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贞观之治鉴赏

历史剧贞观之治鉴赏,第1张

永恒,从你开始——《贞观之治》
  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大唐,我也一样,唐的雄壮华贵、富庶开放、或是战乱凋敝,都各有缘由和风采,如果说“开元”是属于丰美祥和的话,那么“贞观”则是明朗而神圣的。在最近几年影视作品的“唐风”中,我独爱《贞观之治》。
  
  1、美轮美奂初唐风
  走进《贞观之治》,淡定、古朴而又大气的初唐气息迎面扑来,大到宫阙楼阁、小到日常摆设,无不尽显唐风,那种简练、典雅和含而不露,初见之下,已经让人宛若身临大唐。
  
  朝堂(虽然很多外景是用特技做出的效果,但总算没把汉宫直接拿来用)没有《汉武大帝》般夸张的壮丽雄伟,然雍容凝气的庄严和大度同样存在,梁、柱、斗拱等等点缀上片片金饰,有一种洗练简洁的美,站在那里你会感叹慑服,但不会手足无措。居所使用的屏风、幕帐和竹帘,除了最大限度展现唐风,还很好地增强了视觉效果。尤其喜欢剧中的屏风,折页与不折页的都设计精美、端庄,例如那扇经常出现的牡丹屏风,在虚虚实实的光线衬托下,带着淡彩画效果的它更笼上一层幻境色彩;大殿上的屏风,纹理华贵而矜持,即使用的是很眩目的金和红,站在那里也是如此的内敛毫不浮躁。
  
  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的光影和色彩运用都非常好,通过窗棂、门缝,或者屏风和竹帘的投影,甚至人为制造的树影,生动地营造出既稳重雅致,又极富生活气息的光影世界。在这里,每一个镜头、每一祯画面都犹如美好的古画赏心悦目。
  
  在庄严的大殿上,我们可以很亲切真实地感受到早上的阳光从东边透过门窗檐角投射进来,干净简单的光和影落在皇帝和议事的大臣们身上,一种严肃而和谐的气氛便油然而生,这种效果较之《汉武》里那个采光极强的超级大殿所展现出来的场面更富层次和生活感。自然、开阔而没有压迫感,这也是初唐社会风气的折射。在居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背后、屋外清亮的绿叶闪闪发光,让人主动去设想那是如何晴朗的一天;而斑驳的树影和直条纹的窗棂、竹帘的投影则共同构成另一幅美好的居家生活画。
  
  有人说这部片子偏暗、色彩沉闷,其实是我们过于习惯明亮的现代生活剧所带来的视觉惯性,如果换一种思维和角度,用心欣赏就会发现此中的良苦用心和令人赞叹的光影之美。
  
  2、开创治世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
  贞观,正而示之也。所谓正,是树立端正、公平、明朗的社会风气;示,标示之意,意在倡导开放、自由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贞观可能算不上多大的盛世,但贞观绝对是堪称一代典范的治世。
  
  从来所谓的治世,无非对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对外足以御敌于国门,能迎四海于一家,最起码也无边患。但这些都是治世的表面现象,促使治世形成和维持治世局面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能力和政策,更在于来自社会上下一致的一种共同思想、认识和信任,这就是民信而国立。字面简单,做起来却异常艰难。贞观治世的开创,来自于君臣一心、上下同德的对“贞观”的坚定坚持和切实落实。
  
  《贞观之治》的立意就在于此,所围绕的主题也在于此,通过史实和文学的结合道出了贞观的特点:一是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二是敬畏,对生命、对民众、对人的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方有互相尊重之意。能将这一点做到不容易,这一点是很多剧本做不到的。剧本,一剧之本,它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一部戏的品质层次,优秀的剧本胜在立意,合格的剧本重在叙事,劣质剧本恐怕只有靠其他外在条件来弥补不足了,而《贞观之治》无疑属于优秀行列,尽管也有不少瑕疵。
  
  治世如何开创呢?治理天下从何处入手呢?得到的回答是:“取信于民”、“从让臣子说话开始”。于是有了魏徵那段忠社稷、还是忠君王的精彩对话,有了李世民坚定起用魏徵出使河北的信任和决定,有了孙伏伽骂天子却得到皇家园林赏赐的意外结果,等等,不一而足。虽然大部分故事自有史实出处,但以严谨姿态还原并做到有韵味不容易,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群臣轻轻击笏以示赞同的优雅场面,而是山呼万岁的谄媚景象;不是昂首扬眉理直气壮细述己见的正气,而是俯首贴耳的唯唯诺诺;不是以国家和生命为重的据理力争,而是为争权夺利而展开的阳奉阴违;不是上下一心精诚团结的互相信任,而是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等等,若非用过一番功夫,哪来唐初开明清正的气象?
  
  《贞观之治》演绎出了少有的自由和敬畏,并很好地把握和发挥了这两个主题,这是难能可贵的。“自由”不等于无政府、无约束,而是最大限度的宽松和包容;“自由”也不是可以无知和无厘头,它更需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为支持,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贞观之治》,尽管为人有内敛有嚣张、言论有委婉有激烈,却无一不在以苍生为重的强大共识下,无一不在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上,这决不是某些影视里生硬做作的放纵和故作叛逆,当然也不是这些作品所能仰望的。“敬畏”则更为古远,尤其是在当今讲“敬畏”似乎更不入流,然而事实是,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应有的敬畏,这点《贞观之治》的诠释也很好。尊重是来自于敬畏心理的,也正因此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有起码的和谐、上下级之间才能产生相惜互重之情,执政者才知道必须谨慎决策。剧中李世民登极前一天的一段话耐人寻味:行军打仗要是错了,一人一骑兜个圈就带回来,可是治理的是天下的话,决策错了是不可能很快兜回来的,必须严格要求才能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也许这是涉政未深的小李的困惑,但这就是敬畏,有敬畏才有自知之明,才有对人对事的克制和尊重。
  
  从史实上说,贞观的特点是:创新、开放和和谐,例如调整民生政策、修订律法、完善科举和行政的设置,改善和促进与各族的关系,等等,用剧中话说:“贞观要有贞观的一套东西”,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海内一统、天下归心。而这一切的实施和收获,离不开君臣一心的团结和以社稷为重的共识,支持这一点的,是朝野共同对的自由与敬畏的认同。敢说敢干、精干实干和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蔚然成风。“天可汗”的称呼,是对大唐那种海纳百川、包容自由和平等互重的认可与敬服,“天可汗”的心胸不止是李世民的心胸,更是大唐的心胸。
  
  编导能将这些生涩抽象的意念于平凡处、于不经意处表现出来,表达到位,不能不说其诚意、认真和用心良苦。
  
  对于帝王形象的塑造,《贞观之治》最大限度还原了李世民作为一代伟人的“人”的一面,而不仅仅拘泥于过往帝王戏的“伟”字上,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果断坚强、善良爱恶作剧和机谋大度的太宗皇帝,对父亲、兄弟和妻子的情、对子女的爱、对臣下的信和对生死之交的义,无不淋漓尽致。当然了,它还没完全摆脱帝王剧高大全的路子,很多方面还是以褒扬为主,只是这个太宗皇帝,能让你在不知不觉间为他或喜或悲、或哭或笑。
  
  另外说一下主题曲歌词,这与本剧未必有关,但却扣着本剧,那句“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于朴实中见真诚,这是很少帝王戏用到的,一般的片子必然一片歌功颂德或气吞万里如虎的姿态,《康熙》和《汉武》这类算精良的片子也不能免俗,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就是“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就连最近的《卧薪尝胆》也开口就是“史册煌煌,千古一王”,一副施舍者、救世主的嘴脸,而《贞观之治》的歌词,却体现了自信、真诚和敬畏,与唐初贞观年间的务实和精干呼应,是上下齐心互相信任建设国家的气象。
  
  3、和你在时空这点相遇
  说实在这个剧本的故事性并不很强,冲突并不十分激烈,矛盾并不明显尖锐,要靠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实在很难,然而一部好的戏离不开优秀演员的演绎,《贞观之治》的主要演员可能谈不上特别有名,却表演得尤其好。
  
  马跃(李世民):以前只知道挺帅的,没想到在这里的太宗扮相如此出彩,简直让人觉得历史上的李世民就是长这样子。除了扮相,马跃的表演也十分精彩,一是眼神,一是细微处的小动作。青年时期干净锐进、中年时期沉稳谋国、老年时期孤寂无助的眼神,在他伸收自如的运用和施展下,一个李世民几乎可以说成功了一半。有时候真想不通,一个人怎么可以有如此能耐去表现一代“天可汗”摄人魂魄的眼神、逼真的表情和性情。由眼看心,成功的眼神和表情,带给了角色的巨大成功。马跃使用的各种小动作,传神地诠释了李世民性情中人的一面,例如“喝醋事件”喝“菠菜事件”的坏笑,自鸣得意等待臣下夸奖地捻胡子,被魏徵气得掉眼泪,合伙“陷害”赵德言,抓住长孙皇后的手摇啊摇,等等。这些小动作非常细微,非常生活化,观众很难一下看明白和发现,但十分精彩和耐人寻味。
  
  正如当年陷入对唐国强版诸葛亮的崇敬不能自拔一样,《贞观之治》后,马跃版的李世民成为了我心中的经典和唯一,在我看来,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就是如此。
  
  苗圃(长孙皇后):虽然这位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却演了一版最坚强和有骨气的长孙皇后,可惜的是编剧和审查的缘故,能看到长孙皇后的场面不多,于是苗圃在我印象里,也就只有一个神态和表情。
  
  金士杰(魏徵):虽然古怪刻板和贼头贼脑,但是戏份不少,表演也很出色,很经典的寒儒,跟以往文绉绉的大臣形象比起来,生动和亲切了许多。小时候看连环画识字,我第一本接触到的就是《魏徵与唐太宗》,那时候我说话还带磕碰呢,但自此留下深刻印象,而这部戏也演出了我心中的那个魏徵。一个能把李世民管到一见他来了立刻把鹞鹰收起来扮三好学生的人,肯定不止有教导主任大道理碎碎念那一套硬功夫,更有锲而不舍的执拗精神和一生为公的信仰。
  
  金士杰的眼神也很独到,有正气、有铁骨,还有一些被视为不入流的市井小动作,眨巴眼睛、咽口水和舔嘴唇,细微处见神采。
  
  马少骅(长孙无忌):据说长孙无忌曾被嘲笑其脸如面团,于是明白为什么让马少骅来演这一角色了。长孙无忌介于伙伴、亲戚和大臣三者身份之间,并不容易演,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能不露声色出鬼主意的玩伴、老成忠于政事的重臣和亲切而两肋插刀的亲戚,角色虽然复杂,但却演得层次分明、立体生动。
  
  马精武(李渊):在《卧薪尝胆》之后继续演一个让儿子郁闷到的父亲形象。在位那段基本不怎么样,退休之后的几段倒十分精彩,把一个郁闷、无聊、孤独和偶尔耍老顽童性子的太上皇和依然爱着自己的儿子却对曾经发生的惨剧不能释怀的父亲演得入木三分。
  
  《贞观之治》的精彩情节往往不在慷慨陈词间,而在无声却胜有声处。这是一部需要表演来丰富剧情的戏,因此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他们的付出也是巨大的,而他们的努力和诚意也是有目共睹的。
  
  4、醇酒清茶看戏文
  有人说这片子比较闷,平淡而沉重——除了与剧本立意有关外,与台词也有关系。这里没有生涩但韵味十足的古文——窃以为这是本剧的不足之一,与前面的古装剧一样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将一些已成经典或耳熟能详的典故和名言“翻译”地不止是白开水那么白,不要说韵味了,连意思也难保不走样的。话说回来,这里也没有剑拔弩张、或尖锐华丽的对白,只有很日常生活的台词,但日常并不平常,这些台词很考究。
  
  剧中君臣父子的性质和角色转换,就在这样小小的称呼中巧妙地表达着,精准、含蓄:
  老李与小李吵架 小李:……父皇。
   老李:称我陛下!
  
  小李与小小李吵架 小李:承乾……
   小小李:请陛下称“太子”!
  
  高阳与小李吵架 高阳:父皇连我的人都要杀?
   小李:如果你闹,我就是皇帝;如果你不闹,我还是父亲。
  
  所以本剧里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皇上”、“圣上”和“娘娘”、“王爷”,只有“陛下”、“殿下”和“大人”。
  
  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非常尴尬和微妙,当最受李渊信任,与李渊关系最近的裴寂被贬后,小李去看老李时,老李说想弹琵琶:
  小李:这琵琶怎么只剩下一根弦?
  老李:原来还有两根的,现在,就只剩下一根了……
  
  太上皇孤独、无聊的晚年心境、痛失儿子的悲惨阴影、去日苦多的无奈感慨,在聊琵琶弦数上表现得非常到位,风烛残年不要紧,形单影只更伤人。
  
  郁闷的李渊考虑退位,但又不确定李世民会如何对待他及武德的老臣们,于是开始了一番试探性的询问:
  老李:如果你,坐到这里,他们还会在吗?
  小李:陛下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裴寂:最近陛下常常想起晋阳起兵前,和我们一同饮酒作乐的快活时光。
  小李:如果我坐在这里,陛下的大臣,还会坐在原来的位子上。
  老李:酒也会有吗?
  小李:酒,也会有的!
  
  小李非常含蓄而平静地向老李保证了玄武门之后不再会有血光之灾,父亲“交班”后将“一切照常”,连父亲大人的待遇也没有降规格,于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
  李世民与颉利有几段不多但颇为精彩的对话:
  颉利大营前,指着颉利军营 小李:你没见过叛变吗?你来这么多人看?!
  渭水便桥边,指着颉利兵马 小李:我刚刚即位,你们就来朝贺,不必来如此多的人马。
  
  对话简单略带打趣,与李世民和颉利交手的经历形成呼应,战场上熟悉的对手,彼此都是让自己想起来寝食难安的外患,同时带着军人独有的干练爽快和互为英雄的惺惺相惜。
  
  玄武门之后,有人避而不谈、有人讳莫如深、有人居功自傲,等等,李世民这样对他的大臣们说“我有一句话,憋了很久,今天必须说出来。玄武门的事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不愿说,你们不敢说,于是好像从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但是,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件事,那一幕一遍又一遍地在我梦里出现……这没什么对和错,我做了什么永远都抹不掉。”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敬畏之心,记住自己的污点不容易,坦然承认并时常引以为戒更不容易。
  
  总之,《贞观之治》的台词温和如风、婉约似水,波澜不惊却总是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力量,是需要、也是值得平心静气慢慢感受和回味的,其实要听明白这些台词,倒的确要有点唐史基础才行。
  
  5、梦回大唐
  说到这里,也许还有人觉得这部戏情节太过单调、历史太过枯燥、对白太过平淡、画面太过沉闷,那好,推荐几个精彩的情节:
  
  玄武门前夜的谋划: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忠心耿耿的属下和谋划得当的良臣,可以听到感人的盟誓,可以感受到不屈不挠和众志成城的慷慨与豪气,连“人衔枚、马裹蹄”这样的细节,也表现得很生动和感人。
  
  渭水便桥之盟:目前为止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一版便桥。画面很美,太宗便服立马桥头的英姿和气势让人叹为观止,在镜头的运用下,形象更为高大。相对于那些太宗在渭水边全副武装的版本来说,这里不仅更突出了他“孤胆英雄”的气质,而且与他征战四方、每战当先的将军形象更为贴近和相符,那种时刻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凡事亲力亲为的个性和气质跃然荧幕上。
  
  魏徵夫人“喝醋事件”:小李恶作剧天赋的典型表现。
  
  尊“天可汗”的八方来朝:没有长篇幅的歌功颂德和溢美之词,没有排山倒海的朝拜,甚至看上去场面也不是想象中的宏大,但天可汗的气质还是出来了,雍容但绝不是金玉满地,包容而不以自居,平等而不是颐指气使,自信而不是吹胡子瞪眼,大度却没有激扬文字的表态……优雅的大唐,就这样从李世民顾盼生辉的笑容里呈现出来。
  
  长孙皇后去世:全剧最悲情情节之一。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一方的嚎啕大哭,小李默默地把皇后梳落的头发收好揣进怀里、长孙无忌压抑的哭泣、承乾的绝望,都在长孙皇后平静地交代后事和用毒药包表明心迹的叙述中让你感到莫名的悲戚,眼泪于是很自然就流下来了。
  
  魏徵吃菠菜事件:又一场有预谋有步骤的恶作剧,只不过策划者是长孙无忌,具体实施是小李,而魏徵的吃相也的确“不负众望”的难看。
  
  废太子事件:承乾和老爹两次对话,都很精彩。
  
  李世民去世:绝对经典的表现手法。同样没有大哭场面和群臣侍从的问候与忙碌,略显空荡的大殿,李世民弥留之际回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生活和出生入死的兄弟,然后跨上白马而去;殿内,白色的麻布慢慢地、一件一件地掩盖上他生前用过的盔甲、刀、御座、屏风和其他遗物,最后盖在遗体上,整个过程没有其他的喧嚣,而此刻你可能已泪流满面。
  
  
  纵观此剧,缺点和遗憾不少,例如过于古雅平静的剧情和对白,拙劣的特技效果,剪得让人有点莫明其妙的情节,等等,令人赞叹的细节也偶有疏漏,如天子平天冠的十二旒,数来数去居然是十三根——难怪小李后来一直用无旒的了,其实拆掉一根就可以了,读圣旨的礼官也偶有念错音的,诸如此类,但瑕不掩瑜,初唐的精神到底是出来了,贞观是什么也基本说清楚了,同时塑造了目前为止最靠谱最让人感动的一版太宗皇帝——这才是大唐,这才是那个时代应有的精神风貌。最后引用下片尾曲的两句歌词,以表达对此片的感受和敬意:
  永恒,从你开始,要运气也要勇气;
  时间,证明一切,我们不用再怀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67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