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骂仗

文人骂仗,第1张

昨天,我目睹了文人间的一场骂仗。

骂仗发生在一个诗词学习群里。群里300多人,彼此间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群主M,男,40来岁,诗词联赋写得极好,获过许多奖,在诗词界小有名气。

M的酒性和才气一样有名,酒后失态是常事。他建过好几个群,被群里所有人都尊称为“老师”。M经常活跃在各个群里,也时不时短暂地从每个群里隐退。据说,他的每次离开,都是因为酒后惹下口舌之争,一气之下,把自己”踢“出去了。

据说M好色,只要是有几份姿色的女学友,他总会各种献殷勤。”总把下流作风流“,这是当事人Q对M的评价,言语中很是不屑。Q娇小妩媚,声音甜美,写诗填词唱歌唱戏,样样都很拿手,自然受到M的格外青睐。

我见过M几次,他在清醒的时候倒也算得上低调、谦虚,只可惜生活中,M经常处于喝醉的状态。恃才傲物、恃才放旷,这类词用在他的身上极为合适。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很少能入M的“法眼”。醉眼朦胧中,能让M看得起的似乎只有李杜这样的大人物了,其他的皆是狗屁。

但凡文章的好坏,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水平浅,一向不敢妄加评论。不过,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对于辛辛苦苦堆砌而成的作品,总会当作亲生孩子般喜爱,这一点,我倒是感同身受。

对骂,缘于M酒后对一篇文章的贬损。不巧的是,该文章的“亲生母亲”也在群里。当妈的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的孩子有缺点,你可以委婉地指出来,但不能口吐脏话,尤其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说三道四。

酒后的M口不择言,“孩子”的母亲自然难以忍受,由此拉开了两个文人间的对骂。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百余条文字配上生动的表情,唇枪舌战中,当事人骂得淋漓尽致,吃瓜群众看的津津有味。

M的权威和尊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晚,他没有像往常那样踢自己一脚,而是以群主的身份把那位气极败坏的“母亲”踢出了群,群里再次恢复了平静。

这场纯文字对骂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原来文人在对骂的时候,丝毫不讲究文法及遣词用句,俨然野老村妇吵架一般,这可真是让人有点失望。

第二天,进群后,我发现M退群了,群主换成了另外一个人。

嘴巴厉害的人吵架也能更胜他人一筹,如果你平常不太爱说话,嘴巴不怎么响,和别人吵架也是吵不过别人的。嘴巴不厉害的人基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他们不是不会表达,只是不善于用嘴去表达,和他人说话又顾及别人的感受,自然就在说话方面有所欠缺。

内向的人最善于的事是倾听,听别人说话,自己不说,很多事情他们都知道,所以也就没有说的必要,很多人和他们不同频,所以也就很难找到合适他们的人群!内向者更喜欢独处,他们的思想是丰富的,但是嘴巴不行。很多人认为内向者说不过别人是因为反应迟钝,其实并不是这样,只不过是内向者的嘴巴没有经过历练,再加上他们不怎么说污言碎语,又不愿彻底扯破脸皮,总是经过措词后才把话说出来,所以在说话和吵架方面很难胜得了别人。

嘴巴厉害喜欢吵架的人一般都是说话不经过大脑的,这是内向者做不出来的,内向者一般说话都要经过大脑才说出来,说话比较严谨。即使是和扯破脸皮的人说话,内向者也不会说太伤人的话,这就是内向者的性格。

我见过有些村妇吵架就是各种恶毒的语言都能说得出来的,她们根本就是说习惯了,根本就不用练,反正一吵架的时候就把这些全部用上了。一般说话不经大脑的人吵起架来都是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很多甚至忘了自己为了什么而吵,反正就是不管怎么样,嘴巴上吵赢了再说,就算事情解决不了又何妨!

稍微有点修养的人都不会这样无脑吵,最后事情解决不了,还白白浪费了力气。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独自住在侄儿子家大房子背后的一个茅草屋里,村里人看她整天蓬头垢面,言语不清,以捡垃圾为生,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大家都叫她“麻三”。   

          在那个没有信仰的蛮荒之地,人们不知道行善积德,村里人常常欺负孤寡老人,或是偷盗吵架,常为争夺一点小利而大打出手。我的母亲是村里唯一一个同情“麻三”的人,看到村里有不懂事的孩子用石头追打她,母亲就赶快上前阻止。

    她看到“麻三”没有鞋子穿,不知从哪里捡了一双破旧的鞋子,鞋帮都烂得不成样子了,也没有鞋扣,只用稻草编的绳子把鞋底绑在脚上,走路一拖一拖的,看着让人心酸,母亲便买了一双布鞋给她,她虽然接受了,却不见穿在脚上,想来是头脑不清醒,扔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再见她穿破鞋子时,母亲问她新买的布鞋怎么不穿?可是她听不懂,比划半天也没有表达清楚。

     有一次,母亲见她用灶火灰洗衣服,就买了一包洗衣服给她,过了几天遇到,她竟然又清楚地跟母亲说,洗衣粉被人偷了。 

      这些年我学佛后,深感自己过去麻木不仁,毫无善心,就开始断恶修善。因为老家离城市不远,“麻三”经常早出晚归到城里捡垃圾废纸卖,晚上又回到村里的茅草屋中过夜。有时候见到她在城里捡垃圾,端一盒垃圾堆里捡的不知什么东西在吃,我就赶快买几个包子给她,再给她一些零钱,我也劝母亲吃素念佛,多行善事,多帮助像她一样可怜的孤寡老人,有时候就拿一点点钱,让母亲在村里见到她时拿给她。但是有一次母亲给她钱时,她竟然不肯要,听住在她家隔壁的邻居说,她身上只要有钱,就会被侄儿和侄媳妇来抢走,她如果不给还会被殴打,也就是说,别人给她的东西,无论是钱还是物,她自己几乎都不得受用。   

        前些天,听母亲说,“麻三”在城里捡垃圾回去的公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撞死了,是当场撞死的,鲜血把一条公路都染红了,对方赔偿了20万元,因为她无儿无女,这笔钱就到了侄儿和侄媳妇的手里,他们只用少量的钱把这个孤苦一生的老人草草安葬,大部分的钱就给自己的女儿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感慨,究竟是什么样的恶因,让她这一生如此惨淡悲苦?我问母亲,“麻三”以前有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为什么这一生会这样悲惨?

     母亲想了想说,要说大恶,恐怕就是那一件了吧。母亲说,“麻三”年轻时候是邻村的媳妇,刚嫁过去没多久,有一次到田里干活,刚好走到一处狭窄的小路时,一头肚子很大的母牛从她身边走过,母牛大大的肚子挤了她一下,她一时没有站稳,就摔下了路边的土坑,那土坑也不深,她并没有受伤,但是她却暴怒地抡起锄头,朝着那头母牛的肚子使劲挖下去,结果母牛的肚子当场被挖开了,露出肚子里的小牛,母牛肚子流血不止,疼得又挣扎又呻吟,最后渐渐低下了头,母牛和还未出世的小牛就这样死在她的锄头下。  

        事情发生后,牛的主人非常生气,跑到她家大吵大闹,要求巨额赔偿。她的婆家见她过门没多久就惹下这样的大祸,觉得这种凶残的媳妇不能留,现在会挖死牛,将来说不定会挖死人,就把她赶回娘家了。

     她回娘家不久,父母也相继去世,她孤苦伶仃一个人,经常到父母坟头上坐着哭,后来她的精神就越来越不正常了,有时候就去垃圾堆了捡一些人家丢掉的死狗、死鸡或长了蛆虫的火腿肉,去放在父母坟前,然后用双手去扒父母坟上的土,大声地叫父母出来吃,种种颠倒愚痴的行为,谁也不敢去管。

      过了几年,她在我们村里讨饭时,被村里一个叫金宏的光棍收养做媳妇,第二年好像怀孕了,但是因为她精神仍旧不正常,家里又穷又乱,丈夫时常拼命打她,有一次冲着肚子狠命用脚踢,就把肚子里的孩子踢掉了,她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是从此再也没有怀孕。过了一些年,丈夫也生病过世了,从此她就孤苦伶仃地捡垃圾为生。    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悲惨的一生。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无法了知每个人前世究竟种了多少恶因,但是因果有时候不一定都要推到前世,这一生所种的善恶因,慢慢的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也会显现出花报来,只是时间的早晚不同。

     这个可怜的麻三,她因为不闻佛法,不明因果,一时残暴愚痴的行为,带来的是一生的悲惨果报。佛说众生平等,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头牛或是一只蚂蚁,都一样怕痛怕死,爱惜生命,何况她打死的牛已经是一个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爱护自己的孩子,牛也一样,一切动物亦然。    

    但是在没有佛法的村庄,人们不明白众生平等、戒杀护生这种甚深的道理,人们认为只有杀人才算杀,杀猪、牛、狗、鸡、鸭、鹅只是生活需要,而杀老鼠、苍蝇、蚊子、菜虫等似乎反而有功劳,美其名曰“除四害”。

    “麻三”当时挖死母牛的时候,仅仅是一种愚痴无明,或是一种残暴习气,还谈不上对自己有什么利益,但是愚痴就是制造恶业的根源,因为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是思维在控制,一个思想愚痴的人,她的言行也必然愚痴颠倒。我不敢说她这一生的遭遇完全都是由于那头母牛的报复或者是打死母牛的现世果报,但是一定跟这件事有关系。

    而她的侄儿和侄媳妇这一生所做的罪业,必然也会在将来或来生受到相应的果报,虽然现在暂时拿了那么多钱看似天上掉馅饼,但是祸福相依,这样得来的钱恐怕也不见得能够长久使用。  

      写到这里,想起我所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她在五六岁的时候,父母端牛肉给她吃,她就坚决不吃。父母硬要逼她吃,她就问妈妈:“牛为我们耕田,我们还要吃它的肉,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妈妈愣了一下,说:“牛以前是为咱们耕田,但是现在它老了,耕不动田了,只能杀掉卖肉。”    小女孩不依不挠地说:“妈妈,你现在为家里干活,是不是等你老了,干不动活的时候,我们就把你杀掉卖肉?”    妈妈大吃一惊,觉得女儿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从此不敢再逼她吃肉,自己也渐渐戒杀吃素了。   

     这个小女孩真是既有慈悲又有智慧,短短几句话,就度化了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的“麻三”也有这样一个人来点化她,让她不至于造那么大的恶业,也许今生的命运又会是另一番轨迹了。

  慈悲平等,怜悯众生,这就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纯净善良,与佛心最相应,就像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一样纯真无邪。    佛说因果通三世,丝毫不饶人。《大宝积经》云:“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人们所有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今生来世的命运,我们只能从农妇“麻三”的故事中,去更加的警醒自己,愿我有生之年不离三宝,依教奉行,戒杀护生,广种善因,破迷开悟,断恶修善,念佛学佛,寻求解脱。也愿麻三和被她打死的牛母子解冤释结,都能离苦得乐,往生西方。

  <白棉花>>是一本讲述二战时期的故事书:一位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美国飞行员杰克从驾驶著的飞机上跳伞降落到河边的草丛里,昏迷了过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在莫言还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有关他能获奖的各种呼声已被媒体抬得很高了。之前,看过他的《红高粱》、《丰乳肥臀》,大名鼎鼎的《蛙》真没有见过,现在想看也有点不好买了。幸亏在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公布的时候,买了他的六本中篇。其实,相对于长篇而言,我更喜欢中短篇,篇幅短小,更易掌握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长篇扬扬洒洒几十万言,方块字铺满一页页的纸,看着都有点发怵。

《白棉花》小说的封面写着:《红高粱》的姊妹篇……也许是姊妹篇的吸引,也许是对棉花的太过熟悉,首先打开了这一本。在农民种植的所有作物里,棉花带来的经济效应要高出玉米、小麦等好多倍,当然,付出的艰辛也要高出小麦、玉米很多倍。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农民付出的辛劳是与经济效益成正比的,而经济效益最高的当属棉花。莫言自称,关于种棉花我自认为是半个专家。从播种到田间管理,不是“专家”也做不了这些事。谈到当时农药的厉害,用到了“毒三辈”,中毒而死的耗子被猫吃了,猫也毒死了;毒死的猫被人吃了,人也死了;人死了,要深埋,免得毒死狗,在莫言幽默诙谐的语言中可见当时农药的毒性。在我小时候,有很多村妇因夫妻间的吵架拌嘴喝农药的。如“1605、敌敌畏、氧化乐果”这样的有机磷农药是棉花除虫必备药,在我们那样的产棉县家家少不了这样的农药,而多数农妇是不识字的,买农药要问卖家兑几盖来杀虫子,赌气喝农药时更不会找毒性小的吓唬人,结果被吓的人彻底吓住了,赌气的人没有“赌”过“气”,代价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小说中,棉农们喷农药刚开始要全副武装,渐渐的人也有了抗药性。那时,听到谁喷农药中了毒是不足为奇的,用的都是“毒三辈”的药,鲜活的人又怎么抵抗得住。后来,有了抗虫棉,乡里的人们疯传,虫子咬上棉花叶就会死,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品种被棉农们采用,但效果并不是大伙儿传的那样神奇,之前的工序一点也没少,该打药打药,该除虫除虫。但新型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的安全系数确实高了,很少听到有谁中毒了,中毒了也不好意思说,说是打药的时候中了暑,反正和中毒没有关系。

我能理解小说的主人公马成功和方碧玉由农民成为棉花加工厂临时工时的愉悦心情,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跨越,但我深深懂得扎在农民堆里不被人当成农民看的优越感。起初,我爸在供销社后来被调到油棉厂工作,邻居都是农民,对我爸这样的人都高看一眼,也捎带着高看他的闺女——我,鹤立鸡群,人们把关注的目光肯定给了仙鹤。

  关于棉花加工厂里面的场景,我也是很熟悉的。从小就爱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前梁上跟他去上班,总爱在通向棉花垛的跷板上跳高高,看到有扛大包的人过来就赶紧跳到棉花上。爸爸把我带去就很少管我,他忙他的事,我就四处转悠,那时,我是最没事情做又可以悠闲的乱走的唯一的人,即使是厂长,也比不上我。其实,棉花加工期间,到处都是重地。别的地方我都可以乱走,但是生产车间从未去过。听着大机器的轰鸣声,总想去看看,每每都被带着红袖标的拦在门外,远远的就喊“小孩,走开,别来这玩。”我服从命令的走开时,他还甩出一句“谁家的傻孩子,来这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我被别人叫做傻孩子的事情和爸爸只字未提,和他说的都是在棉花加工厂里从未见过的新闻。

后来,爸爸下岗回家开了一个棉花加工的作坊,收购籽棉加工成皮棉,然后卖掉。十几人间的劳作比不上工厂的规模,所以只能算是作坊。这下工厂开到了家门口,之前没有进去过的生产重地,一下子摆在了我的面前,无非就是棉花轧花机、打包机等装置。轧花机把籽和棉分离开,打包机把皮棉打给方方正正的大个子。小说中的许莲花被飞速旋转的机器把辫子卷了进去,她的头顿时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光葫芦,又恶心又恐怖。也让我想起,当时在我们家做工的一个近门姑姑,也是一个大辫子,又粗又长,爸爸总是嘱咐她把辫子盘起来,盖上帽子,她不听,可能是嫌那样丑,总是把辫子藏在衣服里。当然,我家没有发生小说里那样悲惨的一幕,要不然,公安不但饶不了我爸,就是我堂爷近门姑姑的父亲我爸也没法交代了。危险的棉花加工,不出这事,难免出别的事。那天,我和妈妈正在准备午饭,就听到传来“快停车”的喊声,电闸打火冒出的一丝火星,顺着棉绒著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洁白的棉花变得乌黑,近门姑姑由于头发上沾满了棉绒,乌黑的头发变得焦黄,还有一股子难闻的焦糊味,她迅速地从轧花机上跳下来,被眼前的场景吓住了。打那以后,她戴上了工作帽、口罩,只有两只眼露在外面,和其他男工没有区别。出现这样的火灾是第一次,那些工人和赶来帮忙救火的邻居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泼水的、拿扫帚扑的,爸爸让大家用土盖上棉垛,幸亏就剩下一堆籽棉,早上盖上土,下午揭开那一层黑黢黢的籽棉,底下还是洁白的一片。

从那以后,我总爱站在厂房的大门口,虽然墙上写着“严禁烟火”的字样,我还是提醒吸菸的人把烟掐掉,把墙上不会说话的字挪到了我的嘴上。

篇二

<白棉花>>是一本讲述二战时期的故事书:一位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美国飞行员杰克从驾驶著的飞机上跳伞降落到河边的草丛里,昏迷了过去。镇上的八岁男孩克俭发现了天上的“白棉花”并找到了杰克,克俭冒着被日本兵发现的风险和镇上的人们一起收留并救治了杰克,医治好杰克的伤寒病症并最终使得杰克重新走上战场。

在这期间,杰克和克俭二人发生了真挚的友谊。在杰克生病期间,为了使杰克能早日康复,克俭、思玉这几个孩子不停的给杰克找药方子和到串场捉鱼给杰克补充营养、为杰克找书……不过,最终杰克还是为中国人民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读完本书后,我深刻的感受到,只要一个人能够真城的对待他人,为他人着想,就像克俭和杰克一样,即使语言千差万别,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关怀、友谊,一定能够成为好朋友的。

我还感受到,战争使得人们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只有和平才能使人们幸福生活。克俭八岁时的旧中国和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完全不一样的,克俭只能吃到麦糁子饭,而我们现在每餐都可以吃到大米饭,所以,我们要抛弃战争追求和平。我们要感谢 领导下的新中国,让我们能够一直在和平、富强的国家生活。

篇三

我喜欢看书,我更喜欢关于历史和战争的书,黄蓓佳的《白棉花》 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的关于战争的书就是《白棉花》了。

这本书写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克俭在一场意外中发现了从天而降的“白棉花”——那个飞行员,并找到了那个病重的飞行员,在大家的努力下,才把“夹克”从阎王面前拽了回来,但由于语言不相通,他们之间无法交流。“夹克”完全康复后,克俭发觉了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杰克交流。后来,在一天深夜,杰克与克俭一家依依不舍的分别了,杰克被保安旅送到了战场,后来不幸身亡了。读了这本书,我十分激动,因为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在那个抗战年代,飞行员就是拿金子堆出来的人,党找他,日本人找他,就连保安旅也找他;但是我们现在是抗战胜利后的60多年后,对于科学发达的今天,飞机和飞行员不再是让人觉得很稀奇甚至是随处可见了。那时候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连稀粥泡焦屑咸鸭蛋都是美味,虽然稀粥泡焦屑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让我现在吃的话估计饿死我也不吃,克俭一家没有给飞行员补元气的荤腥,克俭他们只有去捉鱼虾、捕黄鳝。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由于飞行员杰克是美国人,与克俭一家语言不通,所以他们无法交流。这本书中,如果克俭他们会说英语,就不至于要用画画的方式了!

可是在那个年代,8岁的克俭和14岁的姐姐哪里有书念!更不用说学英语了;但是,现在的中国发展很快,我们学校小学一年级都学英语了,学英语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但我有时还嫌学习苦,这本书,我心里想:我应该认真地学,好好地学,把握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流利地与外国人交流的愿望。 《白棉花》这本书,我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的生活是无数个中国 员的鲜血换来的,我是优秀的少先队员,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只有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才不会再被外国人侵略,因为科学落后就会挨打!

绝对有影响。 不是一点半点的,是很严重的,

1、夫妻吵架时,很少在意孩子的感受,有时双方会随意争吵,甚至动手、摔东西。 孩子看到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谴责,他因此很害怕。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久了,就会对别人大声说话的行为变得敏感,变得胆小。

2、夫妻间频繁吵架,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之间有爱。 这样一来,孩子的性格就会慢慢变得内向,心里总是有压抑感,会感到自卑。

3、夫妻矛盾不断,就会让孩子认识到“家庭就是矛盾不断”,对家庭产生抵触和反感。 同时,孩子变得敏感多疑,不敢相信人与人能真诚相待,讨厌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社会困难。

4、夫妻吵架多了,自然会对孩子失去兴趣,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生理双重问题,往往导致抑郁症。

5、因为父母吵架很多,经常会让孩子感到悲伤,或者不能让自己幸福。 长期以来,孩子对生活失去兴趣,不再冷漠、爱和责任感,长大后甚至性格和行为会变得孤僻。

图来源网络

文/她言

胡翠萍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啥文化,和老公是媒人的撮合下,二人觉得有意就去城里办了婚证。

翠萍的老公大江,人憨厚老实,但人心很善良,这也是翠萍嫁给老公的主要原因,因为翠萍知道老公这个人不会欺负她,没啥坏心眼,不像村里其他人,老是爱占翠萍的小便宜,比如买东西故意刁难她一番,每次翠萍被欺负又不敢反驳,所以她都尽量躲着村里的那些人。

她老公就不会,翠萍在老公身上看到的只有善良,不会欺负她,所以在媒人的撮合下,翠萍就和老公大江领了证结了婚。

领完证回家那天,村里好些年轻的同辈人都说,“两傻子凑一起,天生一对啊”翠萍和老公没有和他们吵,与其有吵架的时间,还不如回家多干活才是实在。

后来阿,胡翠萍生下一女儿,为将女儿养大,老公在女儿2岁的时候随村里的大住去了外面工地干活挣钱,临走前还给家里抓了条狗养,说家里有条狗也多个伴。

图来源网络

翠萍独自一人在家带着孩子,很苦很累,有时候女儿醒着的时候她就把女儿背在背上,干农活,做家务;女儿睡着的时候,翠萍就把女儿放床上,然后去干活,不过干活的速度却是比平时快了2倍,她要争取女儿在醒来前就把活干完。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4年,老公依旧在外打工赚钱,每年过年过节的才回趟家,对家里的事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当年自己亲手抓回来的狗看见他都是汪汪的大叫,那样子就是在对一个陌生人一样。

家里的翠萍也有了变化,翠萍变的有些苍老,都是这么些年辛苦的生活导致的,女儿也长大了很多,小丫头活蹦乱跳的煞是可爱,别的小女孩都怕狗,可翠萍的女儿不怕,反而和家里的狗玩的很好,感情还很深。

这天是女儿的生日,老公一大早就打来了电话问候,翠萍也在这一天去了县城,县城距家有7公里的路程左右。

翠萍坐村里人的三轮车去的,还带上了女儿和家里的那条狗,本来是不带狗的,可它一直叫唤个不停,还咬翠萍的衣服,翠萍不忍心就一起也带进了县城。翠萍准备去城里菜市场买点好吃的,来给女儿庆祝。

图来源网络

可就在翠萍买菜付钱的时候,翠萍抓着女儿的手松了,拿出了钱付给菜店老板,随后就一人恍恍惚惚的逛了起来。

翠萍直到10几分钟后才发现女儿走丢了,于是赶忙回到了原先的摊位,可哪里还有人,就连那条狗也不见了。

这下翠萍急了,放下手中的菜便开始寻找,可找遍了都没有踪影,最后翠萍抱了警,警察人心眼也好,帮着一起找,可找了一天,最终也还是没有消息。

绝望的翠萍在警察的安慰下,回到了农村家里,本来翠萍是不想回家的,可翠萍的身体却出了状况,没钱睡城里,于是就在警察的帮忙下回了农村。

回到家的翠萍是怎样都无法安心,她想出去寻找,可身体又痛了起来,整个晚上都是痛着过来的。

到了第二天,翠萍想着起早点去医院看看,她不能倒下,因为她还要寻找女儿。

就在翠萍准备出门时,家里的那条老狗摇着尾巴出现在了翠萍的视线中,这让翠萍一喜,心想女儿可能也回家了,于是快步跑了过去。

果不其然,在老狗身后10米处,一个小女孩正无力的走着,这女孩不是翠萍的女儿又是谁?

翠萍看见女儿,就发了疯似得跑了过去,然后一把抱住了女儿,嘴里说着:宝贝,对不起,妈让你受委屈了,妈该死之类的话。

图来源网络

女儿第一句话是:妈,我好饿。

翠萍抱着女儿回到家,做了些饭菜给女儿吃,良久过后,6岁的女儿说:妈妈,我和狗狗贪玩就走丢了,后来我们又乱玩了好久,结果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后来还是家里的狗狗带我回了家,咬了咬我的衣服走了一阵,然后我就跟着狗狗走了,晚上的时候我就睡在了去城里的那条小路的亭子中,狗狗在一边陪我。

第二天又继续跟着狗狗走,没想到那条小竟然真的可以回家。

翠萍听完还是有些后怕,多亏了家里的狗懂人性,以前就发现那条狗喜欢去那条没什么人的小路上乱玩,没想到还能去城里,这次居然还救回了自己的女儿,翠萍心里有一万个感谢。

本来翠萍打算把家中的这条狗给卖了的,毕竟有点老了,现在翠萍是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就让它一直在家里养着吧,直到它百年之后!

原创情感故事,抄袭必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69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