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是这样带的,不行你就自己带”隔代育儿矛盾怎么解决

“以前我们都是这样带的,不行你就自己带”隔代育儿矛盾怎么解决,第1张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吃火锅、看**,一个人看病。

但其实,最惨烈的孤独是一个人带孩子

好多妈妈说太有共鸣了:

有什么是比一个人带娃更惨的呢?

那可能是一个人带娃,外加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加持”。

我周围很多朋友、公号许多妈妈,都因隔代带娃产生的矛盾而“饱受摧残”。

每天跟我倒的苦水,都可用于南水北调造福一方了,哈哈哈

下面这些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以前觉得孩子磕碰怪地板的太夸张了。直到我娃出生才发现我有多傻多天真。孩子摔倒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同冲出来,抢先抱娃的有,骂地板桌角的有,还顺带着给我和队友安看护不周罪名的也有 就,全家人搞“快闪”似的。

@孩子湿疹买了药膏不让涂,非要试试偏方用艾草洗澡,说“是药三分毒”。但,孩子发烧我坚决不用药,又说我不给孩子吃药,要耽误她大孙子病情。

@前边刚说了孩子不能老看手机,结果一转头,人家就把手机递给孩子了,还说我给你把电都充满了,玩吧!

@孩子犯错,你刚张口教育,半路绝对杀出程咬金“孩子还小,懂什么”,8岁了还小?就离谱。

@说了不要喂饭、不要喂饭,可老人就是不听,都5岁了,还追着喂呢。

隔代 育儿 的冲突就真的没法化解吗?

其实也不然。

在很多妈妈看来,老人总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现在科学 育儿 方法。

想要改变一个老人很难,改变一个固执的老人更难。

但是 当我们跳出常规思维,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转移到孩子和我们自身上,问题就变得简单一些啦

接下来C妈分享几个“曲线救国”的套路招数,保准有用。

01

教会孩子拒绝“安排”

对症:性格强势、太操心的老人

要说有一个强势、控制欲强的老人是什么感受?我闺蜜可是深有体会。

相爱相杀的半辈子外加生娃后的这6年,除了留下越来越多的心结,什么也没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防着老人破坏规矩、独断专行、过分宠溺孩子等,其实是怕老人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怕影响孩子的习惯、性格等。

其实我们转换思维,与其在与老人不断battle的过程中,两败俱伤,倒不如利用“小将”,曲线救国。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去阻止问题的发生,而是给孩子多提供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获得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次,老人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就会反抗:不用你帮我打开,我可以自己打开零食袋。我手撕不开,我还会用剪刀,我会动脑筋。比我们告诫老人一千遍“妈,你别总替他做事”更直接有效。

02

成为对孩子的主要影响人

对症:过分宠溺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老人

隔代带娃,一定会有老人的各种“陋习”,一定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养育底线。但若是强硬的否定,甚至是批判,反而适得其反,谁都不会好受。

在和老人共同带娃时,父母首先要明白并不是有老人来帮忙,父母就可以偷懒撒手不管的。 不能既要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想要老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隔代教育并不等于父母缺位。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养育人,要掌握 育儿 的主动权,永远做孩子最主要的影响人。

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在职,只要在家的时间,尽可能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互动。

既拉近亲子关系,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行为示范,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

生活本身就是大型教育现场,处理不好鸡飞狗跳,但处理好了,则事半功倍。

想想我们小时候大多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我们身上最多的却还是父母的影子。

任何一个孩子的性格成长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用过于担心老人的某些习惯会带偏娃,作为与孩子最亲密的父母,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人,请相信自己的影响力。

你的价值观、是非观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孩子,与其担心老人的行为和做法会伤害孩子,不如做好自己,给予孩子榜样和示范的力量,成为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人。

03

加持孩子内心正的能量

对症:爱贴标签、提供负面情绪的老人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也是奶奶帮忙照顾孩子的,虽然我很少说,但大家经历过的 育儿 冲突我一点也没少经历。

一是可能是我本身比较心大,二是 我知道相对于父母而言,老人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小的。 (前提是父母没当甩手掌柜)

CC奶奶也是属于口直心快的人,而CC又是比较倔的孩子,自然从小少不了被数落。

就说吃饭这事儿,昨天还被奶奶数落。她迟迟不吃饭,说饭太烫,奶奶就不太高兴了,亲自尝了一口说,“哪儿烫?早就不烫了,我早已经给你晾很久了,别找借口,赶紧吃!”

搁开始那几年,这话我听了就会很不舒服,不尊重孩子感受啦,说话不够客气啦

现在,不用我亮态度,CC自己:您觉得不烫是因为您是大人,我觉得烫因为我是小孩儿,人跟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您不能拿您的感觉要求我。

类似的例子,我之前也举过许多。

奶奶有口无心,常脱口而出拿她跟DD比较,她也会毫不示弱的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说的是DD的优点,我也有我的优点。”

总之,奶奶想要传递给她负面情绪(不经意),真不太容易,她都能自我化解。

不谦虚的说,这种心理能量,完全是父母可以给到孩子的。

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中,早晚是要面对外界的各种评价和质疑的,早点面对不一样的声音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与其磨破嘴皮告诉老人不要总是贴标签,倒不如引导孩子学会去面对不同的评价,学会坚守内心的底气,看待外界的评价。

让孩子知道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看问题也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如何去消化处理这些信息以及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也是一项人生重要课题呀。

04

多一份理解,不要总把老人当做假想敌

对症:爱纠结、郁闷的妈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人好像成了科学 育儿 路上的敌人,很多妈妈一提起家中老人带娃的方法,都一脸无奈。

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带着敌意和不耐烦看待,一张口就带着指责和埋怨的语气。

要是提炼生活中的关键词,那就是四个字心累!无解!

自己看不惯,却又离不开,需要老人的帮衬。

最后活得拧巴,过得也憋屈。

隔代带娃的矛盾,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有细数不清的无奈。年轻的爸妈有,老人也有数不清的心酸与无奈啊。

他们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又放弃了本可以悠闲的晚年生活, 连我们自己带都吃力的娃,他们也不过是在咬牙硬撑着。

更何况在一个年轻人做主的家中,自身存在感极低,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孩子找到自己的地位所在,有时候就忍不住刷刷存在感。

老人不是保姆,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照顾我们的生活,又丝毫不能僭越。这样只能让老人越来越压抑,找不到存在感,内心积聚不满,家庭矛盾只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孩子可以 健康 成长 。只不过老人有时候方法不太得当。

既然大家目的一致,那在一些无关原则、无伤害性的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什么的。

毕竟,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有着宠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人生中很幸福的事呀,只要我们父母把好最重要的原则性关卡就可以了。

最后灌一句鸡汤吧,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段话,现代女性的平等,是靠剥削上一代女性得来的。哪有什么家庭和事业的两全,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欲受其援,必承其重!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最近一卫视热剧《安家》已经播放到了最后一集,但它带来的一些热点话题仍然引起人们的争论。追到第四十二集的时候,海清演的宫蓓蓓和公公婆婆给孩子吃饭的内容真的很让人吃惊。

宫蓓蓓的第一个宝宝是儿子,儿子年龄很小很小才上幼儿园中班,可能是因为年龄过小的原因,公婆对孙子很过于宠爱,但被宠溺的代表性表现是孙子吃饭的时候,爷爷喂他一口他才吃一口。在老人眼里,这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的家庭琐事,但在宫蓓蓓眼里,这似乎在变相的剥夺掉孩子独立成长的能力。

作为妈妈的她不想看到儿子这么成长,现在也不能亲自吃饭,这是关键。公婆这么宠爱,孩子自己不吃饭,等于没有给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意识发展。于是宫蓓蓓不忍心这么下去,开始劝公婆不要这么惯孙子,可以让他独立吃饭,学习自我管理。他的大儿子已经到了幼儿园中班,让岳父不要再给他喂饭吃了,而且还让他边看ipad边吃饭。老人却说:“对孩子来说,孩子身上这点肉都是像我们这样老时代的人一点一点喂出来的。你们年轻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耐心呢?”最后,宫蓓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与公婆做法产生了矛盾。其实这也是中国老人和他们儿媳典型的的隔代育儿矛盾。

老年人带我们的孩子确实很困难,但每个人也可以说是隔代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两代人对孩子的长期教育意义和影响也有争论。不仅是电视剧,最近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爆发,很多家庭很难外出干话拼事业,容易因养育孩子的问题而发生矛盾

在家庭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儿媳和公婆的主要矛盾在于喂养、教育方式的意见不一致。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分析了一下现状。

隔代教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弱点影响孩子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实现家庭的共同教育目标。

分开住吧,这就是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为什么会有婆媳矛盾,那就是因为天天都住在一起,两代人观念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住在一起,互相看对方不顺眼。这样的婆媳关系肯定是很崩溃的。如果再加上一个搅屎棍的老公,估计每天都会掐架。指望男人解决婆媳问题,估计有点难,自己也得圆滑一点,学会处理婆媳矛盾。做法如下:

一、说服老公,坚决分开住。

分开住是最好的方法。两个人已经成家了,就要学会独立,不要再依赖父母了。但是如果长期跟婆婆住在一起,老公是不会长大的,因为婆婆会让媳妇干这干那的。再加上育儿问题,只会让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冲突。分开住,眼不见为净最好。

二、请个阿姨一起带孩子。

不要跟婆婆一起带孩子,会崩溃死。而且你千万不能说她,她心里会不舒服的,这个时候你自己也会很郁闷。所以请个阿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钱的话,就得自己辞职,那么老公的收入要高点才能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难怪有人说,没钱的婚姻是无法幸福的,真的是真理。

三、让老公多参与带娃。

跟婆婆有矛盾,就不要婆婆参与带娃了,让老公多做点。这个孩子他也有份的,凭什么都要女人做。老公不使唤,就会有别的女人来使唤他的。老公对这个家付出越多,他就越懂得女人的不容易,家庭也就越和睦。

所以,改变婆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赚钱,不跟婆婆同住。只要不住在一起,矛盾就不会那么多,只要老公同意搬出来,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婆媳矛盾说到底还是要老公给力,懂得调节才行。

首先,要有平常心:

由于两代人生活阅历、思想观念和知识素养的差异,隔代教育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现象。

所以,当冲突发生时,我们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它,不必过分紧张。

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

不管两代人各自秉持什么育儿标准和立场,有一点是一致的——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好。这就为化解冲突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秉持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和化解矛盾冲突。

这种心态就是——求同存异——大原则、大方向寻求一致,具体细节和做法可以灵活。

具体如何做呢?

1、思考自己在教育问题上的方向、原则和底线;

2、和老人开诚布公地交流,说明各自在上述问题上的意见,确立家庭教育的总原则和大方向。

3、积极沟通,坚持原则:

最好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对上述问题达成共识;如不能,那么,碰到问题时,也要坚持沟通为先,大方向为上。

4、抓大放小,做好自己就行,不强求双方一致:

只要把握住大原则、大方向,不要纠缠细枝末节,更不要将婆媳关系等矛盾掺和进教育问题,将教育变成两代人争夺家庭权力的战场。

毕竟,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而爱是无可取代的,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譬如:老人可能比较宠溺孩子,让孩子变得较有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但从长期来看,只要父母和孩子相处时,坚持训练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依然可以养成良好的独立能力;而且,他会自动调整他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为一个富有观察力和适应性的人。而老人对他的宠爱也终将成为他宝贵而美好的人生记忆——谁不想被人宠着呢?

我是漫步育儿路,专注教育十多年,致力于提供科学、高效、轻松的育儿方法,欢迎关注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39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