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后反手一刀:欧盟钳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

慕尼黑车展后反手一刀:欧盟钳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第1张

从中国新能源车进军欧洲那一刻开始,该来的迟早会来。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223万辆一路飙升至去年的679万辆。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636万辆,同比增长150%。而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已经达到391%,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2%,欧洲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欧洲早就有意反制中国电动车,只不过是中国新能源车在慕尼黑车展上出尽风头的场面,或许成了欧洲人破防的最后一刻。慕尼黑车展刚刚结束,欧盟就立刻就出招了。9月13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这次欧盟启动的反补贴调查的主要方向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品是否在得到了巨额补贴后,能够以低售价在欧洲形成倾销,一旦核实,则会对中国汽车经销额外进行征税。

反补贴调查其实站不住脚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于2023年全面取消,现在反而是欧洲各国开始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而且欧洲目前03万-06万欧元/车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国2022年最后一轮补贴的力度和规模。

另一方面,目前从中国国内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售价普遍都高于中国国内售价。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加权平均价低于1万美元,而在欧洲和美国则高达3万美元。比亚迪的汉与唐,欧洲定价在69万欧元以上;蔚来的蔚来ET5和ET7,在德国的定价高达595万欧元和819万欧元,甚至比德国本土市场的奥迪Q6e-tron价格还高。这也不符合所谓的“以低售价倾销”。

不过,虽然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理由站不住脚,但是根据《关于外国补贴扭曲欧盟内部市场的条例》中的时效性条款,欧委会有权对十年内的外国补贴行为进行调查。只要该补贴是在条例实施前五年内获取,且在条例实施后仍对欧盟市场有扭曲性影响,就可以进行调查。这意味着欧盟可以将这次的反补贴调查最早追溯到2018年,那么结果就不好说了。

毕竟,古话说得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短期看,对中国车企实质性影响不大

目前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新能源车和车企分为几类。

一类是在欧洲本土生产的中国品牌,比如已经在欧洲生产的吉利领克,虽然在销量上仍然计入中国品牌,但不会受反补贴调查的影响。而像比亚迪、上汽等车企目前也在推进在欧洲建厂的计划,一旦计划落地,实现在欧洲本土生产,也可以摆脱反补贴调查。

第二类是目前在欧洲销量并不算大的中国品牌。比如蔚来、小鹏、零跑等造车新势力,虽然它们已经在欧洲多个国家开始建立销售服务网络,并且已经开始销售产品,但销量尚未上规模。出海较早的蔚来,1-7月在德国、挪威、荷兰等欧洲国家共计销售了943台;小鹏、零跑、爱驰也不过只有一两百台的销量。再比如像国内的销量王者,动辄月销几十万台的比亚迪,由于进军欧洲市场比较晚,1-7月的欧洲销量也不足5000台。这些品牌基本上也不会成为反补贴调查的主要目标,调查只会对这些品牌进军欧洲的策略和步伐带来轻微的消极影响。

第三类是在中国生产,大量出口欧洲的品牌和车型,最典型的就是上汽MG名爵和smart。特别是上汽MG,本就具有欧洲血统,在欧洲市场销量极好。仅MG4 EV一款车,今年1-8月在欧洲就卖出了46万台,成为欧洲纯电紧凑车“销冠”。今年前7个月,上汽MG在欧洲的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涨幅达到了148%。因此,上汽MG或许首当其冲就会成为调查的主要对象。

但是,欧盟现在只是刚刚启动反补贴调查,在启动后的13个月内实施措施,在调查期间车企也可以展开抗辩,甚至还有国家层面的相互反制影响,因此从时间上来说,短期对中国车企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更多只是一种心理和态度层面的影响,或是股价上的变化。

长远看,进军欧洲市场任重道远

其实大家都知道,欧盟这次发起反补贴调查本来就“动机不纯”。

由于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滞后,目前欧洲车企们在新能源的技术和产品上与中国车企是存在代差的。欧洲车企大部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在产品力上可以和目前的中国新能源车相抗衡的车型,比如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的奔驰CLA等,基本上都要等到2025-2026年才能大规模量产投放市场。而且这仅仅只是从产品层面看,还没有考虑成本和售价的问题。

如果在这之前中国新能源车大举进入欧洲市场,欧洲车企们可以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让欧洲汽车工业从此走向没落。这显然是欧洲的政府和汽车行业都不愿意看到的。也就是说,接下来的2-3年,就是中国车企抢占欧洲市场份额的关键窗口期,决定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成败。

因此,欧盟在这个时候发起反补贴调查,主要还是为了给中国新能源车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制造障碍,哪怕最后没有结果,但这期间各种调查(甚至可能还会再增加其他的障碍)也足够恶心中国车企几年了,以拖延时间换取欧洲车企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中国车企的不利影响主要还是要往长远看。

中国车企需要做的是,首先哪怕是最终不可避免的被征收发补贴税,也要避免在调查期间被欧盟抓住“小辫子”,同时需要在2-3年时间里加快完成在欧洲的产能建设,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渠道的建设,能够实现在欧洲本土化生产。

但这还不够,中国车企们还需要找到在欧洲本土降本增效的办法,确保在欧洲生产的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上依然具有优势。慕尼黑车展期间,瑞士银行旗下的研究机构发表了比亚迪海豹的拆解报告,认为如果在欧洲当地制造海豹的同类车型,其成本会比在中国制造,加上运费和关税之后的欧洲到港价格还要高,这显然是不行的。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中国车企目前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还不高,即使反补贴调查做出肯定性结论,也并不会对中国车企的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但欧洲市场绝对又是中国车企们渴望且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挑战。随着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启动,未来几年有可能对中国车企扩大欧洲市场份额产生不利影响,拖慢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的速度。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们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必然会加快在欧洲建设产能的脚步。目前优势在我,但时间拖得越久,对我越不利。与欧洲老牌车企的较量,现在本质上就是与时间赛跑。(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英国人的大陆均势主义的传统思维和欧盟一体化的思维冲击,也就是说大家目标压根就不一致,短期的合作权当投机取巧吧!熟悉英国的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北方的爱尔兰人不太听话惹点事之外,大部分的外来问题都来自于隔着英吉利海峡的欧洲大陆。

不管是当年的罗马帝国的第九兵团还是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都是欧洲大路上崛起了一个大国以后的英国这个游离于海上的岛国的战争或者骚扰,所以英国人极力的谋求一种相对均衡的外交政策,即大陆均势原则。

欧盟(法国主导)成立之初英国佬是完全不要脸式的要加入的。但法国坚决抵制英国入欧,他曾说过他只要在位一天英国就不能入欧。果然在后来的1963年——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被法国打脸无法入欧。

法国在1969年后被下台,英国这才有机会入欧。英国作为美国在欧盟的一颗钉子一直就准备在欧盟动荡时期釜底抽薪专业补刀的。

而德国人和法国人一样深知英国佬的性格秉性,这次英国佬脱欧启动公投后,媒体大势渲染,英国佬开始想利用公投和欧盟谈追加利于自己的条款,英国佬也成功达成了愿望。但德国佬打开抽屉拿出早已备好的预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公知媒体在英国带偏风向,果然民众在一阵喧闹过后公投脱欧

环球时报驻乌克兰特约记者 萧雅文 柳玉鹏“从我们的国家滚出去!”乌克兰内务部长阿瓦科夫14日在最高拉达(议会)上与格鲁吉亚前总统、现乌克兰敖德萨州州长萨卡什维利爆发争吵,阿瓦科夫甚至将水杯扔向对方。

据俄罗斯《观点报》(2015年12月)15日报道,在14日的议会会议中,阿瓦科夫公开指责萨卡什维利与俄“乌拉尔化学”公司高层有关联,是试图获得敖德萨“临港工厂”的“小偷”,随后双方发生争吵。萨卡什维利反击称,阿瓦科夫和总理亚采纽克才是小偷。事后,阿瓦科夫表示:“萨卡什维利歇斯底里地冲向我,称我是一个腐败部长。”同时,亚采纽克也要求萨氏“从乌克兰滚出去”,而萨卡什维利回应称,他是乌克兰公民,但不像亚采纽克一样掠夺乌克兰。由于发生冲突,总统波罗申科宣布闭会。

俄新网15日报道,针对阿瓦科夫的言论,波罗申科指责他是排外主义。实际上,萨卡什维利与亚采纽克间的冲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前者一直指责总理及一些政府官员参与腐败活动。此前,有媒体分析称,萨卡什维利试图取代亚采纽克的总理职位。

47岁萨卡什维利是位罕有的“跨国政客”。萨卡什维利出生于格鲁吉亚,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他在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中击败“银狐”谢瓦尔德纳泽夺取政权,于2004年和2008年两次出任总统,期间其奉行亲西方政策。2013年10月下台后被迫离开格鲁吉亚,先是到美国,2014年来到乌克兰,并支持反对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势力。乌总统波罗申科今年2月任命他为总统顾问及一家新成立的咨询委员会主席。5月,他加入乌克兰国籍后,被任命为敖德萨州州长。由于萨卡什维利当政时期曾在格鲁吉亚进行激进的改革,现任政府认为其涉嫌滥用权力,因此在2014年8月对其发出通缉令,宣布一旦其入境将立即逮捕他,并要求乌克兰将其引渡回国,但遭到乌克兰政府拒绝。今年12月4日,萨卡什维利的格鲁吉亚国籍被格政府注销。格鲁吉亚现任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曾称,萨卡什维利为了在乌克兰的仕途,放弃了格鲁吉亚国籍,这样的做法“非常丢脸”。

据《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观察,乌克兰的官方媒体通常把萨卡什维利当做一名非常希望帮助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格鲁吉亚政治家。有评论家称,“萨卡在格鲁吉亚是有刑事罪名的,他在格鲁吉亚的表现令人担忧,但他没有复杂的关系网,所以可以帮助乌克兰的反腐与改革。”

一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本正经地在入盟申请书上签字,显得是郑重异常,二是在视频连线会议上,泽连斯基的发言引起了欧洲议会的一致起立叫好。

东扩给欧盟带来了好处,但坏处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吸纳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引发了欧盟内部富国和穷国的尖锐矛盾。如果把更穷且更弱、人口众多的乌克兰再拉进来,这个财政包袱足以把欧盟压趴下。而且欧盟,很多机构中,成员国的投票权是按照人口的比例来划分的,一旦入盟,乌克兰的四千万人口挣来的投票权的权重很大,会严重影响欧盟的运转和决策。

第二,欧盟将背上比经济包袱更可怕的安全负担。最后,一旦接纳乌克兰,欧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拒绝接纳来自乌克兰的难民了。难民潮会有多可怕,咱就不用多说了。

欧盟动用家法修理匈牙利,波兰却力挺匈牙利,背后有何猫腻?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波兰做出什么样另类的事儿,都觉得一点不奇怪。反倒是他不做这种奇事怪事,就觉得不正常了。欧盟的“家法”毕竟是家法,也可能有失灵了的时候。波兰力挺匈牙利的背后,是欧盟绝非铁板一块的现状。同样的例子,看看北约里面的土耳其吧,波兰会不会成为欧盟里面的又一个土耳其呢?因为波兰这个国家的做事风格,好象有点另类,往往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比如说,他向德国和俄罗斯索要二战赔偿向捷克索要领土倒也罢了,翻帐谁都会,带头翻二战的旧账可能不得人心,而且旧账在过去几十年里,通常还被大家公认为已经结账了,最后的结果是,可能没人卖他的帐。

再比如,乌俄战争爆发以来,欧盟对俄罗斯进行了最严厉的制裁,要说欧盟27国里面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最积极的是谁?非波兰莫属,可以说波兰的蹦子跳得最高,不但得到了乌克兰的最惠国优等待遇,当然也招致了包藏祸心的猜测。与之相反,欧盟里面反对制裁俄罗斯最积极的会是谁呢?那应是匈牙利,在欧盟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多次会议上,匈牙利都投了反对票,欧尔班对欧盟制裁俄罗斯总是从中作梗,多次给搅黄了,因为欧盟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

那么按照正常的逻辑——乌克兰应该对匈牙利非恼火,只是嘴上说不出而已。按照朋友的“敌人”也是敌人的常理,波兰也应该非常恼火匈牙利啊,这不仅仅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的问题,可以上升到立场问题了!现在欧盟对匈牙利报复出手了,不但取消了匈牙利的民主认证,还要剥夺匈牙利正常可以从欧盟获得的75亿欧元的资助。按照常理,波兰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欧盟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起码嘴上不说心中应是窃喜。可谁成想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欧盟这么做的,竟然是波兰!真是惊掉了人们的下巴!好玩吧?有意思吧?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事实上,在被欧盟内部修理(处家法)的问题上,波兰和匈牙利两国是同病相怜啊——在欧盟内部,都是比较不待见的主儿,最起码有以下事实为证——

①波兰最高法院设了一个法官道德委员会,被欧盟裁定为干涉司法独立,多次严厉通报还不算,关键是欧盟还处以家法。②欧盟还裁定波兰和匈牙利都存在着侵犯新闻自由和压制少数群体的人权问题,多次受到处分。觉得奇怪吧?不是说波兰是一个民模范吗?怎么也被扣上了一个侵犯人权的大冒?③欧盟对圈内的“异己”者,经济上的制裁也是很严厉的。今年7月份,波兰也被欧盟克扣了350亿欧元,导致在波兰的400万乌克兰难民的生活补助被迫取消,此次欧盟克匈牙利的75亿欧元,也算是不小的惩戒所以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朋友的敌人为什么也成为朋友?!

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不光是波兰和匈牙利这样的小国之间,有时候那两只领头羊德国和法国之间也闹别扭,比如说在组建欧盟自己的欧洲军团问题上。英国为什么要闹离婚脱欧呢?原因就是大家过不到一起吗!两个本来在外部安全问题上立场截然相反的国家,然被欧盟这群官僚奇妙地撵到了一条板凳上!

欧盟和美国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欧盟采用了俱乐部制度,而美国则采用了联盟制度。这两种制度之间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

关于欧盟的俱乐部制度,其优点在于:

1 促进协调与合作:俱乐部内部的成员通常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这使得成员之间更容易进行协调与合作。在欧盟内部,这种协调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2 共享资源:俱乐部内部成员可以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在欧盟内部,这种资源共享有助于各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

3 增强影响力:俱乐部内部成员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增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在欧盟内部,这种集体行动有助于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欧盟的俱乐部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决策过程复杂:俱乐部内部的成员数量越多,决策过程就越复杂。在欧盟内部,由于成员国众多,决策过程往往十分复杂,难以达成一致。

2 资源分配不均:俱乐部内部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出现不均的现象。在欧盟内部,一些国家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其他国家则可能得到较少的资源。

3 存在成员退出的问题:俱乐部制度的一个潜在问题是成员的退出。在欧盟内部,虽然有《欧盟宪法》等法律约束,但成员国仍然有可能选择退出。

对于美国的联盟制度,其优点在于:

1 灵活性:联盟制度赋予了各州更大的自主权,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更加灵活。

2 创新:各州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创新和试验,从而找到更好的政策解决方案。

3 民主:美国的联盟制度体现了地方民主的原则,各州能够直接参与并影响政策制定。

然而,美国的联盟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1 政策不统一:由于各州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美国国内的政策有时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

2 行政效率:联盟制度可能导致行政效率降低,因为各州可能需要协商以达成共识。

3 资源分配不均:联盟制度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因为各州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欧盟的俱乐部制度和美国的联盟制度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制度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61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