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一年诸节之首,是一年中最具喜气的节日。人们将过春节称为“过新年”。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现在不少人总是感慨年味越来越淡,其实,旧时泉州关于春节的习俗是十分隆重精彩的。
泉俗认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那天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尽力备办丰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是贫寒之家也要尽力而为。供桌上摆满各色糕果和鸡鸭鱼肉,中间高堆“过年饭”,以陶钵盛大米(象征丰衣足食),上面再搁碗糕(因为碗糕俗称发糕,象征兴旺发达)、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象征吉祥、有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闽语中的“剩”就是“春”音,所以以前很多农户在过年时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粮食的米囤上贴个“春”字,既寓意春节来临,更寓年年有余,有“春”——有剩余),供桌前还要再置放一个火炉(象征家运亨通、红火),一直摆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孙们就跪拜祖先,祭礼也告完成,俗称辞年。
现在很多人家在除夕那天拜祖先没那么烦琐,一般就是备办一些丰盛的菜肴,给祖先烧香点烛、烧“金纸”,放鞭炮。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拜祖先一般要有米饭、“米果”(用饭米磨成米浆蒸制而成,即米豆腐)、炸肉丸、猪蹄、鸡(或鸭)和水果;泉州、晋江、石狮、惠安沿海一带拜祖先一般是用米饭、鱼丸、鸡卷、芋角(把大芋头切成块)、炸排骨、牡蛎煎(一种小吃,用新鲜牡蛎拌地瓜粉用油煎炸而成)和各色果品。——芋头也上供桌?也许会有不少人产生疑问,如果你看过芋头刚挖出来是怎样的,你就会明白了。刚挖出来的芋头是有许多小的芋艿附在一个大芋头上的,它象征着多子多孙,于是坚信多子多福的古人们就把它也摆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香。(另,闽南地区清明祭墓,有人也会将几个小芋艿放在墓碑前。其寓意同样是希望多子多孙,多子多福。)闽南人拜祖先多爱用鸡和鱼等荤菜是因为“鸡”谐音“吉”象征吉祥如意,“鱼”谐音“余”,象征年年有余。果品一般爱用柑橘,大橘(鹌鹑蛋那么大的橘子),糖品一般用金橘(是橘子的一个品种,只有半颗花生米那么大,味奇酸不能生吃,得去籽用盐水浸泡去其酸涩之味之后加白糖腌制熬煮成蜜饯,是泉州地区的山城永春所特有的,三明地区的尤溪也是主要产地)。这是因为“橘”谐音“吉”,闽语的“橘”和“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泉州有句俗谚:“清明(或冬至)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说明民间对于除夕吃团圆饭历来十分重视。过去泉州男性外出谋生者甚多,但无论奔波在多远的地方打拼,除夕日均要回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农村更有“哪怕三只脚的凳子也要搬回家中过年”的说法。拜祖先多在中午,但除夕夜也是不能忽视的。北方除夕夜要吃水饺,南方则无此习俗,但除夕那天的晚餐也是极丰盛的,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极浓烈。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除夕那天晚上还要吃甘蔗。说到甘蔗,闽南地区过年时一般都要买甘蔗,少则两三根,多则七八根,十几根。因为买多了,一般是连带叶的蔗尾都留着,根部也不削皮,这样才能够存放得久一点。买回后一般都是放在门后,特别是大门——旧时大门为双扇门,左右两扇门后要各放一根连根带叶的甘蔗。因为除夕一夜连两岁,所以闽南人在除夕那天晚上都要吃甘蔗,寓意“甜头甜尾”,一年到头生活甜蜜幸福。吃完的蔗渣正好“炝火盆”。—— “炝”在闽语中就是“燃烧”的意思,一般是傍晚时分在家门口用田里的稻草、拾来的枯枝等东西堆成一堆成盆状(就是圆形的),然后放火点燃,寓意来年生活红火、兴旺,同时也有驱邪避灾之意,到了晚上,“火盆”快烧尽时,就用蔗渣放入火堆,充当燃料。
而晋江(特别是安海一带)除夕晚上流行的是“跳火盆”,所谓“火盆”(或称“火群”),是在家门口以干薯藤、稻草以及“掸尘”用过的扫尘枝等燃起火堆,然后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员逐一从熊熊火堆上跳跃过去,男婴由成人抱着跳过,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同样寓意来年生活红火、兴旺和驱邪避灾之意。
泉州、晋江、石狮沿海一带过春节还要蒸碗糕,有的还把碗糕叫做“发糕”。闽语的“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因为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整日笑嘻嘻;碗糕大都是做成甜味的,寓意生活甜蜜,吉祥如意。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一般没有蒸碗糕这习俗,但过年是一定要蒸“米果”的,即米豆腐,因为除夕那天中午拜祖先的时候一定要有“米果”,这“米果”是用普通的“饭米”(即煮干饭用的米)磨成米浆,然后再加入少量的盐和苏打粉用旺火蒸制成的,可以直接吃,或蘸酱油、醋吃,也可以煮成汤,或加入米粉煮汤。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春节来临时还经常会做一种用蒸熟的冬米捣制成的白米果,也有人叫“冬米米果”,或直接叫白米果,一般做成圆饼状,蒸热后可以包白糖和花生粉,捏成饺子状直接吃,也可以切成条片状用香菇丁、冬笋丝、白菜丝、胡萝卜丝、芹菜丝和其他调料旺火热油炒熟了吃。另外,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春节时还经常会蒸“芋米果”和“菜头米果”。 “芋米果”顾名思义就是掺入芋头的米果,就是把芋头去皮蒸熟后捣烂,然后放入“饭米”磨成的米浆中,加入盐和油爆葱花,拌匀后蒸熟。吃的时候要先切成大块的片状,再用热油炸后蘸酱油、醋等调料吃,味道很香。——依据个人喜好,也有不蘸调料吃的。至于“菜头米果”就是把做“芋米果”的芋头换成礤成丝的萝卜做成的“米果”(闽南话的“菜头”就是“萝卜”,闽南人喜好萝卜,因为“菜头”谐音“彩头”,寓意好财运,所以除夕那天和初一那天的饭桌上一般要有盘萝卜炒肉片或萝卜炖肉的菜),“菜头米果”的吃法跟吃“芋米果”一样。
除夕夜过了12点,闽南地区还有个习俗就是“号正”,就是家家户户要点燃鞭炮,寓意辞旧迎新,迎来了“正月”,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又有了新的希望,美好的开始。有不少人家早早备好果品开始点“天公灯”——就是点亮门前的红灯笼,住套房的这灯笼一般挂在阳台上,住楼房的一般挂在最高楼层的阳台上,摆上果品,点上香,拜天公。同时,还要拜祖先。家里有安放神佛像的,还要烧香点烛的拜神佛,祈求神佛保佑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出入平平安安,万事顺心如意。以前还有守岁的习俗,现在少有人守岁了——当儿孙辈的不能早早上床休息,要围坐在一起闲聊笑闹,通宵达旦的,据说,小辈们越迟睡,越能够让家中老人增寿,“守岁”,其实是儿孙辈对长辈表示孝心的一种方式。倒是一些不知疲倦的十几岁的小毛孩精力旺盛,通宵达旦地疯玩,他们或许早忘了守岁本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了。大多数人年前忙乎了好多日子,号正后,都休息去了,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全家都要早早起床,闽南地区有正月初一起早喝“金橘茶”之习俗。即清晨起来,要喝杯清茶,同时还要吃颗“大橘”或“金橘”,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顺顺利利。闽南地区正月初一这天的早饭必须是吃干饭——据说这天吃了干饭,出门才不会被雨淋。这天早上的菜肴中还必须有道“长命菜”和一盆以萝卜为主料煮成的菜肴。所谓“长命菜”其实就是芥菜,一般是前一天晚上要把芥菜一叶一叶的剥下,连叶带茎洗净后放入开水锅中煮烫变软,再捞起放入凉水中,然后用手把茎叶撕成长条状——记住,绝对不可以用刀切!待到第二天用油盐烹煮即成餐桌上的“长命菜”。因为芥菜株形高大,撕下的茎叶成长条状,这菜寓意长命百岁,福寿绵绵。讲究的人家第一口菜必须夹“长命菜”。这“长命菜”闽语就叫“长菜”。至于过年还须有萝卜做菜肴,则是因为闽南地区把萝卜称为“菜头”,“菜头”又与“彩头”谐音,寓意新的一年有好彩头,事事顺心如意。
正月初一这天,闽南地区有不扫地,不动刀剪,不取井水的习俗。因为扫地寓意把财气都扫走了,所以,即使要扫地,必须从门口往里扫,寓意把财气往家里扫,垃圾也只能找个地方堆放,不能倒掉。刀剪为锋利之物,常常让人有受伤、流血之不祥联想,不动刀剪,是为了避免新的一年有血光之灾。所以,闽南人还规定除夕那天要剪好手脚的指甲,而且,之后只能等到旧历十六才能重新修剪。现在大多数人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了,所以,不取井水的习俗也被渐渐淡化了。不取井水是因为传说井中有井神,初一那天去取井水就会动了井神,惹其发怒,从而给自家带来灾难。
正月初二,闽南地区俗称“女婿日”,也就是在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和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
正月初四为迎神日,又称接神日。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把灶王爷等诸神送上天,让其上天言好事,诸神在天宫玩够了,要到这天才下凡间,所以,到了正月初四这天就要把他们恭恭敬敬地接回家中供奉,以求神佛庇佑全家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正月初五这天,大多商铺开始继续开张,农人开始下地干活。
正月初七这天为“人日”,一般要吃鸡蛋寿面。
正月初九这天为“天公生”,与过年一样隆重。古人认为天是老大,岂能不敬天公?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要吃汤圆,赏花灯。
另外,对春节的习俗,泉州、晋江、石狮沿海一带有句顺口溜:初一场(这天摆开娱乐场,开始娱乐活动),初二场(昨天的娱乐继续),初三无姿娘(闽南呼妇女“姿娘”,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天(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这天农民要开始掏粪便肥田、农事开始了),初六隔机(这天妇女要整理织布机、开始织布),初七七元(这天要取菜、果七样做成“七宝羹”),初八完全(到了这天,年糕等好东西已经吃完了),初九“天公”生(这天是老天爷的生日,要拜天公),初十好食天(天气依旧寒冷,宜在家饮酒作乐),十一“倒去觅”(出嫁的女儿这天要回娘家探望)(注:其实,闽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是把初二定为“女婿日”,出嫁的女儿要和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十二请女婿(这天,丈母娘要好好宴请女婿)。十三吃糜(稀饭)配芥菜(以前日子穷,好吃的东西到这个时候也都吃光了,要开始粗茶淡饭的日子了),十四搭灯棚(搭好灯棚,准备上元节的活动),十五上元暝(即上元节,也即元宵节),十六地妈生(有天公,当然有地母,这天是大地母亲的生日), 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也同属于泉州地区的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对春节的习俗也有句顺口溜,跟上面的那则大同小异:初一场(这天摆开娱乐场,开始娱乐活动),初二场(昨天的娱乐继续),初三初四宰猪兼宰羊(初三、初四,屠户已经开始杀猪宰羊卖肉了,意即市场开始热闹了),初五舀肥(这天农民要开始掏粪便肥田、农事开始了),初六隔机(这天妇女整理织布机、开始织布),初七人生日(女娲就是在这天造出人来的,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生日,这天要跟平时过生日一样,大家中午都要吃寿面加一对煮蛋——一个鸡蛋,一个鸭蛋)。初八五谷生日(在这天,五谷杂粮被五谷神创造出来并养育了万物之灵长——人类,所以,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我们也要给它们过生日),初九“天公生”(这天是老天爷的生日,要拜天公。这个日子农村人是相当重视的,过得相当热闹,不亚于过年!一般在那天,人们都要早早起来“点天公灯”——就是挂上红灯笼,然后要准备整鸡,整鱼及其他食物、果品来拜天公,其中,米龟和甜果是必不可少的!米龟的皮是糯米粉做成的,极柔韧,讲究的人家要特地去田间采来鼠曲草,并把鼠曲草捣汁加入糯米粉再揉成粉团——鼠曲草有清凉下火,清肝明目之效用,节日期间以油炸食物及甜腻食品居多,所以,加入鼠曲草汁液吃了能够清热败火,解毒利肝,更有益身体健康,馅料有咸甜两种,一般都是豆沙馅,个别人做的咸味馅是葱头油炒晒干的萝卜丝,别有风味,做成的这种米龟又称“菜脯龟”(闽南地区称晒干的萝卜块或萝卜丝为“菜脯”)。初十“地妈”生(这天是大地母亲的生日,也要备办较丰盛的菜肴来报答大地母亲对人类的养育之恩),十一请女婿(丈母娘要请女儿、女婿这天回娘家探望并好好宴请女儿、女婿),十二请无来(去邀请没有来的意思),十三再去觅(再次请女儿、女婿这天回娘家探望)(注:此二句实为押韵而做的,并无实意。)十四迎灯敬(这天开始舞龙、弄狮——即舞狮等娱乐活动),十五上元暝(即上元节,也即元宵节),十六去讨钱(年前欠钱未还的,讨债的人只有到了这一天才可以上门讨债)。
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一切又回复到平常的起居生活了。
闽南春节习俗
一、传说故事
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
(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
(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瓿跻皇保�嗣羌�娑家�サ馈腹�玻 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唤佟
二、相关习俗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
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
(五)初五
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闽南闹正
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
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洪老说,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
“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那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
“闹正”逐步“现代化”
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活动也正在复苏。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吃完早饭后,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进亲戚朋友家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从长辈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可以说,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
女婿拜年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新式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乐趣。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方式。
吉祥用语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
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
厦门旧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儿媳妇在正月里须用冰糖煮鸡蛋,穿戴整齐后,端给公公婆婆,以示孝敬。而新过门的媳妇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长辈,并趁机认识那些未曾见面的长辈。此外,重要客人来时,厦门人也要煮汤圆、红枣等甜汤招待客人。
请喝春酒
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
据老厦门介绍,请喝春酒的习惯在厦门农村尤为盛行。由于农村亲戚朋友居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一般都会留下客人请喝春酒。
闽南民谣
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
初二早
初三无歹志(无事情);
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
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
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烛;
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拜年禁忌
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初一的禁忌最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习俗
饭春花:除夕夜会在神案前供奉春饭,春饭上面会插上一支印有春字的纸花。
不吃稀饭:闽南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吃稀饭,因为吃了稀饭,表示这一年外出容易淋到雨而生病或是遇到意外死亡。
闽南话本 正月正时
闽南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所以春节期间特别喜庆、特别好客、特别慷慨、特别宽容。在春节这几天他们总是把“正月正时”这个词挂在嘴边。
“正月正时”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只要这个词一说出口,不需再有更多的解释,听者就能认同:把平日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该开心的就开心,该请客的就请客;常年简朴节约的这时却毫不吝啬,平时有成见的这时一笔勾销。闽南人过年,不仅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注入情感,所以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又赢得了过节的心情。
福建闽南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扩展资料:
闽南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可称为闽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龙岩地区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的各客家县,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等来划分的。
莆田通行语言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龙岩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通行语言是客家话。两地均不属闽南语系。因此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
在童话传说中,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不犯冲的。
相差两到三岁的情侣,年长的一方已经有照顾年少一方的心理准备。不管是男方大还是女方大,年纪大的那一方。在和年纪小的那一方发生争执时。往往会做出一定的让步,因为他们的阅历更深。经过社会磨砺之后,知道什么更重要,可以为了二人更好的未来做出临时让步。
能够在双方心平气和之后,在处理两方的矛盾,但是因为两到三岁的年龄差不是很大,年纪略大的一方在多次让步,年少一方一直咄咄逼人之后很可能对感情产生疲惫的心理,不知道是否应该一直这样继续下去。
恋爱的注意事项
1、不论感情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记住要沟通,要试着解决问题,不要冷战,不然的话事情只会越闹越大,误会也只会越来越深。
2、在恋爱中里,和对方发生争执,吵架,然后分手,更多的原因不是引起吵架的那件事,而是对方的态度,比如说有的人脾气暴躁,有了矛盾,就会大吼大叫,甚至动手,这是万万不可的,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
3、两个人一起经营一段感情,即使过往有再多的矛盾,都千万不要记仇,不能这次吵架,就顺口把之前吵架的事情再说出来,一次事情一次解决,以免积少成多变成大问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吵架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吵架的作文1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学画画。
我正画到最精彩的部分时,我的同桌不小心在旁边碰了我一下,把我的画弄脏了。顿时,我火冒三丈,瞪了他一眼,还骂了他一句:“讨厌!”
他目瞪口呆得看着我,并不生气,还微笑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他的笑就像给我“火上浇油”。于是,我想报复他一下。
过了一会儿,我故意碰了他一下,把他的画弄脏了。他生气地说:“你这是故意的!”说完,就要举手告老师。
我觉得很不安,提心吊胆,心想:我真不该这么做,想起有一次我去他家玩,看见他帮父母拖地,做饭的情形。忽然,我觉得他有一颗高尚的心。我心想:去认错吧!终于挨到了放学了,我走到他面前,正准备承认错误时,他却先开口了:“我们和好吧,再也不吵架了!”我连连点头:“好!好!”
这次争吵使我悟出了个大道理:对待同学,朋友,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就会让人开心,快乐,我忘不了这次争吵。
吵架的作文2我在长江东路小学上学,我是2、4班的语文课代表,这个星期二我的好朋友班长周亚楠和班长朱玉菲班长吵架啦,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朱玉飞班长不小心把周亚楠班长的文具盒碰掉啦。朱玉菲班长赶紧把周亚楠德班长的文具盒捡起来并向周亚楠班长说‘‘对不起。’’周亚楠班长很生气,他不想和朱玉菲班长一起玩啦,于是周亚楠班长让朱玉菲班长陪她一个新的、并且对朱玉菲班长说‘‘我不想和你玩,朱玉菲班长伤心极了。朱玉菲班长第二天一早就把一个新的文具盒赔给啦周亚楠班长一个新的文具盒,朱玉菲班长还在新的文具盒里谢啦一张纸条,说‘‘周亚楠,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把你的文具盒碰坏啦,我们和好吧。’’周亚楠班长看过纸条都伤心的哭啦,第一节下课的时候周亚楠班长去找朱玉菲班长说‘‘我们和好吧’’周亚楠班长和朱玉菲班长在一起玩的很开心。
吵架的作文3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我梦见,我坐在阳台上看书,突然听见了月亮和星星在吵架。我觉得很奇怪,便仔细的听起来了。星星说:“月亮我们知道你的光比我们都亮,但我们也不比你差,你的光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吸收太阳的,而我们却是自己的光。”月亮反驳说:“就是我自己的,你们的才是太阳的。”星星们说:“你如果不信,我们一起去叫太阳明天不要出来,给我们一个证明。’”果真第二天太阳没有出来,月亮的确没有光了,而星星们仍然闪耀着微弱的光。这一证明月亮真的服了,惭愧地说:“对不起,是我太傲慢了,我不该这样。”星星说:“犯小错误是正常的,只要你能勇于改过,并且不在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月亮说:“我知道了。”
“起床了!”姑妈叫道。我睁开眼睛一看说:“原来是个梦啊。”
吵架的作文4早晨,爸妈就开始抢起了电脑。他们这挤挤,那挤挤,我真担心他们会把电脑给咔嚓了。
中午,爸爸忙着干活儿,突然,妈妈在床上哭了起来。哎呀,这可是百年不见的好机会,我这还是头一次见妈妈哭呢。真想把这场百年不见的东东拍下来,哎,我可是什么都没准备。只好安慰一下啦。不用说,这肯定是爸爸把妈妈弄哭的,真搞不懂爸爸是怎么把妈妈弄哭的!我只好向爸爸问个清楚,可是,爸爸却说:我什么都没干。
到了夜晚,爸妈又开始吵架了。他们在房间里面吵,妈妈指甲长长的,说是防守用的。而爸爸呢,他身上都是小伤疤和乌青,说都是妈弄的。
我觉得,他们像吵架吗,为什么用我听不懂的闽南话讲,妈妈这么厉害,为什么还哭呢?真为难我。
第二天,他们还在生气,我不知怎么的,心里怪怪的,他们要是什么时候停止吵架就好了。
几天后,老爸老妈都变回了原样,他们到底在生什么气呢?大人真麻烦。
吵架的作文5余老师到教室,见两同学吵架,问其故。
皓月曰:“我以明睿踩我脚为有意之举,并非无意也。”明睿以踩皓月之脚为无意,而非有意也。
皓月曰:“我欲做作业,汝忽然跑来,一双超级大脚如泰山压顶之势压来,其疼痛之感不言而喻。此不为故意踩我乎?”
明睿曰:“我急匆匆而至,乃王艺杨追我也!尔等知道,王艺杨乃捣蛋大王,追我何奇!大家证实!此不为无意踩乎?”
余老师不能决也。两同学笑曰:“孰为汝火眼金睛乎?”两人皆笑。余老师怒不可言,以一桩“欺师之罪”罚两同学各抄《两小儿辩日》三遍。
呜呼!
吵架的作文6今天,我和爸爸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呢?是因为爸爸在口算模拟七上面画了好几个圈,而且有些题的答案根本没错,只是方法不正确而已,他却让我在圈子背面改一遍。
于是我生气对爸爸说:反正卷子都被你化成这个样子了,那还不如再写一张。爸爸听了说 :那你就在写一张呗,反正家里的模拟七还多着呢。我听了也不好食言,只好答应了。可爸爸接着说:但你不能抄上一张的。我听了忍无可忍,就把桌子上写过的模拟七,准备拿去抄,可是晚了一步,我和爸爸像拔河似得把模拟七扯成了两半,我只抓住了一个角,爸爸把剩下的都拽走了。可我仔细一看竟然是模拟三,倒霉。而且,我的模拟三还错了两道题呢!
本来今天应该是我的幸运日的,可为是么有变成倒霉日了呢?真是叫人想不通啊!
吵架的作文7我从小就爱睡懒觉,想让我早早起床,那就是白日做梦!为此爸爸妈妈犯起了愁。暑假里,他们给我报了一个全能班,需要很早起来上课,这怎么能完成呢?于是爸爸妈妈就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当明晃晃的太阳照在我脸上时,我还在梦中。突然,我听见客厅里传来吵闹声,有爸爸的嘶吼,还有妈妈尖尖的 “女高音”。我吓坏了,急忙跳下床光脚跑过去,只见妈妈眼泪汪汪,爸爸则怒目而视。我赶紧说:“爸爸妈妈,你们就别吵啦!我以后再也不睡懒觉了,早早起床。”爸爸妈妈一听,立即哈哈大笑起来,感慨道:“洋葱没白切呀!”我一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通过争吵来让我早起床,爸爸妈妈真是用心良苦啊。
就这样,我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要不然,意外事故恐怕又要上演了。
吵架的'作文8格尺说;“今天,我们来说说谁最有用。”
橡皮抢先说;“肯定是我最有用,万一谁写错了,我能帮忙!”铅笔说;“你才没用呢!主人不那我写错了字,你能帮得上忙嘛?”小刀说;“没有我小刀,你能写字嘛!别以为你最有用,哼!格尺说;”你烦不烦啊,应该是我最有用。没有我,铅笔能写出优美的线条么!
最后文具盒说;“你们谁都给我闭上嘴,我才是主角。没有我,你们上那住啊,一天天就知道吵架!”
文具们都纷纷低下了头
吵架的作文9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疑问,吵架这么一件不好的事情还有什么乐趣?但是,我的父母能把吵架吵出乐趣,不信就来听听。
在生活中,爸妈总会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他们每次吵架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总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然后捂住耳朵。通常爸妈吵架过后,还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冷战。说成冷战这个词还真是没错,每当他们冷战的时候,我总感觉我们家有一股无法控制的冷气。这应该是爸妈吵架过后的产物,哈哈。
爸妈吵架时,虽说我很害怕,但是更令我害怕的,是妈妈的泪,妈妈一和爸爸吵架,就拼命流眼泪,要知道,女人的眼泪是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这个时候,爸爸就有点妥协了,一会儿便不吱声了。于是,冷战便开始了。
其实我觉得,爸妈吵一次假,他们的感情就会深一层。有的时候,吵架并不是一件坏事,有的时候,他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品,让你的生活更多姿多味。
吵架的作文10星期天我和哥哥吵架了,因为我和哥哥在一起玩拼装玩具,哥哥一不小心把我拼好的玩具弄坏了,哥哥没有注意到,我很生气,我一气之下把哥哥的小汽车推到了地上,哥哥惊讶地说:你这个坏丫头。我也回了一句:你为什么把我的小房子弄坏,你是最坏的哥哥。我哭着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感到莫名其妙,哥哥也不知所措,我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哥哥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向哥哥讲明白,但是你的行为是故意的,应该向哥哥承认错误。
当我给哥哥道歉时,哥哥却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对不起,你的小房子我给你拼好了,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我说:谢谢,你能原谅我吗?哥哥拉着我的手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好兄妹。
闽南婚嫁习俗 议婚
旧时,漳州的婚姻极重媒妁,“虽世契,非媒妁不相缔结”。俗以为,只有通过媒人的婚姻才是正规的、合法的婚姻,甚至双方是世交通家,指腹为婚,也须假手媒人。事成之后,男方要送给媒人谢礼,一般是猪脚、线面、糖果、糕饼和红包,称为“媒人礼”。
探家风 又称“摆家风”、“踏家风”。在正式求亲之前,男女双方都要设法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女方对此更加慎重,事先要请自家的亲戚上男家去探家风,了解对方家庭成员的为人,经济状况,探家风时一般不直接询问,而是靠观察家中的居住条件、伙食、生活习惯等来推断。
求庚 漳州旧俗,经媒人说合,双方有意结亲,男家备请庚帖以红绡裹银币为礼物,让媒人到女家问婚。女家若同意提亲就会收下礼品,报以瓜果之类,称为“奠雁”,并将待嫁闺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客家用白纸)上,作为庚帖交媒人转给男方。有的还讲究庚帖的字数,强调要“合成老”,最好是十二字。
合婚 男方收到女方的庚帖后,将之置于神明、祖先案上卜卦,然后再把它放置于供桌的香炉下三天。在此期间,如遇不顺心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帖送回。如人畜平安,无吵架、生病或摔破碗碟之类情事,就可以说是“三日圆”或“三日好”。三天后,请算命先生“合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断两人是否适于结婚。民间忌讳男女相差六岁,俗以为子午、丑未等相差六岁的属于“正冲”,不宜结合。旧时,女儿出生后,如果生辰不是十全十美,父母就请算命先生伪造一个旺夫、旺家、财库十足的好“八字”,故俗谚云:“男命无假,女命无真”。
若双方命理配合,男家再择期把男方的庚帖并备礼饼、糖果、豚肩、银物送到女方。男方的庚贴一般写“乾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键生”。送庚帖者一般是男方的叔伯,挑着装礼饼和红包银的红漆竹篮,到女家后,从大门直上厅堂,将红篮摆到供桌上,告知女家祖宗有人向其待字的后代求婚。女方父母祭拜祖宗后拆帖,亦请算命先生合婚,女家也回报以金珠饰物。
相亲 合婚之后,双方各备礼品,先后择日由媒人陪祖母、母亲或伯叔母、姑母等女性长辈前往对方家中相亲。待字姑娘必须亲自接待男方的客人,奉茶敬客。男方长辈实地观察女方容貌仪表等,特别会留意观察女方的手掌,看有无“断掌”(掌上有粗纹横贯左右),断掌被认为是克夫守寡之相,同时也会观察手掌是否柔软、细嫩,以判断是否是富贵相。
双方彼此满意即可确定结亲,由双方家长商定聘金、聘礼以及妆奁的厚薄,并大概确定完婚的日期。结婚日期喜欢定在龙年,不喜欢定在虎年。农历七月为鬼月,婚期不会定在这个月,正月初一也不能举行婚礼。男女双方年龄加起来正好五十岁则暂不成亲。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由女方开出礼单。
定婚
定婚包括以下礼俗:
食定 又称“过定”、“定亲”、“下定”、“文定”或“送定”。
漳州旧俗,男家女性长辈(一般是母亲)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定帖”(即礼书,封面上书“礼”或“全”字,又称“龙帖”)和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好古的士人会设法弄到雁来作为礼品,没有活雁,则用木头雕刻成两只雁代替。一般人家的礼品为香烛、鞭炮、铅箔、布料、冰糖、线面、桔饼、槟榔、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十二色,启程时要燃放鞭炮。
男方送定的人临门,女家也应鸣炮相迎,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由福寿双全的“好命”女性长辈带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最后待嫁女由媒人陪同,端坐在厅堂中,双脚搁在小凳子上,男家的长辈将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媒人在旁边“唱好话”:“坐其正,则会得人疼”。有的男方长辈还要用铜钱串上红丝线挂到待嫁女子脖子上,表示此女已是属于男家的人了。女家还要将男方送来的礼物供于祖先神明的牌位前,敬告祖先神明,祈求赐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将男方送来的礼物退回部分(除聘金外),回“定帖”(又称“凤帖”),并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桔子、石榴花、花生(寓意吉祥如意,百子千孙)等,也要凑成六或十二件礼品。
双方还要订立“婚书”,彼此申明订婚结亲之意。婚书分“乾书”和“坤书”,两家交换礼帖和婚书之后,就以亲家相称。逢年过节,男方要向女家送礼物,多半是猪肉、线面、衣料之类以及粽子、月饼、糍之类。
是日,双方往往要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称“订婚酒”,赴宴者一般无需送礼。事后,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女方的亲友接受时,如果礼饼是完整的,则到该女子出嫁时必须送钱送礼“添妆”;如果礼饼已切成块,则届时不必送礼。
旧时,经过“食定”的婚约具有强制约束力,若男方悔约,不得要求女方退回财礼。定亲后,男子死亡,女子可另行择配,但须退回财礼。若女子于婚前死亡,男子仍应认其为结发之妻,以后另娶他人,只能算“续弦”,男家也不得追回财礼。民国以后,婚约的约束力减弱。订婚后,女方悔约,应退回男家的聘金;男方悔约,则不得索回聘金礼物;无充分理由悔约,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送大定 又称“提聘”或“行聘”。
漳州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槟榔、糖、红圆子和其它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凤冠、红袄、红裙及其它议定的礼物要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或“催妆”。
男方送礼时应开具聘帖,罗列礼物名数。彩礼送到时,女家鸣炮欢迎,以礼品奉敬祖先,并依礼接待来人。女方不能将礼物全部收下,要割下排骨和猪脚让男方客人带回,称为“压篮底”或“回程”。女方也可能回赠另外的礼物,如定亲新郎的衣服、荷包、扇袋、书籍、笔砚、鞋袜、未来舅姑的鞋袜等,一般还要外加兰蕉、石榴、芋头、桂花,寓意连招贵子。
女方收到彩礼后就要准备嫁妆。富家的嫁妆叫“全厅面”,包括女儿终身使用的物品。嫁妆中的箱子多用以装衣服和布料,箱子的四个角落都要放上银元或钱,称为“压箱角”。
嫁妆一般还应包括马桶、浴盆、保家灯和各种绣花帘布,马桶又称“子孙桶”,寓意早得贵子,桶外边涂红漆,桶内装有红线贯穿的铜钱和花生、红枣、桂圆、冬瓜糖等物,由人抬送,放在新房的榻侧。另外还必须准备一对“(cua6带)路鸡”作陪嫁,(带)路鸡要选刚打鸣的公鸡和即将下蛋的母鸡。由新娘伴(女傧相)提到新郎家。
送日 送日又称“送日子”、“送日头”、“送日帖”或“送迎亲帖”。漳州的“请期”是由男方择定迎亲的吉日,择日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加上双方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的生辰八字,推算出没有相克的日子,还要避开新娘的经期。此外,还忌讳在无立春日的年份娶亲,也忌讳在农历五、七、九月嫁娶。“日帖”中除写明婚娶的日子外,还要注明新娘上轿和进门的时刻。经女方同意后,男方便书写红帖正式通知女方迎娶日期和落轿时应避属相冲克的人,然后依礼行事。
送日时除了礼饼、礼糖等常规的礼物之外,男家还要买一个新的米筛,画上八卦并用朱笔写上“喜”字,送到女家,迎亲时挂在花轿后用以制煞辟邪。
添妆与添丁 漳州在送日以后,女方的亲友要送红包或礼物到女家,谓之“添妆”;男方的亲友也要送红包或礼物,为男方“添丁”。贺喜的财礼必须在迎娶日前送到,否则不吉利,婚家不接受。贺喜的礼物不能送钟和手帕,以免联想到送终和擦眼泪。
亲友送来的贺联、贺幛及其它贺礼应在大厅内依辈分陈列出来,其中新郎的舅父送来的贺幛应悬挂在厅堂正中。喜家收下贺礼后,都要一一登记,以便日后需要回报时有所根据。
裁制婚衣 送日之后,男女两家要择日祀神上香,然后裁制婚衣,称“开剪”。除礼服外,还要裁制新郎、新娘的白色内衣裤。新娘的婚礼服为红袄、红裙、霞帔,配上绣花红鞋,衣服上要绣上“”形以祈吉祥,俗称“拍万字”。有的地方男女的婚衣都由男方裁制,然后将新娘的衣服送到女家。
挽面 挽面是沿袭古礼。古时,女子十五而笄,后来,漳州就改在婚前一二日举行。新娘出嫁前,要择日祀神上香,请乡里较有威望,子孙多的“好命”老年妇女为其“挽面”。把新娘脸上的汗毛点点绞干净,俗称为“开面”。然后替新娘梳完头,一边口诵吉祥语,一边加上绒髻,插上一对如意簪。最后,新娘叩拜天地家神及父母尊长,表示行将出阁成人。
安床 在女家嫁妆送来之前,男家要将洞房布置妥当,首先是择吉日安床挂帐。男家要请儿孙满堂的“好命人”主持其事,摆设各种供品;要用铜钱放在床头、床尾和床脚下;床安放好之后,口诵吉祥语,然后燃放鞭炮。
床铺必须顺着屋梁的方向放置,否则称为“担楹”,不吉。床安好后,要请一两个属龙的(其次选属蛇的)男孩爬上新床翻滚嬉闹,象征新娘连生贵子,称“翻床”。
裁制婚衣、挽面和安床都不能让寡妇、属虎的妇女参与或观看。厅堂里要点上三撮香火和一对红烛。迎娶前夕,女方家长会请人携带新卧具、镜奁、箱柜等物前往男家布置洞房。缝制被褥、挂帐铺床也要请“好命”的妇女来做。
完婚前,新郎不可在新房单独过夜,必须有一两个平辈的男孩伴睡,称为“暖房”。睡伴首选为属龙的,忌选属虎的。
出阁
漳州新娘出阁仪式繁复。清代,漳州嫁女要有“保姆翼以行”,称为“送嫁姆”。她要陪伴新娘到夫家,一切仪式由她主持和指导。
上头 新娘在迎娶日要以香花、石榴枝叶熬的汤沐浴,换上红袄、红裙、霞帔、绣花鞋。送嫁姆请新娘走到大厅来,然后由长辈或“好命”的妇女为她梳头、簪髻、戴花,称为“上(cnioo6)头”。有的仅在厅中的神位前由母亲(母亲不在则由其它女性长辈代替)插上首饰,表示已抚育成人。此礼亦为古代笄礼的孑遗。新娘还要戴上凤冠,有的地方头上要插茉草以祛邪,插石榴花心叶以示多结贵子,插早稻穗以表早得子。
新娘打扮完毕,全家团聚吃告别酒宴。宴席固定是十二道菜,称“十二碗圆”。食后,新娘与亲友郑重告辞,然后退入内室。
接婿 男方迎亲花轿和仪仗队,按预定时辰抵达女家,花轿停在大门外,吹鼓手起劲高奏,迎亲者在门外叫门并燃放鞭炮。女家不会立即开门迎接,迎亲的一方要好言相劝,女方要一再刁难,俗以为这样才能留住财气。迎亲方放过三阵鞭炮之后,女方才打开大门,鸣炮迎接,以甜“鸡蛋茶”招待迎亲的队伍。经过傧相们再三催请,新娘随身带上一面制煞的小镜和一个装着象征“连生贵子,百子千孙”的莲子、花生、桂花、石榴、茉莉花心等吉祥物的袋子,走出厅堂向神明、祖宗神位及双亲行跪拜礼辞行。
众所周知,每一对情侣虽然都有着甜蜜的时光,但是难免会有看对方不顺眼的时刻,双方之间吵架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男女思维的差异,只要情侣一吵架,那就像是火星撞上地球一样,谁也不能理解谁,谁也不能体谅谁。
而由于每个人性格的不同,每对情侣吵架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情侣是性格比较直爽的,他们吵架就会直接开口说出对方的缺点,以及你为什么惹我生气的地方。而通过这种吵架。情侣之间的问题说开了,矛盾自然也能够得到很快的解决。
不过也有些情侣在吵架的时候,彼此都是不说话的,谁都不理谁,只希望对方能够抓紧向自己道歉。那么你和自己的另一半吵架的时候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又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俄罗斯情侣是怎么吵架的吧,其实俄罗斯一直都是被一直都被大家看成是十分强悍的民族。毕竟他们的很多行为也是十分的刚烈,更有网友表示说,千万不要惹俄罗斯人,因为他们的战斗能力实在是太厉害了。
就在最近,有网友爆掉说,有位俄罗斯男友和女友吵架的时候,直接把女友扔到了垃圾桶里,估计也是想让女友冷静一下吧。不得不说,俄罗斯人民的吵架方式还是非常符合他们的性格的,又刚又直,不过这样直爽的方式倒是让不少的网友叫好,并且表示这样吵架才够爽快。
不过在这里还是劝诫大家,希望大家以文明的方式去对待感情问题,切勿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最终害人害己,那么在面对情侣吵架的时候,你有什么小妙招可以化解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