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卖店对于导购员抢单,如何处理?及相关规定?

服装专卖店对于导购员抢单,如何处理?及相关规定?,第1张

看具体情况啊。。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大家都有种侥幸心理嘛,不是自己的也想去争一下 。

就按规定来啊 。情况可能有很多种,但规定是死的,大家都知道的。

看谁占得理多一点。每次都公平对待,就不要这次判给这个,下次同样的情况又判给另外一个, 这样就会容易有人不服你。

发生那种情况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制止两人争吵,特别是当着顾客的面争吵,这样会严重影响店铺或者卖场的形象。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理服人。不要就说我觉得是该某某某的,就把单判给她了。

要给两个人说明为什么该她的,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再针对她自己的想法给她分析她哪里想错了。

最后要鼓励他们,告诉她们发生这样的问题不是就是谁太什么什么了,你反而很高兴,因为会发生争议证明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最主要还是要从心理说服,不要用权力让她屈服,不过对于一些经常故意犯这种错误的人就要严厉一点。

希望能够帮到你。

其实,顾客生气是正常的,不生气就不正常了。没有什么人买了个有问题的东西还来心平气和的来沟通。

但作为顾客来说(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所有这个就考验导购员的水平了。

首先要认识到错误,道歉是必须的。很正式的标准话术:您好,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请您随我到XXX处进行登记核实,需要您准备XX票。。。。。。也就是说,当有顾客为此而来时,要马上把客户引走,这个时候又要照顾好准客户,:您好,不好意思,请您稍等一下,这位先生/女士对XX有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要求,必须在接到客户投诉X分钟内解决,请您谅解,是否需要再叫位导购为您服务?

这样,既引走投诉客户,不让准客户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让准客户放心你们的服务质量,一举两得。

这里面涉及到心理的解决方案,要先去认同别人,认同了后,心理就要爽些了,再确定解决方案。

但如果真的是产品质量一塌糊涂,那也就没什么搞了,卖10个,有8个来投诉,这样的话就没有解决方案了。。。。。

个人意见,希望你有用。

1、用反问回应价格诉求

当导购不抛出优惠诱饵的时候,顾客往往会问:能不能优惠,打几折,最低多少钱。这个时候是最考验导购的时候,导购因为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导致顾客转身就走或者不能成交的不胜枚举。 

该导购使用的方法是用反问回应顾客的价格诉求:那今天能定下来吗。言外之意很明白,今天能定,就有优惠,不能定,不能随便给你优惠。这个反问一下子把问题抛回给了顾客,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2、直接报价

顾客问价格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往往是第一个关注的问题,这个无可厚非。尽管顾客看到明明白白的标价,都还是喜欢问多少钱,言外之意就是看看有多少优惠。

做家用中央空调产品导购的,不如在报价时采取直接报价法。一开始并没有说出任何的优惠政策,这个是非常正确的。很多导购在顾客问价格后,马上把优惠政策抛出来,这是不妥当的。

3、要求对方报价

在谈判报价中,一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让对方先报价。当然,当对方的报价离你的底价相差很远的话,则需要很好的回旋技巧。顾客要求优惠,导购非常聪明,马上问顾客愿意出价多少。

由于顾客看上了这款多联机,就说出了自己的底价。要求对方报价的风险就是可能超出了自己的底线。如果报价导购不能接受,接下来就需要运用谈判策略进一步讨价还价。

4、对客户的第一个报价说NO

顾客的出价是45000,超出了导购的底线,导购不能接受,于是说,这个价格我们不可以的。假如一旦答应顾客,那顾客就可能放弃购买,因为你的让步很容易,顾客就会感到他上当了,继而继续还价或者决定退出。

就算顾客的报价没有超出导购底线,在顾客报价后,导购也是不能同意的,要对顾客的第一个报价说NO,甚至第二个报价,第三个报价都要说NO,即使最后同意了,也要表现得极不情愿,这就是“极不情愿”策略,只是在这里没有细节表现出来。

5、报价留有余地

标价是49400,在顾客要求优惠后,导购报价是49200,最后店长说底价是49000,而结果是48900成交,比最初的报价优惠了1500。假设导购方的底价是48900,那她在报价的时候是要高于48900的。只有这样才可能给顾客还价的空间,只有这样才可能让顾客有“成就感”。

在报价和最后成交价的中间要经过很多次厮杀,然后一步一步接近成交价或者自己的底线。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没有平衡的天平,通过拆左右补右边,拆右边补左右的方式最后达成平衡。

6、价值优势掩盖价格劣势

顾客常常说的三个字就是:太贵了。即使顾客看上了,也买得起,也常常说“太贵了”,因为潜意识里都希望再便宜点,都希望能再优惠点,最好是不要钱送给他。

面对顾客的这三个字,导购很容易陷入被动,有的说不贵,有的说物有所值,有的说是有点贵,有的微微一笑。总之,面对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应对方法。

导购要善于用价值优势掩盖价格劣势,而且充满自信:可是我们的空调产品好啊。接下来一定要强调哪里好,尤其是顾客喜欢的那点好。这样,更容易捕获顾客的心。

7、上级权利策略

顾客想走,导购就对顾客说,要不您先坐会,我去问一下我们领导。这是很常用的谈判策略。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策略,没有单独列出来,那就是一定要懂得“挽留”顾客。

顾客潜意识里是需要挽留的,如果顾客对产品有好感,你的挽留可能让成交成功了一半。顾客往往因为价格不能再优惠而离开,这时导购一定要留住客户,并通过再优惠或者请示领导来解决。

这个请示领导的策略就是上级权力策略。如果导购说,那我再给你优惠100元,那么事情可能变得更加麻烦,顾客知道导购有价格权力,就会不断要求优惠,最后不是无法成交就是利润太低。导购要相信:顾客都是谈判高手。

8、寻求第三方帮助

在上级权利策略中,这个“上级”一般可以不出现,通过电话,或者假象运用即可。而这里,是“第三方策略”和“上级权利策略”相继使用,因此,老板出场了。

老板亲自过来,并给出了底价,说明老板和导购的配合还算比较默契,同时说明对该顾客非常重视,顾客喜欢被重视。后来顾客开价,老板也同意了,也许这个价格权力只有老板才有。

店长和导购之间的价格权力分配是不一样的,比如,导购只有300元的优惠权力,老板可以有500元的优惠权力,而顾客要求的优惠超过了300元,那么就需要第三方介入了。

9、让步的策略

价格让步是讲策略的,如果让步不到位,遇到很懂谈判的顾客,就容易出问题,要么不能成交,要么利润很低,有的还要吵架,甚至气势汹汹。

10、应对要求升级策略

顾客都是“贪婪”的,总是要求不断的优惠。在确定成交价格的基础上,顾客很聪明,马上说要礼品,大有“不给礼品就不买的架势”,看来顾客是个谈判高手。如今购物,似乎到了没有礼品无法销售的境况。顾客明明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还是要礼品,因为不要,商家不会给优惠。

礼品往往是推动成交的一个助力,一种促销力量,起销售促进的作用。而现在顾客反过来主动要礼品,看来礼品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变成顾客的必要品了。此时,导购是没什么选择的了,不管什么礼品,都得表示一下。

也许是你在大城市生活太久了,已经习惯了大城市里服务行业的“好态度”,所以你才无法容忍老家的人对你的态度,其实并非是因为大城市的服务人员素质高而老家的人素质就差,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其实都是一波人啊,只不过大城市里如果态度不好会被投诉,被投诉很可能就是扣钱,而且很多人上岗前都需要经过一些相关的培训,而老家的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进去做事的,因为这种原因老板也不会动不动就扣员工的钱,而且老家的“生态圈”跟大城市是不一样的,在员工或者周围人对老板的看法或者态度上,大城市的老板远没有老家的老板更看重这些。所以呢,员工态度差也不用担心受到什么惩罚,甚至犯了大错也很有可能只是被老板“好言相劝”的开除,有时候老板连工资都不敢扣。

另外呢,也跟你或者说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态度有关,老家的人能从你说话或者问话的口气来判定“亲疏”,他们特别讨厌有人以城里人的身份去看待他们,即使你只是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本地人,好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到上海工作,因为长时间的习惯导致我回老家后,对人说话都习惯性的说普通话,以及一些做事的方式都带有“城市”的方式,然后我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别人对我的疏离感,这还是我有个好哥们同学给我直言指出来后我才明白的。所以我从那以后只要回到老家都会转变很多习惯,说本地话是最基本的。

再者呢,其实本地人去购物啥的也都习惯了服务人员的那种态度,也就不会问东问西的,即使有人觉得服务态度差而吵架,但这种吵架也是“老家式”的,不会上升到投诉这个环节,因为老家的人根本没有投诉这个概念,而且也觉得去投诉也丢面,当面吵赢了才是真的赢。

最后,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最终还是生活环境造成的思想观念和习惯问题,只要你把自己还原成本地人的身份,你就会发现其实那点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而且也不要动不动因为一件事情就把别人定义为素质低,因为很多时候素质的高低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比如有些农民工在老家看着很没素质很随意,到了城市里却感觉比有些城里人更有素质,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怕别人说他们没素质。新闻上那些刚从工地下班的农民工坐公交地铁,有位置不坐而选择站着或者坐地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呵呵,这男的说你好,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很色,对你有意思,第二,很可能他是故意挑起两个员工的矛盾,而他恰好是老板的外甥,也就是说他其实也算个领导层,领导怎样管理员工?就是必须让员工之间有矛盾,这样才有竞争,不会联合起来去应付上级。这样的话你要精一点啊,和气生财,不能和同事太僵,也不要太信任上司,自己把握尺寸

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尊重老员工是应该的,不管你之前如何能干,在新的地方就得自己把握好心态,比起抢单,你应该先搞好同事关系,同事之间和睦了,气氛对了,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算以后你月月都是销售冠军,人家也会祝福你,反之你刚去就得罪一帮人,除非你内心强大,或者能力很强,否则你干不过两个月自己都走人了。不过你们做销售的应该人际交往能力很强才对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27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