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夫妻吵架的婚姻生活如何继续,当两个人决定成为夫妻之后,在婚姻生活中难免会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到底总是夫妻吵架的婚姻生活如何继续呢?看完下面文章,相信大家能够明白总是夫妻吵架的婚姻生活如何继续。
总是夫妻吵架的婚姻生活如何继续1
第一、意见不和,不要一开口就指责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生观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没有必要非得要求对方和自己一致,因此意见不合时,不要一开口就指责。
如果强迫对方和自己保持一致,未免显得过于霸道和无礼。
在心理学上有个前摄行为,指的是当遭遇困境时,反过来控制局面,对困难具有前瞻性,采取先行一步的行为去解决问题。
因为指责只会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但如果能做到理解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心声,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彼此之间才能够更温暖。
第二、意见不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婚姻中如果没有忍耐和包容,那么这段关系,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杨绛和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吵架,两人甚至会为了一个法文的发音闹得不愉快。但他们不会像大多数夫妻一样,因为这么一丁点小事就大动干戈。
当钱钟书做的事情不合心意时,杨绛总是说不要紧,我会。而且钱钟书在吵架时也经常会让着杨绛。
有一次,杨绛忍不住问钱钟书:“为什么你每次吵架都让着我,包容我呢?”
钱钟书笑着说:“因为你是我的,就算吵赢了又能怎样,赢了道理,就会输了感情。”
钱钟书这句话说出了爱情中的真谛,不要把婚姻当作辩论的场地。你要明白,和你争论的是你的爱人而不是对手。我们体谅包容一下对方,又有何妨呢?
第三、意见不合时,要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
婚姻生活中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意见不合,所谓不合的背后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当夫妻因为意见不合吵架时,其实都希望对方能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渴望得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曾说,当内心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心生怨恨,关系越来越疏远。
久而久之就会患上婚姻失语症,下班回家不说话,每天聊天的时间不足10分钟。宁可刷着手机在微信上和别人聊得火热,你也不愿意和爱人说说心里话。
一段健康的婚姻关系应该是,我了解你,并理解你想通过这种吵架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是“词中有誓两心知”的默契。
第四、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
工作中有我们遵守的守则,婚姻生活中也一样。两人之间制定一个原则,当遇到意见不合时,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不至于让婚姻走向幻灭的深渊。
吵架的时候不是我们不肯让着对方,而是心里的情绪在作怪。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对夫妻的故事,夫妻搭伙做生意,难免会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但是他们不管什么样的矛盾也不会争得面红耳赤,遇到再大的事都会当成小事去解决,而那些小事互相让让也就过去了。
潘石屹在谈到如何处理同事和夫妻的双重关系时,也曾这样说过:“夫妻一到意见不和,都要拿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吵很重要。”
这是一种夫妻相处的智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作家李尚龙在《吵架不是一件坏事》这本书里曾经说过:“吵架是一种交流。”
所以每个人都要了解吵架的外在形式下,真正表达的情感需求。好的婚姻不是一吵架就一拍两散,而是不争对错。
所以呀,吵架时千万不要伤了对方的心,让他忘记了回家的路。
总是夫妻吵架的婚姻生活如何继续2第一、有矛盾要及时沟通
婚姻之中,两个人相处,往往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而拌嘴。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所以对问题的认识不一样,如果不能及时的沟通,双方之间的感情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化。
夫妻之间,要懂得相互尊重,有什么事情要相互商量,这样两个人才会像朋友一样相处,当你们之间沟通毫无障碍的时候,往往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夫妻之间不要冷战
夫妻之间,能够低下头认错的人,往往是懂得珍惜感情的人。这一生也许你们之间的问题很多,矛盾不断,但是这本身也是正常的,不吵不闹的婚姻也是一潭死水。
有时候双方之间的沟通需要在矛盾中进行。关键是不要冷战,因为冷战是婚姻的杀手,如果两个人都懒得说话,那么以后真的没话可说。
遇到事情往往双方意见会更加不一致。所以,有事情好好商量,学会互相尊重,才会把很多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第三、关于钱的问题达成共识
夫妻两人在一起,很多时候很多矛盾也会因钱而起,所以在金钱上,双方要有正确的立场,要对金钱的开支大概有所规划,这样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妥善处理。
遇到大的'用钱数额一定要双方相互商量,不可独断其事,以免影响夫妻的和气。
要知道现在的感情是最脆弱的,两个人既然走到了一起,就应该财务公开,把彼此当亲人一样相处,不要因为钱的用途不一致而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
第四、不要让家人过多参与你们的生活
结婚以后,你们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无论你和家人的感情再深,都要记得不要让家人对你们之间的相处和问题参与过多的意见。
因为这些意见将来都会成为你们之间相处的问题,毕竟你的家人和你的配偶相处不久,还不能完全的了解你的配偶的为人,如果遇到事情随意点评,都会将你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尴尬。
所以,一旦成家之后,要懂得思想独立,而不要对家人有过多的依赖。
第五、要懂得记住对方特别的节日
夫妻在一起,虽然长相处,但是还要给对方一些感动。要懂得记住一些特别的节日,比如对方的生日、双方的结婚纪念日,要懂得给对方一些温馨和浪漫。
让对方感觉到温暖。这样将来即使双方之间有了矛盾,回忆起来还是会感觉到挺温馨的。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你就会为你们的感情不断储蓄。
感情的厚度经历时间的积累,即使有了问题和矛盾,也会将双方紧紧地围绕在一起。
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3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拜访杨绛,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 love(坠入爱河)了。”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费老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让他写家信回家。
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杨绛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
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推脱不过任了一年母校上海振华女中的校长。这也是她生平惟一一次做“行政干部”。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
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兼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之前看到这样一段留言:
所谓婚姻,有时很爱他, 有时很想一枪崩了他。
结果买枪路上遇到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了买枪。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买枪……
两个人从恋爱走进婚姻生活,从花前月下走到柴米油盐,怎会不磕磕绊绊吵吵闹闹?
▼
有时,夫妻间的吵架,才能让婚姻生活多一点热气腾腾的温度。
爸妈结婚30多年了,一直是邻里称赞的模范夫妻。
可即便两个人年龄现在加起来一百多岁,吵起架来还是一片“腥风血雨”。
吵架时的他们,哪还管什么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平日的柔声细语险些变成咆哮嘶吼。
和所有夫妻一样,爸妈吵架的原因也无非是鸡毛蒜皮的琐事,吵着吵着就上升到历史高度,翻起了旧账。
▼
但爸妈保持多年甜蜜不减的秘诀,在于他们吵架后的态度。
一般来说,吵架过后,老爸总会厚着脸皮开始讨好老妈:
“老婆,今天我来做饭,好不好?”
“我已经把卫生全部搞完了,请问上级还有什么指示吗?”
偶尔说几句笑话,把一脸冷漠的老妈逗得噗嗤一笑。
然后,俩人又和好如初。
见多了这对老活宝吵架,我也开始慢慢习惯,因为最后总能演变成活生生的大型秀恩爱现场。
有次,我和老妈聊天:“老妈,你和老爸每次都忍不住吵架,反正最后都会和好,何必多此一举?”
老妈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还是太年轻。平时我们和一般朋友相处都会有矛盾,更何况吃一锅饭,睡一张床的夫妻呢?感情靠相处,婚姻靠磨合,两个人都像闷葫芦一样默不作声,那才可怕呢!”
回头想想,老妈口中所说“吵架”不正是婚姻里必不可少的温度吗?
▼
当夫妻间的温度没了,岂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前几天,和朋友小燕聊到夫妻吵架这个话题,她开始向我吐起了苦水,她的老公从来不和她吵架。
我有点纳闷,从不吵架,说明老公让着你啊,这不挺好的吗?
细问后才发现,原来小燕的问题不在于不吵架,而在于吵架时她老公的态度。
每次夫妻二人发生矛盾,小燕刚说几句,老公就开始默不作声,之后换来的便是长时间的冷战。
其实小燕倒期待俩人能畅快地吵上几句,把态度摆在台面上讲清楚也更舒服,结果老公的冷淡反而让矛盾升级了。
慢慢,小燕和老公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现在哪怕是坐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机,毫无交流。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在婚姻中面临的情况。
大部分人在面对争吵时,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更倾向于回避冲突,一言不发,结果往往最后变成了冷战。
但事实上,夫妻俩没了交流沟通,不满和情绪全都埋在了心里,对彼此的怨念如同雪球越滚越大,指不定哪天就会引发雪崩。
因爱而结合,结婚正是为了能厮守一生。
如果两人划清界限,不愿搭理彼此,那这段感情耗着耗着就死了。
▼
美国婚姻专家温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则》中曾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其实这句话还差最关键的后半句,幸福婚姻的秘诀恰恰在于第201次的和好与第51次的原谅。
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一直是我们所羡慕的势均力敌的爱情。
但这样一对神仙眷侣,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吵架拌嘴,争吵对于他们而言,就像平淡生活的一剂调味,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当然,吵架到最后,都是钱钟书让着杨绛,等杨绛发完脾气,又会问钱钟书,“你为什么每次吵架都让着我?”
钱钟书答道:“因为你是我的,就算我吵赢了,又能怎么样?两个人的世界总要有一个闹着,一个笑着,一个吵着,一个哄着。”
有人说,婚姻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第三年,新鲜感少了,话题也少了。
第七年,激情慢慢褪去,矛盾在积压。
吵架的目的在于化解垃圾情绪,吵完了,说通了再好好过日子,熬过了坎,接下来才会是一个又一个的十年之约。
所谓好的婚姻,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一辈子。
在争吵中找到平衡,学会有分寸的吵架,才能结成最稳固的夫妻同盟。
愿每一对夫妻都能成长成彼此最舒服的样子,磨合出能执手看黄昏,也能笑问粥可温的默契。
1911年7月,大清朝行将就木,杨绛出生在帝国的国都北京,取名季康,小名阿季。与民国年间许多名媛一样,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法律学者、律师、日本和美国的海归留学生,并曾在海外组建励志会从事反清活动。杨绛出生的时候,杨荫杭在北京一所政法学校教书,晚上则去肃亲王王府讲授法律课。杨家是无锡人,彼时客居北京,杨绛因而成为杨家唯一在北京出生的儿女,因嫌北方稳婆力大粗暴,杨家特意花十五两银子请了日本产科医生接生,后来她的姊妹说笑道,兄弟姊妹全部接生费,也不及阿季的一个零头。
杨绛童年时期正值中国风云际变之时,清帝逊位、民国肇建、北洋统治,由于杨荫杭从事法律事务,与政治联系紧密,也随着政治局势多次变更职务,却总将杨绛带在身边。多次南下北上、辗转各地,她欢乐的笑声成了父母最大的宽慰。杨绛六岁进入北京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小上学。有一次三姑母陪同外宾来参观小学,正值孩子们吃午饭,看到她碗前掉了些饭粒便耳语嘱咐了几句,只见她连忙捡起饭粒塞进嘴里,紧接着旁边的小学生看见忙不迭地一一效仿,从背后看过去,一排长相相似的女孩梳着两根牛角辫、露着一个白脖子捡饭粒的样子把姑母逗坏了。由于三姑母在女高师工作,阿季经常被待到大学部去玩儿,还常常在演出中被借去当作“花神”,或者和大学生们一起在运动会上表演跳绳。
1917年,杨荫杭在仕途上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当时杨荫杭主持京师高等检察厅工作,负责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许世英曾是袁世凯的亲信、北洋军阀中的红人,在京城颇有社会联系,许多官员给杨家打来电话为他说情。杨荫杭执法公道、不徇私情,仍按规章进行调查取证,不料司法部却以“违背职务”的名义停止了他的职务。腐败的北洋政府让本来志存高远的杨荫杭灰心丧气,愤然离京南下,回到老家无锡。这一番周折加上饮食不当,使得杨荫杭害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有时甚至说起胡话。杨家试过了各种药物,甚至还请了佛道之流在家里做起了法事为杨荫杭招魂。年幼的阿季当时就被安排在厨房里高喊:“爸爸!转来吧!”然后见到地面漂浮的东西就捉住,塞进红纸里放在爸爸的枕头下。杨绛后来回忆时还感慨:“深更半夜,我那一声声叫喊大约也很凄惨的。”
父亲病重期间,母亲对家庭的打理和照料让杨绛感触很深,她在后来的文章中这样回忆她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声长河一般的对话,听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人性与世态》。”她也坦然,自己深受母亲贤惠美德的影响,并自愧姐妹几个结婚后,“待丈夫都不如母亲对父亲那么和顺,那么体贴周到。”
1920年,杨绛跟随两位姐姐的脚步进上海启明女校就读,这是法国天主教会专为非教徒建立的一所著名女子学塾。启明女校施行完全西化的教育和管理,回忆启明女校的三年时光时,杨绛最为感慨的是锻炼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包括自我判断,学会克制。小孩子们常常因为吵架而分帮派,并询问其他孩子帮哪一伙,“聪明”的同学会选择两边都帮,不得罪任何一方。而杨绛固执地选择“都不帮”,并坚信自己没错。
杨家的家庭越来越庞大,于1923年举家迁居苏州,12岁的杨绛开始了在苏州振华女中五年的生活。由于是插班,学校要对杨绛补行入学考试,她拿到的题目是《论女子的解放》。这个题目让她有点傻眼,因为她自小在家里和学校就是淘气精,从未意识到自己是“女子”,更别说什么“女子的解放”了。振华女中的校长王季玉办学有方,她想方设法延聘名师来校任教,教科书采用外国教科书最新的版本。杨绛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培养了读书的热情。当初那个淘气贪玩的阿季慢慢变成了一个书虫。父亲教她一篇《左传》,她下来自己读完了全书。读到英文课本里《Ivanhoe》(《劫后英雄传》)的选段,她在暑假里将英文原著找来边查字典边读完了。有时生病不上课,杨绛就窝在寝室里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她曾对父亲说,三天不读书便“不好过”,若是一星期不读书,“都白活了”。杨绛在振华每年成绩都是第一,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东吴大学。因为杨绛的优秀,东吴大学此后对振华毕业生全部免试录取。
如今,苏州十中校园里坐落着一尊石头,上书“实事求是”字样,这是杨绛题写的王季玉老校长对她们的训词。1938年,刚回国的杨绛又被母校振华聘为校长,这也是她一生唯一一次当“领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