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朝花夕拾》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第1张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编辑于 2021-09-1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个回答

停经闭经女性有福了,这副调经方,简单在家调!

广济堂

查看详情

广济堂广告

脸部容易过敏发红发痒?原来是角质层受损!教你正确修复敏感肌

颜肌

查看详情

颜肌广告

更多专家

《朝花夕拾》故事梗概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3条评论

热心网友6

心由所想

查看全部3条评论

评论详情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朝花夕拾摘录笔记详细步骤教程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用摄影记录美好,用心留下岁月的一帧!

广告2022-03-28

《朝花夕拾》十个故事梗概是什么?

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十个故事梗概如下: 1、《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 2、《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 3、《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4、《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 5、《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 7、《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 8、《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 9、《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 10、《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散文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内容及情感: 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

30浏览2022-03-10

朝花夕拾故事梗概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6赞·2,424浏览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要故事情节概括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朝花夕拾分篇简介: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在当前AI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的今天,如何在智能写稿领域注入情感和人性元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毕竟,无论是哪个领域,人文情感和人性化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与文章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更好的阅读体验。

那么如何在AI智能写稿中加入情感和人性元素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性元素和情感是在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必须在创作中加以考虑。这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文章的情感色彩和人性化体验,并且对于读者的感受有所关注。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或方法来注入情感和人性元素。比如,让AI算法理解读者的情感需求、在文章中会心的微笑、表达人性化的语言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智能写稿更贴近人文情感,并且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最后,在注入情感和人性元素时,我们需要注意让情感元素和人性文化有机融合在文章中,而不是单纯地添加。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读者的兴趣、需求和偏好,以此来创作内容并注入人文气息,从而提升感性共鸣和阅读体验。

总之,在AI智能写稿中加入情感和人性元素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只有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充分发挥人性化体验作用,融合人文情感元素才能让智能写稿与读者更贴近,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5118新上线的功能SEO文章AI写稿也很强大,跟chapgpt类似,因一个标题,一句内容,一个问题自动生活一篇文章,并且可以比量生成原创文章,使用API调用更方便,解放SEO运营工作双手,AI写稿新功能,我已经手动试用过了,真的很好用,大家快用起来~

  咏史怀古

  一、

  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③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杜甫的《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7、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A、《桂枝香》王安石 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B、《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描写手法:①用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对比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③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④联想想象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修辞手法:拟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1)、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反衬。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少年事中在内容和表达情感这两方面有什么作用:讲述少年事,在内容上:可丰富文材,增加表述,引人回忆,发人深省,为后文当下的感悟做铺垫。而同时,作者在本文中穿插了少年时期的故事,其中,不乏流露出作者对少年时光的怀念之情感,同时也有感慨眼前沧桑之情。

您好,

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675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