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优秀教案汇编

《夜归鹿门歌》优秀教案汇编,第1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

作品风格

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

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

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

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

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

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

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朗读

背诵诗歌

2、看注解

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诗歌内容赏析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2、读并分析第2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读并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

读并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

自然的结构

省净的笔墨

疏豁的点染

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三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

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一、作者简介(见教材p28)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二、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诵读欣赏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四、整体感知

开头两句,(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洒脱的胸怀。

第三、四句,(译文: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第五、六句,(译文: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第七、八句,(译文:巖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五、探讨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明确:

(1)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六、比较阅读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篙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明确:《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七、背诵全诗

 八、相关链结

1、李白《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 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 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词语解释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②风流:飘逸洒脱的风度。

③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④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⑤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⑥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

⑦醉月:月下醉酒。 ⑧揖清芬:向高风清韵致敬。

⑨安:岂。 ⑩徒此:惟有在此 徒此:惟有在此。

诗文解释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诗文赏析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补充: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牀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 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 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2、怎么理解苏轼评价孟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宋人言韵,有“不俗”、“有余味”等含义,是很高级的审美境界。苏轼说孟浩然诗韵高,并将孟喻为“造内法酒手”,这是很高的评价。“内法酒”即宫廷御酒,能造内法酒者自然是高手。苏轼以之喻孟,称赞他为作诗之高手,又称其诗“韵高”。这与前人对孟诗的评论是一致的。

参考前人的评论和孟浩然诗来理解“韵高”。或有高雅脱俗,有妙悟,有格调,含蓄蕴藉、醇至飘逸等含义。

至于“才短”,显然是言孟之短处。如大内造酒高手却缺少材料,这个比喻有点模糊。从“韵高”之论看,“才短”当不是说缺少天赋才情,而是指缺少“材料”。但“材料”又是指什么呢后人继苏轼而作的一些解释,或可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如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云:

子瞻云浩然诗如内库法酒,却是上尊之规模,但欠酒才尔。此论尽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如此看来,“才短”、“无材料”当有两层意思。一指内容、题材比较单薄,不够丰富;二指学问不够深厚渊博。宋人“以才学为诗”[35],孟浩然则是以灵气、悟性为诗者。

◆王绩

 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骆宾王

 在狱咏蝉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

 山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

 从军行

◆宋之问

 渡汉江

◆沈俭期

 独不见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咏柳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

 望月怀远

◆王之涣

 登鹤鹊楼

 凉州词

◆孟浩然

 春晓

 过故人庄

 夜归鹿门歌

 舟中晓望

 宴梅道士山房

 秦中寄远上人

 宿建德江

 望洞庭湖赠张相

 秋登万山寄张五

◆李颀

 古意

 琴歌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采莲曲

◆祖咏

 望蓟门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维

 鹿柴

 鸟鸣涧

 山居秋瞑

 终南山

 竹里馆

 山中

 送梓州李使君

 酬张少府

 使至塞上

 观猎

 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

1关于赞美襄阳的诗句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

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2谁知道好的关于襄樊的诗歌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我感觉这个应该是除了汉江临眺以外最有名的了 登 襄 阳 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个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表达历史风光又很有名的就是以上两个 下面两个不是表达历史风光的但是是名家名作,很有名的那种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名句啊)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杜甫还有一句提到了襄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其实还有很多,但是都不是很有名 登岘山 (历史风光啊) 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夜归鹿门歌 (以前都不知道庞统是襄樊的)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襄阳歌 (中间这一段写得十分过瘾啊) 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 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 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襄州春游 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感觉这句他想点睛,但是十分没意思) 汉江漾舟 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 孟浩然这三首让我看得好生嫉妒啊)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岘 山 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大堤曲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话说欧阳修还有一个《岘山亭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还有很多但是我看了看都没什么意思/07100939/ReadArticleaspxID=72be975e-0346-49fd-a385-e3543eab65e8。

3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这是总结过的几句。

1李白在《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2襄阳歌 (唐)李白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3登襄阳城(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4襄阳乐(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5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6樊 城(清)顾文炜

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7隆中山(宋)苏轼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8隆中山(宋)曾巩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9汉江临眺(唐)王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回棹诗(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11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12大堤曲(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13檀 溪(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4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5襄阳最著名的诗句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扩展资料:

《汉江临泛》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汉江临泛》的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

搜狗百科--汉江临泛

6关于赞颂襄阳的诗歌

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7杜甫,皮日休,王维,白居易在襄阳留下的经典诗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回棹诗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李白: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皮日休: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 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编。

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 堆书塞低屋,添砚涸小泉。

对灯任髻爇,凭案从肘研。 苟无切玉刀,难除指上胼。

尔来五寒暑,试艺称精专。 鹿门夏日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篱。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故居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游襄阳怀孟浩然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襄阳舟夜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黄庭坚: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汉上思见庞德公,别来悲叹事无穷。

声名藉甚漫前日,须鬓索然成老翁。家酿已随刻漏下,园花更开三四红。

相逢不饮未为得,听取百鸟啼匆匆。题襄阳米芾祠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8杜甫 李白 皮日休 王维 白居易 黄庭坚在襄阳留下的经典诗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回棹诗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李白: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皮日休: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 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编。

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 堆书塞低屋,添砚涸小泉。

对灯任髻爇,凭案从肘研。 苟无切玉刀,难除指上胼。

尔来五寒暑,试艺称精专。 鹿门夏日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篱。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故居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游襄阳怀孟浩然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襄阳舟夜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黄庭坚: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汉上思见庞德公,别来悲叹事无穷。

声名藉甚漫前日,须鬓索然成老翁。家酿已随刻漏下,园花更开三四红。

相逢不饮未为得,听取百鸟啼匆匆。题襄阳米芾祠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9杜甫 李白 皮日休 王维 白居易 黄庭坚在襄阳留下的经典诗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回棹诗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李白: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皮日休: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 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编。

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 堆书塞低屋,添砚涸小泉。

对灯任髻爇,凭案从肘研。 苟无切玉刀,难除指上胼。

尔来五寒暑,试艺称精专。 鹿门夏日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篱。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故居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游襄阳怀孟浩然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襄阳舟夜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黄庭坚: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汉上思见庞德公,别来悲叹事无穷。

声名藉甚漫前日,须鬓索然成老翁。家酿已随刻漏下,园花更开三四红。

相逢不饮未为得,听取百鸟啼匆匆。题襄阳米芾祠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意思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古诗。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扩展资料: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参考资料:

-宿建德江

 《夜归鹿门歌》教案第一篇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并背诵全诗。

 3、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隐逸的情趣以及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

 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一、导入:李白《赠孟 浩然》。

二、作者简介。

 1、 检查预习情况,教师适当强调。

 孟浩然(689~740) ,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 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 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 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 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 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 “语淡而味终不薄”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 。 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 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 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 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虽有纪 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整体感知诗歌 ①、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②、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③、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品味鉴赏诗歌 ①、分析前两联:黄昏江景图 ②、分析后两联:月夜山景图 ③、思考:写景的目的(小组合作探究) 重点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现景—析景—溯情 ④、小结本诗并补充关于孟浩然“隐逸”的看法: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 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 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 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四、迁移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这首诗歌。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三,将《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 有何异同。

 《夜归鹿门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4、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 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诗经》,到被尊为百世之师的“楚辞”的代表作《离骚》,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通俗晓畅的白居易的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那隐逸自得之志趣。

  二、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三、诗歌鉴赏

 (一)简介作者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二)、品读课文

 1诗题解读: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

 2诗句意象

 山寺钟鸣、渔梁渡头、江村、乘舟、鹿门、月、烟树、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幽人

 3意象解读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诗中所选意象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对比

 沉缓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4、情感解读:

 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一、二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三、四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五、六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七、八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5、再现诗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6、感悟诗境: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四、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

 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2、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五、课堂小结

 苏轼曾经说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他所说的“才”和“材料”,主要是指才学,指在诗中博采成语典故。这严格说,并不能成为孟浩然的缺点。如果按我们的理解,把“无材料”解释为生活经历的简单,思想内容不丰富,那么苏轼这几句评语就更切中孟浩然的弱点。孟浩然的好诗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篇幅也多半很简短,他所擅长的诗体,主要是五古和五律。

 但是,从艺术的完整、精美来说,他却完全可以和王维并驾齐驱,各标风韵。杜甫说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他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高,比李白、王维大十二岁。他诗集里,还残留着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痕迹。如《美人分香》、《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等诗,还有宫体影响。他的某些诗句,也有化用鲍照、谢挑、阴铿、薛道衡的地方,但是,他化用前人诗句,往往能青出于蓝,不着痕迹。在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上,他是有不小贡献的。因此,李白、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对他都深怀敬意,并给他的诗以相当高的评价。

 六、拓展: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学案内容:

 1、从《夜归鹿门歌》的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有纪实之意,诵读全诗之后,概述这首诗描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诗句回答,并加以解释。

 2、诗歌开篇选择了哪些景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4、作者渐行渐远,江上的喧闹已然远离,作者由江上到达了山间,那山间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将这山间之景和江边之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5、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xiāng 结构:上中下

襄 #xiāng

释义①帮助:襄助|襄理。②姓。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襄 <动>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同本义。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助理,佐治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成就,完成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明·张居正

襄xiāng

⒈帮助:~办。~赞。

⒉高,升到高处:巨石连~陆。洪水~陵。

⒊成:不克(不能)~事。

⒋除去:不可~也。

孟浩然(689~740)

中国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开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韵致飘逸,意境清迥,空灵蕴藉,挹之不尽。

孟诗以清旷 冲澹为 基调 ,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吟谱》)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一联,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但这类诗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为南宋初刻本,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3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