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妻不和的诗句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衍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硒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隅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2 夫妻矛盾的诗家庭矛盾是经常发生的,小到洗衣做饭,大到家里添置大件,孩子上学、就业等等,层出不穷。
今天这个问题解决了,明天那个矛盾又出现了。矛盾是绝对的,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矛盾,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苦恼,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这里包括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家庭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自身修养的不同,其世界观和道德观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所以,对待一个问题的认识和决策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这样,就会产生矛盾。
处理得好,三言两语达到了一致;处理不好,夫妻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几天不说话,甚至闹得夫妻离异、父母与子女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呢?笔者认为:一、解决家庭矛盾不是忍让和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有些家庭一出现矛盾总以矛盾的一方一味地忍让、迁就,以期得到问题的化解。表面上看,不吵不闹似乎万事大吉了,其实,谁的心里都别别扭扭的。
时间久了,一旦问题积攒多了,必然爆发难以避免的 “战争”,或是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不仅如此,长此以往,一方面容易造成对方的“得寸进尺”,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内疚,反而觉得自己非常正确,客观上起到了助长他的错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直坚持“和”为贵的一方,心里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长此下去,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不仅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而且还会影响到工作和家庭的其他成员。
因此说,解决家庭矛盾采取忍让和迁就的办法不是一个好办法。那是不是就针尖对麦芒地大吵大闹呢?非也!二、解决家庭矛盾的唯一办法在与交流。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一般都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什么谁浪费拉,什么谁懒惰了,要么谁天天洗头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在家庭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一定会有什么矛盾。像这等区区小事至于闹得脖子粗脸红的吗?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一下观点,说开了不就完事了吗?朝、美那样的敌对双方 还通过谈判来解决朝核问题,何况一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能解决呢,你说是不是?家庭矛盾要在不断出现中及时弥合,千万不可积攒太多。
一隙、一洞易弥合,漏洞太多,水一冲不就垮了吗?当然了,说起来轻巧,做起来远不是那么回事。交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需要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可以采取一些迂回的办法,比方找些能说服和教育对方认识其错误的相关资料给对方看,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尤其是晚辈和长辈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而且明显是长辈的不对,但作为晚辈又不好直说,只好采取些迂回的办法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三、持一个宽容的心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不是完人,谁都有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庭也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你在这方面能力强,他可能在另一方面比你强。
千万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对他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家里的人,对待家里的事物就容易看开所有的问题,矛盾也就相对少得多。
3 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 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注释
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 ⑹应——回答 ⑺或——有人 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⑽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⑾ 坚——坚固 ⑿ 以——用 ⒀俄而——然后 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4 古文《矛盾》的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的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一会儿又赞美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这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这就是自相矛盾。
原文:
人有鬻矛与楯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扩展资料:
矛盾揭示的道理:
1辩证法上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的关系。
3比喻言行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无善恶之分。
4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
5具有互相排斥和互相依赖的性质。
搜狗百科-矛盾
5 自相矛盾文言文的翻译注释
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 ⑹应——回答 ⑺或——有人 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⑽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⑾ 坚——坚固 ⑿ 以——用 ⒀俄而——然后 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 夫妻的矛盾情侣或夫妻吵架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互相伤害。夫妻吵架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夫妻间适度的争吵。
不但不会影响夫妻感情。反而会增进感情。
其实有时争吵也是一种沟通。平时羞于出口的话争吵是就会说出来。
起码对方知道了你生气发火的原因。但这种争吵不能以漫骂和侮辱为成本。
那就会大大伤害彼此的感情。 一般捻不上筷子的小事能人就忍。
稍大一点的问题也要平心静气的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求同存异。允许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
理智的处理两个人和各自家人的矛盾和问题。吵架就会少很多。
两地分居的确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无法排遣的孤独感,感情随时间变淡,可谈论的话题变少,身心难以契合,一方有可能出轨。两地分居更需要感情的维系,一定要让彼此的沟通很畅通,彼此一定要信任对方,认定彼此能在一起,用短信,电话,网络保持最及时的联系,让他时刻感受到你的爱,保持两地分居同样 长在。
让对方有效的克制自己。
7 夫妻之间有哪些矛盾1、经济矛盾:
2、家务矛盾:
如果家务全部和主要由一方承担,因工作、家务而疲惫不堪,引起消极情绪,此时,另一方如不给于一定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家务劳动的矛盾。
3、教育子女的矛盾:
妻子对孩子的溺爱引起丈夫的反对,丈夫的严厉管教引起妻子的不满等等,都可以因教育子女的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
4、个性不协调的矛盾:
个性不协调常见的有个性极为相似,要么两个人个性太强,双方都不肯谦让,不甘示弱,从而产生争吵;要么两人都是被动型性格,遇上大事,无人做主,也会产生矛盾。还有夫妻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的不一致,例如一人很谨慎小心,做事认真,不太注意情感,而另一人情感丰富,习惯、生活、乐趣,这种不同也会产生矛盾。
5、与亲属关系引起的矛盾:
夫妻之间往往都会因与双方父母、亲属来往及其所花费经济费用、时间等产生矛盾。
6、夫妻另一方与别的异 往引起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中的一方可能接触异性较多,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从而产生矛盾。
7、其他方面的矛盾:
夫妻之间的一方或双方身体欠佳,事业的不顺心,发生意外事故,望子成龙不能如愿,子女选择前途等等,都会引起婚姻的矛盾的发生。
1 有没有形容夫妻不和睦的古诗文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衍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硒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隅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2 有没有形容夫妻不和睦的古诗文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衍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硒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隅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 夫妻不和的诗句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衍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硒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隅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4 关于夫妻恩爱的文言文与妻书(节选)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5 家庭不和睦的古诗句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积不相能: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阋墙谇帚: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1 翻译文言文
“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2 丈夫因想念妻子回家,结果却被妻子大骂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后汉书 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1 古代小孩子机智的古文
童区寄传[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货视之[4]。自毁齿[5]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6]。不足,则取他室[7],束缚钳梏之[8],至有须鬣者[9],力不胜[10],皆屈为僮[11]。当道相贼杀[12]以为俗。幸[13]得壮大,则缚取幺[14]弱者,汉官因以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为[17]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18],少得自脱[19]。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20],斯[21]亦奇矣。桂部从事[22]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23]。行牧且荛[24],二豪贼劫持,反接[25],布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虚[27]所卖之。寄伪[28]儿啼,恐栗[29],为儿恒状[30],贼易[31]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32],一人卧,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缚背刃[35],力上下[36],得绝[37],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38]曰:“为两郎[39]僮,孰若[40]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41]。郎诚见完与恩[42],无所不可。”市者良久[43]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45]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7],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视儿,幼愿[51]耳。刺史颜证[52]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5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56]二岁,而讨杀[57]二豪,岂可近耶!”
世说新语里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2 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1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两小儿辩日》战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孔融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4 用来形容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怎么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辛弃疾的《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 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两小儿辩日》战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 关于小孩巧妙的回答的古文,急《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