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博的介绍

马浩博的介绍,第1张

马浩博,又名马运霆,马云霆,1994年4月6日出生于广东珠海,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2012年主演由潘镜丞导演执导的**《骇客》,饰演男一号李吉。12013年,主演**《穿过忧伤的花季》,并凭借该影片荣获第十三届**百合奖一等奖。2014年,凭借《四十九日·祭》中的“王浦生”一角受到更多关注。2015年12月21日,马浩博在与范明、阎学晶主演的电视剧《继父回家》卫视首播中因饰演李嘉木。2016年1月13日,马浩博与沙溢、梁静、田雨等主演的《我的博士老公》卫视首播,在剧中饰演“李果”一角。2

永嘉主要是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以江美、涧曲、瀑多、潭碧、峰奇、岩秀、石怪、洞幽、树珍、村古著称,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说,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水田园名胜区。它分七大景区,即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又称岩头景区)、大箬岩、石桅岩、四海山、陡门、水岩、北坑。其中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又称岩头景区,包括狮子岩、岩头丽水街、芙蓉古村落、苍坡古村落)、大箬岩、石桅岩景区尤负盛名,更值得一游。

大箬岩在楠溪江西侧,包括大箬岩、十二峰、百丈瀑、石门台、小箬岩等景点。由永嘉县出发,乘旅游车可直达景区大门,交通便利。

石桅岩景区,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北部,东与北雁荡山毗邻,总面积86平方公里。沿仙清公路至渡头分道,依鹤盛溪东行,即进入该景区。主要景群有:小三峡、石桅岩、下岙水库游乐区三处,长约8公里的小三峡集峭壁危岩、奇峰险陕、急流深潭、沙滩草地于一体,景色清幽迷人。石桅岩在溪谷中拔地而起,其造型独特,姿态雄奇。在渡头至小三峡途中的上埠村一带还有红岩、观音峰、青蛙石以及“石林拱翠”等景点。此外还有梅坦村东面的百丈岩和东北的陶姑洞。

狮子岩景点

在岩头镇下日川村前潭中的两座小屿,站岸边远望,酷似狮子戏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白天,狮子岩倩影投入如镜的潭中,雄姿娇态,风情万种,国内外无数的摄影爱好者为之着迷;晚上,皓月当空,竹筏队队,鸬鹚捕捉溪鱼,渔灯点点,照彻江面,碧波下灯火阑珊,织出亦真亦幻的水中世界。平日,潭中常有水凫寻鱼觅虾,扬起粼粼涟漪,弄皱一泓碧水,使得娇媚的狮影晕眩。雨季,上游山洪暴发,狂涛滚滚,浊浪排空,溪中万物销声匿迹,唯狮子岩中流砥柱,独立中川。真可谓“风琢雨雕亿万年,雄狮巨象出天然”。

楠溪古村落

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相传村西南有座高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取名为芙蓉峰,村中一大水池,每天傍晚芙蓉峰便倒映水中,村以此而得名。

据明弘治十年(1497)《陈氏宗谱》开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见此地前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归塘,于是筑屋定居。”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陈虞之率族众拒敌勤王,困崖三载,终因弹尽粮绝,自刎殉国。村被元兵烧为废墟,元末明初重建。世祖为吸取教训,把原分散的田园小村集为一寨,并在寨外围修一至二道石砌寨墙,墙上开铳眼,四向设七个造型各不相同的寨门。 村落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村落规划,寓以“七星八斗”格局。“星”指道路交汇处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汇处方形水池,“七星”翼轸分列,“八斗”呈八卦状分布,道路、水系都是结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系统的。其规划布局隐喻村寨可纳天上之星宿,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如繁星。另一方面突出“利为战”的目的,其星可作战时指挥台,其斗贮水,以利战时以水克火,可防火攻。其实际功能则具有耕读、迎贤、尊仕、拜祖、祭祀、拒敌、防火、调节气温、美化村容等多方面。 芙蓉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它与周围的山水环境高度和谐,粉墙乌瓦,常用挂柱出檐深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粗犷干砌的石墙勘脚,大小、色彩富变化。1991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以北永仙公路西侧,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迁祖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徙居永嘉灵山被周家招为女婿,后东迁约一公里,建宅今址。原地名苍墩,因避讳宋光宗(赵墩)而改为苍坡。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第五世祖时,人丁兴旺,分为东宅、西宅和麻溪园三地段,各设祠堂,并在村口建李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第七世祖李秋山迁居方巷,与弟李嘉木情深义重,故在村内建望兄亭,在方巷建送弟阁,亭阁相对,相互迎送。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依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双池储水,四周开渠引溪环绕以水克火。后又依“文房四宝”布局。笔街、笔尖直指西面笔架山,村内开两池,将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砚槽,双池边沿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放置一块大石条,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白纸。其规划布局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远。 双池之间设有宗祠、仁济庙、大阴宫等临水建筑,造型端庄秀丽。村宅平面呈方形、民居平面有一字形、H字形、口字形等各种形式,立面有单层式二层楼阁式,主次分明,搭接自如,造型舒展,古朴自然。1991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继父回家》中李嘉木的饰演者马浩博。

李嘉木演员:马浩博

李嘉木,李宽、丁洁的儿子,因李宽入狱,跟谁母亲丁洁生活,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后得知了真相,接受了李宽,一家人团聚。

马浩博,1994年4月6日出生于广东珠海,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2012年,参演由潘镜丞导演执导的**《骇客》,自此进入娱乐圈。

2013年,参演青春励志题材**《穿过忧伤的花季》,并凭借该影片荣获第十三届**百合奖一等奖。2014年,参演近代战争题材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并在其中饰演王浦生一角。

2015年,参演现代生活题材电视剧《继父回家》,并在其中饰演范明与闫学晶的儿子李嘉木。

  走进浙江永嘉县的苍坡村,浓重的绿荫旁,神气十足地屹立着许多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每一幢住房建筑都保留着一种有独特的文气,它借自然山水之美,形象生动地融入中国的文房四宝于一体,使笔、砚、纸、墨,在村门、宗祠、民宅、木亭、池塘等处栩栩如绘地反映出来,托物留意,被专家誉为文房四宝的古村落。

 在苍坡村门口,迎面看到的就是在宋代建成的苍坡溪门,此门斗拱粗大,结构古拙,仍然仰首苍劲,就像是威严的武士和文官相望。进入溪门,就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变的石拱桥,高高耸立,横跨两岸。拱桥的桥面象征虎背和虎头,虎背上的牌坊上端悬挂的两盏灯笼象征虎眼,暗寓着古村人文色彩浓郁,有藏龙卧虎之意。

 溪门对着的另一小石桥,拱起的石桥桥身,把溪门和里面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设置在不一个平面的直线上,回避了风水路口直冲主街的犯忌。据资料介绍:这桥在古代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走的,几百年来,苍坡人传承着祖辈的叮咛,都梦想着自己能走一遍,抛其宏愿,今天终成现实,青年男女都欢天喜地地去走,突出了“耕读文化”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苍坡村的历史悠久,相传唐、五代十国的后周的公元955年,有一个叫李岑的人为避乱世,从福建苍坡村长溪来到这座笔架山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从而定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他的后裔已有40多代。在1179年南宋淳西五年间,苍坡村的历史上出过一个驸马叫李嵩。李嵩深爱自己的故乡,邀请当时的国师李时日为自己的家园做了精心的策划布局。据说李时日在考察了苍坡村的地理形势以后,认为苍坡所处的地理环境“火气太旺”,四面都有火灾隐忧。因此在布局上,注重了以水克火的环境设置,在村子的东西方位,各挖水池二个,东池,呈狭长的矩形,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9米。西池,呈矩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阳光普照,笔架山的倒影正好映在其中,构成一幅静态的水上风景画。

 村子里的路大多用鹅卵石铺成,显得清爽、自然、美观,院墙里透出的丛丛翠竹和绿树,颇具田园韵味。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围成曲尺形或三合式的,即正房三间、五间、最大的有九间,门前有木柱回廊,门楼高耸,窗棂大多竹编,也是一道诱人的风景。

 那么文房四宝在哪里?怎样欣赏这一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观?站在高处,抬头眺望,只见村子的西面有一座笔架山,在面对笔架山的地方,是村里人用方砖和条石铺成一条300多米的长街,像笔的杆,称为笔街。笔街是村里的主街,宋代李氏先祖的墓园,就在长街的西南头,把村路和祖先的墓相连,这在古村中也少见‘足以说明苍坡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村里用来防火克火的东西是两个大水池,称为砚池,在东西水池的旁边,有一块形状酷似墨方的条石,在条石的一头还被削凿成磨过的样子,据说当年这块45米长,截面为05和03米的条石是竖立在池旁的,墨石上面有51个半的孔眼,据村里的老人们说,这上面的每一个孔眼代表一户人家,后人由此推算,当年竖立石墨的时候,村里有51户半人家。整个村子的房屋大多是用鹅卵石按正方形围筑,屋墙有一人左右之高。建筑布局整齐严谨,民居上的屋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宛如一张铺展开来写过字的一张大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了。

 主街的起点是村子的中心,李氏祠堂就在笔街的起点,也在一进村口的东侧。李氏宗祠的牌匾上的氏字一旁好像是多了一点,这不是笔误。有村人告诉我们:因为当时的村子里还有几个非李氏姓氏的人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村在当时没有排外的意思,村里接纳了外姓人共居,突出了和谐相处。

 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是当年的李氏却没有在乎这些。仁济庙就在祠堂的东侧。作为楠溪民俗馆的就是当年的仁济庙。仁济庙是李氏第十世祖李伯钧在1055年建造的。庙主不是观音、关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做周处的民间传说的人物。在《世说新语》中,曾记述过一个叫周处的人,他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后来周处改邪归正,为乡里村民除去大害,最后战死沙场,是历代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可见建庙的深层含义了。其他各地的庙宇一般都造得刻板肃穆,而李氏却在建造时十分注重于艺术氛围和美感的塑造,仰望庙宇,忽然之间又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教育。。

 仁济庙前,有三棵古柏,迄今已有815岁。据说当年亲手种植古柏的是李氏的第九世祖李西斋,他不仅倡导村民们大力植树,美化家园,并还立下禁令:“凡在树上栓牛者,立杀牛不赦”。有一次,不巧得很,有长工把自家的牛栓于柏树。李西斋知道了,不由分说把自家的牛杀了,惊动全村,从此无人损坏绿树。李西斋丢了一头牛,却换来了古柏岁岁常青,风华月貌,村里人信服,从此这一规矩千年不衰。走进苍坡村,看到那葱翠的老树,就能感受到悠悠的古老气息,而且是浓郁的。

 村里的送弟阁与望兄厅是苍坡村的两座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相传建于1128年,系苍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他弟弟李嘉木分家后建。当年,兄长李秋山迁居对岸的方岱的村,然而兄弟两个情深意重,分家后仍频频往来,每每促膝长谈到深夜,分手的时候还要相送到村口,直到一方平安到达了对岸,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时,兄弟两个才分别各自转身回家。后来,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岱村各建一座亭阁,阁朝北,亭朝南,两亭之间盈盈一水相隔,这就是动人的送弟阁与望兄厅。亭阁的造型别致,特别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显得大气粗放,檐角飞翘,十分轻柔。亭阁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表示情谊绵绵。凝望亭阁,自然会想得很多。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特别是生活中的血缘亲族之关系如何处理和交往,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村里除了建筑、绿化、佛教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外,古老的永昆曲艺是苍坡村的民间艺瑰宝,原我国著名的京昆戏剧艺术家俞正飞先生曾经说过:“南昆北昆,不如永昆”,永昆指的是永嘉地区民间昆剧艺术。在这里,濒临绝种的永昆艺术再度被受到重视,这是文化底蕴的深邃。这里,每到逢年过节,古老的戏台上又会响起永昆古老唱腔的调调来,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

 走在这座明清建筑美丽的民居院落里,触摸四处的风景,除了看到村里的风景名胜外,村民的热情好客也是让人欲走不能。坐在村里的土菜馆,可以品尝村民自制的米酒,还有野菜、土鸡、土鸭等,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香味和别样的野趣与美丽。

 坐在古老的茶室,品一杯村民特制的绿茶,任清风徐徐,会觉得自己已经浸润在一片靓丽的绿色中畅想,同时也为有幸吸足了“文房四宝”的文气而感奋不已。

十七年前,李宽为维护孕期的老婆丁洁,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判刑坐牢20年。丁洁因而早造成下孩子李嘉木,与她同一待产室的美女大学生韩莉将刚刚出生的闺女托孤与她,自身则悄悄地离开。

李宽在牢中明确提出离异,丁洁带上有精神实质疾症的家婆和“龙风胎”李嘉木、李嘉嘉到了大城市日常生活。十七年后,李嘉木、李嘉嘉高三时,李宽提早刑满释放。丁洁可伶其露宿街头,使他以小朋友们“后爸”的为名住到家里。

重新组合的家中关系紧张;李宽假“后爸”的真实身份曝出,让孩子接纳一个劳改释放出来犯的老爸变成难点,而丁洁也想尽办法协助李宽再次树自信心。一家人历经痛楚的交战与挣脱后,日常生活重回宁静。就在这时,丁洁的异性朋友司徒憾重逢初恋情人韩莉,获知两个人有一个亲生女,逐渐四处寻找,最后发觉居然是被丁洁收留的李嘉嘉。李嘉嘉与生父母重逢,但心理爸爸妈妈的部位却自始至终交给了丁洁和李宽。

马浩博

,1994年4月6日出生于

广东珠海

,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中国男演员。参演**:《

穿过忧伤的花季

》饰演

陈军

、《

海岛教师

》饰演少年于大龙;电视剧:《

进城1949

》饰演青年

乔梁

、《

我的博士老公

》饰演

李果

、《

四十九日·祭

》饰演王浦生。望采纳

苍坡古村位于浙南永嘉县境内楠溪江上游岩头镇北面大山脚下,原名叫苍墩。始祖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于此,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开始营建,至今已1000多年历时。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座,村民全部李姓。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其寨墙、路道、水池、古柏犹见当年风韵。苍坡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然很好地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就以特色独具的古村人文风光而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中的经典。

三试阶、七级石阶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由三级条石砌成的台阶,就叫“三试阶”,取意县(府、院)试、乡试、会试,分别为考秀才、举人、进士,是封建时代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由之路。三试过关后才算跻身进士之列,所以紧接着“三试阶”的是长约20米的“进士坦”,走过“进士坦”便到了车门的过处,这里共有七级石砌台阶。据苍坡宗谱记载,第十一世祖李仲因居官清廉、政绩显著而受朝廷器重,官位连升七级,村人为纪念此事,特地修建了这七级石阶。古时候到了进士坦后,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步行通过七级台阶。

苍坡溪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牌楼式样的门叫车门,也就是村子的大门。你看看这个匾上的四个字:“苍坡溪门”,这四个字是由温州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一般来说是明显的笔误,但在永嘉方言里“车”与“溪”同音,苍坡人还以为自家风水好,是由于前面的溪门水好之故,所以就写成溪门了。苍坡溪门可是大有讲究的。这个门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显得端庄古朴。这道大门和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不过那座“国宝级建筑”大门的建造时间比苍坡溪门晚了12年。这个门看起来很奇特,有人说他像龙,两边的大灯笼就是龙眼,后面的街就是龙身,前面的那个池塘就是龙珠;也有人说他像老虎,石拱桥是老虎的背,而车门是虎头,两盏大灯笼是虎眼。到底像什么,就要凭各位的想象了。像“龙”也好,如“虎”也罢,但寓意其实都一样:苍坡村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这个车门,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封建时代,这种代表着权利与身份的大门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想建造就建造的,只有当这里出现一定级别的官员后,才能由皇帝下诏赐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很牛的。门楼的下面就是刚才给大家介绍的“七级石阶”,地面上这顶用四块青石铺嵌而成的宋代一品官帽——太师帽,用意在于让经过这里的人时时想到“太师之路要自己去走”,鼓励人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功成名就。上方门楼上有一副对联:“溪山揽胜怀先哲,门第添辉望后昆。”这对联即描绘了此处风景优美,又说明了祖辈业绩辉煌,也寄望后辈发奋读书入仕光耀门楣。为表示敬重,凡是经过这里的人要懂得过车门的规矩,文官必须下轿,武官一定下马。

西池东池

跨进溪门,我们便打开了苍坡村的历史书页,这书页便是左右两边的两个池塘,左边的一页是西池,右边的一页是东池。这两个池塘从一诞生起就不只是普通的点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池塘:那西池的一页,记载的是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那东边的一页,记载的是对高尚精神美好品德的传颂和对神明的敬祀。

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翻阅这两页感人的史书吧。

古柏

现在我们正走在东池南头的寨墙上。

在古时,过这个门槛也是有讲究的,要遵循男左女右的礼法。

这两棵古柏,不仅是苍坡村重视绿化的历史见证,也渗透出古村的文化气息。800多年前的宋朝苍坡寨主李西斋亲手种下这两棵树,并留下了护树佳话,被传颂至今。他栽下这柏树后,为使古柏不受破坏,就立下禁约说:“凡拴于柏树之牛,立杀不赦。”有一天他家的长工贪图方便,将耕牛系在这柏树上,他当场就将牛杀了。从此村中就不再出现损坏这些古柏的现象了。可见,有了好的“官”风,才会有好的民风,所以这两株柏树虽然历经800多年,仍生机盎然。

刚才停车场边的纪念碑上镌刻着的由书画家夏国英女士写成、副总理吴邦国先生题写的诗中的“古柏古”,说的就是这两棵古柏。

望兄亭各位朋友,这座造型别致的小亭子,就是很出名的“望兄亭”,初建于1128年。站在亭子里往村外东南方向眺望,对面就是苍坡的“同胞村”方巷村了。方港村头也有一座造型和“望兄亭”一摸一样的亭子,名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

这两个遥遥相望的亭子数百年来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当年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木分家后迁居到方巷村,弟弟李嘉木常常一早就站在寨墙上向东南远望,等待哥哥踏着田间鹅卵石小径走来,“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兄弟两个感情很好,每每必促膝长谈到深夜,分别时总要想送到村口。常常哥哥离开回家时,弟弟就送哥哥到方港村头,弟弟回来时哥哥又要送弟弟回来,就这样弟弟送哥哥到家,哥哥又送弟弟到村口,弟弟又送哥哥,哥哥又送弟弟,真是温州俚语讲的“张郎送李郎,一夜送到大天光。”于是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巷村各建一座亭阁,在亭子里挂上灯笼。每当探望分手后,见到对方亭中灯笼亮灯,就知道对方已平安到家,兄弟俩才各自安然收灯回家歇息。

望兄亭的精致在楠溪江沿岸的古亭中是少有的,特别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檐角飞翘,十分轻柔。两处亭阁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情谊绵绵。曾经有台湾同胞来此旅游,为“望兄亭”的故事所感动,触景生情,回想台湾大陆隔海相望,不禁两泪涟涟,真是“双亭隔水频相望,两地同源本弟兄”。

夏国英诗中的“谁又点灯去,远山明月生”两句,说的就是望兄亭美丽感人的故事。

仁济庙这座三面环水的带有宫廷风格的古建筑就是著名的“仁济庙”。单看这座建筑周边的环境,你已觉得特别舒适,有灵气。这亭三面临水,临水座廊建有美人靠,夏天在此乘凉,那是惬意无限的。

仁济庙檐角微翘,屋檐面稍呈弧形,屋脊线条平缓却充满张力,象是要展翅起飞,舒展大方,特别优美,避免了一般庙宇建筑通常所透射出来的肃穆。有意思的是,庙中供奉的不是菩萨,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作周处的人。据《世说新语》载,周处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视其为“三害”之一,与猛虎毒蛇相提并论,后来经人指点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为乡里除害,战死沙场。于是这周处就成了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苍坡人在庙里不供奉菩萨,不祭祀先祖,而设非本族姓氏的周处神位来祭祀参拜,可见他们有着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抛弃姓氏偏见的不同一般的胸怀。也有人说这里供奉的是“平水圣王”周凯。晋永康年间,浙南洪水为患,平阳人力搏洪水而死,乡民奉他为平水圣王。不管仁济庙里奉祀的是周处,还是周凯,他们都是为民而死,都应该值得纪念。

让我们过桥步入庙堂。你看这庙中的天井还是水池,这种水院式建筑在楠溪江也是少见的,因为这里供奉着以前治水成神的平水圣王。同时,在农耕时代,靠天吃饭,水成为生产的重要元素。平水圣王在这里掌管着水,这里就风调雨顺了。

现在仁济庙已被辟为“楠溪江民俗馆”,摆放着楠溪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器具,比如古老的翻水车、水桶、水杓等等;庙的左廊里摆放着磨盘、织布机、纺纱机等;右廊中摆放着千斤石、石锁、石水缸、石香炉、梨耙的器具。其中千斤石、石锁是苍坡人用来练工夫的,最大的一块标明为320斤。苍坡古村的人不仅耕读传家,同样没有放弃练武的习惯,早在北宋时就出过武进士李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说不定你也是大力士呢。

李氏大宗祠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李氏大宗祠了。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在我国传统的农业时代,宗祠照管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两件主要的事:一是聚亲睦族;二是科甲连登。自第一世李岑建村至今已42世,直接从苍坡分迁出去的村落达一百十几个,人口近二十万。从前,每到圆谱、祭祖时,那些分迁出去的人们纷纷到这里来相聚,场面非常壮观,通过圆谱、祭祖等宗族活动,加强族人和睦团结;平时也经常在这里决定族中重大事件,解决族人纠纷。古时候,凡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在司仪的唱引下,行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列祖列宗。历史上苍坡村人才辈出,科举中第者众多,在当今,仍有闻名人才,如中科院院士李大鹏祖籍就是苍坡村。

这是大戏台,平时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每到祭祀先祖、重大节日之时,这里热闹非凡,经常连夜演戏,台下人头攒动。这面大鼓叫祠堂鼓,是重要的礼器,是不可轻易敲响的,一敲则全村集合。

大家抬头看李氏宗祠的牌匾,上面的“氏”字多了一点,有人质疑这是笔误。其实按村人的说法,是因为村中还有几个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这多出来的一点是特地添写的。不管这“氏”字是否笔误,但村人的说法透射出的民风是很值得人们赞赏的。

水月堂朋友们,这处建在水池中央的建筑,叫“水月堂”,初建于北宋(公元1124年),是一座纪念堂。北宋徽宗苍坡八祖李霞溪在朝任迪功郎,他哥哥李锦溪在朝任成忠郎,兄弟友好,情深意切。李锦溪在宣和二年随童贯出征辽国,不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李霞溪知悉哥哥死后,心碎肠断,不能继续在汴京当官,就辞职归稳苍坡,就在东池北头水中央建造了这座水月堂,住在里面,日夜思念兄长,“寄兴殇咏,以终老焉”。

“水月堂”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楠溪江古建筑中的经典。你看它屋脊灵动,四面有檐,而且还是重檐设计,本来是一般的坡屋面就自然异变成歇山顶,因而显得特别生动。

走过这条石桥就到水月堂的庭院里了。这庭院的南墙是镂空花墙,由三组花样组成。正是这不同的花样,使南墙显得内涵丰富而灵动,是一处院墙之中的经典杰作。这堵墙采用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法“漏景”建成,但与一般花墙的里外通透不一样,你站在这个院中,通过花墙上的空洞可以看到外面的亭台池树、远山近水,而外面的人却不见一丝院内情景。也许这就是南墙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来参观水月堂的中堂建筑吧。中堂上方悬挂着“吉州园”匾额,这三个字清秀飘逸又不发遒劲有力。“吉州园”得名于苍坡十一世太祖李樵隐,他曾教授于江西吉州,很有声望,晚年归隐苍坡后,为乡里办了许多善事,大家都称颂他。苍坡三十三世李世铺为了纪念李樵隐,于是重修中堂,取名吉州园,意为吉州教育场所。

吉州园北面的院墙就是水月堂的北墙,墙上开有两扇窗户,北墙的文化魅力就在这两扇窗户上。窗户上的图案造型很特别,都为“井”字和“八卦”图形相间构成,

布局特点

笔墨纸砚现在我们往这边走,前面我们提到过苍坡古村的整体布局是按照五行八卦和文房四宝设计的。众所周知,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砚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这文房四宝吧。你们看看,有没有找出来呢?下面让我为大家一一揭晓吧。

我们脚下所站的这条笔直的古街,是村子的主街,在这里就叫笔街,正对着西边的三个尖尖的山峰—笔架山,这支大笔就搁在笔架上了。笔街全长360米,象征周天360度,是古人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物化,有人行此路,人生完美的寄意。你看这好好的路边,无缘无故地放着这么三个长条石,还有妨碍行人的嫌疑。你千万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文房四宝里的墨锭,这条一头有斜面的,就是已磨过的墨锭。这一根最大长45米,宽05米,厚03米,这么大一锭墨,足够好多人写,几代也写不完。所以苍坡文运不衰,读书人代出不穷。你看旁边这一条石,原是从一宗祠里搬来的,供人们进出踩踏的长寿石。上面这边凿了61个半长方眼,表示花甲的15倍,达到高寿的寓意。据说凡是踩踏过的人都会活到150岁的,各位朋友不妨上去走走。这方池子在村子的西侧,叫西池,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方方正正,状如砚台,所以也就是砚池了。笔墨砚都有了,哪纸呢?笔街是苍坡的主街,街北都是布局严谨整齐的民居大宅,宅外又有方正的围墙,围墙外就纵横的街巷相连,区分清楚,层次分明。犹如一幅方格子的大纸。这样四宝齐全,文雅之气就四处飘流了。大家都知道,所谓耕读就是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现状,读以荣身,耕以致富。苍坡人努力于耕读,很多人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取得秀才、举人、进士功名的人在不少数,有楠溪江流域最早的文进士、武进士,十一世出过一门两进士呢。

民宅

古民居我们再往前走,看看笔街两侧的古民居,这些民居布局整齐严谨,各自都以卵石砌筑的方形围墙包围组成独立的庭院。我们可以走进去看看,你会发现这些古宅都是开敞亲和的,这样的生活环境是现在我们住都市套房所没有,同时我们生活方式也不是这样了,你觉得怎么样呢?

古井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笔街的中段,大家看看这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水清冽,味甜爽,水温常年不变。苍坡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水是从后面1000米高山苍山尖上流来的。这水好喝,煮饭特别香,酿酒更是甘醇香冽。你看看,知道这井外还有三眼小方池,是什么用的么?是用来蓄积井中溢出的清泉,到了这三个小池中,就有了不同的用法,顺序依次是:洗食物,洗衣服、洗马桶。大家不要担心他们会相互渗透,更不会倒流,这就是砚池的独特之处。在我们把爱惜水资源、保护生态这些话挂在嘴上的今天,看看苍坡古村中人早在八九百年前就这么作了,我们是应该要深思的!

古石板桥请大家随我往回走。这是我们刚才参观过的李氏大宗,前面又是一座墩实的古石板桥,你说这是两座桥还是一座啊?左侧是高些的拱桥,右侧是低些的平桥?这村里的先人是不是太麻烦了啊?嘿嘿!这桥还真大有文章。这桥名为丁香桥,走过的人身份不同,走法也不同,不是随便走的,乱走是会有麻烦的。平桥是老百姓走的,挑担卖浆的农人贩夫走卒从下走,读书人绅士向上行;男人在上行,女人从下走,女人一生只在出嫁与娶入时可从拱桥上经过。还有贵客来时可从上行过拱桥,以示礼遇。今天,各位朋友都是苍坡古村的贵客,所以请大家务必从上行过拱桥哦!否则,被村中的长屠看见了会指责我不懂规矩的,下次就有不让再进寨门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91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