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主要讲菩提老祖传授孙悟空道法,但猴子嫌那些道法不能长生而尽数不学,而后被打了三戒尺,到晚上去了菩提老祖屋里学了长生道法和神通筋斗云。后来在其他弟子面前卖弄地煞七十二变被老祖发现而赶下山,回到了花果山打败了混世魔王,和众猴嬉笑玩耍。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
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扩展资料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
阎王和玉皇大帝并不是人们同时创造出来的虚拟神灵。玉皇大帝,阎罗王,是中国古典神话中人间界和冥界的两大主宰者。与其他神话不同的是,玉帝和阎王的关系,并不同于摩尼教中的“光明黑暗”针锋相对,而是“上下级”。
我们都知道,玉皇大帝管辖天地人三界,是六道轮回毋庸置疑的主宰者。而阎王,虽然是阴司地府的老大,但是仍然要听从玉帝的调遣。比如说《西游记》里,阎王被猴头揍了,还要找玉帝哭诉,请奏。
玉皇大帝的原型就是中国远古部族时代的信仰“昊天上帝”。昊天上帝,代表着“天”的人格化,所以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官方祭祀的“先天正神”。昊天上帝的诞生,还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起码早于“夏商周”三代社会。
我们在《尚书》,《诗经》中都能找到关羽昊天上帝的记载。东晋时期,道教为了自己传教的需要,就把昊天上帝吸纳进自己的神话体系中,成了“玉皇大帝”。在著名道士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里,金阙玉皇排名万界群仙第三位,高于太上老君,低于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而阎王呢?这其实来源于印度教神话体系,后来又被佛教借鉴到了自己的“六道轮回”世界观中,阎王即为掌管地狱轮回的冥王。佛教东传之后,这个“冥王”的概念和我们的本土文化逐渐融合,才有了所谓的“十殿阎王”,和西游记里的“阎罗王”。
所以,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在时间序列上,玉皇大帝的诞生时期要远远早于阎王。玉帝,和女娲,伏羲,炎黄二帝一样,都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先民崇拜”,名副其实的上古神话。
其实孙悟空出身以后就跟正常人类一样,内心非常单纯善良,只是好奇心有点强。我们都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孙悟空既然是天选之子,身上所背负的责任肯定异常重大,只是刚开始他自己也不清楚。当年孙悟空误打误撞去到龙宫,拿走了他们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后来又跑到了地府,在生死簿上一通乱写。因为三界之内的生物都在生死簿上,孙悟空差点酿成大祸,后来玉帝得知后本来好像严惩孙悟空,但孙悟空本领实在太高强,天上的神仙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为了让孙悟空不给他们添乱,就让大圣担任弼马温一职,而孙悟空的黑历史也正式开始了。
其实要不是龙王和阎王跑到玉帝那里告状,可能孙悟空也不会被叫到天庭上面,关键是后来孙悟空也没把金箍棒还给龙王啊。也只能怪天庭上的神仙都不怎么争气,一个初出茅庐的妖猴都对付不了,玉帝也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于孙悟空结怨不如给他一个官职,好让他心存感激。但只有弱者才会什么施舍都接住,孙悟空明显不是这样的弱者。看来玉帝也是欺负我们猴哥单纯,就给个看马的官职,明显是瞧不起人呃不对,是瞧不起猴。
弼马温从谐音就看的出来是避马瘟的意思,而且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天庭都是最小的官职,但孙悟空并不知道这件事啊。第一次见玉帝的时候,孙悟空还是头一次体验如此严肃的场合,跟他平时习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不同,所以还显得非常拘束升至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当时孙悟空可能也是想求得一官职,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很俗,天庭就是人间的朝廷,不想当官那就学镇元子那样在人间生活就好。孙悟空当时也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当个神仙的官已经算光宗耀祖啦。
其实孙悟空的性格属于能屈能伸,但要是自己吃了大亏,也不会闷不做声。不过孙悟空起初以为玉帝是看能力给位置,以他的能力当个高官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当时玉帝也想看看孙悟空到底有什么本身,就让他露了两首,孙悟空也只能照做。不过玉帝显然也是个老油条,他知道孙悟空想要求官,就想搓一搓孙悟空的锐气,便称他妖仙。这时候如果换做一个脾气暴躁点的人可能就受不了了,但孙悟空此时却发挥出了自己的情商,向玉帝唱了一个大喏。
只能说天上的官场也一样现实。但最后玉帝只是给了孙悟空一个非常小的官,就是让他去看马当一个弼马温。刚开始孙悟空还是非常敬业的,把自己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从不迟到早退,跟马的关系也相处的非常好,但得知这个官位真正的官职后,孙悟空就直接怒了。堂堂花果山美猴王齐天大圣竟然沦落到了如此境地,换做是你你能忍?所以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是这帮神仙自找的么
在明代,《西游记》是超级畅销书,所以产生了很多续书。其中最能体现完整的《西游记》精神的,要属《后西游记》。《后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的孙子孙小圣。他是花果山那块孕育了孙悟空的石头重新孕育出来的一只猴子。
他出生后,被花果山的四健将之一的通臂猿收养,并抚养长大。他在通臂猿的协助下,当上了花果山的王,学成了一身本事,拔出了金箍棒。他不仅去了东海龙宫,还去了阎王殿。在阎王殿也闹腾了一番。不过,阎王爷并没有告他。
很多人看到这里,第一反应是,人家的爷爷是斗战胜佛,阎王爷不敢惹。其实,还真不是这个原因。孙小圣要比孙大圣聪明太多。他不仅聪明,还精明,还世故。他到了阎王殿,不仅没有打死小鬼,还文质彬彬第与十代阎王聊天。
孙小圣质问阎王说:“贤王常、变二论,最是明白。变者既万万不齐,且莫去管他,只说本于善恶。常人之寿夭,还是贤王临时斟酌其善恶,使他或寿或夭?还是预先知其善恶,而注定其寿或夭?”
秦广王道:“凡人之生,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阴司不过按其年月日时,勾摄奉行,片刻不敢差移,岂容临时斟酌?”
孙小圣道:“若是这等说,人之生死皆有定数,这不叫做寿夭本于善恶,转是善恶本于寿夭了。若果如此,则善人不足敬,恶人不足惩;阴司生死之案,只消一个精明之吏,照簿勾销足矣!何必十位贤王这等费心判断?就是十位贤王也不消苦用极刑,擅作报应之威福也。”
孙小圣的一番问题让阎王很尴尬。如果没有任何明断,生死无常,还要这么多阎王干什么?只需要几个鬼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好人与善人一样到点就死,也就无所谓地狱的审判了。孙小圣的问题问道了地狱存在的合法性,让阎王爷极为尴尬。
十王听了,面面相觑,无言可答。因赞叹道:“上仙高论,发古今所未发,不独使我等抱惭,亦可想见上帝立法之未尽善也。”阎王并没有把责任推给自己,而是推给了玉帝。阎王无法回答孙小圣的问题,只能说是玉帝立法出了问题。
虽然阎王对孙小圣的讽刺很生气,但是无法告他,因为孙小圣并没有打人,也没有杀人,而是彬彬有礼地与阎王探讨。阎王总不会告诉玉帝,有人说他的立法不严谨吧?更何况,说出口的人并不是孙小圣,而是阎王本身。
从孙小圣骂阎王可以看出,与孙悟空相比,他成熟了很多,也懂得了太多天庭的道理。所谓的玉帝所谓的天神,不过如此。这也导致他对天庭不满甚至嗤之以鼻。他骂了玉帝,骂了阎王,可是阎王却无言以对,无法控告。真是高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