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如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 3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中缺乏智慧 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7 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9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拖 10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11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凝,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2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13,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4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15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出壮 16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7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19,内心充满嫉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2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21,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2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2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2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奇葩说里,傅首尔吐槽:好像孩子不是老公亲生的一样,带孩子吃垃圾食品;哄孩子睡觉,自己先睡了;辅导孩子作文,教的是长大了没出息可以乞讨、可以啃老……网友们直呼,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爸爸。
孩子引发夫妻吵架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何缓解由此带来的矛盾呢?本文详细分析产生教育方法分歧的原因,文后提供解决方法,可供参考。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指出: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是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父母相爱,孩子更懂爱和理解;父母争吵,孩子会把争吵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以身作则,给以正面积极的影响,孩子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老公是撒手掌柜,还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
曾接过一个案例,妻子深受老公相悖的育儿方式的折磨,一度想离了婚,自己带孩子。
小尹常年在外工作,对女儿管得较少,反而在不打紧的事上爱抬杠。
梅子说老公只管生不管带。孩子出生头几年,每次跟他倾诉带孩子的辛苦,老公就不耐烦,觉得带孩子能比上班累?
“他当然不觉得带孩子累,孩子开心的时候,他过来抱抱、亲亲,觉得孩子多可爱;孩子生病难受的时候呢?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呢?孩子哭闹不讲理的时候呢?他躲得远远的,嫌我带得不好。”
管得少就少呗,不体谅她就不体谅呗,架也吵过无数次了,梅子不想再争,孩子最难带的几年都熬过去了。
眼见着孩子懂事些,小尹开始做起了指挥官,时常跟梅子抬杠,她不让做的事,偏偏带着孩子做。
刚说完不许吃糖,老公就买回来各种包装精美的糖果;刚说完早点睡觉,老公就拿出手机开始开视频,引得孩子睡不着;这边教着跟同学和睦相处,老公却鼓励孩子勇敢保护自己……
梅子觉得小尹太幼稚,根本当不好父亲的角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俩人时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严重时,还掐起来过。
其实教育孩子引发的争吵,表面看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区别,反映出的却是夫妻之间未沟通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
争吵是因为需求未得到满足
夫妻未满足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一、女人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女人扮演好妈妈的形象,于孩子而言是义务,但让她们心甘情愿的,更多是出于对老公和孩子的爱。
十月怀胎的孕期不便,甚至孕期反应;奶孩子睡不上整觉的劳累;抱孩子的腰酸背痛;陪孩子学习吃饭、说话、走路的疲惫;为照顾孩子放弃聚会、放弃形象、放弃娱乐的牺牲等。
男人长期在外工作,不亲历这些细节,很难体会女人的艰辛,反而觉得女人矫情。很多男人还会说出“是你自己找罪受,不给我爸妈带”的话。
在教育孩子方面,女人好不容易立的规矩,被老公一个糖衣炮弹,一朝回到解放前。妈妈的威信,瞬间被击溃,孩子心里有了负面榜样和爸爸的支持,想再立规矩,就很难了。
后台很多宝妈留言,“真后悔给他生了孩子”,“后悔找了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差点带着孩子跳了楼”等。
宝妈的抑郁和绝望,绝不是因为累,而是丈夫的那一句“你不就带个孩子吗?在家享福,多轻松啊。”
身体的累是一部分,长期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心里委屈、不满,转而引发对丈夫的控诉和指责。
二、男人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1、男人为什么会做甩手掌柜?
l 男人比女人建立亲子感情的时间晚
女人孕期,就母爱涌现,在孩子每天的成长变化中,亲子感情日益深厚。
而男人的身份从爸妈的掌中宝,变为被妻子依靠的丈夫,再到担负起家庭重任的父亲,角色三连跳,如果没有别人,尤其是老婆的协助,他们适应起来会非常缓慢。
男人的父爱,大多是从孩子出生后,才慢慢培养出来的;有些父爱,要从孩子会叫爸爸开始;还有些更晚熟的,从孩子稍微独立点,黏着爸爸开始,才展现出父爱。
l 笨手笨脚惹人嫌
而当男人想参与进来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手脚笨拙,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遭至妻子或家人的嫌弃,不放心让其带孩子。
都说老爸带娃,活着就好。他们天生神经大条,没有女人那么细致。
l 女人包揽得太多
女人由于丈夫刚开始的不会做,不愿意做,不知不觉就把育儿的事大包大揽下来。
小到孩子的洗漱睡觉时间,大到孩子上哪个学校,无一不亲自安排。男人想参与,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渐渐地习惯了无事一身轻。
久而久之,父亲的重要性被淡化,不是他不愿意参与育儿,而是在这件事上,他不被需要。
2、男人为什么要“唱反调”式育儿
l 男人想提高在孩子心里的地位
男人要在已经非常深厚的母子情中插入一席之地,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顺着孩子,哄孩子开心。
跟妻子一起处处限制孩子,不仅不能亲近,还会更加生疏。于是他用他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增进跟孩子的感情,提高孩子对他的认同度。
l 试图引起妻子的关注
女人小作小闹,多半是男人给的安全感不足,想通过作闹得到男人更多的关心和重视,男人也是一样。
在育儿这件事上,妻子很少征求男人的意见,完全不像二人世界时,事事依赖他,落差非常大。
被压抑得久了,觉得自己在孩子和妻子面前,没有威严,一家之主的地位得不到重视,自尊心受挫。
于是跟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做出抬杠式的“唱反调”,表达自己对妻子的不满,希望能得到妻子的关注。
3、是不是称职的父亲,孩子说了才算。
“不是称职的父亲”是站在自己道德高点上的评判,《非暴力沟通》中提出,造成争吵的第一因素就是:道德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把他看成是不道德的,过于主观和自私。
教育孩子,爸爸和妈妈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由于男女性格、思维等固有差异,爸妈教给孩子的,是不同的品德、习惯。
爸爸教孩子坚强、责任、独立、勇气;妈妈教孩子善良、温柔、体贴、懂事。
所以,到底是不是称职的父亲,可以看他和孩子的互动,孩子是否开心。
综上几点,如果男人带孩子的权利被弱化和忽视,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尊重、鼓励和认可,他参与带孩子的信心以及自尊心受到打击,由此引发对妻子的不满。
如何解决这种妈妈苦、爸爸怨的育儿难题呢?
经过上面的分析,了解了夫妻育儿矛盾的底层原因,是夫妻双方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解决时,注意双方需求的满足。
一、正确育儿的沟通四部曲。
1、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把自己的需求明确陈述出来,避免情绪攻击。
长期的争吵,让夫妻俩冷静下来沟通变得很难。不妨在沟通时,先说“我”,可以缓冲沟通前的指责情绪。
比如“你从来不带孩子”,“你又给她吃糖,说过多少遍了,不许给”,男人会觉得你在批评、指责他,由此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带孩子,或在带孩子时极其敷衍。
可以改成“我腰好疼,你能不能帮孩子洗个澡,我得休息一下”,“我让孩子少吃糖,是因为她的同学们很多经常牙疼得请假”,注意态度柔和些。
对于大多数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即使他们不想教育孩子,还是愿意配合妻子的。
2、关注老公,倾听他的诉求。
迪恩·拉斯克说:“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在讲什么。”
鼓励男人说出自己对于育儿的观念,如果他不善于表达,你可以一步步询问,让他肯定或否定你的引导。
比如:“你买糖是在贿赂她,让她跟你不陌生么?”,“你开电视吸引她,是想多陪会儿孩子么?”
倾听对方,一方面可以增加你对老公的了解和关心,另一方面,倾听的过程,是在征求他的意见,间接发出邀请他参与育儿的信号。
3、互相妥协,达成一致,并约定一人话语权
了解老公的诉求后,俩人协商妥协,并约定孩子面前,一个是主要“发言人”,另一个配合。
小孩受爸爸的糖果诱惑,是难免的,爸爸给了惊喜,但也得跟孩子交代清楚,只有听妈妈的话,一天吃一颗,下次才能继续得到惊喜。
4、维护他在孩子心里的形象
虽然妈妈育儿占主导,但也要多给孩子传递父爱,告诉孩子很多建议是听从爸爸的安排,树立爸爸的威信。
二、约定“角色体验日”。
门外汉不懂槛内人。对于门外汉,事情看着很容易,不懂里面的门道和技巧,最好是方法,就是让他入门体验一下。
换位思考很难,那就换位体验好了,夫妻约定每月一个“角色体验日”:
宝妈大胆放手,主动邀请老公参与到育儿中,让老公体验一天带孩子的生活,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轻松”;
宝妈正好可以利用久违的“假期”,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
孩子长期在妈妈的约束下,也会有逆反心理,甚至觉得妈妈脾气暴躁,对此妈妈更是有苦难言。正好给孩子也放个假,偶尔体验下散养式的日常。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段时间的正面沟通引导和角色互换后,梅子和小尹不再为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女儿跟爸爸越来越亲近,梅子觉得老公成熟、负责任了很多,俩人感情也不断升温。
总结:
育儿引发的矛盾,其实是夫妻本身沟通问题未调和,只是在育儿这件事上被放大出来。
解决这方面矛盾的方法是:
一、正确育儿的沟通四部曲:提出自己的需求,倾听对方的需求,协商一致,维护他的形象。
二、约定“角色体验日”。
“哼,我实在受不了他了!”
小c生气的和我打电话,这是她和她的男朋友第101次吵架。
我开着免提,边工作边听她讲着吵架的经过。
每我问她究竟在和男朋友吵些什么,猜都可以猜到,无非就是什么:他老迟到、他不爱干净、他不关心我……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他们吵架中的高频的金句,我都会背了。
我早就和他说过很多次,出门前记得关灯,可是我每次回家都看到灯还开着。
我受不了他经常因为加班放我鸽子……
我不想和他说话,就是他的错!
以前追我的时候才不会这样!
……
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脸红了,是不是你也是这样的吵架?
上面的这些吵架方式,都是 无效的争吵 ,没有解决问题,纯粹是发泄了情绪。
那么怎么正确的吵架呢?
第一招:表达出你内心渴望
就和一个婴儿在哭一样。它不是真的难受,它可能是饿了、可能是寂寞了、可能是脏了……吵架的时候我们就像婴儿,只会哭,忘记怎么正确表达自己了。吵架看似是在互相伤害,实际上是表达渴望被注意,被关注、被爱。平时觉得自己憋的太久了,我太委屈了,平时我太弱了,你每次玩游戏多不理我,这里面有多少压抑的东西在里头,多少被忽略,不被关注的感觉,所以才会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那么怎么发现自己心里的渴望呢?
一个小技巧,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同样也可以问对方。
比如你埋怨对方做的菜里放了你讨厌的虾的时候。你问问自己为什么你生气?因为他往的菜里放虾。为什么不想要他往的菜里放虾皮,因为我希望他记得我不吃虾。为什么希望他记得不吃虾,因为我喜欢他更在乎我。我们之所以会吵架,说白了就是对方的行为没有满足你心里渴望,而这些未满足的渴望常常被表面的行为所掩蔽。
第二招 打破旧的吵架回路
当我们要戒掉一个坏习惯,你需要在将习惯回路中的一个环节打破,变成一个新的行为。比如想戒掉喝奶茶的习惯,你可以在你点奶茶的时候停,改点黑咖啡;在你下午准备喝奶茶的时候停下来,换成喝茶喝茶……那么改掉和对方总是因为一件事吵架,也需要在吵架去打破呢?我们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想要熟练掌握一种知识或技能,并达到大师级水平,至少需要花费一万小时进行练习。你需要花上一万小时,不断重复,有意识地在想要吵架的时候用新行为替代。你需要不断开发自身的“新行为替代意向”——提前考虑清楚自己要怎么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行动。 你可以套用“如果……就……”句式: 如果他与我分享一件我不同意的点,我就先认真聆听,先接受他的想法。最后告诉他我的看法。如果我感到不开心,我就仔细思考让我生气的点究竟是什么,以及我内心的渴望是什么。比如:你们今晚约会,他又迟到了,你很生气,想吵架。当你意识自己想法时候,停下来,给他一个熊抱,告诉他你的想法“我好希望可以早点见到你,你下次可以不可以不迟到”
吵架本就是没目的,有时候就只是单纯想把情绪释放一下,选择一个自己最能信任的人,似乎是最好的方式。那么这个时候用卖萌的方式,吵架以后卖个萌卖萌,让自己下得了台,让另一半毫无招架之力的吧! 1、卖萌短信 比如,你可以这样发:“我一整天喝水塞牙,吃嘛都不香,上楼费劲,走路跌倒,撒谎穿帮,穿衣倒装,苍天开眼,替你除暴安良,不要生我气,影响健康,大发慈悲,求你原谅。
2、卖萌地表达自己 很多时候吵架双方都是有错的,可是又不要拉下面子一起打开门聊聊。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画来表达啦。
相信没有人不会被这样的萌萌的画打动吧,再怎么生气也消气了,可以坐下来好好你们的到底为什么吵架了。
夫妻双方经常因各种小事吵架怎么办
01争吵是亲近的契机
01到底是在吵什么
为什么我们很少和陌生人争执,却总跟自己爱的人吵架呢
这其中暗藏一个特别积极的心理意义——相爱的两人吵架,其实是在给彼此的心,寻求融合、亲近的出口。
先来看夫妻吵架的两个场景片段:
片段1:
周六了,她想出去吃点,对他说:“晚上我们出去吃饭吧
“好啊,你想去哪儿”他应道。
妻子顿时兴奋起来了,“嗯我还没想好。”
“那我们去吃火锅”他提了个建议
“不,”妻子想了想,“今天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
他回,“好吧,那你想想我们早点定,早出发,不然高峰期排很久队。
02情境导入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她觉得他太没耐心了,一点也不懂得关心人。
丈夫听到这,顿时不耐烦了,一句话也不想说
看着他这个态度,她也生气了,两人吵了起来。
片段2:
妻子提议,“我想让孩子学编程。”
“孩子才8岁,你给他报这个干嘛”他有些质疑
她顿时不开心了,指责“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报这种兴趣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丈夫很反对妻子的提议,他认为,“孩子这个年纪多睡觉、多运动,参加些户外活动就好,这样学习效率更高。
“你就会惯着孩子”,她立刻说,“上次去吃饭,说了不要让他喝饮料,你非要给他买。
丈夫听着起火了,“我惯着孩子就你教得好也没见你把孩子教到年级第一啊。”两人吵了起来。
03试图通过争吵进行沟通
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2个片段,当你深人复盘事情发展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夫妻的吵架是逐步升级的。
对话的刚开始,一方的内心需求其实很简单——希望对方听听自己的心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些支持
比如,片段1的妻子说“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其实是想在做决定前,跟爱人一起分享、探讨些餐点、兴趣细节,再一起做决定。
这种协力、商量、再达成一致的过程本身,是她的期待。
丈夫当时的沉默,则是在表达“我不想跟你吵架,我想两人和平地相处、开开心心地去吃晚饭。
片段2的妻子说“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其实是想表达,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决定,是她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后,用心分析、考虑的结果,不是随意发言。
丈夫当时的反对,其实是在表达“我对这个家、对孩子也是用心,付出的。
之后,两个人的沟通演变为争吵,甚至越吵越厉害,是因为彼此都希望用“吵”来让对方听到自己话。
04争吵背后隐藏的期待
每一次争吵,究其核心,都存在着未得到满足的渴望。
想要正确吵架重点在于,两个人要在争吵中,发展出共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样每一次争吵中的“渴望”都得到满足,变成亲密感的基础。
02正确吵架的三个步骤
正确吵架,有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分辨情绪
之前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永远不要在饿的时候逛超市,可能你会买不需要的东西;永远不要在孤独的时候开启一段感情,可能你会遇见错的人。
争吵也是如此,永远不要在情绪不明的状态下表达,可能你会让说出的话,到头来,都封住了自己的本意
比如,之前的举例中,有这样两句话,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
“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
05沟通的假设与想象
一直、总是,这类极限化、绝对化的词,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
当吵架中出现这样的词,其实是一方在宣泄情绪。
如果你是说的那方,那要即时识别出来,自己这么大的情绪下,有怎样的渴望或期待。(具体详见下文步骤三)
如果你是听的那方,那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ta辩论事实真相,而是承认、接纳ta的感受,安抚ta的情绪。
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缓和下来了,彼此才有沟通的基础
步骤二:理清事实补齐信息
事实有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时间、空间
如果语焉不详,那我们听到的很可能不是事实。需要补齐信息
比如:之前的案例,妈妈想给孩子报编程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种兴趣班报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听完,爸爸马上反对"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
这两句话,都是在陈述各自大脑中的假设与想象,需要双方各自补齐事实信息
06沟通并不是单方面表达
妈妈可以说“我发现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前两次看邻居小孩XX在玩机器人编程,一直专注地站在旁边,不肯走。他现在学校课程不算紧张,我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
爸爸的语言可以变成“我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过得轻松、自由些,不要有太多压力,保证休息、多运动,再去报个兴趣班
这时候,你会发现,彼此的对话,变得更加共创、更加有建设性了。
步骤三:感受期待
什么是感受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不同的角色、身份,有不同的期待与隐性契约,这也是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面。
比如:之前我的朋友和学妹,问了我同样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学心理学
学妹的期待:问我职业规划,期待我作为心理行业的工作人员,给她一些职业发展建议。
07共同感受彼此的期待
朋友的期待:想学习相关知识来经营的家庭,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与支持。
显而易见,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对你说,有不同的期待。
尤其是当对方用“争吵”的方式表达时,内含的是更加强烈的渴望。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了解情绪、结合事实,来判断、回应。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就是我们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的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与亲密的人连接,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需要。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并不只是搭伙过日子,还想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频繁争吵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是因为对方的错才导致争吵的。而这种思维也正是两个人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08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吵架者的基本心态是“这件事一定是我对,TA一定错了”。问题是当两个人都这样想时,吵架就层出不穷了。
事实上,家庭纠纷、夫妻争执等经常都没有固定的答案,纯粹是角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
“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努力地去体会对方的真正意思,给予对方情感的满足,或比较两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找到能够达成一致的点儿
“不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会批判对方,极力地要驳倒对方,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只是要证明自己的“无误”,结果反而两败俱伤。
因此,当两个人发生了争吵,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个事情,可能也有我自身的原因,TA可能是对的。
当我们跳出“我对你错”的思维模式,在言语中不批判、攻击对方时,矛盾才不会升级,真正的解决之道才能浮现出来。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毫无幸福可言。
再好的感情,也会消耗殆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