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潮汕戏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跪求潮汕戏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第1张

潮汕戏剧,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无敌鸳鸯腿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kfz3

剧名:老爷保号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sxmw

剧名:英歌魂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1ksk

潮剧与潮汕俗语

引人入胜的潮剧从何而来?老艺人们用一句俗语来说明;“正字母生白字仔”。这话从何说起?须从南戏谈起,南戏是南宋时流行于东南沿海的戏曲形式。

南戏最迟在明初已传入潮州,在潮州凤塘古墓中出土有宣德七年(1432)手抄剧本《正字刘希必金钗记》,这个剧本的行当角色、曲牌腔板都属于南戏体制,同时也吸收了北杂剧的某些成分,所以题目有“南北插科”字样。同时在题目中标明“正字”。“正字”就是正音,用官腔来演唱。

明代有潮腔、潮调的称谓,指的是“乡音搬演戏文”。这种地方化戏曲在当时是严加禁止的。

在明代的潮腔、潮调发展成了今天的潮剧。因此,人们就说这是“正字母生白字仔”。因为如此,潮剧历来尊正字戏为师,称正字戏为大戏。

潮剧的角色很多。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丑角。潮汕俗语关于丑角的俗语最多。而且把丑角突出到重要的地位。“无丑吾成戏”,就是说没有丑角演不成好戏。潮州本上戏曲形成后,虽然整台都用潮语唱念,但生、旦角色唱、白较多使用潮语的读书音和词汇,而丑角不但可以说白话,而且可以随意插科打浑,逗引观众。所以,又叫做“老五旦白话”。有时,戏班还靠老丑来进行斗戏。有一年,某地两个戏班进行斗戏,两班各有特色,势均力敌。可是后来乙班渐入佳境,观众逐渐被吸引过去。这时,甲班宣布某老丑将出场,观众一听,都涌到甲班戏台前。只见一个胖得惹人发笑的丑角上场,他穿一条唐装的齐膝间短裤,赤着胖乎乎的上

身,捐一条又粗又长的大麻绳,不声不响地先在台角扮个鬼脸,然后做了“想要自缢又害怕”和“想要投水却胆怯”的动作后,说了几句“唉!想欲吊颈哩惊畏索大条!想欲跳溪哩惊无人捞!便成便成勿去死,留放街市食白米!”十分诙谐,引得台下哄堂大笑,把观众都吸引过来了。要当好丑角并不是轻易的事,技艺上必须有所专长。正所谓“无技不成丑”。

以前南戏系统剧种拥有18个传统的基本剧目,称为“十八棚头”。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不是一心一意,而是每天都想尝试一种新的工作,往往用“十八棚头做到全”来形容。

在旧社会,演员的生活十分悲惨,他们“所歇老爷宫,所交大神明”。在戏班中,生活最艰苦的莫过于童伶。童伶是那些家庭贫苦而卖身戏班的儿童。所以俗语说:“父母无修世,卖身去做戏。”童伶失去人身自由,一切行动包括大小便都要由亲丁看管,师父对徒弟稍感不如意都可打骂。童伶不能偷看师父们演戏,有些好的动作也只能偷学,如被发觉,也要挨骂挨打。童伶就是在打骂中学会各门表演艺术。因此俗语说:“戏人贱骨头,无打不成戏。”又说:“老爷姓雷,戏仔着捶”。

童伶经常要受各种刑罚,对童伶的刑罚,较通常的是打脚腿、打手掌、夹手指、撑眼皮、锁笼脚、罚跪等,而对于那些不堪虐待而逃跑的童伶,一旦被抓回,所受的刑罚更残酷。有的连续几天被吊打,有的捆绑后锁在箱笼中,不给吃饭,更有甚者是割破肉撒上盐,俗话说“鼓乐声声响,目汁垂垂滴”可以说是

童伶的写照了。

此外,有不少俗语是来自潮剧演出过程中闹出笑话。如“老老戏做到吾知挂须”,“老老戏做到跋落棚”、“老谷笪就知”、“做三出看不见人面”等。也有反映演出基本功的:“做花旦要会射目箭,做小生要会擎白扇,做乌衫要会目汁滴,做乌面要会扯架势”;“花旦平胜脐,小生平胸前,老生平下须,乌面平目眉,老丑四散来”。有一些来自戏文内容,如“人身猪哥头,赶人赴彩楼”源于《彩楼记》,“

枭过陈世美”源于《铡美案》,“枭过金章婆”源于《金花牧羊》,“爱食好鱼金针鲳,欲娶雅亩苏六娘”源于《苏六娘》。

潮汕文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79906html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汕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潮阳笛套音乐;以潮汕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汕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汕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

潮汕的习俗: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发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3、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5、出花园

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潮汕文化特点:

1、民间性。

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

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分,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分,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

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

潮剧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

全集

---------------------

俗语是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种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民谣是民间流传的歌谣。

潮汕方言俗语是潮汕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是一个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宝藏。民谣是蕴含着大量方言俗语的口头载体。潮汕方言俗语、民谣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人以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民谣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

潮汕方言俗语、民谣涉猎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既是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潮汕地区自然、社会特色的反映,直接体现出潮汕民间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是研究潮汕文化的第一手材料。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1、气象农时

潮汕地区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细作和高产著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对于出门商旅、渔航以及手工百业,也都关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谚语、民谣与气象、节时、物候有关,以之指导农事。(以下搜集俗语、民谣中下划线词语为方言土语,括弧内为普通话语词)

正月落早种,二月种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长,四月茄花开。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红,十二月梅花开。——《农事十二月歌》

天顶无云,地下无船,穷人饿死,富人着瘟。(注:此民谣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响雷,一雷镇九台(台风);六月初一无响雷,当年祸就来(指要刮台风)。

正月北风和,三四北风旱,五六北风祸,七八北风毒过蛇。

夏天日落斩(砍)担柴,冬天日落洗双脚。

早出日头无好天。

夏至响雷,割稻披蓑。

夜昏(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

星照湿地,雨落唔离(下不停)。

四月初八无雨,果子多过石部(石头)。

东风吹过夜,大水浸楼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过药,一亩去一石。

2、乡土风情

一些俗语反映出潮汕的风光物产,当时繁荣的城乡景观、特殊的市井风情,语气中流露出潮人的乡土感情。

潮阳人县(人多),海阳(潮安)银县、揭阳米县。

到潮无到桥(湘子桥),白白走一场。

十五夜看灯——出出唔平样(不一样)。

桥头仙(闲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桥上天天有闲散之人。讽刺无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饼,汕头妈宫粽球。

爱穿待嫁,爱食待生。(妇女出嫁时穿新衣,生育时吃好东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动入谚,并不限于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体现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动在民间影响之广:

太阳公生做戏——唱乞(给)天听。

师公(道士)遇着鬼——无法。

食无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斋补唔到(不够)积恶。

三山国王霖田宫——正宗。

3、世态人情

这方面的俗语、民谣,内容十分丰富。既勾画出社会百态,也有生活经验;既有愿望追求,也有嘲讽调侃;既有赞美青春与爱情,也有各种人世忧伤、快乐;既有惩恶扬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小农意识、市民意识或扭曲了的心态。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猪生猪惜(疼),狗生狗惜。(喻同类相亲)

胶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气。

一人主张,不如众人参详(商量)。

双头做斋赚无食。

猫书读一肚,唔识猫娘(母猫)共猫牯(公猫)。(喻读死书)

世态人情在民歌民谣中得到更为立体的表现。如这首《唪嗄》,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买茶。吩咐娘仔着经布,吩咐细妹着纺纱。狗囝着知饲。咸菜哩着卤(腌)到够,唔到买鱼囝虾囝来相添。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处,包括当地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和传统的小说戏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后者由于融入地方方言,押韵上口,使传统文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而起了传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识)字掠无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识字者不为布告所阻,敢下海营生。喻有知识不如文盲)

韩文公教示——知小理(羞耻)。(典出韩愈治潮,兴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此为明代潮阳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过丁盛发。(丁盛发为潮州名医,脾气大)

(2)小说戏曲

武松个阿兄——武大。(潮语“武大”有扩大事态或大讲排场之意)

红面关爷——激着住(就)行。(重义少思,易于动怒)

陈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丢弃)益春在半山。(喻过河拆桥)

火烧草料场——事出有烟(因)。

潮汕民歌中有首《百屏花灯歌》,是首叙说戏曲故事的歌谣,歌中四句一韵,一口气说了100个故事。此外还有以十二月歌形式,巧妙地把戏曲故事同十二个月串起来,一叹一咏。这些歌谣上口可记,流传广泛,使戏曲故事和戏曲人物脍炙人口。

5、性状事理

有的俗语并不专指什么事物,而是用以表达事物的形状如速度、好坏、美丑之类。这些俗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惯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观念的变化。如形容速度之快,谓:“猛过纸影担竹椅。”是因为潮汕民间剧种铁筷木偶摆出小竹椅作为象征城、桥、床的道具,不像潮剧换布景那样又复杂又慢,故以之喻快。又有“雅过纱灯”,是因潮汕元宵灯会有人扮的“活灯”,也有将人物绘于纱罩上的纱灯,扮演者或画上的人物很美,故用于喻事物之标致。以日常所见或民风民俗喻事理性状,使语言变得风趣、活泼,这类俗语如:

力(套)唔着批担(扁担)鼻,去到下寺。(喻方法不对,适得其反)

有心打石石成砖,无心打石石胶郎(囫囵)。

一物甲(合)一药,虼蚤(跳蚤)无涎掠唔着(抓不到)。

=============================

潮汕话惯用语

1、[半桶屎]

半桶水,比喻人的本领不到家,只有半拉子水平。例:“伊个功课垛唔大事,最家~定(他的功夫不怎么样,最多是半拉子功夫)。”

2、[着老命]

形容生气之极,要以死相拼。例:“伊听着~,擎支刀了就出去(他一听气坏了,操起一把刀就跑出去了)。”

3、[大细胆]

平时胆小,做坏事又胆大。例:恶人~

4、[大舌猴]

结巴。例:“伊自细就~(他从小就结巴)。”

5、[经心事]

出点子,想办法。例:“爱做头着会~(相当领导,要会出点子、想办法)。”

6、[紧心性]

急性子。例:“伊个人过~,动不动就哭父死母(他是个急性子,动不动就骂娘)。”

7、[唔大事]

不怎样。例:“伊个功课垛~(他的本领不怎样)。”

8、[相借问]

打招呼。例:“出门着个人~(出门在外碰上熟人要打招呼)。”

9、[衰到糜]

倒霉透顶。例:“今年~,一年终终赚无个钱(今年倒霉透了,一年到头没赚到一个子儿)。”

10、[散哭父]

胡说。例:“你勿听伊~(你别听他胡说)。”

11、[拼大头]

出风头。例:“伊个人上好~(他喜欢出风头)。”

12、[半天吊灯笼]

比喻衣裤太短。例:“个衫穿了~,孬买(这件上衣太短了,不能买)。”

13、[唔切要]

无关紧要,没有重视。例:“万外银伊看作~个事(一万多块钱他不当一回事)。”

14、[无和算]

划不来。例:“作一日正十个银,好~(干一天才十块钱,实在划不来)。”

15、[假老斗]

不结实,不牢靠的。例:“只床个~个,孬坐(这张桌子不结实,不能坐)。”

16、[合心想]

称心如意。例:“只件物伊看着就~(这一件就合他的心意)。”

17、[唔知观]

没小心注意,没提防。例:“伊佬人过强,你~就着乞伊骗去(他骗人很有一手,你一不小心就会上他的当)。”

18、[相叫好]

互相和好。例:“兄弟仔着~,孬相骂(兄弟们要和好,别吵架)。”

19、[有名声]

有名气,名声在外。例:“伊在块好~(他在那儿有点名气)。”

20、[做积恶]

干缺德事。例:“~个人积短寿(干缺德事的人折寿)。”

21、[知头尾]

关怀备至。例:“许下物我在伊内住,伊过~(那时我在他家住,他很关心我)。”

22、[浮鸡母皮]

起鸡皮疙瘩。例:“我吹着风就~(我一被风吹到就起鸡皮疙瘩)。”

23、[健过龙鹿]

体壮如牛。例:“伊~,冬天还免穿羊毛(他健壮得很,冬天也用不着穿毛绒衣)。”

24、[着肉痛]

心疼得很。例:“昨日二条金条人偷挈去,伊许底正~(昨天被小偷偷走了两条金条,他心疼得很)。”

25、[白虾钓狗母]

比喻以小的付出换来大的收入。例:“我个是~,挈无底个来,倒掼着一大堆转来转去(我这是以虾钓鱼,没拿来什么,倒提了一大包东西回去)。”

----------------------------

成语

1、[面红颧赤]

脸红耳赤。例:“伊食酒食到~(他喝酒喝得脸红耳赤)。”也作“红面颧赤”。

2、[父儿母囝]

父母儿女,指一家人。例:“女~爱去底块(你们一家人要到哪儿去)?”

3、[无大无细]

没大没小,不礼貌。例:“孥囝孬~(小孩子不能没大没小)。”

4、[无魂无影]

无影无踪。例:“伊一放学就走到~(他一放学就跑得无影无踪)。”

5、[循规蹈矩]

规规矩矩。例:“你看阿妹~,无人个你平样除(你看妹妹规规矩矩的,没人像你这样淘气)。”

6、[大开大使]

花钱不注意节约,任意挥霍。例:“你孬养成~个习惯,无以后赚钱还唔够你家己使(你不要养成随便花钱的习惯,否则,将来赚钱还不够你自己花)。”

7、[大主大意]

擅作主张。例:“伊无个父母参详就~去买电视机(他没有和父母商量,便自作主张去买了电视机)。”

8、[猴墙爬壁]

攀墙爬壁。例:“丈夫囝幺好~(男孩儿喜欢攀墙爬壁)。”

9、[经古经怪]

出鬼点子逗乐。例:“伊~上强(他最会出鬼点子逗乐了)。”

10、[鬼脚鬼手]

手巧,能干。例:“伊~,只床做免一日就好(他手巧得很,这张桌子用不了一天就做好了)。”

11、[花猫白舌]

油嘴滑舌,扯谎。例:“做人孬~(做人不能油嘴滑舌,随便撒谎)。”

12、[脚来手来]

动手干活,手脚勤快。例:“伊一落班去到内就~,力落到死绝(他下班一回到家就动手干活,勤快得很)。”

13、[乌天暗地]

天色漆黑。例:“许口~,我唔敢去(外头黑漆漆的,我不敢去)。”

14、[是好是孬]

不论好坏,是好是歹。例:“只撮物~全下个你买(这些东西不论好坏我都买了)。”

15、[井底水鸡]

井底之蛙。例:“我个是~唔知天下事(我是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事)。”

16、[坐赢无输]

赢定了。例:“者生理~,你怎呢唔敢做(这生意准能赚钱,你怎么不敢做)?”

17、[听芳鼻臭]

道听途说。例:“伊罗是在底块~去听着(他可能是道听途说听来的)。” 18、[三人四姓]

比喻人心不齐。例:“阮班内~,做无一件事成(我们班里人心不齐,没干成一件事儿)。”

19、[愈捞愈生泡]

越搞越糟。例:“我待你物去理伊,唔堵好~(我劝你别管这件事,弄不好越搞越糟)。”

20、[过乡过里]

走乡串里。例:“伊担担物食囝~去卖(他挑着零食担子走乡串里去卖)。”

21、[过去无店铺]

过了这村,没有那店,比喻机会只有一次。例:“你爱哩就猛猛报名,~(你想要就赶快报名,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

22、[经心设事]

想法设法。例:“撮人二家在~赚家己个钱,公司怎能赚有(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为自己赚钱,公司还哪能赚到钱)?”

23、[姑姨舅妗]

泛指内亲外戚。例:“阿华娶新人,~请着十外桌(阿华娶老婆,内亲外戚请了十几桌)。”

24、[过时过运]

恶运已经过去。例:“只下~喽,还爱烦恼怎呢(现在恶运已经过去了,还担心什么呢)?”

25、[直肠直肚]

性格直爽,快人快语。例:“~个人好交错(直来直去、快人快语的人好交往)。”

==========================

谚语(格言)

1、[冬天无过三日雨]

冬天里下雨,再长也不过三天。

2、[春雾雨,秋雾晴]

春天起雾,天要下雨;秋天起雾,却是晴天。

3、[冬行春令,百物俱净]

冬天里天气像春天,是反常的现象,农作物将失收。

4、[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春分、秋分,昼夜的时间一样长,各为12小时。

5、[春南晴,夏南雨]

春天刮南风,天晴;夏天刮南风,天下雨。

6、[阿姆合阿伯,百货合百客]

比喻每个人对事物的爱好各有不同。例:“~,你看着无用,伊看着罗好哩(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你认为不好的,他却觉得很好)。”

7、[爱知山下路,着问过来人]

比喻经过实践的人才有经验。例:“~,你爱学做生理,着去缀阿杰叔(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路怎么走。你想学做生意,就要向杰叔学习)。”

8、[别人囝易大]

指别人的小孩子不常注意,突然看到了,发现已大了许多。例:“~,一年无看,阿妹变到只大(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快,一年没看,这妹子都长这么大了)。”

9、[父是天,母是地,食着果子忆着枝]

指父母养育之恩不能忘。例:“~,做人囝弟,着行孝老人(父是天,母是地,吃着果子想树枝。为人儿女的,要孝顺老人家)。”

10、[富从升斗起,穷因弃小钱]

指积小成多,可由穷变富;不勤俭节约,永远富不了。例:“~,好俭就着俭(富从节约起,穷因浪费来。能节省的就该节省)。”

11、[无官一身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而有此说。例:“~,阿伯退休了倒清心(无官一身轻,老伯退休以后,心情很好)。”

12、[无好同伴,不如独行]

伙伴不好,还不如自己一个人走。例:“~,出门错朋友着仔细着(伙伴不好,不如自己走。出门在外,交朋友要小心)。”

13、[未雨先响雷,纵落也是微]

气象谚语。没下雨先打雷,下起雨来一定不大。例:“~,你听雷声只大,去底块有大雨(未雨先打雷,纵然下雨也不大。你听雷声这么大,哪里会有大雨)?”

14、[过了七月半,日头短条线]

节候谚语。

农历七月半以后,白天时间逐渐变短。

15、[好心乞雷扣]

好心没好报。例:“~,我个伊相辅到讨死颠倒乞伊骂(好心没好报,我帮了他大忙,反而被他骂)。”

16、[烟火好看无有久]

比喻好景不长。例:“~,上加乞伊活达力加几日定(烟火虽好看,时间长不了。最多让他再蹦几天)。”

17、[老实终古在]

指老实人终究会有好下场。例:“~,俺还是勿错人好(老实人终究会有好下场,咱还是不要跟他纠缠下去吧)。”

18、[临檐水,点点滴,滴滴无差池]

指一代影响一代,潜移默化,毫厘不爽。例:“~,你行孝父母,孥囝就硬否行孝你(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檐头滴水,潜移默化。你孝敬父母,孩子们将来当然就孝敬你)。”

19、[雷扣秋,危下有收]

秋天打雷,晚造收成一定错不了。

20、[人有三衰六旺]

人的一生会有兴旺时,也会有倒霉时。例:“~,去底块有一世人快活(人有倒霉时,也有幸运时,哪能一辈子都幸福)?”

21、[有钱无块使,买龟放落海]

指有钱人拿钱寻开心。例:“你个~,只内一大堆挂历,你还去买来怎呢(你这是嫌钱多还是怎么的,家里这么多挂历,你还买)?”

22、[五指伸出有长短]

指人和事物肯定各有长短。例:“~,兄弟囝五六人,爱个个强在得有(五指伸出有长短。弟兄五六人,要每个都出类拔萃哪里有)?”

23、[三成人七成打扮]

指人经过打扮能增加魅力。例:“~,伊副西装穿起来到也精神到死绝(真是三分相貌,七分打扮。他西装一穿起来,也挺精神的)。”

24、[雨留夜,明早晴]

气象谚语。雨一直下到夜里还不停,明早一定停。

25、[先布一日,猛割三天]

先一天插秧,能早收割三天。指插秧要不误农时。

------------------------

歇后语

1、[鸭囝跳东司——赶伙]

赶伙,跟着潮流,跟着别人去干。东司,茅厕。

2、[买杉做棺柴——等死]

等死,指没有前途。棺柴,棺材。

3、[青盲摸墙——找门路]

找门路,表层意思为寻找门儿和路,深层意思为找后门。

4、[七分钱二人分——唔三唔四]

唔三唔四,即不三不四。

5、[过关送文凭——做人情]

文凭,犹如今天之证明、护照。典出三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故事。

6、[黑白电视机——无彩]

无彩,表面意思指没有色彩,深层意思指浪费或运气不好。

7、[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熟面熟面,表层意思是猪头皮都烧熟了,深层意思指脸熟,似曾相识。

8、[六月薄壳——假大头]

薄壳,大头,各是一种贝类海产的名称。薄壳小指大小,大头中指大小。假大头,表层意思是以“薄壳”充“大头”,深层意思指出风头。

9、[乞食讨元宝——听造化]

听造化,凭运气。乞食,乞丐。

10、[六月大菜——假有心]

大菜,芥菜。假有心,表层意思指芥菜貌似卷心,深层意思指虚情假意。

11、[十月白菜——大结(激)心]

大结(激)心,表层意思指白菜卷心,深层意思指心里很不痛快。

12、[食饱饭买包——有来无歇]

有来无歇,有也可以,没有也罢,指无关紧要。

13、[孙大圣喝彩——猴叫好]

猴叫好,猴子叫好,深层意思指自以为是。

14、[沙蜢咬尾——食家己]

食家己,表层意思是吃自己的身体,深层意思是吃自己的,花自己的。沙蜢,蜻蜓。

15、[师公和尚——唔同道]

唔同道,来路不同。师公,道士。

16、[三斤猪头——食支嘴]

食支嘴,表层意思指只吃嘴巴,深层意思指靠嘴混饭吃。

17、[城门脚店铺——外行]

城门脚,城门外边。店铺,商店。外行,表层意思是城外的行铺,深层意思与普通话的“外行”相同。

18、[元宵灯笼——一肚火]

一肚火,表层意思指灯笼里点着火,深层意思指满肚子怨气。

19、[被底放屁——芳臭家己知]

芳臭家己知,表层意思指是香是臭自己知道,深层意思指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分量。被底,被窝里。芳臭,香臭。家己,自己。

20、[老人食猪脚——试味]

试味,试试味道如何。

21、[火烧草料场——事出有烟(因)]

“烟”与“因”潮音相同,以“事出有烟”谐音相关“事出有因”。典出《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事。

22、[尼姑掇着梳——无用]

无用,没有用途。掇着,捡到。

23、[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食定正知,慢慢品尝才能体味其美味。老妈宫,汕头市地名。粽球,粽子。

24、[老婶呼鸡——堵堵]

堵堵,表层意思为老妇呼鸡声,深层意思指刚刚好。

25、[心肝头叠水晶——凉凉]

凉凉,表层意思指冰凉,深层意思指心里舒坦。心肝头,胸口。

潮汕方言还流行一种歇后语,每则歇后语也是老百姓一种语言创造。它通过形象生动的喻物释出一个意义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略举几则,只要说出一个形象的前语,就会给人留下某种想象的理解。

“水流破布”———搭着就缀;

“鸡大老爷蛀”———时机错过;

“块肉吊在镣”———任人宰割;

“手细捂大尻仓”———顾不得整体;

“放屎扶东司墙”———妥当平安;

“百钱四块二十五”———分拆开来,清清楚楚;

“赤脚掼猪肉”———看有吃无;

“鳞鱼缀食草鱼屎”———跟着享受;

“好花插在牛屎堆”———不相配称;

“张公辖驴张公使”———只有他自己会使用;

“老老戏唔知挂须”———老在行也失检点;

“肥水埋流过别人田”———利益不会走失;

“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全听无一句;

“鼻屎好吃挖到鼻孔血流”———贪得无厌;

“有钱买蚊香,无钱买蚊帐”———会算卖除;

这种歇后语,也叫潮州俗语,已脍炙人口随处可拾,这是潮汕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凝炼的结晶,因有趣可读,通俗易懂而长期流传在老百姓中。

潮汕历史概况(求详细)

潮汕地处闽粤陆海交界,其扼台湾海峡和南海水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在广东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1952年),现更多的是一地域文化概念,具体指广东潮汕文化(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影响区域。先秦时期,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为瓯越和闽越,并将潮汕划入南越,北宋地理全书《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人等。”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潮州府、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四市等称谓。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个响亮的名字——潮汕人(也作潮州人),他们起源于中原、繁衍于潮汕、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

近年来,广东省开始逐步落实潮汕三市的汕潮揭同城化,并讨论构思规划三市城际轨道[1] 。2013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提案「关于合并潮汕三市并升级为副省级“潮汕特区”」的。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西北同粤北的梅州市为邻,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与台湾遥海对望、黄冈河平原。

潮汕民居(81张)

这里三面背山、南澳后宅等海积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自秦汉为了削弱闽越潮汕地处闽粤陆海交界:“潮州府隶于广,历来为粤东,总面积10918、赣东南,则大半不能译。东北与福建省的诏安,多优良港湾,整体低平、龙江平原五部分组成。海域有大小岛屿169座和南澎,全长500多公里,平原区由韩江三角洲。

潮汕地处八乡山、平和两县接壤、勒门2组列岛,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

2014年9月、此外还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其扼台湾海峡和南海水道,北宋地理全书《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气候宜人。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惠,北界梅州,南濒南海、阴那山。最大海岛为南澳岛、台地,东南濒临南海、韩江中游谷地及凤凰山山地以南,西止梅州县哥嘴。其东起饶平县大埕湾,一面向海、繁衍于潮汕。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个响亮的名字——潮汕人(也作潮州人)、潮汕三市,山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潮州三阳、“雅致细腻、龙岩、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提案「关于合并潮汕三市并升级为副省级“潮汕特区”」的提案已提交全国两会讨论[2-4] 、梅、练江平原,面积10685平方

古迹 民俗(81张)

公里、潮州八邑。其中龙江平原与其他几片平原空间上不相连接,至潮,广,岛岸线总长为79公里,批准成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9] 、黄冈河上游的三饶—茂芝盆地,潮汕为闽越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榕江上游河婆盆地。2014年3月。潮汕地区东邻漳州,全国政协常委。”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语音不殊,人均耕地不到3分田,广东省开始逐步落实潮汕三市的汕潮揭同城化,并讨论构思规划三市城际轨道[1] ,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户籍人口近1500万。北回归线贯穿而过,国务院正式发文,将闽越拆分为瓯越和闽越。境内有韩江,练江三大江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而这种细致严谨的做事风格亦催生了令人艳羡的“潮汕三宝”,海湖3个、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地少人多。

近年来、榕江平原5平方公里,潮汕地区有了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汕头地区。

潮汕地区海岸线曲折绵长、丘陵为次,西接惠州、农产丰富。先秦时期,他们起源于中原,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人等,东西地跨莲花山脉东麓至

潮汕的海(71张)

粤闽边界,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濠江两岸,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其可行性[5-8] 、四市等称谓、惠来狮石湖、循操土音以与语,但生存不易,具体指广东潮汕文化(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影响区域,如韩江中游的归湖盆地,其语言嗜欲,实闽越地,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国家发改委作出了回函,并将潮汕划入南越,榕江、潮州九邑、土壤肥沃、潮州府,现更多的是一地域文化概念:“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梅之间。2013年3月,“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在广东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1952年)展开

揭阳的历史

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发祥地,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十年(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国函[1991]84号文)批准撤销揭阳县建立揭阳市(地级)。

潮阳的历史起源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 ,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 。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 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驻峡山镇。

潮剧历史是怎样的

潮剧是一朵在潮汕这块文化积淀很深的土地上生长繁衍起来的古老戏曲艺术之花,集潮汕文化之精粹,受潮汕人民的喜爱。

据考,潮剧发端于宋元南戏,形成于明代。明弘治、正德期间,潮汕梨园,用乡音搬演南戏,已成时尚,这是南戏在潮汕向地方化发展的表现,是潮剧的发端。至明嘉靖、万历之际,潮闽一带更有《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戏文,编演地方的故事,有的且直接标明"潮调",说明当时南戏已开始演化为地方剧种。及后,潮调继续吸收弋阳、青阳、昆山诸腔和西秦戏外江戏的养料,并大步向地方化发展,特别是在广纳潮汕民间艺术和音乐之后,更独具一格。

潮剧是宋元南戏演变而来,是南戏的一支,渊远流长,历史悠久,这点学术界已成定论。现从观照角度,回瞻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体制改革可明显看到几个对今天具有启示意义的特点:

一是潮剧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始终是历史的,涵盖着潮汕特异于人的语言、习俗、风尚、及其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传统、民性心理、审美情趣,又是流动的,一直处在不断的沿革嬗变之中。由开始以"土音"搬演南戏,到用"潮腔"演唱地方故事,再到广收博纳而成独具一格的地方剧种,称谓从明之潮调,清之潮音,到新中国成立后称潮剧,都是一个处在"动"的态势,川流不息,又"水往高处流",一步步迈向完整和成熟。从历史看,正是这个"动",给潮剧以不衰的活力。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商业的发达,交流的频繁,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潮剧适应新的情况,依然在"动",尤其是大量吸收各兄弟剧种、**、流行歌曲等艺术成就,使声腔、表演继续变革发展,连台本戏、文明戏、机关布景的出现,一新其时耳目。这种"动",既是适应潮流,又是不断吸收潮汕民间养料,不断民性化、地域化的过程。潮剧音乐,好些都是从流行潮汕久远的佛曲、庙堂音乐、大曲、八音大锣鼓吸收融化而来,具有独特的地域风采。据说潮剧三步进三步退的台步是吸取自蛋船歌舞,潮丑侧身踊跃的机械手法腿法是来源于潮汕的纸影、木偶、而潮剧滚唱、畅滚一类的演唱和七字、五字、三字的叠句则与潮州歌曲类似,这些都正是取自于民,向地域化发展的例证。

再是潮剧历史上,在其涵盖潮汕人文、孕纳潮汕民间艺术而不断形成地域性特点的同时,还始终保持民性化、大众化的特色,使其一直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潮人同赏、同享、同乐的乡音。它与潮汕民俗活动的结合,更为明显。特别是入清以来,,"各乡社演戏,扮台阁,鸣钲击鼓以娱神,更诸靡态"。现存县乡志都分别记载有节日时令、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期间潮汕大演其戏的事例,范围广至迎神、谢神、祭祖、寿诞、得子、婚嫁、封官、晋爵、乔迁、建祠,以至行铺开张、乡规习俗制定和施行等等方面。群众赏戏成风,促成戏剧班社纷纷成立,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汕头辟为通商口岸,经济发达,潮剧班社更多,演出地区也不断扩大。清光绪年间,"潮音凡二百余班",除在潮汕一带演出外,还把足迹伸向惠州、梅州、琼州和福建泉州、漳州、龙岩,以及上海、福州等地,而且到南洋一带,到香港、澳门和台湾高雄、台南等一些潮人较为集中居住的地方演出。演出形式,从早期沿袭勾栏、竹帘,到戏棚、神庙戏台,再到戏园、剧场,也无不是适应社会和群众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变换的结果。

潮阳的历史

这是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有关家乡潮阳曾经的区号0661,很好的道出潮阳这些年来的坎坷啊!!!!希望潮阳的复苏啊!!!!

2006年6月1日,这一天我心中却有说不出的痛。0661曾经是潮阳的区号,代表着潮阳辉煌的过去,曾经是广东百强县老二的位置,与顺德拥有自己区号的唯一广东两县!今天却沦落到百目疮夷的地步!谁之过?人民之过? 之过?让我们回顾一下潮阳的发展史吧!

1千年古邑

潮阳从东晋元年开始建城,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都在沿用潮阳的古名,取于潮之阳,寓意南海的南边朝阳升起来的地方,可谓粤东首屈一指的古邑。曾经代表古潮阳,统率八邑和梅州的部分地区,后属潮阳府,近代开始置于汕头的管理。古潮阳也逐渐衍生出普宁和惠来两邑,地域也在逐渐缩小!

2潮阳的古今名人

从唐代的陈北科国舅心系故土,到明朝的肖端蒙巡抚捧打江西王的刚正不阿,演绎着潮阳人的有情有义,忠君报国。

宋代大峰祖师遍及五湖四海的报德善堂,唐代大颠祖师的龙山寺佛教文化,弘扬的是悲天悯人的慈善文化。

近代的蔡楚生大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郑正秋导演的《渔光曲》,是潮阳文化的传承。

现代潮阳籍的10个院士,更是把潮阳的文化发扬到顶峰!

潮阳除了出文人,也盛生商人。潮阳有200多万人在海内,有200多万人在海外,他们都在演绎着创业的传奇。

一条浴布,一支扁担到泰国过番,造就了不少商业巨子,也影响到本土的潮阳人。

秦国李石诚的联泰集团,陈有汉的盘谷银行都是泰国赫赫有名的商业机构。香港林百欣家族的娱乐王国,马介璋的华南工业原料城,都是让人侧目的。

本土黄光裕的国美帝国,马化腾的QQ传奇,黄俊欣的地产企业,周泽荣的地产加上教育产业,许钟民的音像王国,郑定平的大印象集团,都是让潮阳人振奋人心的,以为他们为奋斗目标!

潮阳人在潮商中是最有开拓精神的商圈,但冒险的精神却是有利也有弊。

在这一片文人和商人完美结合的土地,我们是有道理骄傲的,我们有着美好的未来,但发展却是事与原违!

3潮阳的发展

潮阳在90年代曾经是广东百强县的老二,当时峡山就有“小香港”的美誉,连中央级的报纸也有报道,可见当时商业之盛。

从改革开始直到99年潮阳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增长率,占汕头经济半壁江山,但却在92年埋长了衰退的根源。

92年与揭阳争地级市的失败,重挫了潮阳人的信心,也影响了潮阳的经济。

在接下来的几年, 表现的无能和腐败,加上那时的造假和,对潮阳的经济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在00年经济开始出现负增长,一时粤东经济明星县黯然失色了。

03年潮阳被迫分为两个区:潮阳区和潮南区。经济也开始有点起色了,有五个国家级经济特色镇(峡山,陈店,两英,谷饶,贵屿),告别造假和等灰色经济,开始步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潮南已经是全国人均商标最多的县区了,正在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经济。潮阳区也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港口经济。

这一切还是让人看到希望的,但地方 还是没有与时俱进,执政能力还是有待加强!

在这一片土地上,我们倾注了深情!希望未来的发展不要让我们再次失望了!

结束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希望在未来不远能看到一个大潮阳又重新站在人们的面前!永远的0661!

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潮剧的形成历史

潮剧(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及福建省闽南地区的南部,还有海外的东南亚诸国(主要是越南、泰国、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法国等潮人聚居区,是用潮语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

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腔、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汉族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我国戏曲在12世纪至13世纪形成北方杂剧和南方戏文(南戏)。北杂剧在宋金原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至元代达到繁荣;南戏是12世纪初叶,在浙江温州首先形成发展起来的。在

宋元二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弋阳腔(江西),海盐腔、余姚腔(浙江),昆山腔(苏州),以及泉潮腔(闽南粤东)等声腔剧种。

南戏流传到各地并形成地方声腔剧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各地之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言、语调上的差别,使之不断变化,在风格上也逐渐地方化起来;一种是当地的汉族民间音乐——从秧歌、小调、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断地被采用到戏曲中来,丰富着原有的曲调。这两种因素相互渗透,便形成了若干不同风格的声腔剧种。” 明本潮州戏文的发展,证明了现潮汕地区在元明时期有过繁荣的南戏演出活动,一些在史籍上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早期剧本,如《颜臣》(即《陈颜臣》,演陈颜臣与连静娘的故事)、《刘希必金钗记》,就是早期南戏曾在现潮汕地区流传的佐证。

经过明清的发展之后,潮剧在近代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衰落阶段,原先多个班社,到此时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得到重视,潮剧又得以复兴,潮剧在过去 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50到60年代的黄金年代,各地专业与业余的潮剧团发展到近200个,出现广受好评的第一代“五朵金花”。并先后2次进京演出,受到各方好评如潮。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潮剧的历史发展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福建闽南南潮语区,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4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