场”的主持人。2019年,担任“德云社己亥年纲丝节庆典”的主持人;12月31日,参加德云社霄字科第一批(头霄)拜师仪式。
2020年1月23日,其参加的“开开心心年年好”春节相声晚会在天津卫视播出;同年,参加线上喜剧特别节目《喜剧场》。
5月8日,其参加的湖南卫视喜剧创演艺能秀节目《笑起来真好看》首播。2021年1月,获得东方卫视喜剧综艺《欢乐喜剧人第七季》总冠军;8月20日,参加喜剧厂牌真人秀《德云斗笑社第二季》。
居住习俗: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
2服装习俗:哈尼族一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人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
3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恋爱,但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也有一些地区实行包办婚姻。
4宗教信仰: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祭祀由巫师“贝玛”主持。
5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就是过新年,节期5~6天,多至半月。
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年”和“火把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一夫一妻制是哈尼族的基本婚姻制度,弃妻再娶要向前妻和舅家赔礼;哈尼族的住房一般分正房和耳房,有的还辟有地厅,组成四合院;哈尼族穿着用布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大裤裆裤,以青布裹头。女子服饰因自称而异。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客人到家,全家老小都要起身让座,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客人饮过酒,主人会喜笑颜开地倒上一怀浓茶,倾心交谈。对客人必用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进餐时,先给客人斟酒,当给所有人斟完酒后,还要给客人再斟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若是逢年过节到哈尼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团圆的糯米粑粑到火塘边烘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双手捧给客人。客人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边。
除此之外,哈尼族还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1、出生
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代表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
2、婚俗
在云南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有“踩路”定婚的传统习俗。哈尼族叶车人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有意,就在白伞下细谈。居住在云南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人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哈尼族支系碧约,新娘从出嫁前三天就开始哭婚。
3、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
4、视火如命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5、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哈尼族葬礼中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盛大仪式“莫搓搓”,一般都是为正常死亡的高寿男女举行的。出殡前夜,青年男女在丧家附年燃起箐火,敲锣打鼓。年轻人眉目传情,歌声舞影,通宵达旦。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1、姑娘节
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哈尼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日举行。
关于这个节日有个传说:相传古时候,碧播寨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与一个英俊的青年猎手相爱了,但她的父母不允许,硬把她许给了土司的独眼儿子,姑娘悲痛欲绝。二月初四这一天,她上山砍柴,遇见了三个与她命运相同的姑娘,于是她们互相诉苦,最后,一起跳崖自杀了。
事情过后,哈尼族人觉得这是很痛心的事,认为不该再继续干涉自己儿女的婚姻,于是,把二月初四这一天定为姑娘节。节日这天,未婚的小伙子向情人借来漂亮衣裤,打扮成姑娘的模样,翩翩起舞陪伴情人,直到太阳偏西。已婚的男人这天要特别勤快,他们要为自己的妻子服务一天。
2、祭龙(昂玛节)
云南省哈尼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一二月间举行,节期为三天。哈尼族认为龙是他们的保护神。关于祭龙,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古时候,哈尼族的祖先来到哀牢山时,有个山魔天天来到寨子骚扰村民,还要村子每年二月给他送一个姑娘。后来有个叫碑娘的寡妇,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打扮成姑娘,送给山魔。
夜晚,当山魔喝醉后,两个小伙子拔出刀子刺杀山魔,山魔被杀,她的两个儿子也力竭而亡。为了纪念这两个小伙子,人们举行这个节日。节日这天,全寨杀牲祭祀,并选出两个小伙子装扮成姑娘,在人们的簇拥下巡游寨子一周。这天,青年人还要骑魔秋。此外,还要举行赛歌、跳舞等活动。
3、苦扎扎
又称“六月节”,哈尼语为庄稼即将丰收、丰足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意思。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期二至五天。
节日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哈尼族人崇拜一个名叫“威嘴”的神人。每年五六月间,威嘴神人都要到山寨巡视,看看人、牲畜和庄稼,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为了感谢威嘴神人,人们筹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神人进寨,以驱除邪害,保佑人民安宁幸福。这样代代相传,就成了今天的节日。
节日里,人们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宰杀牲畜祭祀神人。磨秋场是节日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磨秋场上人山人海,艺高胆大的小伙子往往争先恐后地登场表演,以博得姑娘的爱慕。除此外,还有其他的活动,如跳舞、荡秋千、摔跤等。夜晚,全村老少围坐在髯火旁,听老人“讲古”。
节日的最后一天傍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一个火把,并举火把照遍屋内的每一个角落,表示驱逐邪恶,然后将火把送到村边的路旁,以先后顺序,排成一条火龙,朝东南方向延伸,以示将邪魔驱向远方。
“过年”,异常陌生的一个词,我已经不记有多少年没有过年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中国最看重的就是过年,这么重大的节日,我怎么可能多年未过,这是因为我是哈尼族,哈尼族有很多支系,每个支系的习俗都不一样,同一个支系里因为地区不同,习俗又不一样。
我们这边的哈尼族不过春节,是过我们的民族节日——十月年,哈尼语我们称"扎勒特”,我们以十月为岁首,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十月年",历时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各家各户杀猪杀鸡、舂糯米粑等,祭祀天地、祖先。
我对于“十月年”的记忆停留在小学,那时候我以为全世界的节日都与我们一样,每当我们民族节日“十月年”、“五月年”就会放一个星期的假,一到节日我就能穿新衣服、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不用上学,也不用去地里劳作,可以肆无忌惮的与小朋友一起玩耍。
我记得我们过年的开始都是杀鸡进行祭祀活动,第一天早上要在门外院子杀鸡,祭祀天地,直接摆饭桌在院外吃饭,桌上的饭菜要全部当餐吃完,不可以拿回家里,但只有男性能参加,我每次都馋桌上的鸡肉,但我是女孩子,不可以吃。(这里体现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第二天母亲早早起来做汤圆,我每次都嫌弃母亲捏的汤圆太大,豆面沾的又少,直到现在她依然是把汤圆做的很大。母亲做完汤圆,用芭蕉叶一份一份包好,我用小背篓背着汤圆,还有一瓶酒,送去舅舅家,我有四个舅舅,要一一去送,去到每一个舅舅家,都要把汤圆摆到祭祀桌,倒上一杯酒,我就磕头,舅妈会给我鸡蛋或者一只活鸡,每年我会选择留在一家吃饭,然后背着鸡蛋,抓着鸡蹦蹦跳跳的回家,有时回到家会发现鸡蛋已经碎了,免不了母亲的一顿责骂。
汤圆背完之后,就没有我的事情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只需要负责吃、玩,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也不多,小伙伴就约在一起在外面玩过家家、跳绳,用棕榈叶编制包包,我们那会没有橡皮跳绳,是用棕榈叶子编成的跳绳,那时我最爱玩跳绳,光着鞋能跳一整天。
记忆最深的是我们这些小屁孩看着大姐姐大哥哥谈恋爱,过年那几天,吃完午饭,适婚少女会聚集在寨子外的梯田间,边做腰带刺绣边唱山歌,不久就会吸引来一群男孩子,他们在一起对山歌打情骂俏,我们一群小屁孩就在旁边起哄。那样的热闹欢庆景象,已经永远消失了。
“十月年”最重要的有个“祭龙”活动,对于这个活动,我也不是很了解,只有男性可以参与,我只是小时候零零碎碎听长辈说,哈尼族山寨在选址前,都要先选一片树林作为寨子的“神树林”,那个“神树林”不允许女性踏入,我至今未去过,只是在外面看过。
小的时候觉得这些祭祀活动都是封建迷信,还动不动就是不允许女性参加,赤裸裸的透露了重男轻女,所以我一直想逃离这个封建的地方,可是现在才发现,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了,那些不是封建迷信,是我们应该传承的民族习俗,可是我对自己民族的习俗了解甚少,感到万分愧疚。
小学毕业到了初中,我才知道原来汉族节日与我们不一样,学校放假都是跟着国家法定节日,而我们民族节日时间从不与法定节日一致,就这样我就失去了过年的机会,后来才知道,那些教我们的汉族小学老师,一直都入乡随俗,跟着我们过节日,五一国庆他们都没有,还好春节都是在寒假,不出去外面,真的是不知道世界多大。
上初中、高中、大学,工作上班后,都是跟随法定节假日放假,我失去了过年的机会,我已经忘记了过年是什么样,自己民族节日无法参与,汉族节日我们又不过,每年春节放假,父母亲都去汉族、傣族、彝族家过年,我又不愿意去别人家做客,自己又懒得做饭,每年都是炒饭、面条度过。
我感觉我是游离在哈尼族与汉族之中,哪一边都又无法依靠,没有好好传承了解自己哈尼族的节日习俗,又不了解汉族的节日习俗,夹在中间,现在我直接没有过年的概念,我没有过年,只有放假休息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