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娘家还有些什么人?

严凤英娘家还有些什么人?,第1张

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出身寒微,身世较为复杂,可以说是爷爷奶奶各一方,爹是爹来娘是娘。坊间有多种说法。当然,坊间传言既无需任何证据,又无需负任何责任。而形诸文字,就必须拿证据说话,以理服人。笔者留意经年,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也积淀了一些心得,愿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分享。

严凤英的奶奶是哪里人?现存的文字资料不多,最权威的文字记载,莫过于严凤英丈夫、王冠亚先生写的《严凤英》传记。一般传记作品为增强阅读趣味,往往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但仍不失其真实性。王冠亚先生写的《严凤英》传记也一样,甚至显得格外用心,格外严谨。

王冠亚在《严凤英》传记中这样写道:“(严凤英的奶奶)是从外乡逃荒来的苦命人。十六七岁嫁了个男人,虽然大她五六岁,男耕女织也还恩爱。谁知一场大水眨眼功夫就把几个冬春辛勤创建起来的田垄茅舍冲了个精光。丈夫象塞楔子似地把她塞上一条逃命的破船,船儿载着女人和孩子的哭号声,被滚滚白浪推远了。男人们泡在水里,水没及膝盖,水没及胸脯,他们爬上房顶,扒上树梢,慢慢也看不见了。”

至于严凤英的奶奶姓什么,家在哪里,没有人说的清楚。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要深挖严凤英的身世,也没有什么重大收获,只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按照王冠亚的说法,严凤英的奶奶老家叫“枫树湾”,“屋前是湖,屋后是茶山”。“说话的口音,介乎安徽湖北之间。若以安庆为圆心,以一百五十里为半径,朝西南方向成四十五度角扇形展开,即可在东经一百一十六度,北纬三十度附近找到黄梅、九江、宿松、望江等地,把包围圈缩小到这一带,准能在某个湖汊之滨茶山之下找到一个叫枫树湾的村子,肯定就是小婶(严凤英奶奶)的娘家故乡了。”

这段话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我看来,王冠亚先生心中是有定数的,只不过没有断言罢了。

我们再联系前后文看一看。

王冠亚说,严凤英奶奶原先记得几首采茶歌,上了年纪之后,只能准确地唱出一首很接近流浪艺人唱的黄梅调--“小小茶棵矮墩墩,手扶茶棵叹一声,白日摘茶摘到晚,晚上炒茶到五更,没得(你小)盘缠怎回(哟)程!”

就在严凤英奶奶落脚安庆“倒爬狮子”街,并开了一个名叫“联升客栈”的夫妻店后,安庆街头出现了逃水荒的流浪艺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唱这么一段故事:乾隆五十三年,湖北黄梅四年大旱,县老爷叫抬着龙王求雨。不料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五月十三那天,大雨竟像天河开了闸似地下个不停,洪水暴涨,打破盆形口,冲破黄梅县四十八处圩堤,只见那“猪牛六畜被水卷,圩田洲地白浪滔天!……老弱们行不动水里丧命,少壮们逃水荒流落在外边!”

“悲惨的故事,浓浓的黄梅乡音,打动不少善良的心灵。”严凤英奶奶,“一听,就鼻子发酸,眼泪随着深沉的渔鼓和凄楚的车光牙子扑簌簌地滚落下来。之后,总是揉揉眼睛,从贴着‘招财进宝’的钱筒里倒出几个制钱递给卖唱的。”

以上引文都出自王冠亚的《严凤英》传记,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都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湖北黄梅。象“采茶歌”、“黄梅调”、“说话的口音”、“曾经相同的遭遇”,如此等等。当然,采茶歌、黄梅调,不是其它地方的人就不会唱,但方言、口音,却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在没有外力推广普通话时,往往是“少小离家”,“乡音无改”。黄梅方言很是奇特。在黄梅,就分为“上乡话”和“下乡话”。所谓“上乡话”,就是正宗的黄梅本土话。所谓“下乡话”,就是1931年划归黄梅原属江西德化县的德化话,下乡人时至今日,也还有听不懂上乡话的,更遑论其它地方的人。与周边县市口音差别就更大,最初“黄梅调”、“采茶戏”传到安徽,安徽人很难听懂。黄梅戏元老丁永泉曾说“最早安徽艺人唱黄梅戏,其唱腔道白都用湖北黄梅的原腔土话,有些唱词因用黄梅话,安庆人听不懂,就改为普通话演出”。就是例证。

至于严凤英的奶奶到底是哪里人?王冠亚先生语焉不详,给我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根据王冠亚在《严凤英》传记一书中提供的一些资料,严凤英的奶奶生于同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869年,二十六七岁逃水荒到安庆落脚,我延伸做了一些考证,《黄梅县志》载,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黄梅恰恰大水。我不知道这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历史的巧合。

严凤英的爷爷,叫严启纯,是桐城东乡罗家岭人。这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如果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就有点耐人寻味。只要在百度里输入“严凤英”词条,就可以看到“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镇黄梅村(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的介绍。也就是说,严凤英的爷爷也是桐城罗岭镇黄梅村人。为什么在安徽桐城有个叫黄梅村的地方呢?是这个村最早由黄梅逃水荒的人在这里落脚安家,还是这个村大多数人是由黄梅逃水荒的人形成的呢?不得而知

《百家讲堂》钱文忠教授说,严姓郡望出自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严姓的主要堂号有:“天水堂” 、“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育德堂”等,严凤英家的堂号,属于“富春堂”,而黄梅所有土著严姓都属于“富春堂”。按王冠亚先生的说法,严凤英先祖是朱洪武和陈友谅打仗的那年月逃难到的罗家岭,然后发的这一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推敲的。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没有在浙江打仗,本身就值得怀疑。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过鄱阳湖,也大战过许家寨(黄梅濯港附近),而陈友谅是湖北蕲州人(与黄梅同属蕲州府),势力范围好像不曾扩大到浙江一带。就是打仗,似应在湖北、江西一带。如其说是避战乱逃难到安徽的,倒不如说是逃水荒到那里落脚安家的。哪种说法更合情理?我想大家自有明断。

在查阅相关的资料时,我还发现一种较为特别的现象,这就是黄梅村人多为手工艺人,像严启纯就做木匠,严凤英的师傅严云高,以唱戏为业,这在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他们都不事农业,说明什么问题呢?我想,这大概与他们是流落到安徽的逃荒灾民,没有钱财置买田地有关。不知有没有道理。

严凤英的父亲严思明,是抱养的,母亲丁小妹是“苦儿院”长大的,身世已无从考辩,却自觉不自觉地把严凤英植根于浓厚的黄梅戏土壤里,若干年后,成长为黄梅戏皇后。

严凤英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梅戏成就了严凤英等一代名家,这固然与严凤英的自身天赋密不可分,但在严凤英的骨子里流淌着黄梅戏的基因,应该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历史玄妙地为考证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留下某种提示,也未可知。

夏末五月。《水墨菱塘》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故乡采菱角的趣事。水墨灵堂的第一自然段一过黄梅这句话黄梅是指夏末五月联系的诗人。水墨菱塘这篇短文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问题一:黄梅戏出自哪个地方?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问题二:黄梅戏到底出自于安徽安庆还是湖北黄梅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黄梅调也叫采茶戏。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传说之―∶“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

问题三:黄梅戏的起源地点、时间? 黄梅戏起源地有安徽怀宁、桐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四种说法。王兆乾(黄梅说的提出人)晚年承认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缺乏理性的思考。四种说法中,以宿松说最为可靠,后在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历史溯源

黄梅戏,是中国名闻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黄梅戏起源地有四种说法。

● 安徽怀宁说

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么,安徽怀宁也有个黄梅山,两个“黄梅山”,究竟哪个“黄梅山”与黄梅戏有瓜葛呢?柏龙驹先生进而考证,黄梅戏的语言和声腔是以安庆、怀宁地方话为依托,与怀宁黄梅山一带民歌小调完全一致的,而与湖北黄梅县地方话大相径庭。

● 安徽桐城说

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严凤英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桐城罗岭(安庆市郊区)的山水、风俗人情孕育了这位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没有严凤英就没有当代的黄梅戏。

● 湖北黄梅说

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山曰“黄梅山”)。此观点最早见于汤金城在《黄梅戏艺术》1989第二期增刊上发表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一文,在这里作者把县名“黄梅”与戏名“黄梅”划为等号。

● 安徽宿松说

安徽省地方学者廖理南认为,安徽宿松才真正是黄梅戏发源地。他说,据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宿松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宿松人就开始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传说清朝乾隆时期,在黄梅戏发源地四地之争中,以安徽怀宁说最为可靠,黄梅戏的语言和声腔是以安庆、怀宁地方话为依托,与怀宁黄梅山一带民歌小调完全一致的,后传入安庆,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

问题四:黄梅戏出自那个年代 黄梅戏源头的历史记载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源头列举了几种传说。

传说之―∶“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

以上三种传说,我认为前两种传说较为符合历史真实,后一种传说就显得牵强附会,很多人因为黄梅戏和黄梅县同字同音而趋同黄梅戏源于黄梅县的说法。当然,一些专家也曾从音乐、剧目、师承的层面进行分析、推论,认为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但提出的论据、论点不具有说服力,他们也坦承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匮乏,所以,无法最终形成定论。至于黄梅戏到底源于何处,很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研究。这既有年代久远,原本就缺少文字资料,一些了解情况的老艺人也相继去世,又无经费支持的原因,也与人们普遍对黄梅戏起源持漠视态度有关。

性 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著名剧种,且在戏曲整体萎缩的形势下,依然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黄梅戏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我们不能只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今日的成绩上,而漠视黄梅戏风雨兼程的来时路。如果连一直以黄梅戏为家乡戏的安庆人,都无法说清黄梅戏的源头,岂不有数典忘祖之嫌?再者,厘清剧种的源头,找到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唤起人们对黄梅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本清源,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也是黄梅戏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

问题五:黄梅戏到底是哪里的? 20分 黄梅戏这个剧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但是这个剧种,叫黄梅戏这个概念,是在安庆地区形成的。个人觉得,争论这个发源地,不仅仅无聊了,更是一种无能的体现,与其讨论发源地之类的话题,更多的是需要各个黄梅戏剧团自身不断加强建设以及发展,而不是成天打着发源地的剧团,湖北改良版黄梅戏的口号去上台演出,更不是所谓的创新来掩盖相关的无能。

问题六:京剧出自哪里越剧出自哪里有句出自哪里黄梅戏出自哪里评剧出自哪里 京剧出自北京,越剧出自浙江,豫剧出自河南,黄梅戏出自安徽,评剧出自河北

问题七:黄梅戏是哪里的 黄梅戏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发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

问题八:昆曲黄梅戏分别来自哪里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早在元末明初就已产生了。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这是不确切的。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问题九:黄梅戏到底出自于安徽安庆还是湖北黄梅 一般认为是安徽、湖北、江西三省的交界。不过因为演唱的语言用的是现在安庆的方言,所以认为出自安徽。 安徽出自安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08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