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作品的赏析

赵树理作品的赏析,第1张

赵树理作品赏析:“锻炼锻炼”

“争先”农业社,地多劳力少,

动员女劳力,作得不够好:

有些妇女们,光想讨点巧,

只要没便宜,请也请不到——

有说小腿疼,床也下不了,

要留儿媳妇,给她送屎尿;

有说四百二,她还吃不饱,

男人上了地,她却吃面条。

她们一上地,定是工分巧,

做完便宜活,老病就犯了;

割麦请不动,拾麦起得早,

敢偷又敢抢,脸面全不要;

开会常不到,也不上民校,

提起正经事,啥也不知道,

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闹,

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这些老毛病,赶紧得改造,

快请识字人,念念大字报!

——杨小四

这是一九五七年秋末“争先农业社”整风时候出的一张大字报。在一个吃午饭的时间,大家正端着碗到社办公室门外的墙上看大字报,杨小四就趁这个热闹时候把自己写的这张快板大字报贴出来,引得大家丢下别的不看,先抢着来看他这一张,看着看着就轰隆轰隆笑起来。倒不因为杨小四是副主任,也不是因为他编得顺溜写得整齐才引得大家这样注意,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批评的两个主要对象是“争先社”的两个有名人物——一个外号叫“小腿疼”,那一个外号叫“吃不饱”。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扫地、抹灰尘、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按她的说法是“拾东西全凭偷,光凭拾能有多大出息”。后来社里发现了这个秘密,又规定拾的麦子归社,按斤给她记工她就不干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疼”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她说“疼”别人也无法证明真假,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她的丈夫死后儿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没有疼,一给孩子娶过媳妇就又疼起来;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原名“李宝珠”,比“小腿疼”年轻得多——才三十来岁,论人材在“争先社”是数一数二的,可惜她这个优越条件,变成了她自己一个很大的包袱。她的丈夫叫张信,和她也算是自由结婚。张信这个人,生得也聪明伶俐,只是没有志气,在恋爱期间李宝珠跟他提出的条件,明明白白地就说是结婚以后不上地劳动,这条件在解放后的农村是没有人能答应的,可是他答应了。在李宝珠看来,她这位丈夫也不能算最满意的人,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不是干部——所以只把他作为个“过渡时期”的丈夫,等什么时候找下了最理想的人再和他离婚。在结婚以后,李宝珠有一个时期还在给她写大字报的这位副主任杨小四身上打过主意,后来打听着她自己那个“吃不饱”的外号原来就是杨小四给她起的,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既然只把张信当成她“过渡时期”的丈夫,自然就不能完全按“自己人”来对待他,因此她安排了一套对待张信的“政策”。她这套政策:第一是要掌握经济全权,在社里张信名下的账要朝她算,家里一切开支要由她安排,张信有什么额外收入全部缴她,到花钱时候再由她批准、支付。第二是除做饭和针线活以外的一切劳动——包括担水、和煤、上碾、上磨、扫地、送灰渣一切杂事在内——都要由张信负担。第三是吃饭穿衣的标准要由她规定——在吃饭方面她自己是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对张信她做什么张信吃什么;同样,在穿衣方面,她自己是想穿什么买什么,对张信自然又是她买什么张信穿什么。她这一套政策是她暗自规定暗自执行的,全面执行之后,张信完全变成了她的长工。自从实行粮食统购以来,她是时常喊叫吃不饱的。她的吃法是张信上了地她先把面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两碗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另外还做些火烧干饼锁在箱里,张信不在的时候几时想吃几时吃。队里动员她参加劳动时候,她却说“粮食不够吃,每顿只能等张信吃完了刮个空锅,实在劳动不了”。时常做假的人,没有不露马脚的。张信常发现床铺上有干饼星星(碎屑),也不断见着糊糊粥里有一两根没有捞尽的面条,只是因为一提就得生气,一生气她就先提“离婚”,所以不敢提,就那样睁只眼阖只眼吃点亏忍忍饥算了。有一次张信端着碗在门外和大家一齐吃饭,第三队(他所属的队)的队长张太和发现他碗里有一根面条。这位队长是个比较爱说调皮话的青年。他问张信说:“吃不饱大嫂在哪里学会这单做一根面条的本事哩”从这以后,每逢张信端着糊糊粥到门外来吃的时候,爱和他开玩笑的人常好夺过他的筷子来在他碗里找面条,碰巧的是时常不落空,总能找到那么一星半点。张太和有一次跟他说:“我看‘吃不饱’这个外号给你加上还比较正确,因为你只能吃一根面条。”在参加生产方面,“吃不饱”和“小腿疼”的态度完全一样。他既掌握着经济全权,就想利用这种时机为她的“过渡”以后多弄一点积蓄,因此在生产上一有了取巧的机会她就参加,绝不受她自己所定的政策第二条的约束;当便宜活做完了她就仍然喊她的“吃不饱不能参加劳动”。

杨小四的快板大字报贴出来一小会,吃不饱听见社房门口起了哄,就跑出来打听——她这几天心里一直跳,生怕有人给她贴大字报。张太和见她来了,就想给她当个义务读报员。张太和说:“大家不要起哄,我来给大家从头念一遍!”大家看见吃不饱走过来,已经猜着了张太和的意思,就都静下来听张太和的。张太和说快板是很有工夫的。他用手打起拍子有时候还带着表演,跟流水一样马上把这段快板说了一遍,只说得人人鼓掌、个个叫好。吃不饱就在大家鼓掌鼓得起劲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不过吃不饱可没有回了家,他马上到小腿疼家里去了。她和小腿疼也不算太相好,只是有时候想借重一下小腿疼的硬牌子。小腿疼比她年纪大、闯荡得早,又是正主任王聚海、支书王镇海、第一队队长王盈海的本家嫂子,有理没理常常敢到社房去闹,所以比吃不饱的牌子硬。吃不饱听张太和念过大字报,气得直哆嗦,本想马上在当场骂起来,可是看见人那么多,又没有一个是会给自己说话的,所以没有敢张口就悄悄溜到小腿疼家里。她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贴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象还是第一次。她好象不相信地问:“你听谁说的”“谁说的多少人都在社房门口吵了半天了,还用听谁说”“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光跟人吵架……”她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一顿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研究整风与当前生产怎样配合的问题,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在门外看大字报的人们,见小腿疼的来头有点不平常,也有些人跟进去看。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的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要说理,等到辩论会上找个人把大字报一句一句念给你听,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哩”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支书认真地说:“大字报是毛主席叫贴的!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早有几个人忍不住了,听支书一说,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大家早就想让小腿疼去受点教训,见王聚海一拦,都觉得泄气,不过他是主任,也只好听他的。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主任王聚海是个老中农出身,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好给人和解个争端,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来了以后他当过村长,作各种动员工作都还有点办法;在土改时候,地主几次要收买他,都被他拒绝了,村支部见他对斗争地主还坚决,就吸收他入了党;“争先农业社”成立时候,又把他选为社主任,好几年来,因为照顾他这老资格,一直连选连任。他好研究每个人的“性格”,主张按性格用人,可惜不懂得有些坏性格一定得改造过来。他给人们平息争端,主张“和事不表理”,只求得“了事”就算。他以为凡是懂得他这一套的人就当得了干部,不能照他这一套来办事的人就都还得“锻炼锻炼”。例如在一九五五年党内外都有人提出可以把杨小四选成副主任,他却说“不行不行,还得好好锻炼几年”,直到本年(一九五七年)改选时候他还坚持他的意见,可是大多数人都说杨小四要比他还强,结果选举的票数和他得了个平。小四当了副主任之后,他可是什么事也不靠小四做,并且常说:“年轻人,随在管委会里‘锻炼锻炼’再说吧!”又如社章上规定要有个妇女副主任,在他看来那也是多余的。他说:“叫妇女们闹事可以,想叫他们办事呀,连门都找不着!”因为人家别的社里每社都有那么一个人,他也没法坚持他的主张,结果在选举时候还是选了第三队里的高秀兰来当女副主任。他对高秀兰和对杨小四还有区别,以为小四还可以“锻炼锻炼”,秀兰连“锻炼”也没法“锻炼”,因此除了在全体管委会议的时候按名单通知秀兰来参加以外,在其他主干碰头的会上就根本想不起来还有秀兰那么个人。不过高秀兰可没有忘了他。就在这次整风开始,高秀兰给他贴过这样一张大字报:

“争先社”,难争先,因为主任太主观:

只信自己有本事,常说别人欠锻炼;

大小事情都包揽,不肯交给别人干,

一天起来忙到晚,办的事情很有限。

遇上社员有争端,他在中间陪笑脸,

只求说个八面圆,谁是谁非不评断,

有的没理沾了光,感谢主任多照看,

有的有理受了屈,只把苦水往下咽。

正气碰了墙,邪气遮了天,

有力没处使,来个大转变:

办事靠集体,说理分长短,

多听群众话,免得耍光杆!

——高秀兰写

他看了这张大字报,冷不防也吃了一惊,不过他的气派大,不象小腿疼那样马上唧唧喳喳乱吵,只是定了定神仍然摆出长辈的口气来说:“没想到秀兰这孩子还是个有出息的,以后好好‘锻炼锻炼’还许能给社里办点事。”王聚海就是这样一个人。

杨小四给小腿疼和吃不饱出的那张大字报,在才写成稿子没有誉清以前,征求过王聚海的意见。王聚海坚决主张不要出。他说:“什么病要吃什么药,这两个人吃软不吹硬。你要给她们出上这么一张大字报,保证她们要跟你闹麻烦;实在想出的话,也应该把她们的名字去了。”杨小四又征求支书王镇海的意见,并且把主任的话告诉了支书,支书说:“怕麻烦就不要整风!至于名字写不写都行,一贴出去谁也知道指的是谁!”杨小四为了照顾王聚的老面子,又改了两句,只把那两个人的名字去了,内容一点也没有变,就贴出去了。

当小腿疼一进社房来扑杨小四,王聚海一边拦着她,一边暗自埋怨杨小四:“看你惹下麻烦了没有都只怨不听我的话!”等到大家要往乡政府送小腿疼,被他拦住用好话把小腿疼劝回去之后,他又暗自夸奖他自己的本领:“试试谁会办事要不是我在,事情准闹大了!”可是他没有想到当小腿疼走出去、看热闹的也散了之后,支书批评他说:“聚海哥!人家给你提过那么多意见,你怎么还是这样无原则要不把这样无法无天的人的气焰打下去,这整风工作还怎么往下做呀”他听了这几句批评觉得很伤心。他想:“你们闯下了事自己没法了局,我给你们做了开解,倒反落下不是了”不过他摸得着支书的“性格”是“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的,所以他没有把真心话说出来,只勉强承认说:“算了算了!都算我的错!咱们还是快点布置一下明天的生产工作吧!”

一谈起布置生产来,支书又说:“生产和整风是分不开的。现在快上冻了,妇女大半不上地,棉花摘不下来,花杆拔不了,牲口闲站着,地不能犁,要不整风,怎么能把这种情况变过来呢”主任王聚海说:“整风是个慢工夫,一两天也不能转变个什么样子;最救急的办法,还是根据去年的经验,把定额减一减——把摘八斤籽棉顶一个工,改成六斤一个工,明天马上就能把大部分人动员起来!”支书说:“事情就坏到去年那个经验上!现在一天摘十斤也摘得够,可是你去年改过那么一下,把那些自私自利的改得心高了,老在家里等那个便宜。这种落后思想照顾不得!去年改成六斤,今年她们会要求改成五斤,明年会要求改成四斤!”杨小四说:“那样也就对不住人家进步的妇女!明天要减了定额,这几天的工分你怎么给人家算一个多月以前定额是二十斤,实际能摘到四十斤,落后的抢着摘棉花,叫人家进步的去割谷,就已经亏了人家;如今摘三遍棉花,人家又按八斤定额摘了十来天了,你再把定额改小了让落后的来抢,那象话吗”王聚海说:“不改定额也行,那就得个别动员。会动员的话,不论哪一个都能动员出来,可惜大家在作动员工作方面都没有‘锻炼’,我一个人又只有一张嘴,所以工作不好作……”接着他就举出好多例子,说哪个媳妇爱听人夸她的手快,哪个老婆爱听人说她干净……只要摸得着人的“性格”,几句话就能说得她愿意听你的话。他正唠唠叨叨举着例子,支书打断他的话说:“够了够了!只要克服了资本主义思想,什么‘性格’的人都能动员出来!”

话才说到这里,乡政府来送通知,要主任和支书带两天给养马上到乡政府集合,然后到城关一个社里参观整风大辩论。两个人看了通知,主任说:“怎么办”支书说:“去!”“生产”“交给副主任!”主任看了通知,主任说:“怎么办”支书说:“去!”“生产”“交给副主任!”主任看了看杨小四,带着讽刺的口气说:“小四!生产交给你!支书说过,‘生产和整风分不开’,怎样布置都由你!”“还有人家高秀兰哩!”“你和她商量去吧!”

主任和支书走后,杨小四去找高秀兰和副支书,三个人商量了一下,晚上召开了个社员大会。

人们快要集合齐了的时候,向来不参加会的小腿疼和吃不饱也来了。当她们走近人群的时候,吃不饱推着小腿疼的脊背说:“快去快去!凑他们都还没有开口!”她把小腿疼推进了场,她自己却只坐在圈外。一队的队长王盈海看见她们两个来得不大正派,又见小腿疼被推进场去以后要直奔主席台,就趁了两步过来拦住她说:“你又要干什么”“干什么今天晌午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先得把小四骂我的事说清楚,要不今天晚上的会开不好!”前边提过,王盈海也是小腿疼的一个本家小叔子,说话要比王聚海、王镇海都尖刻。王盈海当了队长,小腿疼虽然能借着个叔嫂关系跟他耍无赖,不过有时候还怕他三分。王盈海见小腿疼的话头来得十分无理,怕她再把个会场搅乱了,就用话顶住她说:“你的兴就还没有败透人家什么地方屈说了你你的腿到底疼不疼”“疼不疼你管不着”!“编在我队里我就要管你!说你腿疼哩,闹起事来你比谁跑得也快;说你不疼哩,你却连饭也不能做,把个媳妇拖得上不了地!人家给你写了张大字报,你就跟被蝎子螫了一下一样,唧唧喳喳乱叫喊!叫吧!越叫越多!再要不改造,大字报会把你的大门上也贴满了!”这样一顶,果然有效,把个小腿疼顶得关上嗓门慢慢退出场外和吃不饱坐到一起去。杨小四看见小腿疼息了虎威,悄悄和高秀兰说:“咱们主任对小腿疼的‘性格’摸得还是不太透。他说小腿疼是‘吃软不吃硬’,我看一队长这‘硬’的比他那‘软’的更有效些。”

宣布开会了,副支书先讲了几句话说:“支书和主任今天走得很急促,没有顾上详细安排整风工作怎样继续进行。今天下午我和两位副主任商议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暂且不开整风会,先来布置明天的生产。明天晚上继续整风,开分组检讨会,谁来检讨、检讨什么,得等到明天另外决定。我不说什么了,请副主任谈生产吧!”副支书说了这么几句简单的话就坐下了。有个人提议说:“最好是先把检讨人和检讨什么宣布一下,好让大家准备准备!”副支书又站起来说:“我们还没有商量好,还是等明天再说吧!”

接着就是杨小四讲话。他说:“咱们现在的生产问题,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棉花摘不下来,花杆拔不了,牲口闲站着,地不能犁,再过几天地一冻,秋杀地就算误了。摘完了的棉花杆,断不了还要丢下一星半点,拔花杆上熏了肥料,觉着很可惜;要让大家自由拾一拾吧,还有好多三遍花没有摘,说不定有些手不干净的人要偷偷摸摸的。我们下午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后两天,由各队妇女副队长带领各队妇女,有组织地自由拾花;各队队长带领男劳力,在拾过自由花的地里拔花杆,把这一部分地腾清以后,先让牲口犁着,然后再摘那没有摘过三遍的花。为了防止偷花的毛病,现在要宣布几条纪律:第一、明天早晨各队正副队长带领全队队员到村外南池边犁过的那块地里集合,听候分配地点。第二、各队妇女只准到指定地点拾花,不许乱跑。第三、谁要不到南池边集合,或者不往指定地点,拾的花就算偷的,还按社里原来的规定,见一斤扣除五个劳动日的工分,不愿叫扣除的送到法院去改造。完了!散会!”

大会没有开够十分钟就散了,会后大家纷纷议论:有的说:“青年人究竟没有经验!就定一百条纪律,该偷的还是要偷!”有的说:“队长有什么用去年拾自由花,有些妇女队长也偷过!”有的说:“年轻人可有点火气,真要处罚几个人,也就没人敢偷了!”有的说:“他们不过替人家当两天家,不论说得多么认真,王聚海回来还不是平塌塌地又放下了!”准备偷花的妇女们,也互相交换着意见:“他想的倒周全,一分开队咱们就散开,看谁还管得住谁”“分给咱们个好地方咱们就去,要分到没出息的地方,干脆都不要跟上队长走!”“他一只手拖一个,两只手拖两个,还能把咱们都拖住”“我们的队长也不那么实!”……

新官上任,不摸秉性”,议论尽管议论,第二天早晨都还得到村外南池边那块犁过的地里集合。

要来的人都来到犁耙得很平整的这块地里来坐下,村里再没有往这里走的人了,小四、秀兰和副支书一看,平常装病、装忙、装饿的那些妇女们这时候差不多也都到齐,可是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有名人物没有来。他们三个人互相看了看,秀兰说:“大概是一张大字报真把人家两个人惹恼了!”大家又稍微等了一下,小四说:“不等她们了,咱们就按咱们的计划来吧!”他走到面向群众那一边说:“各队先查点一下人数,看一共来了多少人!男女分别计算!”各个队长查点了一遍,把数字报告上来。小四又说:“请各队长到前边来,咱们先商量一下!”各队长都集中到他们三个人跟前来。小四和各队长低声说了几句话,各个队长一听都大笑起来,笑过之后,依小四的吩咐坐在一边。

小四开始讲话了。小四说:“今天大家来得这样齐楚,我很高兴。这几天,队长每天去动员人摘花,可是说来说去,来的还是那几个人,不来的又都各有理由:有的说病了,有的说孩子病了,有的说家里忙得离不开……指东划西不出来,今天一听说自由拾花大家就什么事也没有了!这不明明是自私自利思想作怪吗摘头遍花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大家也是这样来得整齐。你们想想:平常活叫别人做,有了便宜你们讨,人家长年在地里劳动的人吃你们多少亏你们真是想‘拾’花吗一个人一天拾不到一斤籽棉,值上两三毛钱,五天也赚不够一个劳动日,谁有那么傻瓜老实说:愿意拾花的根本就是想偷花!今年不能象去年,多数人种地让少数人偷!花杆上丢的那一点棉花不拾了,把花杆拔下来堆在地边让每天下午小学生下了课来拾一拾,拾过了再熏肥。今天来了的人一个也不许回去!妇女们各队到各队地里摘三遍花,定额不动,仍是八斤一个劳动日;男人们除了往麦地里担粪的还去担粪,其余到各队摘尽了花的地里拔花杆!我的话讲完了!副支书还要讲话!”有一个媳妇站起来说:“副主任!我不说瞎话!我今天不能去!我孩子的病还没有好!不信你去看看!”小四打断她的话说:“我不看!孩子病不好你为什么能来”“本来就不能来,因为……”“因为听说要自由拾花!本来不能来你怎么来的天天叫也叫不到地,今天没有人去叫你,你怎么就来了副支书马上就要跟你们讲这些事!”这个媳妇再没有说的,还有几个也想找理由请假,见她受了碰,也都没有敢开口。她们也想到悄悄溜走,可是坐在村外一块犁过的地里,各个队长又都坐在通到村里去的路上,谁动一动都看得见,想跑也跑不了。

副支书站起来讲话了。他说:“我要说的话很简单:有人昨天晚上要我把今天的分组检讨会布置一下,把检讨人和检讨什么告大家说,让大家好准备。现在我可以告大家说了:检讨人就是每天不来今天来的人,检讨的事就是‘为什么只顾自己不顾社’。现在先请各队的记工员把每天不来今天来的人开个名单。”

一会,名单也开完了,小四说:“谁也不准回村去!谁要是半路偷跑了,或者下午不来了,把大字报给她出到乡政府!”秀兰插话说:“我们三队的地在村北哩,不回村怎么过去”小四向三队队长张太和说:“太和!你和你的副队长把人带过村去,到村北路上再查点一下,一个也不准回去!各队干各队的事!散会!”

在散会中间又有些小议论:“小四比聚海有办法!”“想得出来干得出来!”“这伙懒婆娘可叫小四给整住了!”“也不止小四一个,他们三个人早就套好!”“聚海只学过内科,这些年轻人能动手术!”“聚海的内科也不行,根本治不了病!”“可惜小腿疼和吃不饱没有来!”……说着就都走开了。

第三队通过了村,到了村北的路上,队长查点过人数,就往村北的杏树底地里来。这地方有两丈来高一个土岗,有一棵老杏树就长在这土岗上,围着这土岗南、东、北三面有二十来亩地在成立农业社以后连成了一块,这一年种的是棉花,东南两面向阳地方的棉花已经摘尽了,只有北面因为背阴一点,第三遍花还没有摘。他们走到这块地里,把男劳力和高秀兰那样强一点的女劳力留在南头拔花杆,让妇女队长带着软一点的女劳力上北头去摘花。

妇女们绕过了南边和东边快要往北边转弯了,看见有四个妇女早在这块地里摘花,其中有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人。大家停住了步,妇女队长正要喊叫,有个妇女向她摆手低声说:“队长不要叫她们!你一叫她们不拾了!咱们也装成自由拾花的样子慢慢往那边去!到那里咱们摘咱们的,她们拾她们的!让她们多拾一点处理起来也有个分量!”妇女队长说:“我说她们怎么没有出来!原来早来了!”另一个不常下地的妇女说:“吃不饱昨天夜里散会以后,就去跟我商量过不要到南池边去集合,早一点往地里去,我没有敢听她的话。”大家都想和小腿疼她们开开玩笑,就都装

1、二人台《叔嫂情》唱词:

引子:嗖喽喽的春风吹到那山沟沟,红彤彤的剪纸贴在窗口口。

A:(唱)先剪下九曲黄河浪花花流,再剪上一对鸳鸯顺水水游。半心心是喜半心心是愁,愁得是喜鹊不来唱枝头。

(白)唉,只恨我爹娘老糊涂,挑心眼眼给我找下个病丈夫。他斑疹伤寒带跑肚,一黑夜就让我变成个小寡妇。丈夫死了这些年,是小叔子与我相依为命。提起我那小叔子笨笨,可真是个花眉俊眼的好后生,安分守已的庄户人。他春会耕夏会种,秋天扬场会看风,就是看不懂她嫂嫂的这片心。今儿格,我要在窗户纸上捅它个大窟窿。

B:嫂嫂,(笨笨上,唱)一前晌种地,二亩七分九,笨笨我两眼放光精神抖,嫂嫂她在那头把我瞅。浑身是劲,就象那车轴拗了油。

(白)提起我嫂嫂,那是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咱们倒是没骑过马来,没坐过轿,闹不清那娶老婆是甚味道。反正是我笨笨人憨命好,我嫂嫂就是我嫂嫂。嫂嫂——。

(嫂嫂迎上去,与笨笨碰了个面,神态不自然)

A;回来啦?

B:回来啦。

A:累了哇?

B:不累。

A:饿了哇?

B:不饿。

A:哎,你猜嫂嫂给你做下甚吃的啦?

B:不用猜,好吃了嘴上香一香,不好吃用牙扛一扛。

A:你呀,真好伺候。嫂嫂给你做了些小米凉粉拌苦菜。

B:嫂嫂做下的苦菜汤,赛过大年的饺子香。

A:哎呀,快吃饭哇。

B;哎。

B:哎呀,看我嫂嫂有多好,看我笨笨有多嬲。(用手去抓看吃。)

A:哎,给(嫂嫂递手巾给笨笨,笨笨拿时不小心碰到了嫂嫂的手,慌忙躲开,手巾落地。嫂嫂躲开,笨笨捡起手巾。)

B:(白)哎呀,这几天不知道是咋来来,一看见我嫂嫂,脸上烧的红红的,心里头跳的咚咚的,浑身抖的碜碜的,汗珠子还滴的叮叮的。

A:笨笨,

B:噢。

A:吃饭哇,

B:噢。

A:给(嫂嫂递碗)。

B:(笨笨发现嫂嫂眼圈通红,问道)你?

A:(紧张的)我-—你咋看我了?

B:嫂嫂你的眼?

A:我的眼?我的眼咋啦?

B:你眼珠珠红得象血,

A:(紧张地)啊?

B:是心烦的落泪,还是黑夜盘算的没睡?

A:今儿个刮的风不顺,抱柴禾眼里打进个坌。

B:甚,打进个坌?缸里头装不下瓮,眼里头放下得坌,虽说不是要命的病,可也是揪心的痛,这可怎办呀?

A:(心底暗喜,装疼)哎哟,疼了。

B:啊呀,不要动。要么给你翻起眼皮看一看?

A:噢。(笨笨给嫂嫂翻眼皮,嫂嫂顺势抱住笨笨。)

B:(声音打颤)嫂嫂,(赶忙藏在水瓮里,合唱)头发昏,肉发麻,浑身好似雷电打,只觉得天旋地又转,全忘了秋冬与春夏。

A:笨笨,笨笨,笨笨,嫂嫂问你一句话,你说嫂嫂好不好?

B:好,精铮铮的莜面软溜溜的糕,全村村人就好嫂嫂好。

A:你左一声嫂嫂好,右一声好嫂嫂,叫得人家心头就像刀子搅。你就不能改上个叫法?

B:那该叫甚了?噢,对,嫂嫂梳的个圪嘟嘟,要不干脆叫姑姑?

A:你!你,你对着嫂嫂叫姑姑,你真是一个二百五。

B:不种谷谷种糜糜,不叫姑姑叫姨姨?

A:你吃萝卜不擦泥,真是一个不机迷。

B:要不干脆叫姐姐?

A:还差那么一点点。

B:那就叫——

A:甚?

B:那就叫——(藏在水瓮里。)

A:(嫂嫂捶瓮盖)你,你,你

B:(又藏在水瓮里,露出头,对观众)我有心放开嗓子叫她一声小妹妹,又怕阴曹地府的哥哥骂我没有人味味。(站起来,走出水瓮)嫂嫂,嫂嫂,嫂嫂,我觉得叫甚也不如叫嫂嫂顺溜么。

A:去。

B:(追过去)嫂嫂,嫂嫂,嫂嫂。

A:笨笨,你在地里耕种,听没听见别人说甚?

B:说哇,还不是说咱们俩,

A:说咱俩咋啦?

B:不是眼红的,就是嘴疼的,反正没一句好听的。

A:不好听也要听。

B:这,

A:甚?

B:这沟西二小小,对我乱叨叨,他说小叔子跟嫂嫂,赛如吃饺饺。南梁三挠挠,跟我瞎吵吵,小叔子娶嫂嫂,不大不小正好好。

A:那别人有说法,你是甚想法?

B:我,(情绪转入低调)唉!过了四月二十八,咱种上葫芦点上瓜,我就送你回娘家。

A:这是为甚?

B:一来咱避避风,二来你散散心,三来我压压惊,四来,

A:甚?

B:避免旁人说闲话,

A:我

B:坏了嫂嫂好名声。

A:笨笨,难道嫂嫂天生犯的就是当寡妇的命,你生来得的就是打光棍的病?

B:嫂嫂,快不用说啦。

A:你说嫂嫂这也挺好那也不赖,难道我,我就不值得你爱。

B:爱。爱倒是挺爱,就是怕嫂嫂跟上我带害。

A:能带甚害?

B:哎呀,嫂嫂!你看看咱本家这些人,咱俩真要是做了老婆汉汉,还不让他们把咱脑袋打烂。唉!

A:哪里的公鸡不打鸣,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只要你吃了秤砣铁了心,咱今黑夜就迈出这个门。

B:你说走?

A:嗯。

B:往哪走?

A:笨笨。东有山,西有坡,南有川来北有河,这世界大来地方多,一棵树上吊不死个你和我。笨笨,

B:不,

A:笨笨,

B:不,

A:笨笨,

B:不,

A:笨笨。

B:嫂嫂,咱俩今生做不成夫妻做个姐弟,来世我转牛变马你要当你的女婿。

A:笨笨,

B:嫂嫂,我,我,不能因为我坏了你的名声,毁了你的贞节。

A:(打了笨笨一记耳光,哭)我情愿死了没人埋,也不要你那贞节牌。这个家留给你,我走,我走,我走——。

(嫂嫂出门,笨笨拦住。)

B:嫂嫂,嫂嫂,嫂嫂,我离不开你呀,你等等我。(拉着嫂嫂的手,跪地,哭。)

A:我等了天阴等天晴,我等了三更等五更。我等过了冬等过了春,可不能等了你今世又等来生。我不要虚名要真情,我不做寡妇要做女人。拿起杆旱烟袋总有一点铜,拿不起主意你算甚男人。

B:嫂嫂的话语重千斤,句句骂得我骨髓疼。今天我立起四柱当男人,跟上嫂嫂出这村。嫂嫂,我,我,我跟你走。

A:真的?

B:真的!咱是跑呀还是逛呀,这出戏咱是怎唱呀?

A:好唱,好唱!天下黄河向东流,咱也唱出走西口。

B:对,咱不走东口走西(声音突降,以示决心)口。

A:笨笨,听这口气,还像我的好兄弟。

B:(指头在自已脸上抓,与嫂嫂调情,轻声低语)哎,以后不能叫兄弟。

A:那该叫甚?

B:拜天地,喊爹妈,今天咱就换叫法。

A:那你叫我甚哩?

B:高梁熟了红穗穗,甜甜地叫你一声,大妹妹——。

B:大妹妹——。

尾声:黄河流凌凌摞凌,是谁留下一个人爱人。人走西来水流东,鸳鸯结伴不离分,不离分。

自然是因为《洛神赋》了,有很多人认为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以甄宓为原型写的,因此令人心神往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甄宓虽然是曹植的嫂嫂,但是其实两人之间的故事,远比甄宓和曹丕来得精彩。《洛神赋》原名为《感甄赋》,当时曹植写下《洛神赋》的时候,正是在甄宓死的那年。当时甄宓因为色衰而失宠,因此死的时候十分的凄惨。当年曹植赶回洛阳见曹丕,而甄宓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曹叡陪曹植吃饭。

见到自己侄子的曹植感念甄宓,心中无比的酸涩。饭后,曹丕就将甄宓的遗物,一个枕头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夜晚睡在舟上,半梦半醒之间,似乎看到了甄宓乘风而来。回到鄄城之后,曹植感念两人的过往,想起当年的洛水初相识于是就写下了《感甄赋》。

甄宓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而且精通诗词,是一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当时曹丕娶甄宓的时候正是曹操霸业待成之际,当时曹操的霸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曹丕在朝中也有要职。因此曹丕虽然也爱慕甄宓之极,但是也经常因为政务将她一个人留在家中。因此不喜争斗的曹植就对自己才华横溢的嫂嫂日久生情。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曹植的《洛神赋》和甄宓没有关系,毕竟曹植是一个重礼节的人。爱慕自己的嫂嫂那就是**,他很难做出这样的事情。而且甄宓作为曹丕的战利品,但是他们嫁娶的时候,甄宓23岁,曹丕18岁,而曹植只有13岁,让他比对自己大这么多的嫂嫂心生爱慕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无论如何《洛神赋》的美好,正是因为他飘忽梦幻的故事。才子佳人自古为佳话,若是曹植当真和甄宓在一起,那他一定是一个极温柔极温柔的夫君。

一道美食

一个传说

一段文化

据传说,宋朝有一位将军在一场激战中打了败仗,无奈之下,只好脱掉身上的盔甲,换上一身老百姓的布衣,悄悄往回走。因为害怕有追兵,他不敢走大路,专门走小道,而且还专门找人迹罕至的地方走。

当时正是大冬天,风狂雪大。几天后,他又冷又饿,晕倒在一所破庙里。忽然,他在朦胧中感到耳朵一阵疼痛,原来,一只老鼠以为他已经死了,跑来吃他的尸体。他看到老鼠也来欺负自己,不禁怒火中烧,立即追打老鼠。老鼠很快跑进洞里。将军余怒未消,就趁机掘开了老鼠的洞穴,在其中发现了大米、小米、红枣、莲子等八样。已经几天没吃饭的他非常高兴,立即找出一个香炉做锅,做起饭来。就是因为这一香炉饭,他活了下来。

为了纪念这件事,这位将军以后每一年这个时候都用这八种粮食做饭吃。后来流传到民间,就成了现在的八宝饭。

西湖醋鱼为杭州西湖最负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高宗时,据古籍记载,西湖醋鱼一菜来源于“叔嫂传珍”。 

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咏之,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道出了西湖醋鱼的烹制与美味。西湖醋鱼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楼外楼菜馆所烹制者最负盛名,时至今日仍然。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猛地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

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

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入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庆功酒宴上,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

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

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

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逐渐走向民间。

瑜悦说:深夜报复社会系列,O(∩_∩)O哈哈~~看完睡不着的朋友别打我。

·END·

记录与分享温暖人心的故事

作者:风林秀 (苏秦) 提起苏秦,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是鬼谷子门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秦也不例外。即使有鬼谷子这样的名师指导,但真正的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一)志得意满的苏秦连续遭遇事业与家庭的双重人生打击 对于苏秦来说,他的成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苏秦是雒阳(洛阳)人。同许多普通人一样,苏家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里哥四个(一说五个,他排行最小,所以名季子,本文采用通常说法),长兄早亡,因此他成了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苏代和苏厉。 苏秦师从鬼谷子,毕业后,他和张仪一起下山。 张仪去魏国找工作了。苏秦准备先回家看看,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个老母。 同许多刚毕业大学生一样,家里人都给苏秦出主意。无非就是耕种工商之事。可苏秦与张仪在鬼谷子处学的是「 ”纵横术”,说白了,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 苏秦不想种田和经商,因为这样他的「 ”游说”专业就荒废了。苏秦跟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和妻子都提醒他,你想靠耍嘴皮子过一辈子,这生计没有着落,将来一定是穷困潦倒,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苏秦,张仪) 母亲和妻子的话当然说服不了苏秦。他一心想靠游说晋升仕途。全家人没有办法,就觉得让他先去试着游说一下周王。主要是他们家在洛阳,游说周王不必远行,无需准备太多的川资路费。 苏秦本意并不想去周朝做官。可如今家里人不支持,他自己又没有钱,也只好先去周朝试试了。 果然,他在周朝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于是下定决心去周游列国。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其实也没有多少钱。给自己买了一件貂皮大衣,就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征程。 苏秦很有心,一路走过去,他把自己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以及天下形势利害都详细记载下来。这叫做闲时备忙时用。 各国转悠了一遭,结果一个用他的诸侯国都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听说秦国的商鞅死了,于是准备到秦国去碰碰运气。 秦国执政的是惠文王,也就是《芈月传》里芈八子侍奉的那位大王。 苏秦如愿以偿见到了惠文王。 惠文王问他:你有什么可以指点寡人的? 苏秦展开三寸不烂之舌,对惠文王开始了游说。 听完苏秦的话,惠文王沉默半晌,最后给了苏秦八个字:羽毛未丰,不能高飞。惠文王的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自己,意思是秦国目前势力还不够强大,所以现在还不能展鸿鹄之志。 惠文王的话里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说苏秦有些志大才疏,纸上谈兵。 虽然后来苏秦又尝试了多方努力,惠文王终于还是弃之不用。 这是苏秦下山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的打击。 求职无门,盘缠用尽,貂皮大衣也破了,苏秦只好灰头土脸回家。 见到苏秦这幅落魄相,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责骂,妻子正在织布,也拒绝相见。苏秦无奈,只好去他嫂子家里讨碗饭吃。结果嫂子说家里无柴,也不肯给他做饭。 面对此情此景,苏秦叹道:母亲生气,妻子不理,嫂子不待见,这些都是我错啊。 别小视苏秦的这番感慨,这正是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开始。 以前苏秦总觉得自己经纶满腹,踌躇满志,缺乏内视。如今,他的这番自省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苏秦就要蜕变出世了。 (二)悬梁刺股,一切从头再来 家人的冷嘲热讽和质疑不解,没有让苏秦垂头丧气。他翻看自己的书箱,找到了一本书《太公阴符》。从此是闭门苦读,昼夜不息。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就是《三字经》中「 ”锥刺股”的由来。 一年之后,苏秦对天下大事已经了然于胸。他把苏代苏厉两个弟弟找来,然后给他们讲解《阴符》,并且告诉他们,如今哥哥我的学业已成,功名富贵是我寄存在天下的东西,现在我就去把他们拿回来。我功成之后,再举荐你们俩。现在二位弟弟先资助点路费吧。 两个弟弟也不是普通人,听了苏秦的《阴符》讲解顿时有所领悟。二人出资,帮助苏秦再次去周游列国。 苏秦为什么如此有把握呢?原来,他通过学习《阴符》,想出了一个六国合纵拒秦的策略。 苏秦第一个来到赵国。在他眼里,别看眼下赵国在六国中并不是最强的,但却是最有潜力的。 可是到赵国的求职之路依然不顺利。赵国的相国奉阳君赵成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赵成对苏秦的游说不感兴趣。苏秦一点也不着急,我一朵鲜花,还愁找不到牛粪吗? 他又去了燕国。虽然也费了些周折,但最终,燕文公接纳了苏秦「 ”合纵拒秦”的建议。 燕文公成了苏秦合纵计划的第一个突破口。他告诉燕文公,眼下我们第一个要结盟的就是赵国。 说起来,人不走运的时候,处处都是障碍;时来运转之后,所有障碍就都成为成功路上的磨炼了。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奉阳君赵成死了。 苏秦再次来到赵国,见到了赵侯。二人相见恨晚。苏秦把合纵计划跟赵侯详细讲了一遍,说得赵侯如拨云见日,对苏秦大加赞赏。他说,我赵国愿意出面组织合纵,你苏秦就是合纵长。又赠给苏秦相印一枚,大宅一所,车驾百辆,黄金千镒,其他珠宝若干。然后告诉苏秦,事不宜迟,苏相国马上就开始联络其他几国吧。 正当苏秦准备从赵国动身的时候,边关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国打败了魏国,下一步正准备进攻赵国呢。赵侯一听,就对苏秦说,你先别走了,先看看眼前的事情怎么过关吧。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苏秦开始一愣。但马上镇定下来。他要运用自己的纵横术,先帮助赵国退掉强敌。 这时候,苏秦想起了他的师兄弟张仪。 张仪的求职路也是一波三折。开始时候到魏国求职,不受重用。他就去了楚国。本来楚国已经接纳了他,可却因为和氏璧失窃案再次让张仪卷铺盖回家了。 (张仪) 在一次宴会上,楚王给众大臣传阅和氏璧。突然乌云大作,大雨倾盆,就这么一走神的功夫,和氏璧不见了。有人就说,这里就张仪是个穷光蛋,这小子平时就品行不好,肯定是他偷的。张仪被抓起来,一顿暴打,好悬没打死。最后被革职回家了。 正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苏秦在赵国受到重用的消息不胫而走。张仪准备来投奔苏秦。恰好这时,苏秦派了一个门人贾舍人来到魏国找他。不过,苏秦给张仪设了一个局。 贾舍人以偶遇的方式见到张仪。他并没有提自己跟苏秦认识。 俩人聊天,提起苏秦之事。贾舍人就说,既然你跟苏秦是同学,那就去找他吧。 谁知道,到了赵国,张仪受到了苏秦的百般羞辱。盘缠也花完了,张仪非常愤怒。他发誓一定要报复苏秦。可是眼前,怎么回国都是难事,因为没钱呢。 关键时刻,贾舍人又来了。他不但资助张仪盘缠,还亲自送张仪去秦国。 张仪如愿以偿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看到自己大功告成,贾舍人来跟张仪告别,也说出了真相。原来,这一切其实都是苏秦提前安排好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张仪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而设计的。张仪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始终都在苏秦的掌控之中。最后贾舍人告诉张仪,你只需要阻止秦国攻打赵国就可以了。 果然,在张仪的劝说了,秦国停止了进攻赵国的计划。至此,苏秦才放心的去联络其他五国了。 简段截说,苏秦一口气去了韩国、魏国、齐国、楚国,加上之前的燕赵,一共得到了六国相印。 游说合纵任务完成,苏秦北上回赵国找赵侯复命。途中,路过洛阳,他决定回家看看家里人。 (三)富而不骄,贵而不忘本 苏秦这次回家,是真正的荣归故里。周王也派人迎接,清扫街道。苏秦的老母也拄着拐杖站在路边。他的两个弟弟,寡嫂,妻子都跪在路边,不敢抬头正视他。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嫂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关于这段历史,有人对苏秦颇有微词。觉得他有点小人得志之张狂。事实上却非如此。 苏秦富贵还乡,他善待了乡里乡亲。他把自己一家子都接回了故里,建起一座大宅,让全族居住,又出千金供养他们。之后,又让苏代苏厉研读《太公阴符》,以备将来晋身之本。 这里重点说一下他的寡嫂。当初,苏秦想吃一顿饭,寡嫂并没有给他做。那么苏秦心里是什么滋味呢?要是普通人,必定怀恨在心。事实上,苏秦并没有嫉恨他的寡嫂,此次回家,问她为何前倨后恭,也是笑问。颇有一笑泯恩仇之意。在苏秦的眼中,嫂子还是嫂子。当初她如果给你做饭,是她的恩情;不给你做,也是她的本分。因为她并不亏欠你什么。 苏秦这个人,其实是「 ”穷则独善自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当初穷困,他没有能力照顾家里,也没有能力帮助寡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两个弟弟也攻读《太公阴符》。那么如今功成名就,他有了能力了,首先盖了一所大宅子,不但全家,甚至族里亲戚都搬来一起住。 对于两个弟弟,他并没有急于给他们安排什么官职,而是让他们继续攻读《太公阴符》,这就是「 ”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的道理。当初他第一次游说各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学问底子还不够厚实,可自己却以为可以出道了,所以遭到失败,这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了自知之明,才能更加具有知人之智。正是因为苏秦的指引,他的两个弟弟日后也成为了重要谋臣。特别是苏代,也成为了著名的纵横家,有「 ”苏代为燕说齐”的故事传世。 苏秦推动了六国合纵,奈何六国心思各异,导致合纵失败。合纵失败了,赵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就找了个理由让苏秦去燕国了。 正所谓,太高人欲妒。有人嫉妒苏秦的才能,在燕王面前诋毁他。燕王找来苏秦,说你为什么对我不忠诚?苏秦说: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意思是,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才是为了别人。 燕王说,你这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苏秦就又为燕王说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妻子与人私通,打算用毒酒毒死丈夫。小妾知道了,可她又不敢直接说。于是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小妾。这名小妾虽然受到了委屈,但毕竟保住了丈夫的性命。苏秦说,大王,我的的罪名就跟这个小妾的遭遇是一样的。 苏秦一生做事,从不会刻意去沽洁自己的名誉。他帮助过张仪,帮助过两个弟弟,善待家人和乡里,但却从来不会去让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史记·乐毅列传》中,乐毅写给燕惠王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段话用在苏秦身上同样合适。朋友之间,即使绝交了,你也不会从我口中听到对你的恶言恶语;君臣之间,即使分手了,我也不会为了我的名声而去损害你的名声。 作者简介风林秀,一个崇尚自由的写手。著有长篇小说《双莲记》、《爱情迷失的季节》,短篇小说《阳光女孩》《火狐狸》入选《就这么嫁给了他》合集出版等。 我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袁崇焕干了这些事,倘若你是崇祯皇帝,你会杀他吗? 秦国灭赵国的当天,为何隆重地封赵国的相国郭开为上卿? 春秋战国时期的北大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埔,孰更胜一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62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