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刘墉纪晓岚戏耍和珅,那和中堂有没有戏耍过刘罗锅?

都知道刘墉纪晓岚戏耍和珅,那和中堂有没有戏耍过刘罗锅?,第1张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大烟袋戏耍和珅,和珅成了处处吃瘪的受气包。但真实的历史中,别说在嘉庆元年才当上协办大学士的纪晓岚没资格跟和珅斗,就是乾隆重臣刘统勋的儿子刘墉,也没资格斗和珅,而是在和珅的威慑下,“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靠侦办文字狱起家的刘墉知道多言贾祸的道理,所以总是以荒唐滑稽来掩盖自己深沉的心机,绝不与和珅发生正面冲突,至于给和珅家题词“个个草包(竹苞)”,那更是绝无可能。读者诸君总看刘墉纪晓岚智斗和珅的电视剧,今天咱们就换换口味,讲一个和中堂智斗刘罗锅的故事。

但是清朝笔记有记载,刘墉确实经常跟和珅开玩笑,但那开玩笑是一种亲近的表示,可不像章佳·阿桂那样,见了和珅连一句话都不肯说,章佳富察·福康安更是跟和珅势同水火——福康安与和珅是政敌,但是他弟弟福长安却是和珅的死党。阿桂可以不鸟和珅,因为阿桂是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他爹阿克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太子太保,和硕怡亲王胤祥的母亲就是来自章佳氏;福康安更厉害,老爹是乾隆朝和珅之前的第一重臣傅恒,姑姑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这些满洲老牌贵族,是可以瞧不起銮仪卫出身的钮祜禄·善保(和珅)的。连自称奴才都没有资格的刘墉和纪晓岚,是不可以跟钮祜禄家的和珅吵架的,他们也怕乾隆会拉偏架,因为乾隆的亲妈就是钮祜禄氏。

正史中的和珅,能力要远超刘墉和纪晓岚的,这一点中外史料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多说了——没有能力的和珅已不可能成为乾隆朝第一红人、第一权臣和第一大贪官,因为乾隆虽然混蛋,但并不昏聩,窝囊废在他那儿是讨不到好处的,那个军机大臣、大学士钮祜禄·讷亲,论起来可能还是乾隆的舅舅,但是一场败仗打下来,就被乾隆弄死了。

电视剧里刘墉纪晓岚戏耍和珅,但是清朝人写的日记却记载了和珅戏耍刘墉的故事。刘墉是一个大书法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而且从爷爷那辈就开始当省长(四川布政使),家底也是十分丰厚的,几年前“鉴宝”栏目展示了刘墉的字画,宣纸里都洒着金线,气得和珅的扮演者王刚发牢骚:“这罗锅子总在我面前装穷,原来他这么有钱!”

刘墉书法在清朝很值钱,因为他很懂得物以稀为贵,极少替人写字,就是和珅向他求字,他也推三阻四不肯写。于是和珅想了一个损招:隔几天就给刘墉送去一些好吃的——刘墉虽然很瘦,但却比纪晓岚会吃,纪晓岚属于粗放型,有肉就行,而刘墉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看到和珅送来的美食,也是食指大动(和珅很会生活,很有情趣),禁不住亲自写感谢信让送礼的奴才捎给和珅。这样一年下来,和珅收集了上百封刘墉的真迹,但是见了刘墉却假装没这回事。

直到有一天,刘墉去和珅家串门,同样在和珅家做客的另一位高官在酒桌上借机向刘墉求字,刘墉当然不肯。这时候和珅借着点酒劲儿,斜着眼睛看着刘墉笑:“刘大人才不会给你写字呢,人家的字还留着换好吃的呢!”这话把刘墉闹了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见和珅一挥手,手下奴才捧出了厚厚的一摞已经装裱好的刘墉真迹:“这都是我用美食从刘大人那里换来的!”于是满座鼓掌大笑,其乐融融。

说起刘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经典剧集《宰相刘罗锅》,在里面他化身为正义的代表,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

俨然成为了除纪晓岚之外的又一位和珅苦主。

虽然其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样,是影视剧编撰,是戏说历史。但和纪晓岚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刘墉却是当过一段时间和珅的对手,只不过没有电视剧里面那般锋芒而已。

这也比纪晓岚好啊!

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带着猪脚光环,深得皇帝的信任,处处让和珅和大人吃瘪。

但在历史上,他只是一个编书修史的官员,长期担任《四库全书》的撰官的职位,少有涉及政事,与和珅交集并不多。

而且其一生官位最高也只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还加了个太子少保,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从一品。

而和珅呢,正经的内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此外还身兼数职,各部院主官几乎都玩儿过,而且还长期担任军机大臣。

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大臣,在清朝就相当于宰相,是妥妥的实权派人物!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除此之外,和珅一身荣誉,爵位高至一等忠襄公,要知道一等功乃是非皇族子弟的最高爵位了!

最现实的是,纪晓岚比和珅大了二十几岁,两人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其当上协办大学时的时候,已经是嘉庆时代。

而刘墉呢,显然在历史上与和珅打交道的机会要多一点。

在和珅的政治生涯前期,刘墉一直在地方任职,与和珅接触机会较少。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因为父亲服丧,期满后回京任职,不过基本上还是在地方和京城调来调去,与和珅打交道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两人有过一次合作,即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虽查实国泰舞弊之罪,但其背景深厚,和珅有意偏袒。是刘墉据理力争,使其最终伏法,大快人心。

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刘墉才被调入京城,当了左都御史,这是言官儿,一般是在南书房行走,伴架同行,给皇帝出意见,察举百官。算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比之纪晓岚可要高得多。

虽然仅仅过了一年,但在京城不比地方,当时的和珅已经是朝中一大势力,得乾隆专宠。刘墉虽是言官儿,有弹劾之权,但他也惹不起和珅,所以二人相处还比较和善。

史载:

“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远不是电视剧里面得那般针锋相对!

这个很符合实际,因为此时的刘墉已经年过六十了,远没有年轻时的那般意气风发。

早年的刘墉确实很张扬,其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以正直干练与雷厉风行著称。

刘墉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与行事作风,其为官处事风格峻厉刚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每到一地,必定会给当地百姓伸冤,深得百姓爱戴,被誉为“刘公”,比为宋朝包拯。

但二十年的官场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看惯了内外黑白,其为人处世已经学会了圆滑。他知道搞不过和珅,所以明面上不会和他爆发冲突。

山东巡抚一案,如若不是他证据确凿,又兼得民心所向,皇帝放权,他估计也不会直面反对和珅。

在大势面前。他只能将刚直隐藏起来,他也因此为乾隆所不喜。

后来嘉庆继位,收拾和珅,刘墉奉旨办理和珅案一案,最终查明和珅罪责,和珅倒台。二人恩怨也算是就此结束。

乾隆时期刘墉的官位还是不低的,最高做到了直隶总督兼吏部尚书,还兼任国子监头头,只不过后来仕途不顺,一直未能提拔为内阁大学士。直到嘉庆继位,在1797年,刘墉被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

总的说来,刘墉是个正直的人,但他并不死板,知进退!

这应该就是他最后得以善终的原因吧!

最后提一下,刘墉可不是罗锅,人家是个身正体直的大帅哥!

电视剧 跟有些书 不是真正的历史,都是虚构的不要太当真!

个人感觉刘跟和 就是政治观点不一样,一个是军机处一个是吏部,就好比现在的 军委和国务院。管辖的不一样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意见就不一样呗~朝堂之上吵架争执很正常 只不过电视把这些都夸大了!

纪跟和 我觉得八秆子打不着~一个编书的跟一个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有资格斗吗?估计也就是文人墨客发发牢骚 口伐笔诛而已,自己没掌握过大权怎么跟“和”斗? 和 也知道自己怎么回事而且当时国家管理跟皇帝本人都离不开他(和会揣摩皇帝的心理 皇帝想要什么 “和”给皇帝办什么。谁是皇帝也舍不得杀)对自己没有威胁的苍蝇叫唤所以不跟他计较。

所以我个人觉得 刘跟和 是在政治上有分歧,所以互相打压,和跟纪 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人物没有可比性。

和珅高居内阁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理藩院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一系列要职,大清朝的核心大权几乎被他尽数收入囊中,最关键的是他背后有乾隆皇帝的无比信任与支持,所以他的实力在满朝文武中根本没人能与之抗衡。

反观纪晓岚和刘墉,纪晓岚名气虽大,仕途却一路坎坷,且一直限制在侍从文臣的小圈子里,主要负责为清朝编纂各类书籍典章,在朝中的地位与发言权与和珅天差地远,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刘墉在乾隆四十六年之前,一直在外地做官,历任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等职务,回京后担任左都御史、体仁阁大学士,无论在朝中的根基、人脉、影响力,都与和珅无法相提并论。更关键的是乾隆对他的宠眷程度,远远不如对和珅,甚至在任命他为大学士时,还说过“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这样的难听话。两人官阶、实权、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都与和珅差之千里,因此即使两人联手也扳不倒和珅。直到乾隆一死,和珅失去了大靠山,这才倒了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4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