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池上絮表达情感如下:
“池上絮”指的是某个季节池塘里漂浮的芦苇,颜色虽不鲜艳却很怡人。韩愈在这首诗中用“池上絮”表露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感慨。他用自己对这些并不引人注目之物的感悟,描绘了一幅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回忆往事。
一方面,“池上絮”被赋予了忧郁的意义。在这首诗的前半部分,韩愈倾情赞美了花田之美,既然花开得如此绮丽,他又何必为人生作太多的苦恼呢?但是,在这后一部分的描写中,虽然还是表现自然景物,但词意却已含深意了。
池上的絮,连同其中“真意”(抒写情感真切)以及其自身式微(被卷走),似乎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人生的易逝,后文“欲辨已忘言”的境地也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于时间的无奈和无尽的思考之情。
韩愈将季节变化、花香、飞鸟,以及人生荣枯等直接贯穿起了一起,将这些要素凝聚成一个意象,从而让读者心灵颤动。另一方面,“池上絮”更被赋予了感慨与思索的意义。“此中有真意”,韩愈道出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这种感悟不仅激发了韩愈对于自然景物的敬畏之情,也引发了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欲辨已忘言”的感慨,隐现出人生的无常和空无,传达出一种哀思,对人们的情感起到了牵引作用。
总而言之,《池上》境界高远,意蕴深邃。“池上絮”是描写季节变化、人生荣枯的象征性意象,韩愈从宏观到微观地体察大自然,展示出他对大自然、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卓越才华,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呼吁世人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答案:文以咏志是韩愈在《春日》一文中所提出的写作原则,即要以美好的春景来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解释:韩愈认为文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人们,更重要的是要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动力。在《春日》一文中,韩愈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号召人们追求美好的事物和追求更高的目标。他认为这种文学创作方式既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又能够激励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拓展:文以咏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常见创作方式,它强调通过描写美好的景象和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激励读者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存在于诗歌、散文和小说中,也体现在历史文献和传记等文体中。例如《左传》中的“明德惟馨,立身惟正,修其身而天下正”的思想,就是典型的文以咏志的表现形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创作背景: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原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
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
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
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
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不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
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
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
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来自百度词条,这个可以自己查的,没必要浪费悬赏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何况天子在“九重”之上,更不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