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后宫如何争宠?小妾吵架弄断手脚很正常

皇帝后宫如何争宠?小妾吵架弄断手脚很正常,第1张

女人的属性一直是小心眼,但恐怕也是如此。哪怕是相亲相爱的闺蜜,只要是一点点意见不合,心里就会落下一个疙瘩。再遇到就会愤世嫉俗,或者断绝关系,再也回不到对方身边。当然,在古代后宫,女人撕破脸,不仅仅是揪头发捏指甲那么简单。他们失去胳膊和腿是很平常的事。例如,即将上映的李就是其中有趣的一部。这位凤娘女士其实有些历史。传说我们李家的姑娘出生的时候,突然有一群黑凤凰在门前飞来飞去,围着房子转了三圈。女孩的母亲看了看,心想这是大运的形象,不如按天意给凤姐取名。我又想了想,觉得不合适。我丈夫的家庭是一个官方的帝国特使。自然没有《故事会》,《知音》,最少也有《财经》,所以是一个总数,走到了高端。

按照这个条件,一般家庭的孩子是承受不了的。至少,他们必须是皇室的中间人。不过,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是谦官,恐怕还是要造势才能抓住当时皇帝的眼球。当然,这对凤娘的母亲来说绝对不是问题。而这位妈咪,却相反,花重金在各大媒体对女儿进行跟踪报道,并聘请著名相面师、皇家养生大师黄福潭作为形象顾问,从星座、生肖、五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和立体包装。

经过组合炒作,李导的姑娘生了个旺夫的消息自然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一时间,前来求婚的贵族家庭络绎不绝。“取凤娘,得永生”,一个民间传说,终于震惊了宋孝宗皇帝。老人心里在想,如果他得到了这个女孩,他也许可以繁荣我赵佳的江山,收拾那些倒向北方的金人的残局。为此,宋孝宗还大做文章,下了一道圣旨,召凤娘入宫,并许给他的第三个儿子,恭王赵为妻。说来也巧,谣言流传了很久,也成了真话。我们的赵盾同志,本来是按家世排的,看来是没得饶了。事情发生在凤娘介绍后不久,赵盾的哥哥无法承受凤娘的专横气场,去世了。就这样,赵盾糊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太子,糊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当然,我们凤娘女士为“王宓”做出了巨大贡献,自然成为女王。当我老公是天下之主,自然会面临更多的诱惑。一般男人都是女人味的动物,要好好保管这玩意。凤娘自然会记得母亲以前的谆谆教诲。于是,这位霸气的女士给贴身女仆每人发了一个“针孔摄像头”,要求对赵盾进行360度全方位跟踪。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她会立即报告。于是,故事就出来了。

原来南宋,一个和平一隅的朝代,在军事上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但在玩奢上却是独树一帜。当然,皇宫作为皇帝吃喝拉撒的主要场所,自然也要装饰得富丽堂皇,镀金镶金镶玉。就连皇宫里的厕所也大多装修豪华。皇帝每次进入这个五谷重生的地方,都要有一个女人伺候,摇扇,闻香,撒花。就在一天,赵盾被抓到了快乐。上厕所的时候,她看到那女子的手在等着她,如白玉一般,她欣然给了她“赞”:好,好,好精致,仿佛无瑕。不久,赵盾收到了一份“快递”。“包”的一面,写得很对:恳请陛下亲自开导。赵盾心里嘀咕着,不知道哪个好心人在淘宝上给自己买了礼物。低头一看,署名是凤娘。凤娘的这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会不会是发现了一些民间好玩的东西?赵盾心里感到一丝温暖,打开了“包裹”。然而,这次拆卸后,赵盾目瞪口呆地看到里面有一双血淋淋的手,旁边还贴着一张纸条。话是这样的:听说国王喜欢这个东西,特地摘下来献给你。末了,我还深情的加了一句,亲爱的,你满意了吗?记得给你的赞。赵盾是个软弱的人。经过这次恐吓,他自然得了重病,然后就留下了后遗症。每次上厕所,他都瑟瑟发抖。

但是,凤娘的手段,在接下来出场的吕雉面前,也是小儿科。当然,吕雉的生活故事是离奇的。吕雉的父亲吕公是这个富裕家庭的大老板。后来因为得罪了人,为了躲避报复,他家搬到了沛县。上次年会,鲁公居然看上了当地的流氓头子刘邦,强行当上了主子,把女儿嫁给了这个年近四十的老剩男。苗岭白富美,嫁给基层大龄_丝男,放低身段,扛起锄头,施肥种菜,面对荒山。不管古今,这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它确实落在了吕雉身上。大家应该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的首要分子刘邦靠打牌喝酒过日子,却也当上了村级干部。后来,他从政府的铁饭碗里掉了出来,造反了,成了通缉犯。不过,我们陆家这白就可怜了。她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却在这一点上开始了流浪生活。被抛弃,被流放,被俘虏,被囚禁,甚至差点被敌人炖成完美的补汤。

谁敢比我差?也许吕雉的仰天叹息感动了天空,或者上帝终于给了她父亲吕公的脸。刘邦这个老流氓,后来真的把他当皇帝了。当皇帝,身边美女不多,这还差不多。刘邦这个流氓,自然不愿意丢这个脸。其实世界上所有男人大体都差不多。他们撅着屁股能做什么大事?每个人都知道。因此,吕雉不像凤娘那样在乎丈夫的风流韵事,她对这一天视而不见。她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丈夫稳固这座来之不易的大山。只有老两口结婚百年后,她的宝贝儿子刘应成照顾这个世界才会安心。然而,意外发生了。

原来刘邦的嫔妃中,有一个女人叫戚夫人,颇有心思。“文工团”来的女人利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找了个机会表演文学同情,跳到了刘邦的大床上。一边是美少女,一边是干瘪的黄脸婆,但这个选择题恐怕对任何男人来说都不会太难。当然,对吕雉来说,独自一人住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早已习惯了。如果故事演绎到这里,两个女人就和平了。而我们的戚夫人,不仅甘心做“铺垫”,而且做得如此成功,最后出了点问题。原来齐夫人的刘邦,同龄可当爹,在床上折腾后生了个聪明的宝宝,取名如意。戚夫人心想,为什么吕雉的宝宝不会坐,她的宝宝也不会坐呢?然后,枕风起。这个人,刘邦,被舒服地伺候在床上。高潮来了,所有的原则都没了,他有了长命百岁的想法。熟悉狗血偶像剧套路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是三笑推倒原配的节奏。

但是,我们这些见过大风大浪的女士,不知道只会唱歌跳舞然后脱两个衣服的戚夫人,PK起来很容易输。看到刘邦在个人“微博”中隐约透露出“废长养幼”之风,赶紧联系了“朋友圈”里的张亮、萧何、周畅等人,讲述了其中的辛酸。张亮等人一听,大呼没事,但这是反对达汗国运的。于是,张亮等人轮流在刘邦的微博上,评论此事,陈述这段认真的关系。一些不耐烦的人,如孙同叔叔,甚至以死相威胁,声称如果皇帝换了他的王子,他将改变他的行为艺术路线,并在法庭上用鲜血乱涂。这个人,刘邦,虽然没有文艺细胞,但是经常把手下比作走狗什么的。但他知道,狗一着急,就会**跳过去。看到一堆大臣联名反对,刘邦知道这是闹大了,不利于组织团结,于是赶紧把这条微博删了,又发表了一条谣言,说是爱臣误会了。吕雉自然对刘邦的反应很满意。她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和刘邦一起磨,活得更久。

从人体生理学的统计来看,女性的平均寿命似乎总是比男性长。何况刘邦这个比还大近二十岁的男人,不仅要在床上和年轻的小蜜们发生关系,还要时不时的打外面不老实的诸侯。最后刘邦经不起折腾,败给了生命轮回,枯萎了。吕雉女士,一个先进的太后,策划了多年的复仇计划,终于开始了。那么,是如何处理齐夫人这个如今已失势的老对手的呢?日本有一个很流行的电视剧叫《时代周刊》。里面的主人公班泽大叔有一句口头禅叫“以牙还牙,十倍回报”。只是如果班泽叔叔遇到吕雉,他可能要磕头叫爸爸妈妈。过来给我几巴掌。还是骂娘只是矫情?还是干脆给我一杯毒酒,一抹白丝,结果就是你家的命?当然,当老师的手段绝对不应该像上面那样肤浅。

我们在要做的就是找个暗夜,派几个人,把齐夫人带过来。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对手,吕雉的脸微微颤抖,冷笑道。始皇帝如此爱美。美女,你是不是应该投桃报李,在地下伺候他老人家?看到戚夫人躺在地上瑟瑟发抖,接着说:“我的老刘生前是那么爱你。恐怕他得怪我没照顾好你妹妹。我明白了,你为什么不按照你的样子做一个蜡像,烧了它,让那个切口在地下有个伴”。

“太后舍得放一个贱妾一条生路?”戚夫人抬起头,一脸感动。看到这个样子,吕雉笑了,姐姐,姐姐是个狠心的人吗?停顿了一下,吕雉继续说道,只是,建筑一个蜡像似乎并没有多少诚意。你说地面本来就冷。如果是我们老刘拿着这个冷的东西,他冷的不能安身。我明白了,姐姐,你白皙的手也很讨人喜欢。老刘估计她想了很久了。还有这些大大的眼睛,温润如玉的可爱耳朵,乖巧的小嘴。是的,当然,笑着说话并不全是笑话,吕雉也绝不是一个爱讲笑话的女人。然而,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女人。于是,笑脸过后,众人一声令下,摆平了那家伙,抓走了戚夫人,砍断了她的手脚,挖了她的眼睛,割了她的耳朵,割了她的舌头。然后,把半死不活的女人扔进地窖里的瓦罐里,贴上“仁义”的标签。从那以后,每一个晴朗的日子,吕雉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这里徘徊,拜访她以前的姐姐,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敲门,然后给出一个梗概。我们女人应该对别人残忍。

明让弟是朱允炆,清纯帝是乾隆,汉大帝是刘煓。汉武帝就被称为汉武大帝,因为他创造了个十分繁盛的王朝对历史和后世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卓著。而后世为了纪念他,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称号,一般来说能获此殊荣的帝王一定是来源于他超越一般帝王的功绩,在三国时期的孙权也被称为吴大弟,还有刘邦的父亲,刘煓也被称为汉大帝。

而明让帝则可能是指明朝的朱允炆,他被自己的叔叔夺走了皇位,被后世谥号为“让”,而之前也有这么一位君王被称为让皇帝,那就是唐朝的李成器,他是唐瑞宗李旦的长子,不过他却主动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所以被后代史书追封为让皇帝。一般来说这个称号都是从字面意思上指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别人。

而明让帝则可能是指明朝的朱允炆,他被自己的叔叔夺走了皇位,被后世谥号为“让”,而之前也有这么一位君王被称为让皇帝,那就是唐朝的李成器,他是唐瑞宗李旦的长子,不过他却主动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所以被后代史书追封为让皇帝。一般来说这个称号都是从字面意思上指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别人。

而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则被后人称为清纯帝,他既是我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君王,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或许你对他的这个称号不熟悉,不过说起他另一个称号,你肯定就知道他是谁了,那就是乾隆。他在位时期创造了康乾盛世,疆域版图达到了最高峰,但就是这样一位威严的君王,竟然有了这么一个略显搞笑的谥号“清纯帝”。

因为他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后人为了简称,所以就将这个名字与国号连起来称为清纯帝。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

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

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下来,因为他的故事牵扯到了皇帝,我们得回过头来说一说久违的万历皇帝。

在对冯保和张居正进行清算、报复之后,小世宗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三座大山的第一座张居正竟然自行坍塌了,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张先生可是六十岁还不到啊。要摊在严嵩身上,这个岁数还没有入阁呢。第二座冯保,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搬去南京,成了一块弃石。而第三座大山母亲李太后,也在自己的嬉笑怒骂中退居二线,不再干预政事。这些赫赫战果,让小世宗万历皇帝十分开心。

这几年,他真正感觉到了做皇帝的快乐,感觉到了做皇帝的权威。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万历皇帝发现自己陷入了新的烦恼之中。如果张居正还在世,也许能够帮助他解除这个烦恼。但现在,他要一个人来承担、来排解。那么,万历皇帝遇上了什么烦恼事呢这就要说说他的家事了,因为皇帝的家事总是和国事联系在一起的。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十六岁,在母亲李太后的主持下,也在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张罗下,进行大婚,立了一位王姓姑娘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举止端庄,侍候李太后特别尽心,所以深得太后的喜欢。也由于她的这个性格,小世宗万历皇帝尽管未必很喜欢她,却十分敬重她。但遗憾的是,这位王皇后没有生育。我们刚才说万历皇帝陷入了新的烦恼,就和这个王皇后没有生育密切相关。王皇后没有生育,万历皇帝的其他女人却有生育,女儿不算,他一共有过八个儿子。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出生在万历十年八月,这时,张居正已经去世两个月了。万历皇帝这个儿子的母亲,和皇后同姓,也姓王,但她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慈宁宫中的一名宫女。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这名王姓宫女和万历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纯属偶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少年和一个苦命女子之间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万历九年年末的一天。万历皇帝照例来到母亲居住的慈宁宫请安,见到了这名王姓宫女。后来的事实证明,万历皇帝对这名王宫女根本就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喜欢,但这一天鬼使神差,万历皇帝却私幸了王宫女。而就是这一次的私幸,使王宫女怀孕了。根据明朝的国家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文书房宦官做记录,这个记录有个名称,叫作“起居注”。这个制度至少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传承到明朝。而根据明朝皇家的“家法”,皇帝不管和哪位女性发生性关系,这位女性都可以得到赏赐,文书房的宦官则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赏赐的物品,都记录在案。日后一旦有“龙子”诞生,这就是依据。并且,这种事情还要向太后汇报,让太后知道儿子都做了些什么。这样,在理论上可以保证“龙种”的纯正,以防假冒。明朝皇帝的儿子是否有假冒,尚无明确记载,但藩王中却有假冒产品被揭露。当时不到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虽然私幸了王宫女,却不想让人知道,也没有赏她物品。所以,虽然文书房宦官记载了这件事情,却没有敢向太后报告。直到太后发现王宫女怀孕,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尽管大家都瞒着,但太后还是很高兴。因为从家事来说,她就要做奶奶了;从国事来说,如果是儿子,皇位就有继承人了,这可是皇长子。

特别是王皇后进宫五年,一点动静都没有,而王宫女的怀孕,说明这不育的责任不在儿子而在儿媳妇。如果是这样,儿子还可以和其他的嫔妃、宫女生儿子,自己这孙子、孙女还有得抱。但是,当太后向万历皇帝询问这件事情的时候,皇帝却顾左右而言它。问急了,干脆耍赖,说没这件事。皇帝的态度,让太后不快。她让人取来“起居注”,让皇帝自己看。铁证如山,皇帝抵赖不了,只好承认。太后见儿子这种态度,知道他不喜欢王宫女,便好言相劝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明史·后妃传》)在太后的干预下,还在怀孕期间的王宫女提前“母以子贵”,在万历十年四月,被封为“恭妃”。四个月后,王恭妃果然生下来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取名叫“常洛”。

二、贵妃生了皇三子尽管李太后说这个长孙的诞生是宗社之福,万历皇帝却因为不喜欢王宫女而对这个儿子心生厌恶。这就使得万历皇帝的这个皇长子、李太后的这个皇长孙朱常洛,和他母亲王宫女一样,注定是生在皇宫、长在皇宫的苦命人。他母亲命苦,是因为皇帝不喜欢;他自己命苦,不但因为他是王宫女的儿子,还因为他接二连三地有了几个弟弟。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朱常洛的大弟弟也是一位宫女的儿子,由于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所以他的母亲是谁,现在已经无从知道。问题主要出在充满挑战性的老三身上。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母亲是万历年间的一位传奇女子——郑贵妃。就对明朝的影响而言,万历时期的郑贵妃绝不亚于成化时期的万贵妃。这位郑贵妃比万历皇帝小两岁,是北京大兴人,入宫后不久即封贵妃。这个身份自然比宫女要高得多。关键是,这位郑贵妃不仅有贵妃的身份,还是万历皇帝情投意合的情人,是可以一起阅读作品、讨论人生、有着诸多共同语言并无话不说的红颜知己。万历皇帝爱屋及乌,自然对她的儿子格外疼爱。如果按照现在的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理论,郑贵妃的儿子也一定会比王宫女的儿子更加聪明、更加灵巧。事实上,至少朱常洵的身体要比朱常洛好得多。

朱常洛尽管后来继承了皇位,但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死时才三十八岁。朱常洵被封到洛阳做福王,五十五岁时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杀。据记载,虽然被杀时吓得浑身如筛糠,身体却壮实得像头牛。郑贵妃生了儿子,万历皇帝自然欣喜万分,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这皇贵妃的公开身份仅次于皇后,而在万历皇帝心中,郑贵妃的分量比没有生育的王皇后重得多。但是,万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给他带来无限快乐和期望的皇三子朱常洵,还有朱常洵的母亲、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郑贵妃,却给自己惹出了无穷的烦恼。万历十四年二月初三,皇三子朱常洵尚未满月,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就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申时行来自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苏州,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由于为人友善,又不缺乏灵活性,文章还写得十分漂亮,所以得到前后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器重,长期在翰林院供职,是一位典型的文化官员,是万历皇帝做太子、做皇帝时候十分敬重的老师。万历六年,申时行入内阁为大学士,并在万历十一年九月,也就是张居正去世后的一年多,接替张四维为首辅,直到万历十九年九月退休,做了整整八年的首辅。申时行做首辅的风格和张居正不同,张居正是凡事认真,雷厉风行;申时行虽然也坚持原则,但更大的特长则是善于和稀泥。

所以在他执政的这些年,人们都觉得政策宽松、心情舒畅。但现在有件事情摆在大学士们面前,任你申时行怎么和稀泥、怎么不得罪人,这件事情却是单项选择。什么问题立太子的问题,用明朝人的话来说,就是“国本”的问题,关于国家的根本和未来的问题。申时行和他的内阁同事们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皇长子朱常洛从诞生到现在,“五年于兹矣”,已经五个年头了,按照祖制,应该立为皇太子,以定国本。当然,按实际年龄算,皇长子朱常洛这个时候是三岁半,但中国古代的算法却是按照虚岁。这件事情如果孤立地看,申时行等人的请求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在明朝的历史上,在正常情况下,皇长子都是在幼年即被立为皇太子的,我们一个一个看:正统皇帝被立为太子时是四个月,成化皇帝两岁,弘治皇帝六岁,正德皇帝两岁,万历皇帝六岁。明太祖戎马倥偬间,才称“吴王”,便立十岁的长子朱标为“吴世子”;明成祖在确定了太子的人选之后,迫不及待地立十四岁的长孙即后来的宣德皇帝为皇太孙。所以,内阁提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是完全符合祖制,完全合乎情理的。

但是,内阁的这个请求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看来,却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如果说按祖制,这个皇长子从万历十年八月出生到如今,将近四年的时间,你们这些大学士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早不请立、晚不请立,偏偏等到郑贵妃一生儿子,儿子还没满月,你们就请求立太子如果贵妃生下来的是个女儿,你们会不会这个时候请立太子你们这个时候请立皇长子为太子,是否就是针对皇三子、针对郑贵妃的站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立场上,这种猜测、这种疑问,也是完全有道理的。而实际上,内阁关于立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也确实是冲着郑贵妃和她的儿子来的。本来是希望立嫡,但王皇后大婚 了,没有生儿育女,眼看是不能生育了。既然不能立嫡,只得求其次,立长。如果郑贵妃这个儿子不生,或者生下来的是个女儿,这立太子的事情也确实可以缓一缓。因为这皇长子朱常洛,不仅母亲身份低,而且自己身体也实在过于羸弱。话虽如此,但双方都不能把事情挑明,都只能是打太极拳。所以,万历皇帝很客气地拒绝了内阁的请求:“元子婴弱,稍俟二三年举行。”皇长子身体不太好,等他长大一些,身体好一些,再立为太子也不迟。但内阁对皇帝的说法并不赞同,所以两天后再次上疏,只是偷换了一个概念。万历皇帝的意思是皇长子身体羸弱,如果过两三年没有意外再行册立也不迟。而内阁的第二次关于立太子的奏疏,则把事情理解为册立仪式,说皇长子虽然身体不是太强壮,但在宫中不过接受一个册立文本,在文华殿不过出席一次册立仪式,如此而已,这样轻微的活动怎么可能损害皇长子的健康呢皇长子再羸弱,也不可能连这么小的运动量也扛不住啊。

三、国本之争揭序幕见内阁和皇帝之间就国本问题反复讨论、议而不决,一贯敢于向皇帝提意见的言官们出动了,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由此拉开序幕。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率先上疏,疏名是:“正名定分国本所以安、别嫌明微君道所以正”。对于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来说,姜应麟这个奏疏的疏名就取得十分恶毒。《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姜应麟以《论语》为自己立论的依据,指出:第一,皇上封郑贵妃为皇贵妃,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郑贵妃虽然贤惠,但她只生了皇三子,而王恭妃却生了皇长子,那才是国家的根本。皇上怎么能够厚此薄彼、轻重不分呢第二,皇上以皇长子身体不健壮为由缓立太子,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立嫡立长,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立强立壮。第三,正是有这么多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不管背后有何背景、有何企图、有何策划,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皇上不把这些应该明白的道理弄明白,而是另有算盘,那你这个皇上做得也不地道。在指出了皇帝的种种不是之后,姜应麟为皇帝出主意说,皇上想让郑贵妃晋封皇贵妃名正言顺,其实也很简单,做两件事情就够了。第一,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的同时,也晋封皇长子的母亲王恭妃为皇贵妃,并且,排名应该在郑贵妃之前。

第二,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把这个国本定下来,其他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姜应麟的这个奏疏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皇帝和贵妃有何谋划、有何企图,但比挑明更狡猾、更歹毒,其实把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此时已经想到的和暂时还没有想到的所有谋划、所有企图统统阻断,万历皇帝自然十分恼怒。《明史姜应麟传》记载了皇帝见到奏疏时恼怒的状态:“帝震怒,抵之地,遍召大珰,谕曰: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我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与立太子毫无关系,这姜应麟凭什么如此嘲弄我经过司礼监众太监的反复劝说,万历皇帝才稍稍消气,把姜应麟贬往“极边”任杂职。但吏部的官员却糊弄了皇帝,姜应麟只是被贬谪到山西大同府广昌县任典史。这个万历皇帝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广昌县,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涞源县,距离北京虽然不能说是近在咫尺,却也不十分遥远。姜应麟上疏的第二天,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说的事情和姜应麟一样:第一,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第二,王恭妃至少应该和郑贵妃享受同等待遇,并封皇贵妃。由于沈璟行文没有姜应麟那样狡猾、那样歹毒,所以只降三级。接着,又有一批官员纷纷上疏,或请求从宽处置姜应麟,或请求并封王、郑二妃,更多的则是呼吁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

万历皇帝统统予以驳回。虽然如此,姜应麟等人付出的代价却得到了超值的回报。缺乏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落入了老奸巨猾的文官们的圈套之中。万历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没有其他想法,情急之下,连续下了几道谕旨,既为贵妃开脱,又为自己表白。皇帝说:“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明史·姜应麟传》)“我朝立储,自有成宪,岂敢私己意以坏公论。”(《明神宗实录》卷171)封贵妃和立太子是两回事,立太子应该长幼有序,这是大明朝的国法,朕怎么敢擅自改变呢正是这几道谕旨,万历皇帝等于把自己和自己心爱的女人、疼爱的儿子的后路阻断了。此后凡是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反对郑贵妃蓄谋立皇三子为太子的,都以这几道谕旨为杀手锏,都可以用这个杀手锏对皇帝和贵妃进行道义上的谴责。就在万历皇帝被这个国本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之时,有人不合时宜地跳了出来,给他增加了新的麻烦。这个人就是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郑承宪向皇帝上了一个奏疏,请求一件事情,一件拎起来很大,放下来就不是一回事的事情。郑承宪要求朝廷给他已故父亲一个“恤典”,也就是给一个相当于某一级领导干部的待遇。因为这个待遇定下之后,死者的坟墓占多大的地方、墓碑用多大的尺寸、悼词用多高的评价等等也就决定了。

当然,所有在死人身上做的文章,都是为活着的人服务的。不仅如此,郑承宪的请求还寻找了一个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呢以当今皇后王氏的父亲的待遇。这个要求也太不懂事了吧。但这或许是郑氏父女的一种试探,试探皇帝的态度,试探官员们的反应。文官们毫无疑问对这个请求予以抨击。因为这个要求在提醒人们,这个郑贵妃不仅想让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且时时在惦记着皇后的位置。所以,礼部毫不留情地驳斥了郑承宪的请求,并且要求皇帝降旨问罪。万历皇帝的态度也试出来了,他虽然没有答应郑承宪要求的待遇,却破例赏了五百两银子,让郑承宪为父亲购买坟地。当然,皇帝的态度招致了言官新一轮的批评。不管万历皇帝如何信誓旦旦地不断承诺,说自己将按照祖宗的制度,立嫡立长,决不干废长立幼的事情,但文官们就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国本不立,国无宁日。而且人们认定,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就是为了给郑贵妃的儿子留下位置。因此,皇长子一天不立为太子,他们就一天不停止对郑贵妃、对郑氏家族的攻击。

四、难过太后关对付喋喋不休的外廷文官,仅仅是万历皇帝面临着的一层烦恼,更大的烦恼来自后宫。因为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所更难面对的,是看上去早已不管事情的李太后。文官们的奏疏他可以驳回,可以不理睬,但这个太后却躲也躲不过。这一天,皇帝来慈宁宫侍候,太后又问起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国本的事情,问皇帝为何迟迟不愿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皇帝摆出了应付文官们的理由,如皇长子身体不好,想稍稍缓一缓。也许还有其他的理由,如皇后还年轻,未必就一定不能生育,如果能够等到嫡子,那不是更好的事情吗但这些都说服不了太后。情急之下,皇帝说漏了嘴。诸位听听看:“彼都人子也。”什么意思当时内廷把宫女称为“都人”。万历皇帝的意思是,这个皇长子不过是宫女的儿子,怎么能和郑贵妃的儿子相比,怎么能够立为太子呢但就这一句话,却犯了忌讳,还把自己也绕了进去。原来,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本来也是裕王府的一名宫女。只是因为生了太子朱翊钧,而这个朱翊钧又做了皇帝,成了万历皇帝,所以这个李宫女才成为李太后。所以,李太后闻听皇帝说皇长子是都人之子,勃然大怒,狠狠地说道:“尔亦都人子!”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也是宫女的儿子!就这一句话,骂得万历皇帝“伏地不敢起”(《明史·后妃传》) 。

李太后是坚定不移的立储以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她从自己的身上得到经验,只有儿子有出息,做母亲的才能扬眉吐气。她的强硬态度,不仅仅是因为皇长子的母亲王宫女是自己慈宁宫的宫女,也不仅仅是因为同情王宫女这位弱者,还因为自己和王宫女同病相怜,因为自己就是曾经的宫女。不仅如此,李太后的这个态度也是在保护对她恭敬有加但没有生育的王皇后,如果郑贵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这个皇后的位置可能也要发生变化了。那么,王皇后的态度怎样虽然对任何事情都不明确表态,但在国本的问题上,王皇后却有明显的倾向性。作为皇后,她当然不希望后宫有任何人逼近她的地位。这个郑贵妃已经被封为皇贵妃,离皇后只差一步。如果皇贵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这个没有生育能力的皇后岂不是任人宰割这位看上去很贤惠、很与世无争的王皇后,用她的无声和冷漠来压制竞争对手。而且,她的贤惠、她的与世无争,也深得太后的怜惜。即使不为王宫女,仅仅是为着这位贤惠的儿媳妇,太后也要粉碎皇贵妃觊觎皇后位子的企图,要粉碎皇贵妃的儿子觊觎皇位的企图。以郑贵妃的聪明伶俐,对压在自己头上的这两个女人的心思不可能不清楚,也不可能不去讨好太后和皇后。但出于感情上的因素和利益上的考虑,郑贵妃显然不可能在太后和皇后那里得到支持。宫里宫外的这种态势,使万历皇帝十分不开心。如何在外廷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太后冷言冷语的嘲讽中,保护好郑贵妃及其子朱常洵的利益,成了长期困扰万历皇帝的一大心病。但是,在李太后的余威之下,万历皇帝既无逼退皇后王氏另立宠妃郑氏的手段,又无不顾舆论压力强行废长立幼的气魄,只是与郑贵妃一道,消极与外廷对抗、与太后周旋。真是一场欢喜一场愁。

郑贵妃生儿子,本来应该是欢天喜地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演绎成了明朝的国本之争。明朝将要随着这场争论的持续而折腾下去,直到以悲剧告终。那么,因为这场欢喜而产生无穷烦恼的万历皇帝怎么办他选择了消极抗争,选择了尽可能逃避。怎么逃避往哪里逃避

引言 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的巫蛊之祸不得不说是西汉中后期时发生的一件大事,这起事件的爆发不但使得长安城血流成河,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以及太子刘据也因此自杀。可以说,巫蛊之祸彻底改变了武帝的晚年以及西汉中后期的政治走向。 巫蛊之祸 对于巫蛊之祸的发生,后人大多认为罪魁祸首便是武帝身边的奸臣江充,是他刻意放大利用了巫蛊这个事件来构陷太子,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其实,巫蛊之祸的爆发不光只是江充在起作用,这是一场多边势力卷入纠缠的结果,真相并不简单。 汉武帝晚年的内心世界 首先卷入巫蛊之祸的势力便是汉武帝,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多疑,这场政治悲剧则完全不会发生。巫蛊之事起源于汉武帝本人的多疑性格,由于他晚年身体日渐不好,便怀疑有人暗地里行巫蛊之术,就是用木偶人来代替自己想诅咒的对象,把其埋入地下进行诅咒,以达到让对方死亡的目的。特别是丞相公孙贺巫蛊之事发生后,更是助推了这个事情的发展,武帝开始让江充大肆搜捕行巫蛊之术的人,为此有不少人含冤入狱,被逼而死。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权力,江充才有机会把毒爪伸向太子刘据。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那么,武帝大肆发起巫蛊案的目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迷信吗?并不全是。从整个巫蛊之祸结束后的情况来看,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之死为首,卫氏集团基本上被铲除干净,而且在整个斗争的过程中,武帝下手是非常的明确和果断的,这就让不少人认为,武帝发起巫蛊之祸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借机除掉以皇后和太子为首的卫氏政治集团。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武帝确实是想除掉卫氏政治集团。自卫子夫得宠以来,卫氏家族就彻底崛起,著名的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来自卫家,即使他们死了之后,卫家封侯为将的人亦是一大片。不仅如此,汉庭很多重量级的将军大臣,例如李广、张骞、赵破虏、荀彘等名声极大的人,都曾在卫氏集团中效力,可见卫氏集团确实是树大根深,对于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武帝来说,这不可能不引起他的警惕,所以他有意借巫蛊事件让江充去除掉卫氏集团。早在之前的丞相公孙贺巫蛊事件中,就有卫青的儿子卫伉被连带诛杀,可见此事不假。 打击太子集团其实是为了保护太子 但是,武帝想除掉太子刘据吗?答案却是否定的。武帝确实是想除掉以太子为首的卫氏集团,但却并不想除掉太子刘据,相反,他反而是想要保护刘据。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武帝对自己这个在史书上记载是温文尔雅的太子是不太满意的,总是说他不像自己,而且在面对自己开边用法的国策上,太子刘据也经常跟武帝有相左的意见,这一点便说明,日后刘据继位,一定会改变武帝长期坚持的大兴武功征伐四夷的事业,转向符合他性格的休养生息的策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人便推测这便是武帝想除掉太子的理由。但其实不然,武帝可以说其实他是支持太子的这个政策转变的。 戾太子刘据 《资治通鉴》曾记载刘据在劝谏武帝少兴武力时,武帝笑着对他说: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这个意思就很明确了,对于太子的政治主张,武帝本人是不会施行的,但将来太子继位后可以施行,那个时候武帝该完成的事业已经完成,休养生息的任务交给太子即可。还有一项证明便是,武帝每次外出的时候,朝中大事都交与太子处理,太子为人宽厚,对于朝中很多被用法酷吏大臣冤枉的人经常予以昭雪平反,久而久之,这引起了酷吏们的不满,毕竟他们是靠这个来博得皇帝的信任的。因此,酷吏们对太子普遍没什么好感,便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皇后卫子夫对此很是担心,便劝太子以后办事多留意留意皇上的意思,武帝听后却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那就是「 ”是太子而非皇后”,认可太子的举动而责怪皇后,这个意思也很明确了,武帝对于性格不像自己的太子刘据的确是不太喜欢的,对他的政策主张也不是很认同,但武帝心中清楚,自己大兴武功的策略不可能长期坚持,日后势必还是得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太子的主张符合这个趋势,所以武帝他自己虽不可能实施,但他要保护太子让他日后可以实施。 这才是武帝的真实想法。巫蛊之祸一方面是武帝迷信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是武帝想要借机除掉卫氏集团以保护太子。但又一个问题来了,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可以说是卫氏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应该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为什么武帝是要除掉他们以保护太子呢?原因则很简单,因为武帝不想太子日后受制于人。 在汉武帝之前,吕太后与窦太后都曾强势掌权,汉惠帝受制于自己的母亲吕太后,汉景帝与年轻时的汉武帝受制于窦太后,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刘据虽然是卫氏集团的代表,但凭他的性格难免日后不会成为受制于卫氏集团的皇帝,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为了让刘据成为一个真正掌权凭自己意志做事的人,武帝有必要去除掉日后会牵制他的力量。日后刘弗陵继位之前,武帝赐死年轻的钩弋夫人,想法其实和这是一样的,都是害怕日后的皇帝被人牵制。 汉武帝的祖母的窦太后 如此便能理解,武帝发起巫蛊,一方面是出于迷信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机会除掉卫氏集团,以保护太子刘据日后不受牵制,这是他的最初目的,如果他果真有借巫蛊之祸除掉太子的想法,在他得知太子举兵之后就该立刻发兵去杀掉太子,而不是说「 ”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然而,武帝最初的想法被人恶意地利用了。 治国理念的分野:江充势力的挑拨 其次是江充势力的卷入,他是恶意利用武帝想法的第一人。江充为什么想要借此机会陷害太子呢?普遍的看法是他和太子有矛盾,江充是以一个执法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武帝的面前并获得武帝信任重用的人,他曾经法办过太子身边的人,因此和太子有隙,所以他害怕刘据当了皇帝之后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所以提前下手除掉太子。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江充和太子之间其实是有着根本矛盾,这个根本矛盾便是政治方面的分歧。正如上文所说,太子刘据是主张实行休养生息,用法宽厚的人,而江充是属于所谓的「 ”用法大臣”一类的。汉武帝一朝,为了配合武帝武功国策的兴起,在用法上变得日益严苛,与此相应,一大批用法酷吏之臣兴起,著名的人物例如张汤、杜周等,就是此类人物。江充,也是这一类人,这从他的发迹上便可看出。 西安市张汤墓 江充是以告发赵国太子而发迹的,不少王公权贵之后都栽在了他的手上,他利用的就是这种迎合武帝口味酷吏政治,所以,对于这一身份定位,便注定他和太子走不到一块。《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就曾透露出了「 ”用法大臣”与太子之间的矛盾:「 ”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足可见斗争之激烈。如此也便更好理解,江充为何要借巫蛊事件来全力诬陷刘据,千方百计阻止太子申辩,目的便是要除掉太子,从而让武帝朝的这种酷吏政治不会在刘据登基后断送,自己的前程和荣华富贵能够保持。对他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有择另主之意:刘屈牦的周密计划 第三便是丞相刘屈牦的卷入,他也是恶意利用武帝想法的第二人。从表面上看,丞相刘屈牦于此并无太大的瓜葛,他最多是在太子发兵的时候和太子交战罢了,但细翻史书,便会发现刘屈牦没那么简单。 匈奴单于曾在巫蛊之祸后询问来访的汉朝使者关于刘据叛乱一事,使者回答是丞相和太子有隙,这句话透露出了些蛛丝马迹,那便是刘屈牦和刘据之间也有矛盾。那么,他们之间有何矛盾呢? 从日后刘屈牦被杀的原因便可知道,他有择另主之意。征和三年,也就是巫蛊之乱的次年,刘屈牦和李广利因阴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而被告发处死,昌邑王是武帝和李夫人的儿子,李广利是李夫人哥哥,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外甥做太子,刘屈牦便是希望通过这个来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路。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征和三年,巫蛊之祸之后,但此绝对不会是刘屈牦一时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计划的。 昌邑哀王刘髆 在刘屈牦任丞相之前,他仕宦何职并不知道,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他接因巫蛊被杀的丞相公孙贺的班,难免有他不曾参与陷害公孙贺的案件之中。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发兵后首先攻打的也是刘屈牦,可见二人矛盾确凿。刘屈牦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在给太子抹黑的角色,他有放大这个事件,从而使得巫蛊之乱一发不可收拾的嫌疑,其用意便是想借机除掉太子,好给将来昌邑王为嗣铺路。 最后,是太子刘据的问题。刘据在整个巫蛊之祸中虽然是处于一个受冤枉的被动的境况,最终落得个自尽的悲惨下场,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确实在是有问题。 在江充的毒爪伸向他的时候,太子的表现是很惊慌失措的,他盲目听信了少傅石德的话,起兵反抗诬陷,杀了江充,还攻打丞相府,给敌人以口实,把事情越闹越大,结果让原本不相信太子反了的武帝也不得不相信太子造反,最终兵败身死。这也进一步说明,太子刘据本人还是缺乏处理这种紧急状况的能力,结果把事情越闹越大,越抹越黑。 结论 综上所述,巫蛊之祸并不单纯是江充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所致,武帝的迷信和政治考量因素,江充与太子的路线相左,刘屈牦暗地里的阴谋和太子本人的鲁莽,4方因素都是最终导致了这场西汉时期最大政治灾难发生的原因。

参考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资治通鉴》;林剑鸣《秦汉史》。 欢迎关注、留言、转发、评论。

1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帝是谁

当了皇帝并不意味着就有很好的生活了,皇帝也有不顺心的地方。但要说中国哪一个皇帝是最惨的,这个还真没办法说准,我只能分享几个很惨的皇帝来回答这个问题,至于哪个皇帝是最惨的,就需要大家自己来判断了。

1、赵昀是宋代的一个皇帝,他死后不得安宁。

古人说,人死为大,由此可见死人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赵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不仅仅生前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死了之后还被别人挖了坟,连头盖骨都被别人偷了出来。这个皇帝的下场确实是有一些惨。毕竟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安心心的死掉,这个赵昀身为皇帝,想要这个愿望都实现不了,确实悲惨。

2、宋徽宗被金兵抓到,死在异国他乡,尸骨无存。

宋徽宗也是宋朝的一个皇帝,别看宋朝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时代,这个朝代的皇帝过得其实并不好。宋徽宗在和金人交战的时候被抓,从此之后成为阶下囚,没有过果一天帝王的日子。相反的,因为他的宋朝的帝王,他被虐待得更加严重,甚至死了之后他的尸体还被金人烧掉了。

3、王莽在位时间不长,被百姓唾弃。

王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他也算是一个皇帝。照理说,做一个皇帝是应该受到百姓敬仰的,但是王莽却被百姓痛恨至极,他死了之后, 每一个百姓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当然王莽会有这样的结果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2中国历史上最惨暴的皇帝是谁

一个极端残暴荒*甚至可以说是恶贯满盈的皇帝——北齐文宣帝高洋,他的“丰功伟绩”我个人认为比起洪秀全、汉灵帝(刘宏)、隋炀帝(杨广)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人类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高洋是北齐开国之君神武帝高欢的第二子,公元550年继其父(高欢)兄(高澄)执掌东魏大权,当年即废东魏孝静帝而自立,建立北齐。应该说,此公还是有一点真本事的,上台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南征北讨,以至于“周文帝(宇文泰)见(北齐)军容严盛,叹曰:‘高欢不死矣!’”没敢和高洋交手,“遂班师。”(据李延寿在《北史齐本纪中第七》记载,下同)可惜好景不长,“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其残暴荒*的本性开始暴露无遗。 起初,高洋只是疯疯癫癫地找乐子,天天跳舞唱歌,高饮狂欢,夜以继日;不久,这位皇上又有“发展”,有时赤身裸体,有时涂脂抹粉,有时散发胡服,有时穿得像个小丑,手中提拎大砍刀,常常醉醺醺在街市坊间游走;慢慢地,高洋在京城又不停出入勋贵大臣之家,看见漂亮女人,不分贵贱高低,不分已婚未婚,立时霸王硬上弓;再往后,高洋又爱裸骑着梅花鹿、白象、骆驼、牛、驴等动物出玩,边游走边唱歌。无论隆冬炎暑,星夜白昼,高洋雨雪不避,又爱光着 在街上跑步, “从者不堪,帝(高洋)居之自若”。

对于文臣武将及其家属,高洋也以虐杀为乐。大臣高隆之是高欢老哥们儿,高洋想起这老头先前谏劝自己不要称帝,便让卫士猛捣老爷子一百多拳,活活打死;大司农穆子容有事激怒高洋,暴君让老臣 趴在庭中,自挽弓弩射他,三发不中,高洋竟然拔起一根拴马橛,猛插入老头 ,把这位贵臣活活插死;行到高欢贵臣、已病逝的仆射崔暹家里,高洋对崔暹妻子问:“你想崔暹吗?”崔暹妻子李氏回答:“结 深,当然思念。”高洋狞笑,说:“如果想念,可以自己去阴间看他,我送你一路。”掏出刀来,一刀就把李氏脑袋剁下,“掷于墙外”;高洋去自己同父异母的五弟高浟家,见到高浟生母尔朱氏,大骂道:“还记得你得宠时不待见我母亲的事情吗?”言毕,当头一刀把这位皇太妃劈成两半;东魏宗室元昂,是高洋皇后李氏的姐夫。高洋与李皇后姐姐通奸,就把她绿帽老公召至内宫,“以鸣镝射一百余下,凝血垂将一石,竟至于死”。送葬之日,高洋“自往吊哭”,在大棺材旁当着元昂一家上下老小,公然奸*李氏;三台殿上,高洋还亲自锯杀都督穆嵩;都督韩哲没有任何过错,正在值勤,高洋忽然看他不顺眼,叫出来当心一刀;由于杀人上瘾,大臣杨愔只得从监狱里拉出大批死刑犯人,简取随驾,每日供应数十上百,号为“供御囚”,专用以预备高洋“手自刃杀”。渐渐地,高洋杀人当游戏,每天都得亲手杀掉几个人练练手。

3历史上那位皇帝死的最惨

据说,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

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

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得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次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据说,史上死的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

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啊,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我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了。

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汗一个。

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

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

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谩颉蚩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白熊?!谁知道呢。

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 8过泥,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

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有这么个宝贝儿子。 当然了,还有一个皇帝,他死的就有意思了,就是明朝四大疑案的”红丸案”,说的是明朝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仅29天,就是春 药吃多了,连驭数女,结果精 流不止,最后死亡,真真正正的精 尽人亡:)对这几个皇帝来说,他算死的比较值得的一个了 有些死的比较惨的: 1汉献帝刘协 曹丕在刘协禅让帝位后仍不放心,命人先下毒酒药死刘协,又怕他诈死,命人将刘协肢解,将刘协四肢放在油锅中炸 2秦始皇嬴政 在病重中被赵高串通胡亥派人刺死,死后尸体发臭,赵高为掩人耳目,将秦始皇嬴政放进满载咸鱼的车中,偷偷送进咸阳。

死后的秦始皇还遭赵高折磨,这是何等的耻辱。相信秦始皇在阴曹地府肯定不会放过赵高。

3唐太宗李世民 听信道士之言,服下了紫砂不死金丹,最后李世民小腹肿得跟孕妇一样大,李世民肠穿百孔,肚脐上长了肿瘤状之物剧痛而死。可怜的李世民 4北宋宋徽宗 被金兵俘虏后成了阶下囚,最后病死在囚中,尸体被金人用火烧以取尸油当灯油 5、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年少时的喜好就是风月情事。

对兵刑谷钱之类国家社稷兴趣索然。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迎娶了司徒周宗的女儿为皇后,即为后世史家艳称的“大周后”。

从此吟风赏月,卿卿我我,不问国事,过起了神仙般的快活日子。 李煜是他老爹的第六个儿子,照说也轮不上他坐皇帝。

只是前面几个哥哥死得太早,所以他就没逃得过这一劫。想当皇帝的坐不成,不想当皇帝的倒成了正果的事,对前者来说莫不是大无奈,对后者也是大受罪。

据说死得还剩一个哥哥的时候,李煜已是念经诵佛,菩萨保佑了,结果还是没留住他哥的命。李煜想必是万念俱灰,情急之下说道--索性我也随你们一起去罢,倒落得个消闲!只是心里还是念记着美人,最后还是没死成,不情愿地做了皇帝。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的老爹临死时交代过,“宋主雄才大略,宜恭顺臣事,不可自召灭亡。”

于是李煜要做的事就简单了,每年向北宋贡献大批金银锦绮珍玩,甚至请求削去南唐国号,以求苟延残喘。一方面的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却又守着几个女人,终日与臣下酣宴。

金陵城内绮靡成风,宫廷深院弥漫著亡国之音。 北宋的大军终于还是来了,李煜数次派使者请求来军退兵。

宋太祖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又说,若后主自降,可免遭屠戮。李煜看着满宫的玉食美人,想着奢靡的荣华富贵,咬咬牙拒绝了。

接下来就打响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争。在这最危急的关头,他先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号召百姓捐钱抗战。

而此时王宫后院尚有百万银子的私房钱。这样看来,李煜其实打的是一场集全国之力保卫自己享受权。

4历史上死的最惨的皇帝是谁

一、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皇帝当属:齐王田地

公元前284年,齐王国吞并宋王国后,齐王田地的威望达到最高峰。而此时的燕王国和赵、秦、韩、魏四国缔结了盟约,五国联军在燕王国乐毅的率领下,向齐王国发动总攻,齐王国全军覆没。齐王田地,这个卡通**上的丑角人物,从临淄逃到卫国、鲁国,后又逃到边远城市莒城。这时,田地曾向楚王国求援的楚王国援军在大将淖齿的率领下也抵达莒城,淖齿发现田地是个脓包,他在邀请田地阅兵时,用极残酷的方法处死了田地:抽出田地的筋,将其悬挂到梁上,田地在哀号三昼夜后气绝而亡。

二、其他死的较惨的皇帝:

1亡国之君有很多,但是不是每个下场都很惨,比如说汉献帝刘协,应该过的就很滋润;让位后,还活了十四年,他及时的调整的自己的心态,在被封为安乐公后,给民间的人看病,免费;造福一方(不能安天下,那就造福一方吧)。后主刘禅也是过的不错,没心没肺;也就无所谓。

2亡国之君中比较惨的有是亡于异族之手;比如说宋徽宗和宋钦宗;绝代的艺术家,到了金国之后,连个木匠都不如,最后被打马球时候被踏死了,也算是比较惨的!

3但是个人认为更惨的还有人在,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本来是皇帝,在土木堡事件之后,被直接俘虏,在北方过了一年,那还不是很惨,瓦剌的蒙古人没有拿他怎么样!惨的是回到大明,被自己的弟弟囚禁在南宫,吃都吃不饱,要自己的老婆,做女红去换粮食;连夏天在树下享受一下荫凉也不可得,树第二天久被砍了!虽然后来的最后又做了皇帝,但是我认为这段囚禁8年的日子,真的是人间地狱!所谓天堂和地狱仅一墙之隔而已。

4还有两个生前比较有名,如雷贯耳的两个君王,但是死的也比较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下子使赵国变得强大到可以和秦国争雄的国家;但是被他的儿子关在王宫中,不给饮食,要靠射鸟雀吃活活饿死,还是饿死了! 另外一个春秋五霸之齐桓公小白,死前被隔离外界;死后不得及时下葬,蛆虫都爬到了王宫外!

5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皇帝有哪些

1商纣王帝辛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帝辛的为人,后世贬毁帝辛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帝辛抱过不平。纣王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

帝辛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帝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帝辛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当然现在的电视剧《封神榜》也是极度抹黑商纣王。历史总是被成功者书写,我们不能给于一个人坏的评价。

2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名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帝王。秦始皇在位期间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因为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文史中。秦始皇被很多文学家修饰成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修建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3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完善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后人却认为杨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虽然也是出身名门大族,但他的纨绔子弟的色彩更具有隐蔽性。他的性格中糅合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特性:既有很强的虚荣心,又喜欢私下寻欢作乐;有纨绔子弟的低下素质,又具有过人的文武才能。在他得到想得到的东西之前,很善于伪装。等到继承了皇位,他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没有了约束,纵情享乐,结果走到了穷途末路。

4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的开国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 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消灭群雄,建立明朝,统一中国; 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 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注重文化,紧抓教育; 恢复朝贡体质,提出“不征之国”等等一系列的举措。但是有人却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杀人魔头,制造种种借口,向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凡是认为对朱姓统治有危险的功臣宿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灭族抄家,十年中杀了三万多人。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明太祖朱元璋不仅长得丑还是个爱杀人的暴君。

5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后世成为正德帝或明武宗。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有些人则说他为政期间荒*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 ,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其实我认为明武宗绝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堕落、昏庸、垃圾的国王。至少,他也是一个有活力、有 、有抱负、有胆魄、有谋略的皇帝,一个刚毅果断、宽仁大度、个性鲜明的皇帝。

6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皇帝和被吹得最厉害的皇帝分别是哪

1商纣王帝辛帝辛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帝辛的为人,后世贬毁帝辛的多。

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帝辛抱过不平。纣王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

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帝辛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

我们应该肯定帝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帝辛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当然现在的电视剧《封神榜》也是极度抹黑商纣王。

历史总是被成功者书写,我们不能给于一个人坏的评价。2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名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帝王。

秦始皇在位期间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因为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文史中。

秦始皇被很多文学家修饰成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修建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造成了很大的伤亡!3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完善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

然而后人却认为杨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虽然也是出身名门大族,但他的纨绔子弟的色彩更具有隐蔽性。他的性格中糅合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特性:既有很强的虚荣心,又喜欢私下寻欢作乐;有纨绔子弟的低下素质,又具有过人的文武才能。

在他得到想得到的东西之前,很善于伪装。等到继承了皇位,他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没有了约束,纵情享乐,结果走到了穷途末路。

4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的开国皇帝,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 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消灭群雄,建立明朝,统一中国; 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 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注重文化,紧抓教育; 恢复朝贡体质,提出“不征之国”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但是有人却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杀人魔头,制造种种借口,向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凡是认为对朱姓统治有危险的功臣宿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灭族抄家,十年中杀了三万多人。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明太祖朱元璋不仅长得丑还是个爱杀人的暴君。5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后世成为正德帝或明武宗。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

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有些人则说他为政期间荒*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

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 ,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其实我认为明武宗绝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堕落、昏庸、垃圾的国王。至少,他也是一个有活力、有 、有抱负、有胆魄、有谋略的皇帝,一个刚毅果断、宽仁大度、个性鲜明的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一共出现过三四百位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今天,就挑出其中最伟大的十位皇帝,来给他们排个序,权当一笑。 第十位:明成祖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雄才大略,文武双全,虽然是靠靖难之役当上的皇帝,但是却丝毫掩盖不住他的光辉。

他在位期间,三十多个周边国家前来受封,更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第九位:宋仁宗赵祯,虽未实现大一统,但是却以仁德著称,以仁治国,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宋朝最国泰民安的一段时间。

第八位: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最著名的皇帝,文韬武略,实行大胆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第七位: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让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著名的开元盛世就是由他开创的,之所以排名较低,则是因为他也造成了安史之乱。

第六位:宋太祖赵匡胤,文韬武略,建立了宋朝,最大的功绩就是结束了唐以后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战乱,开启了中国文化最鼎盛的宋朝。 第五位: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消灭陈国,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年的乱世,并且实现了著名的开皇之治,对中原文化的恢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位:光武帝刘秀,在西汉末年能够一军突起,最终建立东汉,实现了最著名的“中兴之主,柔道治国,善待开国重臣”。 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明,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皇帝,将唐朝推向了顶峰,贞观之治,五湖四海均来归附,被尊为天可汗当之无愧。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在史书中被称为汉武大帝,开疆扩土。

7历史上下场最惨的帝王是

历史上最惨的皇帝-北宋徽宗

金兵直逼汴京(今开封市)时,北宋徽宗赵佶又气又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把皇位传给太子。继位的太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和宋徽宗一样,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强之辈,结果断送了大宋江山,自己也做了俘虏。被俘的还有徽宗和他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个儿子、22个女儿,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 仅一岁外,都做了俘虏,连同宫廷后妃、宗室贵戚、大臣约3000人被金人掳到北方。

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还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

宋徽宗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曰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33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