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 闹灾荒的时候,和珅在给灾民的米汤里撒了一把沙子是第几集?

铁齿铜牙纪晓岚 闹灾荒的时候,和珅在给灾民的米汤里撒了一把沙子是第几集?,第1张

电视剧里并没有拍摄这一片段,而是通过纪晓岚和和珅的对话阐述的。详见第一部第八集。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一个片段被人们挖了出来,就是和珅与纪晓岚通过赈灾来辩论官场之道,下面简要列几句重点的:

纪:燕城这帮贪官哪,把人吃的粮食换成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这件事和大人可知道?

和:我知道。

纪:那和大人不觉得惭愧吗?

和:我倍感欣慰。

纪:为什么?

和:纪先生有所不知啊,这一斤口粮啊,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

纪:可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和:哎呀,灾民还算人吗?

纪:你说什么?!

和:你不要把眼睛瞪这么大,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

这一番话在我们佩服编剧的水准之余也不由得深思,到底有没有道理?当然,这只是铺垫,紧接着网友又扒出来一段野史:说是说是大闹灾荒之时,和珅在给灾民的米汤里撒了一把沙子,意为这才是救民之道,因为那些蹭饭和乡绅和小官们不会再喝这种粥了,这才能被灾民喝到。

谈起和珅,有些网友可能都会觉得,对于和珅这个人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贪官、谄媚、溜须拍马、富可敌国最后被乾隆帝的儿子嘉庆皇帝砍了。没错,和珅的这些事我们大伙都耳熟能详了,不过那只是片面的,仅仅靠这些就去归结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话,那可以说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无疑是以偏概全。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所谓的大贪官和珅他另外的一面究竟是怎样的!

多年以前,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红遍了大江南北,让大家对和珅这个角色都了然于心了,为了起到一些特别的效果反应,有些影视剧片段大多都是编的,而且某些片段还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对历史的误解,或一知半解。根据史料的记载,其真实的和珅跟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揭开,历史上真实的和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和珅无疑是一个大贪官,这一点谁都无法为其抹去,毕竟在朝几十年时间,家产被查抄之后,显示出来的资产都富可敌国了,可见和珅有多么的贪婪。不过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乾隆皇帝没有暗中容许,和珅私自聚敛了这么多财富,他早就已经被各种理由抓起来了,说到底乾隆皇帝要和珅死,就跟踩死只蚂蚁一样简单,并且和珅他虽然贪财,但是和珅也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的,比如有三种钱,和珅是从来都不会碰的,从不对这三种钱有任何非分之想。

第一种就是和珅从来不会和老百姓抢钱,比如很多时候,百姓如果遭受了饥荒,国库自然就会调拨银两到地方去用来救灾,倘若和珅想要贪污这笔银两的话,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事,大家说对吧!但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就跟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片段大相径庭了,和珅不但爱财却也爱民,所以这种钱他是从来不会碰的。大家别忘了和珅小时候也是很苦的,他3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9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只留下他和弟弟和林两个人相依为命,受尽冷眼,深知大众百姓也不容易。最后和珅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干,硬是干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二种就是和珅从来不会胡乱收钱,不是谁送钱来他就收,不是谁送钱求他办事都能如愿以偿,这个事办不成他也不敢收人钱财,至少要有把握的事才会接受人家的好处。不像有些贪官,无论事情能否办妥,见钱眼开,来者不拒的统统收下再说。但和珅直到出事之后被抓了,他也没供出来有某某某求他办事给他送过钱,可见和珅做事还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第三种就是和珅从来不会收受举荐人才的钱,因为他一直都清楚,倘若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当官的话,只会影响到大清朝的发展,小编学一句和珅说话的口气,“这是万万不能滴”不像现在的某些影视剧片段,和珅在官员升迁、调动、买官、卖官方面会去大捞一笔。或许,乾隆皇帝与和珅相伴多年,自然了解和珅的为人,知道他并无什么坏心眼,不过是爱财罢了,而且也离不开和珅办事能力出众,所以乾隆皇帝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在乾隆五十年,清朝爆发了一件大案,就是“海升杀妻案”。之所以说这是件大案,主要是因为,案件涉及到不少朝中大人物,比如和珅、纪晓岚、阿桂等等。

事情的大概是,清朝官员海升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乾隆知道后,不断命人主持验尸。结果在此过程中,和珅、纪晓岚等人,都坚称对方是自缢,不是被谋杀的。好在乾隆坚持,最终才还这位妻子一个真相。那么为何和珅、纪晓岚等人,都要撒谎呢?

这件事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海升是满洲正红旗人,在乾隆四十五年升任礼部侍郎。他的姐姐伊尔根觉氏,就是乾隆宠臣福康安的嫡福晋。海升自己的妻子是乌雅氏,但夫妻二人感情一向不好,常有吵闹。

有一次,夫妻二人在吵架时,海升忍不住动了手。乌雅氏被打,心里更是愤怒,便对海升破口大骂。海升一气之下,就对着妻子胸口狠踢一脚,这还不解气,他还掐着妻子的脖子。可他却发现,妻子早已咽气了。

海升杀了妻子后,心里很是害怕,于是清理了现场,并伪装成是妻子自缢的假象。接着,府上有人悄悄通知了乌雅氏娘家人,乌雅氏的弟弟贵宁,不理解为何姐姐会突然去世,便要求验尸。

海升当然不敢让对方验尸,所以想尽办法阻拦。没有办法,贵宁只好一纸诉状,上告到步军统领衙门。不久,作为步军统领衙门负责人的和珅,就知道了此事。原本这只是件小案子,还惊动不了和珅这位负责人,但和珅偏要掺和此事,还急忙通知了刑部,请刑部尽快派仵作验尸。

然而,刑部验尸得出的结果,竟然是乌雅氏自缢而亡。为何他们要睁眼说瞎话呢?这是因为海升的身份特殊,他是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的远方亲戚。刑部的人看在阿桂的面子上,不好得罪海升,也就只有这样说。而仵作自然是收了海升的贿赂。

至于和珅为何要掺和进来,是因为他与阿桂一向不和,甚至阿桂处处压制他。如今就是一个报复的机会,只要他支持贵宁继续上告,这件事迟早惊动乾隆皇帝。等到真相查明之后,不仅是海升,就连阿桂也一定会受到牵连。因此和珅也巴不得刑部可以判定,乌雅氏是自缢,这样他就能怂恿贵宁继续上告。

果然,贵宁对于刑部给出的结果,十分不满意。于是和珅怂恿他不但要继续上告,还应该加上一条:刑部官员官官相护,徇私枉法。很快,这件事就被乾隆知道了,乾隆便命左都御史纪昀(纪晓岚)等人再次验尸。

谁知就算是纪晓岚出马,得出的结果仍然是乌雅氏自缢。为什么连纪晓岚也睁眼说瞎话呢?没有办法,因为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纪晓岚当初参加科举的主考官,等于是纪晓岚的恩师。再说此次也不是纪晓岚一人做主,其余人都碍于阿克敦、阿桂父子的势力,海升又不断贿赂验尸的仵作。大家都统一口径,纪晓岚也就只能跟着附和。

事情闹到这一步,正是和珅想看到的局面,所以他坚持怂恿贵宁,上告“海升与阿桂有连,验不实”。事情还没结束,乾隆也觉得事有蹊跷,便再派顺天府尹曹文植等人再验尸。

曹文植等人验尸时,发现乌雅氏身上多处瘀伤,而脖子上的勒痕却并不明显。最终验出的结果,乌雅氏的致命伤应该在胸口,很明显就是被踢死的。这次终于没有人再徇私,乾隆也总算得知了真相。

一方面,乾隆对曹文植等人的公正感到欣慰,他下旨嘉奖了曹文植,擢升他为户部尚书。另一方面,乾隆对阿桂感到失望,于是召他来问话,没想到阿桂却回答:“及床档船舱皆可自缢。”

乾隆认为直到此时此刻,阿桂还一味袒护海升,本想好好惩治他,可念及他对大清有功,就只下令罚俸五年,革职留任。至于之前那些睁眼说瞎话的官员,纪晓岚下吏议,被乾隆骂是“腐儒”,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等人皆被遣戍。而前面验尸的仵作,也被发配边疆为奴。

随着乾隆的处罚旨意下来,这件轰动一时的大案,才终于落下帷幕。在这次事件中,最大赢家不是得到擢升的曹文植,而是在背后策划一切的和珅。他终于利用这次案件,成功打击了政敌阿桂。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智斗和珅,《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大烟袋戏耍和珅,和珅成了处处吃瘪的受气包。但真实的历史中,别说在嘉庆元年才当上协办大学士的纪晓岚没资格跟和珅斗,就是乾隆重臣刘统勋的儿子刘墉,也没资格斗和珅,而是在和珅的威慑下,“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靠侦办文字狱起家的刘墉知道多言贾祸的道理,所以总是以荒唐滑稽来掩盖自己深沉的心机,绝不与和珅发生正面冲突,至于给和珅家题词“个个草包(竹苞)”,那更是绝无可能。读者诸君总看刘墉纪晓岚智斗和珅的电视剧,今天咱们就换换口味,讲一个和中堂智斗刘罗锅的故事。

但是清朝笔记有记载,刘墉确实经常跟和珅开玩笑,但那开玩笑是一种亲近的表示,可不像章佳·阿桂那样,见了和珅连一句话都不肯说,章佳富察·福康安更是跟和珅势同水火——福康安与和珅是政敌,但是他弟弟福长安却是和珅的死党。阿桂可以不鸟和珅,因为阿桂是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他爹阿克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太子太保,和硕怡亲王胤祥的母亲就是来自章佳氏;福康安更厉害,老爹是乾隆朝和珅之前的第一重臣傅恒,姑姑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这些满洲老牌贵族,是可以瞧不起銮仪卫出身的钮祜禄·善保(和珅)的。连自称奴才都没有资格的刘墉和纪晓岚,是不可以跟钮祜禄家的和珅吵架的,他们也怕乾隆会拉偏架,因为乾隆的亲妈就是钮祜禄氏。

正史中的和珅,能力要远超刘墉和纪晓岚的,这一点中外史料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多说了——没有能力的和珅已不可能成为乾隆朝第一红人、第一权臣和第一大贪官,因为乾隆虽然混蛋,但并不昏聩,窝囊废在他那儿是讨不到好处的,那个军机大臣、大学士钮祜禄·讷亲,论起来可能还是乾隆的舅舅,但是一场败仗打下来,就被乾隆弄死了。

电视剧里刘墉纪晓岚戏耍和珅,但是清朝人写的日记却记载了和珅戏耍刘墉的故事。刘墉是一个大书法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而且从爷爷那辈就开始当省长(四川布政使),家底也是十分丰厚的,几年前“鉴宝”栏目展示了刘墉的字画,宣纸里都洒着金线,气得和珅的扮演者王刚发牢骚:“这罗锅子总在我面前装穷,原来他这么有钱!”

刘墉书法在清朝很值钱,因为他很懂得物以稀为贵,极少替人写字,就是和珅向他求字,他也推三阻四不肯写。于是和珅想了一个损招:隔几天就给刘墉送去一些好吃的——刘墉虽然很瘦,但却比纪晓岚会吃,纪晓岚属于粗放型,有肉就行,而刘墉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看到和珅送来的美食,也是食指大动(和珅很会生活,很有情趣),禁不住亲自写感谢信让送礼的奴才捎给和珅。这样一年下来,和珅收集了上百封刘墉的真迹,但是见了刘墉却假装没这回事。

直到有一天,刘墉去和珅家串门,同样在和珅家做客的另一位高官在酒桌上借机向刘墉求字,刘墉当然不肯。这时候和珅借着点酒劲儿,斜着眼睛看着刘墉笑:“刘大人才不会给你写字呢,人家的字还留着换好吃的呢!”这话把刘墉闹了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见和珅一挥手,手下奴才捧出了厚厚的一摞已经装裱好的刘墉真迹:“这都是我用美食从刘大人那里换来的!”于是满座鼓掌大笑,其乐融融。

和珅和纪晓岚这两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大家应该都看过,就算没看过也应该也听说过,和珅和纪晓岚在这其中斗嘴吵架,明争暗斗闹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我们看得很开心,当然在其中和珅和大人总是个反派角色是那个被怼的人,纪晓岚往往是正直的正派人物,他们一个是尚书一个是侍郎,他们在屏幕里相爱相杀斗的难舍难分,咱们在屏幕外看的也很开心,但是历史上的和珅和纪晓岚真是如此吗?

在电视剧里有一幕是和珅纪晓岚二人关于是狼是狗的谈论,他们明着谈论暗着互损,和珅是尚书而纪晓岚是侍郎,放到现在和珅的官职就是部长,而纪晓岚就是副部长,当然历史上他们的官职比这个要复杂的多,历史上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参加会试,取得第四的成绩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做编修的工作,开始了他为官生活。

在他当官的前些年并没有受到重用,后来他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这是他第一次独挑大梁办事,这个官职相当于一个重大工程小组的副组长,组长就是乾隆另一个副组长就是和珅,后来纪晓岚又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这个官职也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他在这以后他的官职都没有变动。

和珅的出身比较好是满族人,所以他的起点就比较高,他虽然比纪晓岚小很多岁,但是他的官职是比纪晓岚要高的,他做过御前侍卫这个职务可不是保镖,是乾隆帝的亲信相当于秘书长了,受到乾隆的宠爱后来和珅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先后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等很多重要职务,这些职务大多是军方职位,在现代相当于军区司令、财政部部长、卫生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等重要官位,和珅的官职非常之多,可以说非常重要的一位大臣权力非常之大。

纪晓岚的官位不如和珅,纪晓岚还是文官而和珅就有点偏军队的人员,谁的官位大一目了然,并不是像影视剧那样和珅对纪晓岚往往处于下方,实际上纪晓岚有些时候还需要仰仗和珅,而且纪晓岚一生娶了很多的女人,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影视剧里一个副部长和一个部长针锋相对,领导也被掺和进来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并不是真实的。

和珅被处死以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因为妻子的原因,被免除死罪。后来为了报复皇室,丰绅殷德故意的冷落妻子固伦和孝公主,宠幸别的女人,其实面对皇家,丰绅殷德也只能如此,只是苦了固伦和孝公主。

第一,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结合。

和珅我们都知道的,他是清朝时期最大的贪官,是乾隆君王的宠臣,仗着乾隆君王的宠信,大肆的敛财,但是因为和珅会拍马屁,而且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哪怕乾隆君王知道和珅的小动作,依然对和珅予以重用,而且还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虽然说丰绅殷德和公主是政治联姻,但是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互相之间还是有好感的,所以结婚以后,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还算甜蜜,但是自从和珅被处死以后,他们两个之间也不复从前了。

第二,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

因为处死和珅的是嘉庆帝,是当朝的君王,也是固伦和孝公主的哥哥,所以丰绅殷德的处境也是很为难的,他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才免于一死,可是也许对于丰绅殷德来说,还不如死了来的痛快一些,虽然活着,却也是生不如死,既然不能明着报仇,那就来点暗的,所以有传言说丰绅殷德想要毒杀公主,但是对此说法没有具体的记载,是真是假也不得而知,但是丰绅殷德冷落固伦和孝公主是真的,而且还在守孝期间宠信小妾,小妾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我想固伦和孝公主作为妻子,作为公主,心里一定非常难过的吧。

第三,丰绅殷德被流放。

因为丰绅殷德对固伦和孝公主的冷落,让固伦和孝公主每天都很忧郁,再加上丰绅殷德的胡作非为,最终嘉庆帝流放了丰绅殷德,后来还是固伦和孝公主求情,才让丰绅殷德回来,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丰绅殷德就病死了。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这句话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要加上五个字:“汉不与满斗”。所谓《官场斗》(又名《满汉斗》)只是评书或单口相声而已,借给刘墉几个胆子,也不敢跟和珅斗,他见了和珅就得下跪磕头,那倒是真的。

在和珅眼里,他需要忌惮的公爵以下满汉文武大臣只有三个,这其中当然不包括刘墉和纪晓岚。事实上按照正史记载,和珅根本就不在刘墉和纪晓岚,甚至还有点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乾隆朝,刘墉最大的官职是工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直到嘉靖二年,在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一生没当过军机大臣,按照雍正以后“大学士不入军机不为真宰相”的惯例,刘墉就是驼背称呼啦圈,也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

纪晓岚名气虽然大,但是很遗憾,他连假宰相都不是,因为他一辈子也没当过正牌大学士,直到嘉靖十年,纪晓岚才在临终前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称号,一天“中堂”都没当过。

清朝大学士被称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实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满一汉两位尚书。满尚书地位高能力差,汉尚书地位低本事强,此消彼长就成了平起平坐。两个尚书经常闹别扭甚至在部里吵架打架,弄得手下一帮郎中、员外郎无所适从。

为了给各部满汉尚书拉架,皇帝让大学士每人监管一个部,召开部务会议的时候,大学士居中而坐,满汉尚书一左一右,隔着大学士就掐不起来了。大学士因为居中而坐,所以被称为“中堂”。

清朝的大学士,同一时间最多只有六个(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中和殿大学士而新增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了三殿三阁制),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给满汉尚书拉架的工作,由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承担,比如胤禛胤祥都曾管过某一部。

和珅不但是一人监管数部的文华殿大学士(从乾隆五十一年到嘉庆四年),而且在乾隆四十八年受封一等男爵,五十三年晋升三等忠襄伯,嘉庆三年,和珅晋封一等忠襄公。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和珅在朝堂上也有惹不起的人物,比如和硕和亲王弘昼、固山贝子福康安。

弘昼和福康安跟乾隆都是实在亲戚,弘昼是乾隆最疼爱的弟弟,福康安是乾隆最亲近的小辈(疑似比侄子还亲),和珅还没上班,弘昼就没了(乾隆三十五年薨,三十七年和珅入宫当侍卫),不管和珅是几等公爵,见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是要下跪磕头的。

清朝的皇室之外有九级爵位,分别是超一品公、侯、伯,正一品子、正二品男、三品轻车都尉、四品骑都尉、五品云骑尉、七品恩骑尉,和珅一上班就是三品官(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虽然很受乾隆器重,但是却连个男爵都不是,刘墉自然也就没有恩荫世袭的爵位,也就是一个白丁,唯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不用参加乡试,可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

刘墉尚且如此,纪晓岚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前辈连个当道台的都没有,所以虽然考试成绩跟刘墉差不多(刘墉二甲第二,纪晓岚二甲第四),但是升迁却比刘墉慢得多。

在乾隆执政期间,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敢跟和珅发生正面冲突,一个是地位相差悬殊,再一个就是乾隆跟谁关系好,满朝文武都知道,聪明甚至有些圆滑的刘墉纪晓岚才不会没事找事儿去触霉头。

和珅也很聪明,他早早受封超品伯爵,最后还得到了异姓大臣的最高爵位(不算福康安,因为福康安算不算异姓大臣只有乾隆等少数人知道),但是他绝不与真正的八旗贵胄叫板,所谓和珅训斥王子贝勒,那都是小说家言,和珅奉承还来不及呢。

和珅一门两公爵(和琳也被追赠一等公),按理说对公爵以下的人,应该全都不放在眼里才对,但是我们看《清史稿》,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人很不给和珅面子,而和珅也不敢跟他们公开翻脸:

“阿桂以勋臣为首辅,(与和珅)素不相能;王杰持正,恒与忤;朱珪为仁宗(颙琰)傅,和珅忌其进用。”

这三个人,和珅当面惹不起,只好背后下绊子,但是谁都没绊倒,因为这三个人的来头都不小。

阿桂是世代将门高官之后,跟乾隆是亲戚,而且还大一辈(阿桂的女儿嫁给了允禄之子弘融),和珅直到嘉庆三年才晋封一等忠襄公,而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按照清朝规矩,四字封号的公爵,地位是远高于两字封号公爵的。

和珅忌惮阿桂,两个人斗了半辈子,谁也没斗倒谁,但是在气势上,阿桂一直压着和珅,和珅主动示好,阿桂也不给面子:

“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半步为一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和珅惹不起阿桂,也不想让朱珪得势,这很好理解,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朱珪是颙琰的老师,未来和可能成为朝臣之首。

但是他还十分忌惮王杰:

“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我们看王杰的履历,就会发现他有两方面的优势,可以跟和珅叫板:第一,王杰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郎,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属于清朝黄埔系,深得乾隆器重;第二,王杰清廉正直。

我们要是细看清史中对刘墉纪晓岚的记载,就会发现这二位虽然不如和珅贪婪,但也绝不干净,两人都有贪污或跟贪官合谋的记载,也有因此受过处分,刘墉因为下属贪污(说刘墉没份儿,估计没人相信)而被免去知府职务(事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九》),而且是按律当斩(没参与怎么会当斩?),是乾隆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才没有大开杀戒;纪晓岚也不是身边只有一个杜小月,而是三妻四妾一日五次不可或缺,他跟卢见曾那点猫腻,乾隆十分清楚,这才把他充军发配。

如果清朝真的撒下大网抓贪官,和珅当然第一个落网,恐怕刘墉和纪晓岚也未必逃得掉。

王杰与刘墉纪晓岚不同:

“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知道和珅为什么忌惮王杰而不怕刘墉纪晓岚了:自古邪不压正,王杰是乾嘉两朝少有的正人君子,他身上的浩然之气,令和珅望而却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83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