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怀宁雷埠中心幼儿园园长是谁

安徽安庆怀宁雷埠中心幼儿园园长是谁,第1张

郝玉琴。根据查询安徽安庆怀宁雷埠中心幼儿园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3月29日,园长是郝玉琴。雷埠中心幼儿园是怀宁县偏远乡镇学校,在园幼儿多是偏远乡村留守儿童,2021年县教育部门将该园纳入教育民生工程项目管理。

1 安庆地名的来历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 意。

到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 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

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风水鼻祖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2 鸡鸣山的由来作文400字

放暑假了,妈妈带着我去鸡鸣山游玩。

一路上,妈妈给我绘声绘色地讲着鸡鸣山的来由——相传当年唐太宗路过此山,听到有鸡鸣叫,就把此山称鸡鸣山……

车还不到下花园境内,妈妈就指着远处朦胧巍峨的高山对我说:“快看,那就是鸡鸣山,当地人也叫它“奶奶山”。“哦,为什么叫奶奶山呢?”我好奇地问。

“那是因为山顶上建有碧霞元君殿的缘故,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因泰山奶奶滋生万物,人们又把她奉为送子奶奶,所以鸡鸣山又叫奶奶山。”妈妈耐心地给我解释着。

听着动听的故事,不知不觉到了山跟前,耳边传来人们的欢笑声。

一下车,远远看见门口一座金碧辉煌的牌坊上面竖写着三个大大的字“鸡鸣山”。远远的看到有一硕大的身披五彩霞衣的公鸡高昂着脖子,像是在引吭高歌,似乎还能隐隐传来鸡叫的声音,真是名符其实的“鸡鸣山”啊!

走到半山腰上,看见有一块横卧的山石,上面刻着“卧龙石”。据说清代康熙皇帝曾经两次登山,在这休息过,还吟过诗呢!

我和妈妈顺着台阶往上爬,先到了一个憩亭,妈妈坐下来休息,指着远处几个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对我说:“你好好看看那几块大石头像什么?”

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我看见远处有一块白色石头长在裂缝处,就像乌龟的花纹,旁边写着红色的大字“金龟佛”,还有像骆驼的“骆驼岩”,像人手指的“五指峰”……一个个形象千奇百怪,出神入化,非常有趣。

走进绿树环抱的鸡鸣山中,只见一架天梯呈现在眼前,指示牌介绍这是“达摩梯”,有三级270个台阶。每踏上一个台阶就发出一声脆响,一声比一声响亮,声声回落在山谷间。这响声好像是敲击木鱼声,又像是金蛙鸣叫声,一边走一边感受着它的奇妙。

一路上经过很多的庙宇,有观音院,财神庙,永宁寺……庙中佛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各个庙中都有络绎不绝上香的人。

越往上走,山路也越来越陡,越来越崎岖,虽然很累,我却爬得越来越起劲。妈妈远远的落在后面,一直喊着“慢点、小心点……”声音回荡在山间。

我只好停下来等妈妈。抬头看,云层变幻多彩,好像进入仙境一般。向下望去,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成片的田野出现在我眼前,在这里它们显得那么渺小。

我和妈妈在一个拐角处看见“蹬顶成功”的牌子,我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微风吹来,似乎把我的疲劳都带走了,我不禁高兴地笑了。

3 安庆的地名来历

21 城市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地区的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岳)。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今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 安庆府城古地图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今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今天的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6]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4 安定区的来历(用来写作文)

我的家乡是大西北的一个贫穷小镇,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之上。

尽管这里还未跟上大城市迅速发展的步伐,但她还是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来开发她、建设她、美化她。她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定西市安定区。

厚重的黄土地,孕育出了如它一般深厚灿烂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人们有献羊还愿的风俗。

这种习俗就是人们将自己的愿望诉诸神灵,希望神灵能够保佑自己的愿望实现,在重大节日,一般在逢庙会时宰羊献给保佑自己的神灵,以示感激。这与我们这里长期被少数民族统治有关,当是萨满教风俗的遗存。

萨满教是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

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

除了献羊还愿的习俗外,家乡的社火也很有特色。“社火”也称“秧歌”原是指节日迎神赛会上自娱自演的杂戏杂耍,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神崇拜,现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每逢正月间,各地大大小小的秧歌队都要进城表演,到正月十五达到 。正月十五的那天,大街上花车巡游夺人眼目,高跷、舞狮、旱船表演各具特色,围观人群摩肩。

5 介绍安微的来历一篇作文(三百字左右)

介绍安微的来历一篇作文(三百字左右)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9岁半了,老爱扎马尾辫,开心的时候,甩甩小辫子,特有意思。

一张可爱的瓜子脸上,镶嵌着粉红的小嘴巴。高高的小鼻子,又大又圆的眼睛。

我像男孩一样调皮。有一次我穿着溜冰鞋上楼梯,结果才上了六级,我就从上面摔了下来,摔得我头昏眼花。

我的优点是做数学练习。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布置我做11题练习,结果我做完后自己又做了31题,老爸说:“如果哪天班里选‘数学大王’你肯定是第一名。”

我最大的缺点是丢三落四的。有一次,我忘记带语文书,我把书包找了N遍也没找到。

老爸说:“到了四年级你怎么办呀!” 这就是我,是不是很可爱呢?。

6 灵宝地名的来历作文450字

传远古时代,这里曾被唤作“桃林”。那时候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公里的大桃林。

每当春天桃花盛开,这里蝶飞蜂舞,景色宜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林”。

相传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一日早朝时,唐玄宗刚刚坐定,陈王府的参军田同秀上前启奏:“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桃林县(今灵宝市)函谷关丹凤门上紫气萦绕,玄元皇帝(老子)飘然其中,臣正要上前叩拜,只听他老人家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说完就不见了,臣不解其意,奏请陛下圣裁。”玄宗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到函谷关寻找灵符。果然不错,在函谷关原关令尹喜故宅西边挖出了一道“灵符”——一个桃木制成的木片,上面用朱砂写着“十十十木”四个字,众人皆不解其意,只好将“灵符”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呈送玄宗御览。玄宗拿着“灵符”,左看右看,怎么都看不明白,众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擅长趋炎附势的田同秀试探着说:“微臣的看法不知对否,不敢妄言。”“爱卿发现‘灵符’有功,但讲无妨。”“臣看这几个字合起来好象是古书中的‘桑’字。三个十字,外加一个木字,将木拆开则为一个十字,一个八字,合起来是四十八。”这样一说,群臣都有所悟。“四十八,四十八,玄元皇帝保佑吾皇四十八年盛世。”一位大臣竟然高兴的大叫起来。大家也都随声附和,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可喜可贺。唐玄宗自然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

7 地名的由来—作文(500字以上)

王府井由来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 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8 一个地名的来历作文

举个例子:青岛

处黄河流域下游、黄海之滨的青岛,不仅以其秀丽的海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还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成为山东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

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这个小岛和青岛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文人墨客的歌咏但由于这个小岛名称的起源及其与陆地上青岛名称的关系、发展变化、名称的涵义等确有着不同的解释,几十年来还说法各异时至今日,在多种出版物中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就几十年间先后发见的历史资料,就以下诸问题琐考如下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青岛名称命名的年代,缺少具体的记载,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 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在出现“青岛”名称的同时,也出现了“青岛口”的名称胶州湾内女姑口所立《重整旧规》碑文中明确记载了:“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请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许公就是许铤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怀宁金鸡岭水库红杉林11月红。11月6日下午,位于雷埠乡金鸡岭水库水杉树叶开始变红,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惊艳如画,放眼望去,一排排水杉林犹如一道金色长廊傲霜挺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6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