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一一南安变了

五年级作文:我的家乡一一南安变了,第1张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听爸爸说,以前,家乡的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把一棵棵高大的树木砍下来,棵棵树木痛哭流涕,但是人们没有听到树林的呼声:“你们别砍我,我们很痛,如果我们没有了,你们不怕遭到大自然的报应吗?”最后树木不断减少,泥水越来越多的从山上流下来,聚成了泥石流,冲毁了山下的房屋。

后来,家乡的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非常后悔,不再砍树,而是开始不断地种树,经常给树木浇水,松土。地上还有几个小牌,上面写着:“让绿色永远存在,让美好的家园和我们在一起”。日久天长,山上的树木渐渐地变得枝繁叶茂,树木的数量不断增加,高大的树木终于露出了笑脸说:“照这样下去,我们会越来越多,最终会变成森林的。”

我的家乡变美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山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花儿的香气芬芳扑鼻。当夏天来临时,成千上万只小鸟儿飞来了,唱着清脆悦耳的歌,仿佛在说:“这里真美,可以成为我们的家,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吧!”秋天的季节里,果树上果实累累,鲜果飘香,无数棵果树向人们奉献着美味可口的果实。

  你去泉州坐动车去啊。坐到莆田站,如果你要马上去湄洲的话可以做36路坐一站公交车到瑶台1元,然后过马路乘巴士能到文甲码头的都行6元,到了文甲问司机怎去售票点走5分钟就到了,如果路上有人问你要不要带路(湄洲岛上的居民带的话可以免船费9元和上岛费50元)这个可以答应,我8月21号去的,当时没有答应,后来上岛就后悔了,湄洲岛上的妈祖文化园,卧佛什么的景点还要门票的30元阿,真是心疼。那边还有课黄金沙滩,基本上就没有了,上了岛,最好是步行去妈祖庙,当时电屏车司机会说去妈祖庙要一个小时我们就花了5块钱坐车。其实步行也就15分钟啊。

  那边有很多人卖鱼干什么的,在景点的比较贵,要到码头买便宜,可以砍价的。

  我是建议去了那边。休息一天,最好直接住在汽车站,汽车站对面就有很住宿的,目前有一家新开的才80元,当然汽车站比起其他地方会贵点,不过也就120-200看你要什么档次啦。晚上还可以去莆田步行街走走,乘1路公车2元就行了。第二天一大早去湄洲岛,六点就有车了,越早越好啊,到时候去汽车站买票95元去文甲码头,接下来行程同上,下午回去的时候和司机说坐到进火车站的路口瑶台公交站下,等36路就可以了。我这次去了真是花了不少冤枉钱和时间啊,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他们公交车一般是2到4元,零钱要准备啊

可以根据闽南的出嫁习俗来编造对联

新娘出嫁“无天地”

有句俗语“会赊得猪羊,无赊得新娘”,就是指新娘出嫁这天,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男方都应该无条件地答应,及时兑现,不得拖延、翻悔,要不就会贻笑乡里,今后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新娘出嫁无天无地”的真实写照。

新娘跨过门槛时,“送嫁姆”便口中念念有词:“天茫茫(看不见),地红红,日日拢青丛(都红火)。”边说边为她撑开雨伞(或用竹笠)遮住头顶,挡着天空;红通通的绸布从大门台阶一直延伸开去,直铺到八抬花轿前,喜忧参半的新娘子就踩着红绸布款款上花轿。这就叫“天大地大,今天我(新娘)尚大(最大)”,意思是平常至高无上的天公、土地爷,今个儿新娘子与他们是平起平坐的,不必拜见。“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当然讲究吉祥如意了。无论轿前、轿后、上轿、下轿、停轿、落轿等都得按约定俗成的道道儿来,丝毫马虎不得。您瞧!那花轿后边悬挂着竹米筛1个,筛面画有太极八卦图,花轿前面绣着“龙凤呈祥”或“大红双喜”,也有写着“百子千孙”“子嗣绵延”等吉祥语的。因米筛是旧时“拣骨灰”的用具,太极八卦图乃道家至宝,民间认为具有镇煞驱邪之威。停轿前,要先在米筛内放屋瓦一片,当新郎接轿时,突然使劲摔碎(有“下马威”之意),送嫁姆则高声念道:“厝瓦一块四角角(四方形),新娘沙破(摔破)金有力,治神扼煞家兴旺,新郎娶姆(妻)金正达(真正值)”。落轿时仍要打伞,踩红绸布进婆家。想当年“小登科”时,车到门口了,老婆还赖着让我抱进家,大概就是承此习俗吧。

新娘入门,婆家所有的人都得赶快回避,让她威风八面的神气十足地进得门来。据说,当天是“新娘的日子”——新娘皇帝嘴,说的话都是金科玉律;新娘三煞手,指着谁谁倒霉。若有不知轻重者,故意和新娘照壁,轻则受长辈斥责,重则“撞煞”一病不起。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旧时妇女“无天无地”特权也就仅限于出嫁这一天。

花烛洞房“诀萨多”

女儿成家了,了却了一门心事,“泣并欢喜着”的母亲都会教给新娘一些小诀萨(门道),如关门窗、黎纹帐、照寄箱、压衣裤,为的是宝贝女儿能在夫家站得住脚,不受丈夫的欺负,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并给夫家带来添丁进财旺气。

关窗门 贺喜的客人逐渐散去,洞房只剩下了小夫妻俩。面对着敞开的门窗,虽然知道得赶快关上,可由于得到了长辈的慎重指点,新娘却故作悠闲地干着别的什么事儿,就是不去关门窗。据说,今晚若由新娘先去关了门窗,往后就会事事受丈夫的限制,只要拗过了今晚,以后的日子就舒坦多了。识相的疼爱老婆的新郎官故意与新娘打一会儿“论持久战”后,就乖乖地起身迅速关好了门窗。腼腆静坐一旁的新娘脸上露出了如花的笑魇,羞涩而又倍显幸福地念道:“我翘脚(二郎腿)坐交椅,你听话去关门蔽(门户)。我翘脚坐交椅,生子生孙好腰饲。”

照镜箱 “镜箱屉”是指新娘子用来装戒指、项链及花粉、胭脂等陪嫁细软的小箱子,掀开顶层时有一面镜子。按民间习俗,应由新娘用小锁锁住,据说是为了锁住夫家公公、婆婆、小姑、大伯们的嘴,以后就少口角(吵架);也免得好事者偷偷地在新婚夫妇之前照了镜子,这是犯忌的。直到洞房花烛前,再由新娘、新郎同时掀起后,一起照镜,让夫妇的靓影双双浮现在眼前。新娘含情脉脉地念道:“你是?(丈夫)来我是某(妻子),夫妻双双来照镜。阿君从此心要定,恩恩爱爱甲我疼。”

上眠床(挂首樱 黎帐(挂蚊帐),也是新婚之夜该由新人一起完成的事儿。这也有个规矩——就是夫妇谁也不准说话,只能默默的干活儿,要不,今后会招来很多蚊虫,不利于眠。当新郎上床休息时,新娘得故意慢半拍,如此,方能把脱下的衣物叠在新郎官的上面,俗称“压裤”。当新郎问起原因时,新娘就答:“我脚踏你鞋,你小声问我大声回(答)。”寄寓着新娘要“压”过新郎,连声势都占上风。

挂叶甘蔗“头通尾”

“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一直是国人对婚姻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们能一生幸福快乐。在台湾,人们就用挂叶甘蔗来表达对女儿婚姻大事最真诚的最发自内心得祝福——“头通尾”,意指婚姻路上不发生坎坷,不出现挫折,直到海枯石烂,直到永远永远。

新娘“头返客”回娘家前,母亲事先就要准备好2根尚挂着青青绿叶的鲜甘蔗,俗称“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蔗尾的甘蔗,是刚从田里连根拔起的只用水清洗掉泥沙的甘蔗。当新娘子回婆家时,由新娘的弟弟帮忙扛着,带回夫家,先置放于洞房门后,等到新婚第3天的晚上,再娶出来砍成一段一段的分给众人品尝。“甘蔗”的“甘”与闽南语“甜”谐音,置于洞房门后,表示两口子今后的生活如“糖甘蜜甜”,一定是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众人品食甘蔗时,也要说几句吉祥的祝福语,如“找新娘吃甜,明年一定抱后生(儿子)”等。

挂尾蔗一般是2株,用9尺长的红色稠带绑在甘蔗头尾两端,再打上个漂漂亮亮的花结(同心结)。蔗头须根,蔗尾青叶,一样不少,寄寓着新婚夫妻2人“有头有尾”,也及时告诫两人新的生活开始了,“凡事多忍让、相处就和睦”,如此方能“白头偕老、举案齐眉”。9尺之长的红稠带,则因“9”与“久”谐音,含“长长久久”之意,这是父母冀望女儿、女婿能“相亲相爱、缠缠绵绵、长厢厮守”;用红稠带捆绑系花结,则代表新郎、新娘两人从此形成生命共同体,应“永结同心”不分彼此,携手奋斗,丁财两旺,家道殷实。

“天下父母心”由此可窥一斑。

“上头”做大人

在闽台的婚嫁中,至今尚保留着“上头”这一习俗。民间认为,只有经过“上头”仪式洗礼的男女,才算是“大人”,因为它是男女双方在老天爷地作证下,信誓旦旦结为夫妻的一种仪式。

“上头”一般在婚礼第一天,新娘刚入门时,在厅堂中举行。“上头”须准备的东西有:高、低新竹椅二把,米筛一面,篾笠一顶,“笳犁”(竹编的圆形晒具)一张,还要花被、襁褓各一条,新木梳、虱别(捉头虱用的器具)等。厅中点亮“天公灯”,“天公桌”上摆只“上头鸡”(公鸡)、肉、炸枣等。

“上头”从新郎开始,嗣后轮到新娘,仪式基本相同。

“小登科”那天,我稳坐在“笳犁”内的高竹椅上,双脚轻放在低竹椅上,脸朝厅内,正对着“后寿堂”。为我执行“上头”仪式的是属“龙”的童男,他手握新木梳在我的头上梳,从上往下,按“三下木梳,二下虱别”的顺序连梳四遍。一旁的媒婆则配合着高声念着吉祥语,如“三下木梳,二下虱别,有得吃又有得剩”;“一梳上至下,夫妻头通尾”;“上头上得起,一生无代志(不好的事情)”;“高椅坐,低椅跷脚,吃饭配猪脚”;“梳头梳得体(彻底),生子会读册(学习好)”等。

梳发后,媒婆又细细地为我们夫妇俩抹了花生油。“花”和“发”谐音,有“发达致富”之意;“生”则寓意生得百子千孙,子嗣绵长。最后,由媒婆扶着新娘,我高举米筛笠压在新娘头上走进洞房。

嫁女儿“泼清水”

“泼清水”在闽台婚嫁习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它让人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何谓“天下父母心”,是最最能体现(父)母爱之伟大的一种习俗

吉日良辰,在阵阵欢天喜地的鞭炮声中,新郎春风满面携新娘之纤纤细手同登婚车。此时,新娘的父亲紧随其后,手持敞口“鸡公”大碗,满盛盈盈清水。手一扬,便往婚车上泼,冰凉的清水洒落地上、车上,溅在新娘的身上……。又高兴又难受的母亲赶忙忍着泪水,强作欢颜,口中念念有词:“嫁女鲤鱼跃龙门,早得麒麟是男孙。夫妻和合百年春,五代同堂顺孙抱孙。”意在祝福女儿好运,找到好婆家,夫妇和合美满,举案齐眉,长厢厮守,人丁旺盛。

父母泼了水,媒婆须及时拿把大蒲扇子猛扇地上的积水,边扇边高声喊:“扇凉啦,扇凉啦!真凉啊,真凉啊!嫁出遇到好光景,平安过日无风涌(浪)。”原来,这是媒婆替代父母提醒新娘,谨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覆水难收”之寓;更要让女儿对娘家“心凉”,不在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结果,一心一意构筑好自己的新家。父母这种忍痛割爱,成全子女的心情,惟有一句“天下父母心”可形容。于是,女儿只有以嘤嘤的“哭欢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恩了。

古时候,妇女离婚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兰芝中道被婆婆谴回娘家,自感“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其母亦为女儿“不迎而自归”大悲恸。

当然,时代在进步,沉腐的思想已被人们抛弃。现代的女性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智慧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得到更多的幸福。

“带路鸡”

“带路鸡”是闽南地区婚嫁习俗之一。寄寓人们对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

“带路鸡”也叫“生婆鸡”,由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组成,并且一定选大而壮的。比如母鸡,最好是带入新婚洞房中,当日就会下蛋的那种。

“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准备: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子绑住鸡脚,两端个系一只鸡。其9尺长之红带子,“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红带子,“红红火火”之意。这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不仅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能“好命”。

“带路鸡”一般由新婚夫妇在“头返客”(新婚第四天,新娘的弟弟要请姐姐回娘家做客)时带回婆家。也有在结婚当日由随迎亲礼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家中,并放入洞房床下。人们驻足门口,观看是公鸡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以此预兆新娘是生男还是生女。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当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时,人们便高声吆喝,连连嘘嘘,吓得母鸡赶紧往回走,直到公鸡先走出为止,人们才皆大欢喜……

当然,“带路鸡”是不能随意宰杀的,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迎娶新娘过“火窗”

在闽南,新娘从出娘家到入夫家门,要过两次火,俗称“过火窗”。

“火窗”也叫“火炉”。据传南宋末代皇帝 南下流亡到南安官桥席里山。当地一青年名曾如水,常常帮助宋营送柴草,宋帝 非常感激,就钦赐给他一个取暖的小火炉。曾如水将这只“烘炉”收藏家中,当自己结婚时便在炉中点燃木炭,让新娘跨过,于是,婚后生活越过越好,左邻右舍都认为是烘炉给带来的福气,遂纷纷仿效。从此,“过洪炉”渐渐演变成了闽南的婚礼习俗。

记得“小登科(闽南称结婚为小登科)”那天,就亲眼目睹了妻子的两次“过火窗”。手牵着妻的刚出房门,一眼就见厅堂正中摆着一个烘炉,烘炉中的天公“金纸”、香烛正燃着,火旺旺的,炉底是一个竹蓖筛。媒婆一边扶住妻,让她迅速跨过“火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火窗,嫁出遇到一个好 ”“过火炭,家口(家庭)金好看”。

其实,过火窗的习俗主要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把火当作图腾(如明朝就有“拜火教”),认为可以烧去人生的各种晦气。

总之,“过火窗”是表达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望未来日子能像“烘炉”那样火红火红。

姜维在洮西大捷中杀敌数万,官升大将军,登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而他的对手曹魏集团内部此时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陇西兵团几乎全军覆没,这意味着都督雍、凉两州军事的陈泰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力,只能指挥和控制雍州的人马。而雍州的部队最多只能保住关中平原,想要恢复陇西,只能指望抽调别处的兵力。但此时魏国淮南不稳,荆襄兵力有限,青徐之兵难以调动,北方兵力一时难以集结,洛阳中军出动的话,谁来保护司马家?眼看姜维进军包围狄道城,陈泰这边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来到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邓艾对此时情况分析很客观,首先邓艾分析洮西之战后陇右的形势:“贼众大盛,趁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三国志·陈泰传》)接着邓艾又指出狄道不应当救,理由是“古人有言:‘蝮蛇噬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该小有所失大有所全故也。”(《三国志·陈泰传》)然后邓艾又向陈泰提出了自己的方略:“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三国志·陈泰传》)。

刚刚平定了淮南毋丘俭叛乱的邓艾似乎看穿了姜维的套路——不停的在陇西掠夺人口,破坏经济,逼迫魏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而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那么面对姜维最好的办法就是邓艾的策略,放弃陇右,确保关中。因为陇右汉胡杂处,很难安定统治,姜维如果真的想要守住,那么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蜀国根本无法负担的。

邓艾的方案是万全之策,因为陇西军团已经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守住关中。此时驻扎在上邽的陈泰部下战斗力水平已经不能和郭淮时代相比,最精锐的征蜀护军已经被卖了。况且狄道因为姜维已经抢过一次了,存粮剩下的已经不多,所以短时间内想要救狄道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泰却以为邓艾的意见不对,他认为“寇不可纵,围不可久” (《三国志·陈泰传》)下令在上邽的部队集结,全力前往狄道去增援王经。陈泰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认为自己长期在关中陇西地区作战了解姜维,姜维的部队都是轻装简行,没有攻城的重装备,而狄道城是陇西最坚固的要塞,姜维想攻下了没这么容易,但是城中粮食不多,因此关键是要赶在姜维拿下狄道前前往援救,安定军心就能守住。

这就是典型的军事官僚和名将的区别。陈泰认为姜维的这次进攻和以前一样就是抢了东西就走,他需要守住狄道的理由和王经是一样的——刚刚丢了好容易再夺回来还折了徐质,如果再丢,报告不好写。陈泰根本没有察觉到维这次的终极目标不是狄道也不是王经,恰恰是他驻守的上邽。只要姜维拿下上邽就可以以此地为依托,不仅陇右,整个关中都有可能被蜀国占领或者掠夺破坏一番,那损失就大了。姜维几次三番进攻狄道就是想要通过攻其必救的战法,利用进攻狄道城消耗对手的实力,并吸引陈泰的注意力,然后突然转进上邽,一举进入关中平原,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伟大目标。

于是陈泰率军剩下的部队从上邽越过高城岭,连夜进发,紧急冲向狄道解围,当陈泰的部队“夜至狄道东南高山,多举烽火,鸣鼓角。” (《三国志·陈泰传》)时,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已经没有一滴油的王经看见陈泰的大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眼看没剩多少存粮就要“狗带”了,多亏大人您伸出手来拉兄弟我一把啊!这时的姜维也很兴奋,陈泰出现在狄道意味着上邽变成空城,战役的第三阶段就将打响,夺取上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就在眼前!于是姜维按照先前计划,率领军队撤往钟题,补给粮草装备,准备再度出击。

而刚刚解救了王经的陈泰则丝毫没有意识到姜维还会再来,正忙着“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治营垒”准备“还屯上邽” (《三国志·陈泰传》)。对于魏国来说,幸运是陈泰没有看到的问题邓艾看到了,由于自己的功劳,邓艾此时的官职已经是安西将军,并且有了假节的权力,虽然比陈泰的征西将军低了点,但也是一方大员,所以说话的分量就变重了。

邓艾对陈泰说姜维一定有所图谋,必然会再度进军。理由有五:第一、姜维刚刚获得大胜,魏军则前所未有的虚弱(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三国志·邓艾传》);第二、姜维的武器装备先进,而魏军装备器械经洮西一战损失惨重还不能马上恢复元气(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三国志·邓艾传》);

第三、姜维在钟提可以得到水路运输的补给,而魏军从上邽到狄道都是陆路,魏军更为辛苦(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三国志·邓艾传》);第四、当前魏军要驻守的地方很多,而姜维可以集中兵力进攻一个点,容易形成优势(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三国志·邓艾传》);

第五,陇西关中的粮食刚刚成熟,姜维容易获得补给(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三国志·邓艾传》)邓艾这个人说话就是直,而且当着面说领导,搞得陈泰面子上下不来,但是出身士族大家的陈泰还是很有涵养,为防万一,他交给邓艾一万人的部队,供他调遣,当然也实在没有更多兵力了。就是这个决定挽救了他。

而驻扎在钟题的姜维并不知道邓艾的想法。延熙十九年春(公元256年),姜维按照早就和汉中都督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好的作战方案出发进攻:从汉中和钟题两路夹击上邽,夺取这个战略要地,而后出祁山杀向关中平原。此战是姜维自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开始一系列作战的终极目标。

但是姜维运气实在太不好了。正当他率军向祁山出发的时候,邓艾已经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做好了准备、占据了险要地形。敌变我变,姜维马上率领部队经过董亭,直插南安。这一举动目的是把先前控制上邽改为夺取南安郡,虽然不能获得大胜,但也会有所收获,而且可以确保自己的有可靠的退路。姜维认为自己对雍凉地区的地理是十分熟悉远超陈泰的,他觉得自己经过董亭的行动一定可以赶在对手之前到达南安。不过邓艾虽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但是对地理的把握远在陈泰这个世家子之上。

邓艾是一个孤儿,他之所以能到高位完全是因为自己对地理的熟悉超过常人:邓艾在仔细考察了淮北地理形势之后撰写了《济河论》详细研究论述了淮北地区的土地情况,指出淮北地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理,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由通运漕之道”(《三国志·邓艾传》)。

司马懿对这个屯田计划大为赏识,提拔为尚书郎,方便带在身边教导培养。到了司马师当政的时候,邓艾和石苞等出身寒门的才子正式走上郡守和州刺史这种级别的位置。此番西征,司马昭授予邓艾行安西将军的职衔,狄道解围后,去掉了“行”字,成为安西将军,并授予假节和都督陇右诸军事的权力,实际上把陈泰原来都督雍、凉二州的权力给砍去一半,给了邓艾。邓艾这手下万把人攻不足,但是防守却让姜维毫无办法。

正当姜维率军转攻击南安的时候,邓艾预先就在战略要地武城山屯下一支人马,卡在姜维进军的咽喉要道上。姜维还不知道魏军的人事变化,也没想到魏军新来的邓艾这么熟悉陇西地理。眼见武城山上的魏军旗帜,姜维仰天长叹:真是艰难困苦我受不尽,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啊!

姜维不想放弃,下令强攻,但他的部队擅长野战,不习惯攻坚,也没有相应的装备和准备,打了一天,拿小股魏军毫无办法,眼看着邓艾随时可能到来,姜维不能再在武城山下待下去了。而他苦苦等待的汉中都督胡济的援军,却始终了无音信,眼看着会师的日子过了好多天,胡济连影子都看不到,却盼来他不想遇到的邓艾。

这下就彻底绝望了,前面是一时之间很难通过的武城山,侧翼又出现了邓艾的陇西军团主力,唯一的退路是通过一条大河走段谷小道,经上邽退回汉中。面对侧水侧敌的绝境,只能撤了!这时,姜维展现出一个优秀统帅的特质,面对危险迅速做出决断,多停留一秒钟都是危险的。他决定放弃辎重全军轻装,将带不走的牛马全数宰杀给将士饱餐一顿,夜间出发渡河经段谷撤回汉中。全军涉水过河,分三波撤退,廖化率军先走,张翼率中军随后,姜维亲自带领虎步军和羌胡骑组成的嫡系兵团列阵断后。

邓艾也是一代名将,他站在武城山山头很快发现了蜀军准备撤退的动作,于是展开自己的部署:陇西兵团分为三队,一部有监军师籑率领率先渡河前往蜀军退路埋伏,放过蜀军前队,攻击中军;一部由邓艾自己率领与蜀军断后保持接触,迟滞蜀军过河;最后一部由儿子邓忠率领是邓艾在兖州刺史任上招募的1000多精锐重装骑兵,和师籑一起夹击蜀军中路。看来邓艾相当了解姜维,知道他一定会亲自断后,所以自己牵制姜维的断后部队,然后用精锐将撤退中的蜀军隔断,准备将姜维的断后部队一举歼灭,还姜维一场歼灭战。

午夜时分,双方开始行动。

蜀军先锋廖化在一片平静中完成渡河,开始经段谷向上邽方向撤退。就在这时邓艾亲自率领部队向蜀军营地发起攻击。这一切姜维早有准备,他下令放火,让营地内的剩下的各类物资形成一堵火墙,为蜀军过河争取时间。邓艾没想到姜维做的这么绝,面对熊熊烈火,邓艾一面留下1000多人向蜀军撤退方向射箭,虚张声势;一面亲自带领5000精锐部队悄悄的渡过和洮河,延小路向段谷方向重新埋伏。

这时蜀军中军张翼部已经渡河正在整队,师籑手下的魏军按照原定计划向还在整队的张翼猛冲过去。张翼是个文官出身的将军,祖上是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张良,师籑当过司马师的主簿也是个文官,谁说知识分子不能砍人,两个文官在河边砍的可热闹了。原本张翼的一万多人马在数量上远远多过师籑的兵力,但黑灯瞎火根本不知道对手来了多少人,在加上撤退道路被阻,心理本来压力就大,恐慌在张翼的队伍中散播开来。他的阵势开始乱了。就在这时,邓忠的1000精锐骑兵突然从张翼侧面杀了出来,沿着河道直插蜀军,这下张翼的队伍彻底混乱了。

在古代战争中,军队行伍的混乱意味着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眼见张翼要完的姜维,立即将断后的一万人马分成两路,自己带领5000羌胡骑兵,踏水过河,去救张翼;5000虎步中军,背水列阵阻挡邓艾。这是个艰难的决定,背水列阵的虎步军很有可能在邓艾的进攻下全军覆没,但作为一个最高指挥官,有的时候就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将领们的任务就是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死的更有价值,用一条命多换几条命回来,但有的时候送死的任务必须有人去做,虎步军的十几位将校看着他们的领袖姜维,从入蜀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一起战斗,几十年过去了,姜维身边虎步军的将领少有人阵亡,但这一次,姜维自己都没有把握能否活着回到蜀中,弟兄们对不住了,为了大部队可以顺利撤退,只能请求大家尽可能的拖延住对手的步伐!兄弟们靠你们了。十几个人没有说一句话,安静的走回自己的作战岗位和全体虎步军一起,望着自己营地熊熊燃烧的大火,安静的等待着邓艾的到来。

姜维这边带领的羌胡骑兵向魏军冲了过来,姜维的蜀汉大将军大纛仿佛有着魔力,原本散乱的蜀军看到火光中的旗号立即有了勇气,恢复了气势的蜀军将魏军师籑和邓忠的攻势挡住,张翼逐渐稳住了局面,姜维利用羌胡骑兵的冲击力展开反攻。魏军渡河的部队本就是偷袭的,兵力远比蜀军要少,这是只能让开前往段谷的通道,任蜀军撤走。姜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立即招呼河对岸的虎步军撤退,同时命令自己的羌胡骑兵向段谷方向冲开魏军包围,张翼部重新编组队形及时跟进。

就在这时,风云突变天降大雨,洮河上游的洪水直冲下来。原本平缓的小溪流突然变成了大河,虎步军的渡河变得异常艰难和缓慢。与此同时姜维的羌胡骑兵刚刚冲出段谷谷口,而张翼部队就在段谷遭到了邓艾的伏击,邓艾对地理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这让他老是可以从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看似不可能的路,以后他还会让姜维见识到自己的厉害。当下,姜维只能忙着指挥撤退。张翼的部队再受到二次打击后,立即崩溃掉了,上万人马拥挤着向段谷谷口方向奔去,完全没有了秩序,邓艾的部队居高临下,向蜀军投掷石块,发射弓箭,肆意屠杀。

断后的虎步军好容易渡过洮水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路可走:两翼是师籑和邓忠的部队,通往段谷的路被正在厮杀张翼和邓艾堵住,刚刚渡过了的洮水雨后暴涨,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此时的姜维已经无计可施,他的羌胡骑兵和虎步军中间也隔着段谷中厮杀的张翼和邓艾。

眼见着自己一起战斗了几十年的嫡系部队被困死,姜维没有时间伤心,他赶紧在段谷谷口整顿部队秩序,将落下来的石头和尸体搬开,好让张翼更快的退出了。大概过了3个多小时,张翼终于冲了出来。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段谷的道路被邓艾和蜀军的尸体阻挡无法通过,虎步军5000多人在黑暗和雨水中拼杀了一夜,体力已经到了极限,而南安、安定等地的民兵则在邓艾的征调下赶来助战,邓艾一面分兵把住谷口,一面将新到的民兵展开在两翼强化对虎步军的包围。

邓艾深知虎步军的战斗力,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一面利用地形在段谷谷口把姜维堵住,一面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把虎步军团团围住慢慢的消耗他们的体力,虎步军被困了整整一天,断水断粮,失去了骑兵和体系支持的步兵根本不可能突出重围,但他们牢牢的守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

他们知道必死无疑却无人肯降,夜幕再度降临,邓艾先是组织部队向蜀军投掷引火物,而后又用弓箭反复射向蜀军阵地,虎步军的战阵被突破,邓忠的骑兵又冲上来砍杀……慢慢的夜幕下的段谷再度陷入沉静。邓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载邓艾此战:“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殄首千计。”

  一、学校礼仪

  (一)形象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

  2、按要求佩戴好红领巾:先把红领巾折四折,置于衣领内,红领巾的三角尖对正脊骨,打好领结,翻下衣领。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于左胸前佩戴队徽。

  3、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干净。

  4、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指甲内保持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

  5、经常整理仪表。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睛。

  6、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面带微笑,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7、预备铃响起,应迅速回教室入座,做好课前三件事(1、做好课前准备;2、整理好桌面;3、整理好衣服。)静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后向老师问好,老师回应,值日生喊“坐下”后再坐下。起坐时做到桌椅无声响。

  8、上课时,如有特殊情况晚到班级,应于教室后门口站定,经老师示意进入后方可回座位。

  9、注意读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0、课堂上,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应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不做闲事,不讲闲话,不沉于闲思。

  11、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取笑他人。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

  12、课堂小组合作时(如专题讨论等),要有合作和全局意识,听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积极与伙伴沟通,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兼顾组内伙伴,共同赢得团队的成功。

  13、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4、下课时,应做好下节课课前准备后(课本、文具盒置于课桌左上角)再离开教室。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三)活动礼仪

  15、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爱护游戏伙伴。

  16、集体外出活动要服从管理。同学间要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和照顾好体弱的同学。分组活动时,要服从大家的共同意愿,遵守时间,不单独行动。

  17、参加竞赛活动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或过失宽宏大量。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

  18、观看比赛,做文明啦啦队员,不喝倒彩。不为己方的胜利而得意忘形,不讽刺挖苦失利者。真诚地为赛场上的每一位选手喝彩。

  19、积极参加学校的“四节”(读书节、英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注意谦虚礼貌,尊重他人的长处。

  20、积极参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等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说话、提问有礼貌,举止大方,彬彬有礼。

  21、出入教室、功能室、会场等活动场所时要轻声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线路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22、各种活动中,都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绿色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随手捡纸、垃圾按指定位置分类放置等。

  (四)集会礼仪

  23、举行升旗仪式或集会时,集合列队要迅速、安静、整齐,并提前进入操场,在指定位置坐(站)好,静候仪式或集会开始。

  24、静心倾听发言人讲话,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活动结束后,目送领导或来宾先退场,再听从指挥有序退场,不抢先、不喧哗。

  25、在集会过程中不交头接耳,不擅自走动或离场,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26、颁奖典礼中,受奖者应整理仪表,稳步入场,面带微笑双手接奖,接奖后应致谢并回敬队礼。颁奖完毕按指定路线归队(座)。

  (五)交往礼仪

  27、进校门时,见了老师面带微笑,站定后行队礼或鞠躬礼问候,老师回礼后再走开;见到同学互相问好。

  28、放学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说“再见”,不无故在校内或校园周边区域逗留。

  29、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轻声敲门,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老师谈话时,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要轻声细语,尽量不影响别人。老师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随意打扰,等老师忙过后再说明来意。

  30、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如果要找的老师不在,但确实有急事,可给老师写个留言条。如果是与老师事先约好,则要按时到达约定地点。

  31、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或客人时主动问好,并向右侧避让,让老师和客人先行。

  32、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导。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不在背地里非议他人。

  33、尊重同学,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相互礼让,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34、不给同学取绰号或花名,不挖苦讽刺他人,不说让对方难堪的话。如果伤害了他人,应该及时真诚地道歉。

  35、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对别人的东西要加倍爱护,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

  36、任何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都要及时表达谢意。

  (六)就餐礼仪

  37、餐前洗手。在指定位置就餐。排队不参队,不吵闹。

  了,所以杨奉便趁机喊出这样的口号。

  贼寇本来就是因为生活所迫,被丆迫上山为寇,此时首领已死,加上官军又有投降不杀的口号,于是便纷纷跪地请降。这让本来因为杀了朱昆和朱宁而懊悔不已的庞德登时来了精神,自己虽然违丆抗了主公将令,但是却也阴错阳差将寨子拿下来了,也能将功赎罪了。

  虽然兵不血刃的打下了南谷口,杨奉依然是怒气冲冲,不为别的,惊庞德违丆抗军令。

  营帐之中,庞德一脸颓废的跪在地上,杨奉正怒气冲冲地喝问:“庞德,你临去之时我是怎生交待的,难道你的脖子不惧刀剑,难道你不知道违丆抗军令按律当斩吗,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杨奉当然不会斩了庞德,但是毕竟他违丆抗了军令,若不这样,恐怕日后军纪早晚荒废。

  庞德明白是自己违丆抗军纪不对,但是没想到主公竟然真想砍了自己,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一脸颓废道:“末将……末将无话可说。”

  “好”,杨奉依然沉着脸,“既然你已经认丆罪,那么,来人,将庞德推出去……”杨奉在说话的时候,手中已经拿起韩剧相信男人51集 相信男人52集 相信男人53中字一个令牌,准备向地上掷去。

  还没等杨奉将“砍了”二字说出口,帐下的高顺、成廉、张任三将便已经跪下了,杨奉心中大喜,看来这庞德的人缘还不错,自己开始还真害怕没有人为其求情,否则还真会假戏成真,白白害了一个大将的性命,这样看来自己的目的便可以达到了。

  高顺首先道:“主公,庞将军确实违丆抗主公军令,砍杀了敌军首领,却也是因为那朱宁施放暗箭惹怒了庞将军在先,再则,正是因为庞将军砍杀了朱昆、朱宁二人,加上主公及时招降,我军方能兵不血刃攻占南谷口,请主韩剧相信男人51集 相信男人52集 相信男人53中字公准许庞将军功过相抵,饶庞将军一条性命。”高顺是杨奉的第一个大将,也是杨奉最信任的大将,求情的话自然由高顺来说。在高顺话音刚落之际,成廉、张任也齐声道:“请主公饶恕庞将军性命。”

  杨奉故意将戏做足,佯装余怒未消道:“尔等不必求情,若是我军上下日后都像庞德一样不尊号令,随意行丆事,岂非乱套了。”

  高顺等人听到杨奉有点松口,急忙齐劝道:“末将等日后定当谨遵军令,不敢有违。”

  杨奉这才装作怒气方消,向庞德问道:“庞德,你呢?”

  庞德听着主公和高顺等人的对话,知道自己的性命已经保住了,不禁暗暗吁了一口气,又听到主公问自己,哪敢说一个不韩剧相信男人51集 相信男人52集 相信男人53中字字,急忙道:“末将今后再也不敢违丆抗军令,否则任凭主公处置,绝无二言。”

  做足了戏的杨奉让庞德起来之后,便和众人商议下一步攻打定军山的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1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