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个能把你和90%的人拉开差距的高效学习法。可能会颠覆你对学习的认识,一定要多看几遍。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每次打开书,你好像觉得你什么都知道,但是关上书,你又什么都不知道,啥也说不出来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很善于欺骗自己,你好像明白了某个概念和你真正明白了某个概念中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费曼学习法,一个天才创造的学习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以教代学,将输出作为自己的主要学习方式。费曼学习法具体怎么操作呢?我就拿法律知识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学了一个新的概念行政复议,那他有这么一大长串儿,我给你们讲的时候,我肯定不能把他的原话读一遍,那么第一步我要简化成你们能听得懂的语言,那就是你觉得行政机关做错了,你可以提起抗议,要求国家再次审核他这个行为。
第二,你们现在是我的学生,假设我现在要讲给你们,那你们看完我这个讲解之后,肯定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只有我能提起抗议吗?我的父母,七大姑八大姨能不能替我提起抗议呢?还有具体我要去找哪个行政机关提出我的抗议呢?我能不能不复议,我直接去法院起诉他们呢?你们一堆问题问完了,我发现我也不知道呀,然后我就回炉重造,再去学习这个概念,直到我能完全跟你们讲清楚。其实费曼学习法他不是要求你学点儿知识就去当老师,他的真正目的是借用这种方法逼迫自己去尽全力弄懂一个东西,帮你打破你以为你学会了这个假象。
希望我写的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更高效的学习,呢我的努力就不白费啦。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
南怀瑾先生说: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这里所讲的士,不是上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所以他是说一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格。
那么,怎么叫“弘毅”呢?南先生解释说:“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刚毅,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
我们上面说过,知识分子常常有软弱性的一面,而且好为人师,经常互相诋毁。往往没有决断,缺少气魄,而且心胸狭窄,容易牢骚抱怨。大概是曾子早就发现了知识分子的这个普遍弱点,而提出这个“弘毅”的标准吧。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知行是一致的,言行是统一的,是内外兼修的。不光学知识,有学问,更要会做人,善于做事。学问上有自己的见地,做人做事上更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光说不练,不是纯粹唯心的,更不是纯粹理想化的,形而上学的,或者是高高在上,漂在空中,不接地气的。
这就是说,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学问是知识与做人,与修养的结合,而不是纯粹的所谓博闻强记的知识桶。他的学问既是理想的,理论的,前瞻的,有引导性的,更是关注现实的,生动的,有操作性,有行动力,可以转化为推动现实的进步力量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当然不是书呆子,而是有行动力,知行合一的。比如孔子、孟子等先哲,他们做学问,搞教育,但他们的学问从来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不仅关注知识和道理本身,更关注家国的现实。所以,他们的学问思想十分深刻而生动,十分具有说服力,直到今天,还在折服着人们。
孟子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此之谓“大丈夫也”,就是说的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君子,当有这种气节和骨气。这种精神与“弘毅”一脉相承,说明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当是软弱的,没有决断和行动力的;更不是狭隘的,没有气度和眼光的。
为什么要有此要求,除了力求克服自身的弱点,也是基于知识分子追求的初衷,即志向所求。既然,你要当一个知识分子,那么就当有应当的责任和使命。而这个责任和使命与其他职业相比,有更多的沉重担当和艰辛道路。
所谓“任重而道远”,知识分子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你要代表社会的良知,那么你就得说真话,而说真话,是不那么容易的,既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坚持。首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否则有什么资格去引导并要求别人说真话?其次是要坚持做到修养自己,坚持一生的修养,这个就是很难的了。社会现实十分复杂,人总有难以自主把握时。做好事难,做一辈子好事更难;做好人难,做一辈子好人更难。坚持就是克服一切阻碍的力量,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撑,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而强大的内心力量,不仅需要理想和原则的动力,更需要修养和智慧的弹性把握,如此在现实中才能保持张力和强大的能量,让自己屹立不倒,真诚地做人做事,对己对人都无憾,做一个大写的人;尽职尽责,尽力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不失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当然,作为知识分子,如不以行动的实践为上,他们的所谓学问难免就容易流于形式化,或者理想化,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并不容易。孔子的学说,当年也是寂寞的,虽然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但他学问中理想化的东西,直到五百年后,才真正地转化为现实。所以,理想化和高尚往往也因其与现实的矛盾,而显示出其前瞻和高尚的力量。但前提是,要坚信它的真理力量,坚信它的普世价值,相信它会成为现实。真正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这份追求和自信,也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并非他自己所说的,都是“贾雨村言”(假语村言),而是赋予这部宏伟巨着以深刻的人生和社会意义的。否则他怎么可能在十年的清贫岁月里,以卖画为生,坚持“十年增删”,倾力打造一部并无现实意义的《红楼梦》呢?他也不是没有别的出路啊。除了知识分子的一份“立言”之不朽追求,曹雪芹当然还有别的寄望,希望这部作品,不仅只是引起人们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社会的思想,更有对于知识分子命运,对于家国命运的思考。而且,他相信这部作品的普世价值和未来的长久生命力。所以,他才能坚持长期的艰苦写作。他的为人和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追求。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就显示非同一般的才华,诗、文、画皆精,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当时,有人看到他家已经败落,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就好心地给他介绍皇宫书院里画师的工作,而且收入颇丰。但曹雪芹没有答应,而是坚持着自己清贫自守,过着继续呕心沥血写作《石头记》(即《红楼梦》)的日子。以他的脾气,他才不会去伺服达官贵人们。自己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独立而自由,而且有写作的动力,自己以此为乐,而且自得其乐,感觉其乐无穷呢。如果让他失去尊严和人格,过那种陪伺别人的生活,纵使再多钱也不会去干的。但是,生活终是清贫,总要过下去啊。后来,他找到一份在贵族子弟学校任职的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
但是,他的生活还是清贫,加之他自尊很强,从不求人,所以,就更加无人知道他的苦境了。后来,为了专心写作,也为了节省开支,曹雪芹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红叶村居住。由于贫病交加,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据敦诚、敦敏的诗里所说,曹雪芹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于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
所谓“君子固穷”,但以曹雪芹的才华,完全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还是不改初衷,坚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节操和使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他依然能够“并不足妨我襟怀”,自得其乐,硬是坚持写作《红楼梦》。
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秋天,曹雪芹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因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家都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时候,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悄然离世……
曹雪芹的生前,是如此的清贫寂寞,甚至在我们常人眼里,是悲哀的。做人又何必这样呢?然而在他个人看来,却是应职应分的,是值得的。事实证明,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个中国典型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节操,他以自己的力量,达到了很多知识分子难以企及的高度,完成了几代知识分子都没完成的使命。他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其中深蕴的艺术和思想价值,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为他个人树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南先生说:知识分子在此历史变局中,既不应随波逐流,更不要畏惧踟趄,必须认清方向,把稳船舵,无论在边缘或在核心,都应各安本位,谨慎明敏的各尽所能,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事。
看当下社会的知识文化界,心中并非没有过高尚的理想,可能在民间也潜藏着坚持坚信的力量。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不仅这种力量缺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甚至几乎要被现实中的热闹的繁荣景象所淹没了——受时风影响,整个知识文化界浮躁成风,耐不住寂寞,学者明星化,而且自降格调,日益走向媚俗,以哗众取宠为荣。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相比,少了许多“穷酸”和所谓的“臭骨头”脾气,不再清高自许,不再以精神贵族自居,倒是越来越平民化了,这是一个进步;行动力也越来越强了,坐不住冷板凳了,耐不住清贫和寂寞了,开始学着演艺的明星“走穴”了,到处演讲,讲学,急于把学问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变为实实在在的名利双收。商家有需要,社会有需要,为什么不呢?至于什么社会的良心以及文化使命,这些虚而不实,艰难痛苦的道路,让别人去走吧!不如现实点。
所以,南先生在说到教育时,曾婉讽说:“‘知识就是钞票’,学一样东西,先问学了以后能赚多少钱。”
在说到知识分子的使命时,南先生说: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对国家社会挑那么重的责任?为什么要为历史、为人生走那么远的路?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仁”就是他的责任。什么是仁?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儒家的道统精神所在,亲民、仁民、爱物,由个人的爱,发展到爱别人、爱世界,乃至爱物、爱一切东西。西方文化的爱,往往流于狭义;仁则是广义的爱。所以知识分子,以救世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担子是挑得非常重的。那么,这个责任,在人生的路途上,在历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么时候?有没有得退休呢?这是没有退休的时候,一直到死为止。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遥远的。当然,要挑起这样重的担子,走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
最希望的是平平淡淡却又轰轰烈烈的过完这一生。
年轻的时候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特长(画画,音乐)什么的,每天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努力存钱放假一起去旅游。攒点养老钱。
中年的时候呢则是开始读一些深奥的书,体会里面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思想沉淀。或者结婚有孩子了,就教导孩子要做个人之类的。还可以朋友几个相约喝茶聊天什么的,关注国家大事也关心周围小事。
老年呢那就种种花养养猫猫狗狗鱼鱼鸟鸟的小动物,修身养性,顺便在和小辈们吹一波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这时候也该领悟生死顺其自然的道理了,最后和老伴携手离开,微笑的走完一生。
当然,这也只是理想状态了(谁还没有个梦呢),平平淡淡却又轰轰烈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