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岩诗句

关于灵岩诗句,第1张

1 游灵岩山寺诗句

《游灵岩山寺》

诗人 晁说之

昔爱屏作山,今爱山作屏。

还曲不可数,两目徒荧荧。

须臾背负巘,恍惝面对陉。

屯聚阵脚马,罗列仙女軿。

秀色非有无,花气自芳馨。

翠麓下靡靡,危峰上亭亭。

借问深几何,飞鸟中暂停。

众异者明孔,白昼观辰星。

霜令殊未酷,黄蕊间青青。

连岫鏁宝符,重壁藏修灵。

世俗那得见,见形不识形。

言念朗法师,于此老禅扃。

应化今何到,空余虎上经。

我如梦中游,梦梦入杳冥。

尔来尘滓醉,不觉一朝醒。

下山如梦断,独疑在茅厅。

朝云到人世,飘飘细雨零。

2 描写济南的诗句

《趵突泉诗》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趵突泉》

(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登千佛山寺》

(明)边贡

窈窈寺门敞,苍苍山径微。风轻不落帽,云近忽凝衣。

《泛湖次暮春佛寺韵》

(明)边贡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层层。横桥积雨斜仍断,卧石临溪净可凭。

《观珍珠泉》

(清)爱·玄烨

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济南二首》

(清) 顾炎武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济南杂诗》

(金)元好问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鹊山亭》

(宋) 曾 巩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束野岸,鹊山溪黛入晴天。

《题珍珠泉》

(清)爱·弘历

济南名泉多,岳阴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与珍珠。

《咏趵突泉》

(明) 胡缵宗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游历下亭》

(清) 黄景仁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秋云拂镜荒蒲芡,水气销烟冷画图。

《珍珠泉》

(清)蒲松龄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白云湖夜泛》

(明)李开先

夹岸人烟水四围,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楫鼋鼍出,树底鸣榔鸟雀飞。

《北渚亭》

(宋)苏辙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登汇波楼》

(元)张养浩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

(明) 王世贞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五龙潭七十三泉》

(清)郝植恭

潭西精舍听泉声,七十三泉新得名。润物始知流泽远,出门无失在山青。

《北珍珠泉》

(明)晏 譬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登历下古城》

(唐)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

《赋得秋柳》

(清)顾炎武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华不注》

(清)黄景仁

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纡。更无山附始知峻,尚许客登何患孤!

《灵岩寺》

(宋)苏辙

青山何重重,行进士囊底。岩高曰气薄,秀色如新洗。

《客有询济南风景者》

(清)王苹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千佛山》

(清)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宋)王安石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岩青霭落潺丢。

《昔我游齐都》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

3 描写山东的诗句

刘凤浩《咏大明湖》

三面荷花四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送灵岩新住持赴寺 王安石(北宋)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窈窕,千岩青蔼落潺?

山祗啸聚萧神宝,象众抵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

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轩窗势耸云林合,钟磬声高鸟道盘

白鹤已飞泉自漫,青龙无迹洞常寒

更闻雷远相从乐,性迈尘嚣岂可干

泰山 石介(北宋)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

寰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4 带有泰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泰山的诗句(一) 泰山吟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泰山吟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明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关于泰山的诗句(二)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元王奕 江右书生枉白头,杖藜始得此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 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元康渊 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

谁似西堂知解脱,不教忧色到朱颜。 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元王珩 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

闻道谋身官勇退,得闲何必待功成。 呈灵岩方丈元张士明 清亭忝民牧,倏尔两月余。

恳侧理辞讼,仓皇行简书。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有山忽北转,宛然梵王居。 云萝隔烟树,经阁参浮图。

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峭壁龙蛇窟,悬崖虎豹区。 野猿啼町疃,海鹤舞庭除。

僧闲看贝叶,客至翦新蔬。 胜景跻寿域,禅房列周庐。

山前回首望,一梦恍相符。 登泰山元贾鲁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 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

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 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

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 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

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 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

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关于泰山的诗句(三) 西溪元王旭 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

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 薄俗无高隐,清时有逸才。

近岩多隙地,松竹更须栽。 游竹林寺元王旭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寺古僧徒稀,山深岚气冷。 待游未终兴,红日忽倒影。

曳杖披螟烟,长歌下前岭。 酆都峪元李简 石洞荒凉树影孤,洲人相语是酆都。

泰山石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关于泰山的诗句(四) 再书王母池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游泰山其一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游泰山其二唐李白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游泰山其三唐李白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游泰山其四唐李白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扩展阅读:形容泰山的诗句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因此谢成功。

日观仙云随凤ا,天门瑞雪照龙衣。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5 描写雁荡山的诗句(名句)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6 有关钱塘潮的诗句

1《钱塘春感六首》

年代: 元 作者: 王逢

紫罽軿车从六龙,尽随仙曲度青空。

苍山楼阙旃林里,赤羽旌麾野庙中。

百姓未忘周大赉,成都元有汉遗风。

流莺不管伤春恨,冲落桃花满树红。

2《送王才归钱塘》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南归犹落魄,北上已蹉跎。

草草官亭酒,劳劳客路歌。

亲知今日少,山水故乡多。

匕首空留在,酬恩竟若何?

3《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昔乘野艇向湖上,泊岸去寻高士初。

折竹压篱曾碍过,却寻松下到茅庐。

4《旅次钱塘》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5《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

年代: 明 作者: 陈汝言

吊古上灵岩,日暮下琴台。

萧萧红叶落,采香人不来。

鸱夷称得计,句践亦尘埃。

钱塘潮

1产生原因

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2涌潮地

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这三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

3观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 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7 描写石刻的诗句

姑苏台杂句(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陆龟蒙)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谢谢师兄的关心,看起来貌似师兄不仅仅在点拨末学自己, 难道gaominghaogmh师兄也是有出家念头,而被师兄“救助”的?灵助师兄,末学的意见和 gaominghaogmh师兄的意见一致。师兄对我们似乎有点误解。不是重形式,而是这个实质需要形式,不是么? 谢谢师兄的关心。

另附妙莲大和尚的开示

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录自妙莲老和尚开示: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末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碍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老黑。”像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盘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以后,他修一修就退转了。但是印光大师他不是,「久而弥笃」。随着时间越久,这个佛号越念越有味道,越念信心越坚强。这个「笃」就是真实,越加的真实。是怎么个真实法呢?这以下分二段来说明,先看第一段。

老实修行—师修净土,久而弥笃。二十六岁,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乃辞师前往,三载之中,除念佛正行外,犹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迳路修行,理事无碍矣! 这是印光大师他最初的参学,入众参学。印光大师是二十一岁出家,他前面的五年是依止师长而住。到二十六岁以后,他就到外面去参学,而在当时有一句话说:南有高旻,北有红螺。

在这个大陆当中,南边的是金山的高旻寺,参禅的地方,这个道风最好。北方呢?是红螺山资福寺。就是十二祖彻悟大师的道场,不过那个时候彻悟大师已经往生了,但是他的道风留下了,所以印光大师就仰慕这个道风而来,到了这个净土道场去,这个时候就拜辞了师父,在那个地方又住了三年。

这三年当中,他最初的六个月是做行堂,他还没有进入念佛堂,有半年的时间做行堂,再次第的到念佛堂去。这三年当中,除了念佛正行以外,他也研读大乘经典。这个大乘经典也是很重要,我们要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的。你有这种菩提心跟正知见,你念佛才有力量,这也是有需要。研读经典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迳路修行,理事无碍矣!」这个时候深入经藏,不过印祖的深入经藏,我们从《文钞》来看,他主要以天台宗为主。你看他的《文钞》,很明显,他的若教若观都是依天台。妙契佛心,合乎佛陀真实的智慧。在所有的法门当中,选择「径路」。

这个「径」, 就是直截了当而不弯曲,直直的。在整个成佛当中,有些人是从这个地方去弯一个地方再回去。他不是,直截的,「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乃至于理事无碍。

这个是印光大师他最初的参学。 这当中总共是花了五年的时间,亲近红螺山资福寺,这个是在大众的参学。再看到第二个影响他这一生的因缘。

越二年,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 凡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三昧。

他在红螺山前后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以后, 他就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在那个地方等于是阅藏经,前后有多久呢,凡三十余年。这个三十余年当中,他坐了二期的闭关,有六年的时间闭关,前后是二期,一期三年。在那个地方他也讲一部经。印光大师一生很少讲经,但是他讲一部经,讲什么呢?他就讲《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讲过一部,后来就没有,我在《文钞》的记录里面,就没有看到他有讲经的情况,有三十余年在那个地方自修。

「终清之世」,乃至于清朝的结束。「始终韬晦」,这个地方很重要,从始到终都是韬光养晦。这个「韬」是隐藏 ,把我们的功德隐藏起来,不要让人家知道。这个「晦」是昏暗,我们表现出来一副没有修行的样子,表现出一副很平常的样子。怎么表现?「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他也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也不愿意人家知道他名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期昼夜弥陀,早证三昧」。

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如果对我们自己的要求,如果说我们只想散散乱乱的持戒修福,那当然就不讲了,我们就是只喜欢一个小小的境界,我们就很满足了,当然这一生就是这样子,一天过一天也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想今生成就大功德,这件事情,「息诸缘务 一心行道」,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功德还没有成就坚固之前,你万缘都要放下。

你看印光大师凡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不是三年,是三十余年,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件事也是他以后能够影响很多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这个基础是打下来的。

我曾经听一个老和尚说,他说学佛,不是一个短跑,而是一个马拉松。就是说,你刚开始跑很快,这不一定哦, 它不是百米赛跑,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一个马拉松,看谁有耐力,这个恒常心,这件事情也是很需要,三十余年。这是印光大师他从最初的参学,到最后的专修,总共是有三十五年的时间。

后来他就在六十八岁的时候离开普陀山,创建了灵岩山寺,六十八岁到灵岩山,八十岁往生。不过他到灵岩山以后,他等于是一个幕后的住持了。

求事业—西园寺

  西园寺,别名戒幢律寺,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的寺院,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想要事业有成、顺风顺水,西园寺是你最佳选择。

求姻缘—苏州灵岩山寺

  灵岩山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被誉为全国十大求桃花圣地,很多人来灵岩山寺求姻缘。总而言之,想求桃花,来这里就对了。

求和合—寒山寺

  寒山寺是佛教圣地,寒山、拾得作为“和合文化”的形象,雍正御封为“和合二圣”,民间传称为“和合二仙”。故此便有,求和合,到寒山一说。

求学业—文殊寺

  文殊寺始建于东晋年间,为高僧支遁所开创,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苏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所以文殊菩萨特别受家长和考生青睐。

求子—重元寺

  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与寒山寺、灵岩山寺及保圣寺同时代。求子必求观音结善缘,由此,想要求子的游客必不能错过重元寺。

保平安健康—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想保平安健康,那就去玄妙观吧!

大家看看国际大报--联合报--以下一宗新闻 在欧美有人们已把神职人员标记为有组织性侵犯儿童

在中国香港的蠢羊们还在齐齐帮萝柚做Facial

供*牧享用 仲要带埋自己个女去添 你话系咪好鬼醒 QUOTE: The Associated Press

29 October 2010 Victims: child sex abuse is crime against humanity By NICOLE WINFIELD

The Associated Press Updated 1:19 PM Friday

October 29

2010 ROME — People who were raped and molested by priests are gathering in Rome this weekend to launch a petition demanding the United Nations designate systematic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as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Organizers said the Sunday gathering would mark the first time that abuse surviv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 gather for a day of healing and to demand greater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Vatican A few hundred people from a dozen countries are expectedOrganizers had hoped to stage the demonstration in St Peter's Square

but said they had to move it a few hundred meters (yards) away because the Holy See declined to give them accessOrganizer Gary Bergeron

abused as an altar boy by a Boston-area priest

said Friday the issue needs to be treated as a global one 2011-08-06 11:50:16 补充: "If it can happen in an institution like the Catholic Church

it can happen anywhere

" he told reporters at the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If it can happen to me

it can happen to anyone" 2011-08-06 11:51:03 补充: Organizers plan to launch a petition asking the United Nations to designate "systematic"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as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2011-08-06 11:51:14 补充: Under Article 7 of the UN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U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is defined as an act mitted as part of a "widespread or systematic attack directed against any civilian population"

参考: springfieldnewssun

有人在知识+散播诬蔑基督信仰的文章,以下做出澄清:forum1ch/gogo/viewthreadtid=14 以恭敬三宝为由,在精神上麻痹信徒,使信徒对他们绝对服从(师父讲的都是对的)

磕头恭敬,甚至女人肉体供养行*等。一时间

大乘邪教区 贪僧、无赖僧、*luan僧(同性、异性及两性恋)和假僧(养老、养病、求生存、政治避难、逃避法律制裁及梦想发大财者

寺院剃度或自己剃度均有)遍布各 寺

无所不为

甚至无恶不作

令人触目惊心: 其中制造暴力事件(爆炸事件和动用guns)寺庙有:广州光孝寺(1999爆炸案

明生为现任方丈

全国政协代表,中国头号黑道假和尙)、广州六榕寺(2004爆炸案)及河南少林寺(永信为方丈

美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中国头号杀手假和尙)。 打人致死的寺院如:五台山显通寺

伤人杀人最多的寺院如少林寺。 打人致残案如:开封相国寺和苏州灵岩山寺。 动用黑社会势力夺权的寺院如:抚顺善缘寺(当家师涉黑)、南昌尤明寺(知客涉黑)、河北正定临济寺(点座师涉黑)和广州光孝寺(方丈涉黑)等; 住持带比丘尼携钜款"潜逃"的寺院有:辽宁辽阳龙凤寺。 行赂买方丈位置的寺院如:汕头灵岩寺、福州西禅寺、贵阳弘福寺和少林寺等。 集体斗殴的寺院有:陕西法门寺(八十年代)、辽宁海城弥陀寺(2005)、辽宁凌源凌云寺 (2006)、成都昭觉寺(2008)、五台山显通寺(2007)、吉林梅河龙泉寺、鞍山千山龙泉寺、丹东凤凰山朝阳寺(方丈为圆林

中国十大"高僧"之 一

中国头号跳大神儿假和尚)和苏州灵岩山寺等。 白天僧人在寺院搞*luan的寺院有:辽宁辽阳广佑寺(臭名昭著的假和尚月照曾在此任住持

就任方丈当天被公安部抓走;在其任住持其间

举办一次水陆法会

一次骗取一亿多元)和南昌尤明寺(住持是一诚的弟子

一诚是中国佛协会长)等。 参与贩毒的寺院有:哈尔滨极乐寺和洛阳白马寺等。 对行脚僧不负责造成其自杀的寺院有:上海玉佛寺(觉醒为方长)和菩陀山普济寺等。 外来僧入寺长住需交红包的寺院有:陕西法门寺、福州西禅寺和苏州灵岩山寺等。 称住持为"老大"的寺院如:宁波香山教寺等。 寺院僧人公开和世间女人乱搞男女关系的寺院有:厦门南菩陀寺(圣辉为方丈

中国佛协常务副会长

全国政协代表

中国头号异性*luan假和尙,已辞职)。 普通僧人"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的寺院有:上海玉佛寺、海南南山寺(新诚为方丈,中国头号同性*luan假和尙)、菩陀山普济寺、广州光孝寺、杭州灵阴寺和深圳弘法寺等 另外

打着寺庙招牌大搞同性*luan僧有:照元(辽宁)、道吉(辽宁)、大圆(辽宁凌源

道吉徒弟)、照福(辽宁兴城)、新诚(海南)、心照(贵州)、宗性(成都)及宁波阿育王寺和九华山百岁宫住持等等。 大搞同性*luan的寺院有:哈尔滨极乐寺、沈阳长安寺、辽宁锦州北普陀寺、河北刑台普济寺、天津大悲禅院、青岛湛山寺、成都文殊院、福建泉州开元寺、海 南三亚南山寺及贵阳弘福寺等(准确地讲

各大中型寺院

尤其是里面的佛学院都隐藏着同性* luan者

只不过多少而已)。 两性*luan僧有:大醒(辽宁喀咗

道吉徒弟)。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超过九成的和尚娶妻生子,现象之普遍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地步。 因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名扬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是大陆媒体记载中最早出卖“新年敲钟权”的寺庙,从1998年左右开始,业内的一个传说是,寒山寺早在2002年,首钟就能卖到2万元。 由于获利颇丰,“新年敲钟权”风行全中国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寺,南京栖霞寺、镇江金山寺、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天津荐福观音寺、烟台号称“太平晨钟”的太平庵、北京戒台寺,或是明码标价,或是拍卖竞标,让清净佛门染上了浓浓的商业味。 报导引述一名卖钟声的仲介人说,他的公司能得到寺院高达35%的佣金回扣,可见利润之高。除了官员用公款买钟声外,一些企业也买下敲钟权送给官员。仲介人说:“这件事花钱不多,投官员所好,而且又让人不觉得是贿赂,比新年团拜还强!” 一名宗教界人士评论说,中国大部分寺院仅凭香火钱,仍然可以过得很好,无需如此贪心;各个寺为了都想让自己的钟声卖出最高价,难免勾心斗角。 除了卖钟声,一些寺庙道观也盛行卖“第一炷香”,《国际先驱导报》另一篇报导指出,湖南南岳衡山一些宗教场所,每年春节前后或一些神灵的诞辰,前往烧香的领导干部的专车络绎不绝,新年的“第一炷香”已被炒至十多万元。 佛教界更多丑陋的黑暗内幕:forum1ch/gogo/viewthreadtid=90&page=2

有人在知识+散播诬蔑基督信仰的文章,以下做出澄清:forum1ch/gogo/viewthreadtid=14 以下网站文章多达三千篇,我们提供您基督信仰的正确内涵forum1ch/gogo/indexgid=5内容:达文西密码「问题」、圣经预言、天堂阴间异象、个人见证、圣经科学见证、考古论证,基督信仰疑惑解答、神创论VS演化论 ====== 以下针对他的攻击做出更详细的回应,希望您不要被误导 圣经令人战栗吗?圣经歧视特定族群吗?圣经主张色情暴力吗?这都是对圣经「断章取义」的缘故如果对圣经及基督信仰有疑问,可参考^^forum1ch/gogo/forumdisplayfid=17 内容包括:「新约圣经」疑惑解答「旧约圣经」疑惑解答"经文"疑惑解答"教义"疑惑解答上帝的作为令你「困惑」吗?…还有其它解答,欢迎连结以上网址查阅^^ 有人列举所谓弃教资料的确有人后来放弃了信耶稣,这并不是怪异现象,上帝要的是「真实的信心」其它宗教就没有离教者吗?有!更多!而且纷纷转向耶稣 在台湾,基督徒人口在这几年急速上升!四年间增长近五成!而且明显有一股「青少年的耶稣热」!最新普查,中国香港基督徒人口在过去数年大幅增长! 又如韩国,约三成人口信耶稣了,年轻人更是破半!(难怪韩剧常出现教堂情节)新加坡每五人就有一人是信主的,马来西亚官员说华人信佛者大幅下滑,信主者已超过三成!(难怪很多星、马歌手都是基督徒) 六○年代,尼泊尔基督徒仅50人,现在已经有六十万!在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大批大批佛教徒改信耶稣,这些国家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已经逼近一成,柬埔寨的教会每年以三成增长率快速激增!十年间由05%跃升超过2%!蒙古的藏传佛教也吸引不了年轻人,由原本不到十人,在短短十年间暴增到数万人!在泰国曼谷有一间泰京教会会友破万人! 据最新盖洛普统计,约6%日本人自称是基督徒,青少年当中更超过一成!而中国大陆信耶稣人口已经破亿!! 结论:信耶稣已经是一股「潮流」,欢迎大家一起来信主!! 其实很多人都曾有离教经验,最后又「回来」了,而且比离教前更加坚定大部份基督徒都曾经历「信仰冷淡期」,个人虽不算正式离教,但的确也曾走过比较低潮的阶段,这是大部份基督徒难免遭遇的过程然而,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当「信仰复兴」的时候,才会更加明白为何要信耶稣,甚至更加投入、火热就像一个根基被拆毁又「重建」一样,比之前的「更加稳固」 事实上,有许多著名人物肯定圣经、为基督信仰做见证(数百篇)forum1ch/gogo/forumdisplayfid=12基督徒「丑闻」??(「澄清」网友对基督徒罪行的偏颇成见)forum1ch/gogo/viewthreadtid=150 攻击者 你好,佛家岂不是说「诸法因缘生」?你既然学佛,岂不应相信任何事物现象都是诸多不同因素的假合和?那么你将罪恶单单归因于基督教岂不偏颇?例如泰国色情氾滥,据调查年轻人心仪色情行业,小沙弥在寺院遭 染上爱滋病,泰国、缅甸等佛教兴盛之区又是全球重要毒品输出国,难道我们也要归因于佛教主张吸毒或色情吗? 其实,若要列举「丑闻」,佛教难道就没有吗?有!而且还不少forum1ch/gogo/viewthreadtid=90 女信徒泣控 地藏晚课 住持逼献肉体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27 04:11" 〔记者洪瑞琴、吴俊锋/台南报导〕黄姓妇人昨天在民代陪同下,控诉台南市九华山护国地藏禅寺住持法昌和尚以「阴阳双修」、「地藏晚课」为由与她交媾,关系维持8、9个月后,发现有其他师姊遭受类似迷惑,她才恍然大悟。 黄女说,法昌白天披袈裟,晚上喝酒玩女人 18岁女一日接客11次 居士嫖妓要先念经消业障!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9/16 16:13" 就连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慕名而来,甚至要求她「服务前先念经,可以消除业障。」居士才带她进房办事。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2/18 10:42" 在台南市开道馆传授佛法的李姓男子,和罹病妻子分房,却以「双修」之名和黄姓女信徒上床,黄女为他产下一子 李男接受社福单位访视时坦言,「预见」儿子会继承他传授佛法的职志,会在儿子成长过程导引「入色」 出家人诳语 住持涉诬告自由 更新日期:"2010/11/05 04:11" 禅寺比丘尼林美月涉妨害自由、恐吓等罪

来到山脚下,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是一种清福。

灵岩山没有机动车道,所有人上山必须步行。释明学长老多次谢绝十方善士要捐修机动车道的好意,只是为了保持灵岩山寺这种传承已久、清净简朴的道风。

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峰,翠峰迤逦。山峰虽不高,但很是幽静。隐约可见山顶有一宝瓶出林间,那是灵岩山寺多宝佛塔顶的宝瓶。进山的小路全由石板铺就,每段有三十三级台阶,而后是一平台,供人歇脚,而后又是台阶。两侧茂林夹道,针叶和阔叶林木交相辉映。泛黄的阔叶林,斑斑驳驳隐在林间,甚是让人欢喜。小路两侧时有小生意人,做着糊口的营生。有位老婆婆坐在他们中间,像一尊雕塑。约有八旬了,守着一筐腌制的野菜。满面沟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看到她时她正吃着东西,用小塑料袋包好了,艰难地塞到口袋里。

来来往往的行人,欢声笑语,四处照相。由于灵岩山名刹并不对旅游团开放,来着多是附近居民和散客,也有居士、敬佛者来此礼佛。只为那一片人间净土。

我慕名而来,为了找寻一个答案。

许是久未锻炼身体,拾级而上不久我便觉汗流浃背。偶有一阵清风掠过,急促的心稍加缓和。驻足,观赏四周的自然之美。我已过半程,这里树木环绕,清凉幽静。而脚下一百五十米远的地方,今天的苏州,繁华热闹。

偶遇一法师,我行礼后询问灵岩山寺还有多远。师父引我到近旁的小院。“这里是印公的舍利塔院,你是居士,可以进去礼塔,很是庄严。歇一歇再去寺里吧。”我谢过法师。一扇漆黑的小木门,立在不起眼的灰色水泥墙壁上。门上有告示:此院安放骨灰,游人止步。居士礼塔,随手关门。我轻轻推开门,从涌动的人群中闪了进去。

门里门外,两个世界。

院内极幽静,异香不断。墙外的喧闹声已不可闻。主建筑是印祖的舍利塔殿堂,隔天井相对的是印公纪念室以及念佛堂。两侧回廊题满印公以及文人的墨宝。院内广植林木,两棵苍翠的大树遮蔽了大半个天井,阳光疏疏朗朗投到石板地面。堂前廊下盆景栽种黄菊、玫瑰、兰草、香花。舍利塔殿堂内传出一句句的“南无阿弥陀佛”。柱上楹联为弘一大师撰写。真是离垢清凉之地。再多的烦恼一到此地也会烟消云散,瞬间得到解脱。古刹,永远是人心中的净土,不管信佛与否。

我现在只觉得阵阵清凉萦绕鼻息。

在印公舍利塔前恭敬上三炷香,顶礼,绕塔徐行。这一刻,跨越了时空。我仿佛看到印祖种种修行的场景。那是一种令人敬仰的修行精神,是一种大慈悲,大智慧。舍利塔后,殿堂的后墙高悬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德像。从东晋净宗初祖释慧远到民国净宗十三祖释印光,正中间是阿弥陀佛圣像。甚是庄严。佛教并不是有神论者,所有善恶果报,六道轮回皆由心造,核心是人。佛陀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陀,因此佛家讲众生是佛。因而佛教不是有神论者。佛教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融入红尘。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偈语:佛法住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与印祖同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是近代统摄诸宗的大师,他一生致力于推广“人间佛教”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的影响。而有世人并不了解佛法本身,只是站在外道角度说佛教,实在大谬。人间种种,哪一种不是佛法。所谓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弘一律师曾问印光大师:“师父,佛法究竟如何救国救民?”印光大师慈悲开示:“因果之法乃是救国救民的急务,要使人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拯救世道人心,必须从此入手。”当下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种种不安定的因素还在我们眼前以及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危害着众生,而且这些不安定因素也是众生。世上还有战争、灾难、事故,还有那么多的苦人,那么多被遗弃的人在社会的最底层惨烈地挣扎着。无论我们是否富足,都不能忘记世上有比我们苦的人,需要我们尽微薄之力助他们脱离业海。无尽苦海之中,常作渡人舟。人世间一切业障的原因终离不开“贪、嗔、痴”。由于贪欲不得满足而成嗔恨,嗔恨不消灭会成为痴,进入魔道。由是感召种种业障。倘若众生都能笃信因果,相敬相和,法界自然安详。

印公的舍利塔院甚是清净庄严。我驻足很久,静静感受。

人生有多久?只在一呼一吸间。

我自是薄地凡夫,更应当常生惭愧心、忏悔心。世间种种名利,如过眼云烟,我早不牵挂。唯一执着的是好静。因为执着,所以产生烦恼。世俗无法满足我绝对的宁静,我只能投身在故纸堆里,找寻一片净土。现在觉悟,除非把心修好,只有破除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否则我一世无法获得宁静。如同觅兔角。破除了这四相的执着才能自在。

离了印公舍利塔院,关上那道门。又回到当下,心轻了些许。

灵岩山寺的山门,简朴庄严,与我想象中的一致。天王殿的弥勒菩萨与常见的大肚佛形象相差甚远。这尊天冠弥勒造像很是庄严,端坐法台。这是印公当年住锡灵岩时的策划的。弥勒菩萨是未来佛,要过五十七亿年才能成佛。成佛是很艰难地一个过程,每个修行人都要勤修不间断。而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好好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许三多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弥勒菩萨背后的护法韦陀天尊也一改怒目而立的形态,代之以慈悲相。我请了三炷香,愿佛力加被,一切亲人好友恒吉祥。

寺内有很多散客,乱哄哄的,没有秩序,也不严肃。确实有些扰乱清净,但是佛门毕竟是对众生大开的,人来了就不能赶出去,不论是否信佛。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一样,有些事是自己的业力,有些属于人们的共业。对于自己的业力我们尚不能消灭,何谈共业呢?唯有修心,不去过于执着,才能解脱。

在寺内转了转,见寺内很多建筑古旧,地板也陈旧。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灵岩山寺独特的道风,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净土宗专修道场。穿梭在往来不绝的人群里,我快步行走,是在躲避么?大雄宝殿后是僧寮,不对游人开放,很是清净。我在花窗墙外坐,聆听梵呗。下午了,僧众在念佛修行。这是灵岩山寺独特的念佛修行。一句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无始来到虚空去,反反复复,激荡着内心的尘垢。一念心清净,一句一如来。午后的阳光从廊檐照到墙上,照在我手中转动的念珠上。心如止水。一瞬间,像是过了很多年。闭上眼,什么都听不到了,只有六字洪名把我引向  来到山脚下,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是一种清福。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息,这便是灵岩山寺。

灵岩山,海拔182米,山上多奇石,巨岩突兀,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又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的美誉。

我喜欢旅游,苏州的很多园林和古镇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可是阴差阳错,唯独木渎灵岩山一次都没去过,不免感觉有点遗憾。

年轻的时候,曾有友人说要邀我同游灵岩山,可能这就是一句戏言吧,说的人也许早已不记得这句话了。

五十岁的年龄,似乎已经到了不能等待的年龄,那么想去游玩的时候就去吧,毕竟到木渎灵岩山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中秋时节,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趁着中秋小长假,我和爱人驱车来到了灵岩山。

自2013年起,木渎灵岩山风景区就是免票向市民开放的,所以我们无需购票,就直接从苏福路进入了大门。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灵岩山脚下的公园。公园很适合休闲,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应有尽有,风景也异常美丽。

我在池塘边,小桥等找了几个适合拍照的位置,摆出几个很自然的pose,拍了几张照片和小视频,就顺着左边的登山老路开始登山。这条山路也就是有名的“乾隆御道”。

灵岩山在苏州乃至全国都很有名,再加上是中秋小长假,所以山路上的游客很多,大部分是信众,也有登山爱好者。好在御道旁边又新修了一条山路,游客可以分流而上。

灵岩山真的不算高,所以山路也不算陡,我们顺山路拾级而上,两边的树木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一点没有秋叶飘零的景象。

没走多久,就可以看见一亭子“继庐亭”赫然在前。因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继庐”而得名。亭上对联: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

亭中便有游客歇息于此,有的依柱远看,有的坐着喝水,也有的在亭外拍照留影。

我们便继续前行,途中又见“迎笑亭”,相传始建于宋代,东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释友。

途经一片竹林,林中秋风阵阵。我们盘折在上,便是“落红亭”。因为林岩山也有“象山”之称,就有:象山回顾落花红之句,所以这里是观看落日的绝佳之处。

我想灵岩山的亭子,一个连着一个,古建筑中,“亭子”的“亭”其实就是“停”。公园的溪流旁,或者爬山途中突然有一个亭子,有亭子的地方,就是让你停下来。

亭子虽然是一个建筑空间,却是在提醒和暗示游人:不要再走了,累了,该歇歇了,再说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所以那个“亭”也一定是可以眺望风景的好地方,好像这灵岩山的“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皆是看风景的绝好去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又何不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的忙碌中度过,何时才是个尽头?

所以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适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走走停停,这才是人生的理想状态。

在这路红亭歇会儿吧。爱人怕我爬山累了,便提醒我歇息。

站在亭中看风景,东面乃是印光塔院,为印光和尚的埋骨处,据介绍,印光法师为近代佛教泰斗,东南亚印光派创始人。

稍息片刻,我们又继续前行。

落红亭往西便是西施洞,相传越王勾践与范蠡献西施给吴王夫差于此等候,后人在洞前建屋,洞内镌刻观音像,洞外种有紫竹随风摇曳,又称“观音洞”,香火颇旺。

落红亭左折而上约300余步,人称“百步阶”,为乾隆帝登灵岩山时所筑御道的一段,山势陡峻,道旁有一方形砖砌之台为梁代灵岩山开山和尚“智积”的衣钵塔。

塔南有一巨石,形似乌龟,昂首面向太湖,故又有乌龟望太湖之说。石背镌有“望佛来”三字,石头上还有脚印呢,据说西施常站在这块石碑上眺望故乡。

离开石龟再往上就到了山顶,也就到了灵岩山寺。林岩山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是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寺院的门票却只要一元。这在国内名刹中实属罕见。

灵岩山寺又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前松柏参天,门额“灵岩山寺”几个大字为赵朴初题写。

进入灵岩山寺大门,我和爱人虔诚的拜过各位佛祖,便来到了山顶花园。

灵岩山寺的山顶花园,即为吴王“馆娃宫”遗址,也就是吴王夫差为西施在山上建造的行宫。山顶花园的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极具灵性。

园内有一方形浣花池,相传西施在此泛舟采莲,如今虽然故人已去,浣花池内依然养着一群乌龟。池西的石墙及山巅围墙,相传为吴王所筑。以石砌成,如今虽然早已毁损,石墙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

还有玩月池是供西施玩月的,吴王井成圆形,也为吴宫遗景,供西施照容,可见当时的吴王友有多么宠爱西施,简直到了独宠的地步。

山顶花园的假山之上,还有个长寿亭,据说也是供西施梳妆之用的。

如果可以穿越,我真想看看古代的大美女西施究竟有多美,是否真的如人所说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当面问问西施:西施,你到底爱范蠡还是夫差?范蠡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你西施,而夫差,为了你一个美人,把自己的国家都断送了!

所以,原先的西施被范蠡的所谓爱国热情所感染和打动,配合了越王勾践和范蠡的美人计,及至到了吴国,夫差对其娇宠无极,当初被范蠡的爱情冲昏头脑的西施才慢慢明白过来:夫差,才是更爱自己的人。

所以,我想西施在实施这一套美人计间谍计划的时候,也是非常矛盾和痛苦的。

不管西施,夫差及范蠡的传说是真是假,也不去追究西施到底是爱范蠡还是爱夫差,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越国还是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也拔剑自刎了。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早已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湮灭。夫差为西施所建林岩山的馆娃宫遗址依然在百年的风雨清晰可见。历经沧桑的馆娃宫,在晋朝时又成为了司空陆玩的别管。陆玩出生于吴郡显赫的陆家,他的祖父是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的弟弟,后来陆玩捐室为寺,这里又成了有名的灵岩山寺。

所以这里曾经历了吴王遗宫,高官私室到佛门丛林的演变过程,也说明了灵岩山寺的历史悠久。

千百年后的灵岩钟声依旧,站在灵岩山的最高处,灵岩山寺之西的琴台,鸟瞰木渎镇区,一览无遗,吴中大地不但山清水秀,交通也四通八达,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好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

现代化的城市和幽静的山林寺庙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一切又显得那么融洽。

下山,我回望灵岩山寺巍峨壮观,灵岩山塔挺拔耸立在蓝天白云下,它一点也不张扬,默默的藏在深山里,却保持着最清醒的最本真的一面。

而我,感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暂别喧嚣的尘世,尽情放空自己的心灵,也许这就是千年古刹的魅力所在。

有幸在灵岩山打过佛七,简单回答您的问题,如下:

1每年农历12月初一到二十一期间是灵岩山佛七,此时天较冷,需要多准备御寒的衣物等。

2佛七期间好像是12月初八可以皈依,不过要提前跟客堂联系报名,因为要准备皈依证的,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直接联系客堂询问

3灵岩山佛七按同住的注意事项做就可以了。大家都在精进,你也不会乱来的,否则那么冷的天还不如在家舒服些。大家同住,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六和敬,阿弥陀佛~

4很多人参加佛七的,看你需要提前去吧,腊八前几天住宿不太容易啊

5可以在灵岩山寺里助印和结缘经书,助印在客堂登记,可以写明助印何种经书或善书,结缘经书在流通处了,种类每个时节都不一样

6居士在小寮吃饭,没有仪轨。需怎么样想想自己是个念佛人就知道怎么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17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