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蹋()分别念啥????? 5分 tiān(这个古同‘天’)
biáo(不要的意思,闽南语)
问题二:不要两个字加起来叫什么字 ,拼音 :biáo
部首:女
总笔画:13
意思:不要的意思
常见于北方语系中的方言、口语。
1eng 闽南语读音,不要,不会的意思。闽南语俗语中,尚骂听,尚打惊。意思为,经常骂一个人他就不会听你的话,经常打一个人他就不会怕你了。闽南语中系安昵,意思为不是这样子的。
2钉biáo ◎ 方言,不要。如:着急;农谚:“天旱~望圪云,女穷~望娘家人。”读音就是把不要给缩起来读 buyao=biao 把u吞掉就好啦~! 和“U”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个字其实是滇东罗平一带的方言,在四川、贵州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读法,音基本同“标”,但是拉得稍长,仔细听能听出是“不要”两个字的合并。赣东北一带读biáo或biǎo,音短。陕西、内蒙古一带也有同样的读音,如“么!”意思为:不要这样!
3、biao,二声,在河南方言中是 骗的意思。你我哩就是你骗我的意思;人 就是 骗人。
4、biao,二声。 ◎ 方言,傻的意思。如:1、你啊?2、别了,这是好东西干嘛不要。 主要在山东青岛地区的方言常用,其是否由不要的原义引申而来,不可考。 ◎ 方言,不要。如:这样。杭州方言。
5、niáo,客家人方言,不要之意。
注:用全拼输入法输入bao即可打出。
用繁体拼音打:biǎo或者biáo。
5、江苏淮安及安徽中北部方言,读作第三声(去声),典型的是滁州、合肥、南京、扬州、盐城等地区,是“不要”的意思,例如:脸、去。
6、bao 陕西方言,不要的意思,例:来这套,给我。慌忙,有事好商量。
问题三:不要在一起念什么音 表
问题四:不要两字合起来念什么 ,拼音:biáo
问题五:不要上下结构怎么读
[biáo]
[释义]方言,不要。如:着急;农谚:“天旱~望圪㙮云,女穷~望娘家人。”
问题六:不要,不在上面,要在下面,念什么? 字表示为不要的意思,在成都方言中biao,就是不要,不要一词可简读为。
在河南南阳也有“biao”一读音,人,寓意骗人的意思。如别人了,就是指不要骗人了。
陕西关中话“bao”,不要的意思。日照方言:bo
拼音biáo
问题七:一个字 不要 上下摞起来 念什么 用搜狗输入法的手写输入,写完会有拼音
[biáo]
方言,不要。如:着急;农谚:“天旱~望圪云,女穷~望娘家人。”
问题八:四川话不要怎么念 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
RI你仙人板板――仙人板板,祖先的牌位
耙耳朵――妻管严
弯弯,yueyue――乡巴佬
撇托,耿直――仗义
港――嚣张,傲气,也有形容别人厉害的用法
宝器,保长,闷的儿,瓜娃儿,哈be儿,瓜批,温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脑壳――笨的意思,程度有所不同
着敲(KAO)棒棒了――买了贵的东西
崴货――假货
锤子,麻批,毛(线),chuanchuan――否定的口头禅
挨球――欠扁
霍berber――骗我
开黄腔,乱冒皮皮――乱说话
打捶――打架
扯皮,扯精――吵架
恼火,讨球嫌――烦
chen头,洋盘,摩登――时尚,有品味
KAKAGOGO――角落
倒拐――转弯
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
逗是,对头,诶――正确
晓得――知道
着起,挨chen,死的惨(棒硬)――很严重的后果
X球半天――做某事花了很久
搓脱,洗白――后跟钱或其它东西,失去之意
边hur――独眼龙
靠实,硬(EN)是――确实很
戳火,黄了,莫搞头――(生意等)没希望了
要不得了,着不住,撑不起――不行了
袍哥――黑道老大
弯酸。迂(yue)夫子――斤斤计较的人
假打,假老练――伪非
凶――厉害
问题九:不要两个字加起来念什么 不要两个字加起来
这个字是
读音:[biáo]
部首:女
五笔:GISV
不是七大方言,是八大方言。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中国有八大方言体系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中国八大方言体系
一、北方官话特点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二、吴方言特点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软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
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吴语保留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三、湘方言特点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四、赣方言特点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非常高。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赣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新余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非常高。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五、客家方言特点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
客家语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
六、闽北方言特点以建瓯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不包括市区)、武夷山、松溪、顺昌(东部)、政和、浦城(南部),通行于闽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以建瓯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北方言。
七、闽南方言特点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形成于东晋永嘉南渡期间,底子是中原官话(河洛话);漳州话形成于五代十国期间。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闽南语俗称“河洛话”、“福佬话”。当地人自称“白话”,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片。“河洛”一词来源当地人认为先人由中原河洛地区南迁形成的共识,而具体河洛地区尚未得考证,由区内各姓氏族谱记载溯源推断应该在今河南一带。包括福建省内以泉州、厦门、漳州三市为中心的20个县市。
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形成于东晋永嘉南渡期间,底子是中原官话(河洛话);漳州话形成于五代十国期间,也有较大的影响;包括整个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闽南语,基本都是泉州话与漳州话衍生而成。
此外,潮州话、雷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八、粤方言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至于新近发现的“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凤凰网-“南腔北调”说方言: 哪种才是古汉语正统嫡传?
如何用重庆话吵架
1把“傻”改成“瓜西西”
2把“活该”改成“该遭"
3把“傻子”改成“哈宝儿”
4把“脑袋”改成“脑壳”
5把“吹牛”改成“冒皮皮”
6把“撒谎”改成“扯把子”
7把“憨”改成“宝气"
8把“发誓”改成“儿豁"
9把“一会”敌成“哈哈儿”
10把“臭小子”改成“龟儿子"
11把“木脑袋”改成“方脑壳”
如何用重庆话吵架
1把“吓人”改成“黑人”
2把“一直说”改成“紧到说"
3把“阿姨”改成“娘娘”
4把“倒霉”改成“背时"
5把“掉了”改成“落了”
6把“故意”改成“叼处”
7把“神经病”改成“神戳戳”
8把“调皮”改成“千翻”
9把“停一会”改成“刹一jio"
10把“怕老婆”敌成“把耳朵”
11把“捡便宜“改成“捡趴活”
如何用重庆话吵架
1把“加油”改成“雄起”
2把“假装”改成“假巴意思”
3把“财迷”故成“财迷日眼”
4把“巴不得”改成“巴心不得”
5把“非要”改成“古到"
6把“不要”改成“莫”
7把“角落”改成“卡卡个个”
8把“好看”改成“称头”
9把“骗人”改成“豁人”
10把“了不起”改成“吆不到台”
11把“凶得很”改成“嚼得很”
如何用重庆话吵架
1把“惊讶”改成“牙刷儿”
2把“了不得”改成“么不倒台"
3把“挑刺”改成“夹毛居”
4把“怎么这样“改成“哪个楞个”
5把“知道”改成“晓得"
6把“肉”改成“嘎嘎”
7把“大惊小怪”改成“惊爪爪”
8把“闲逛”改成“灯晃”
9把“严重”改成“老火”
10把“舒服”敌成“安逸"
11把“冷脸”改成“马起脸”
如何用重庆话吵架
1把“乱说”改成“鬼扯”
2把“差劲”改成“西撇”
3把“不顺眼”敌成“怪迷日眼”
4把“贬低”改成“挞雪”
5把“二百五”改成“宝批龙”
6把“行不通”改成“铺铺"
7把“假货”改成“藏货”
8把“混混”改成“杂皮”
9把“这个”敌成“列个”
10把“怎么”敌成“哪个”
11把“什么”改成“啥子”
重庆语技巧:
1重庆方言不区分平翘舌,所有音都读作平舌音,“zh、ch、sh”读作“z、C、s"
2重庆人说话话不分边音和鼻音,“n"和“l都发音“l”如:“在喇儿勒"
3重庆人说话喜欢加上一些语气词,特别是在句末加上“哈、嘛、也、撒、哦”等等。
4重庆慰人首先得看气势,声音必须大,语调必须高,其次是不能坐着,必须站起来。
5重庆人慰人必须要先发制人,管他三七二十一,必须要第一个开口慰,不要等别人说了再说
6在说话时,重庆人一定要拽,就像是别人欠你钱一样,一点不能弱下去。
吵架通用:
“你再扯这些,我给你两耳屎”(你再说这些我就给你两巴掌)
“你列个背时娃儿,一天干翻得很”(你这个倒霉孩子,一天调皮得很)
“小小年纪,学会扯把子了”
(小小年纪学会撒谎了)
“少在这给我假巴意思说这些”
(少在这给我装/虚伪说这些话)
“你不晓得莫在这给我乱求说”
(你不知道事情的经过别在这里胡说)
“你盯到我干啥子,鬼迷日眼滴"
(你看什么看,奇奇怪怪的)
“你一天到晚神戳戳滴"
(你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
“你好不得了哟,想遭捶吗”(你好不得了哟,想被打吗)
“你莫在这豁别个,一天到晚乱说”
(你别在这骗人,一天到晚乱说)
“你莫在这批跨卵垮滴”(你别在这逼逼赖赖的)
我老家是山西的,在晋北地区——忻州。
说到方言,可能现在的90后、00后还会说些家乡方言,估计现在的10后长大了,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普通话了。
不久以后,人们见面,“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说自己是山西人、是四川人,是浙江人、是广东人、是山东人,你和老乡却说不出一句家乡话。人们都说普通话,方言文化和地方特色也就丢失了。
其实,想证明自己是哪里人,开口说几句方言,这个最简单、最直接有效了。
乡音,是一个族群的认同,很多华侨去了世界各地后,身份族群认同的标志就是方言。
客家人很重视自己的客家方言,他们有句很有名的话:“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可见,他们对自己方言的重视。
现在,就说说我家乡山西忻州的方言。
我家乡方言说:早上、中午、晚上,是这样的。
早上:早起,打早;
中午:晌午,少午;
晚上:黑遮,黑遮来,黑夜。
山西方言,说话很硬,有时候两个山西人说起家乡话来,听不懂山西话的人还以为这两个人是在吵架。
山西在春秋时期称为晋国,当时晋国还包含现在的河北西南地区,后来随着人口流动,所以到现在陕西北部、内蒙古一些地方,河北西部也说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
山西人说“蹲下”叫“圪蹴”,说“台阶”叫“圪台”,说一个人不合群叫“圪僚”,还有的地方把“水”、“书”、“树”都叫“fu”的发音。
“喝水”就是“喝夫”、“看书”也是“看夫”,这句话“在树下看书喝水”,说出来就是“在复哈看夫喝夫”,全都读成了“fu”。
山西还有的地方,“洗”的发音读成“死”,由此一段母女俩人的对话,不懂山西方言的人听后,以为她俩是在吵架,或是觉得怪吓人。
晚上睡觉前,妈妈和女儿说话,俩人谁先洗漱。
妈妈:你先死(洗)哇。
女儿:俄顾不上,你死(洗)哇。
妈妈:你死(洗)个么。
女儿:你死(洗)么,俄看抖音了。
妈妈:哎,你这个娃娃,让你死(洗),你就死(洗)么,磨磨蹭蹭的,做甚了是!
听不懂方言的人,吓不吓人!
山西人叫人家,说一个人,说nia,nia外人家,nia外人。
山西人说“昨天”,是“夜来”,“昨天晚上”就是“夜来黑夜”。
山西人叫“父亲”是“老子”,有的地方还叫“爷”,“爷”是父亲,不是指爷爷,叫“大伯”就是“大爷”。
山西人叫“饺子”是“扁食”,因为饺子是放在匾上吃的食物,这个是在元代时候传进来的,叫“匾食”,到了明清时期,就成了“扁食”。
所以说,方言保留了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俚语。
方言也是地方民歌的载体,左权民歌,河曲民歌,柳林弹唱,太原莲花落,大同数来宝,这些都是具有方言特色的民间音乐。
只有方言的韵律,才能唱出民歌的味道。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
“人后头想你,亲妹子,泪蛋蛋掉”。
“山沟沟,山洼洼,金个金针菜,单为猫你妹妹来,磨烂俄一对鞋,黑黝黝的头发白个凌凌的牙,猫个噜噜的眼眼妹妹呀,你叫哥哥咋”。
这些充满叠词的方言,韵味十足,普通话是唱不出这个感觉来的。
山西大同的歌手,阿宝,就是唱着方言韵味十足的民歌,获得了当年的《星光大道》年度冠军。
方言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习俗习惯,反映了真实的生活状态,丢了方言,也就丢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
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要乡音还在,故乡人还是会认出来你,接纳你。
所以说,保护方言,留住乡音,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生态。
以前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现在,我觉得应该有这一句:
“说好家乡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为,你只要一开口,就会发现说家乡话的背后,是一个族群,是老乡情,是故乡的温暖。
走遍天下,都有故乡人。
欢迎关注曹二牛,与你一起,传播中华文化,启迪智慧人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连吵个架也是极富地域特色。
不同地方的人,永远不知道哪一句话的惹着了别人。然后,那个刚刚还和你一起笑着的人却已对你怒目而视了。
北京人吵架不带脏字,却能骂的你找不到北。
比如,“还甭跟我耍哩格儿楞。敢情你也有脚底下拌蒜,掰不开镊子的时候儿,平时那大嘴叉子一张不挺能白活的吗?麻利儿着呀,怎么变没嘴儿葫芦儿了?费了半天的吐沫,我也不跟你嚼舌头了,借光儿,我找个豁亮的地儿焖得儿蜜去了。”
瞧,顺溜的你还没回一个字他已说完了。
或者,吵着吵着,你突然会多一个孙子,转眼自己也会变成孙子都有可能。
“诶唷我的祖宗诶,您可真把自个当大爷,你算哪根葱啊,孙贼,你丫给我站那别动!”
从祖宗降到大爷,瞬间成了孙子,对面的人一脸懵逼。
东北人呢,一般吵架不过三句,因为他们秉承着“能动手尽量不吵吵”的原则。
“不是我埋汰你,不是你老婆有点二儿,还真没人嫁给你,大老爷们娶个彪娘们儿,嗑趁死了。
你算哪根葱?
有本事你再说一句!
嘿,你瞅啥?
瞅你咋地?”不用说,后面就开始了全武行。
四川方言挺可爱,别看他们吃的火辣辣的,但说起话来还是挺萌的。
一个说:你吃饭垒尖尖
一个说:你做事梭边边
吵架迅速升级后,一个说:你个锤子,吃你X个铲铲,另一个不甘示弱:你个龟儿子,X你X个仙人板板!
如果这不是吵架,场合不对,让外省人听得只想笑场。
天津人可能血液里都带有相声基因,连吵架也不放过。你看,这就来了:
干嘛呢!干嘛呀您介四?
嚷嚷嘛呀?你这烧包臭狗屎
介不没眼的事么,您说您介是干嘛呀?
嘛玩意儿!信不信我削你?
上海话骂人真的很毒了,刚坐在公交车上马路中央横过来一辆三轮车,司机好大声的用上海话吼“喂!死人啊侬,脓脑子瓦特啦?小赤老!”
不过上海人骂归骂,却很少动手。从开吵到结束,围观的人都已散了,吵架的人还没吵完。放在东北人身上,架都干完了。
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几个地方的吵架,是不是挺有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吵架方言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