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温度低的七大表现

内心温度低的七大表现,第1张

内心温度低的七大表现

1两清。不喜欢欠别人。不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也不愿意别人对我要求太多。

2友善。但和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感。客客气气,难以捂热。画一条线,不超过,可以愉快地玩耍,超了,就是给别人添麻烦。有什么情绪,会保留在心底,然后默默把人降级。

3喜欢置身事外。这世界发生的大部分都与我无关。热闹都是别人的,我冷冷清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不关心的事物上,很享受在自己身上浪费时间的感觉。

4几乎不念旧。沉溺于过去好像没太大的必要。苦难不需要复习。

5一点也不黏人。母亲大概会觉得这个女儿近乎冷血,其实她是最重要的,但我很少表达。虽然保持和爸妈聊天的频率每次可以很开心地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但有事情不说,被车撞了也不说,失恋了也不说。和家里的羁绊好像越来越浅,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想家。

6有很强的防御机制。有明晰自由的边界,用以维护自己世界的安宁和秩序。对于炙热的情感,很难以同样的热情去回应,所以会产生困扰。

7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

什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季节性情感障碍”(英文:SeasonalAffective Disorder,下文简称SAD),又称“季节性抑郁”、“冬日忧郁”,在1984年由南非精神病学家诺曼·罗森塔尔(Norman ERosenthal)首度提出。它是一种伴随季节变化呈周期性发作的精神疾病,多数SAD患者于秋、冬季抑郁发作,到春、夏季逐渐缓解。也有少数SAD患者在春、夏季抑郁发作,被称为“反向季节性情感障碍”。

外界原因:SAD与光照时间减少也有密切的关联,这与人体大脑分泌的褪黑素有关。褪黑素是一种睡眠激素,这种化学物质会随着光的消失开始释放,并让人感受困意。每当夜晚降临,褪黑素的分泌使人体得到良好的休息。秋、冬季光照时间变短,夜晚时间变长,这增加了褪黑素的分泌,因此人们会出现疲惫、嗜睡等SAD状。

怎么预防

每日花更多时间晒太阳,增加日晒能够改善褪黑素的分泌。另外,要防止气温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适时增减衣物。

合理膳食,入秋之后,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是产生秋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等蔬菜,以及梨、葡萄等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心理治疗:CBT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Treatment,认知行为疗法)对于缓解SAD有显著      的效果,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如正念认知疗法)也可以缓解SAD。

4 药物治疗:SAD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可以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缓解。

1定期给对方写信。相信大多数感情都会得到一种情感的滋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彼此间的美好时光,用一个小小的信件来表达着自己的思念与爱。

2提高联系频率。距离的确有把感情挡在了远边,两个人必须努力使沟通的频率尽可能的多,尽管不可能到访,但有关心,每天用几分钟交流就可以感受彼此对爱情执著的态度。

3做一些特别的事。比如定期送慰问物品或是照片,发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或是每周定期的视频聊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另一半的失落感,也能进一步延续感情的历久弥新。

4保持开放、宽松的心态。彼此可以经常沟通,在不限制对方留有自己想要好好休息、生活的自由空间,让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知相互尊重;彼此也可以相互加强信任,双方也要互相服从立场,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迁就对方心情,保持睦邻友爱的恩爱关系。

夏季,在持续高温的日子里,不仅人的身体会感到不适,而且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产生波动。据测算,在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至20%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症”,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情绪中暑”。 [症状表现及其危害] “情绪中暑”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一、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人争吵。 二、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常常丢三落四。 三、心境低落,情感淡漠。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无精打采,甚至对家人都缺乏热情。 四、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 五、其它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增加、白天容易困倦、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劳或精力下降等等。 高温引起的“情绪中暑”容易导致“三多”问题,即心理失调想自杀的病人增多、打架受伤者增多、车祸增多。另外,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发火”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 [易发人群] 这种受高温影响的心理问题涉及的人群十分广泛,其中有三类人最容易出现“情绪中暑”: 第一类是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高温造成的恶劣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 第二类是平时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这类人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焦躁不安; 第三类是不善于沟通的人,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将负面情绪通过倾诉等方式合理释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情绪失控。 [典型病例] 病例1、37岁的王先生是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平时工作压力就很大,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他待人接物始终表现得温文尔雅。可最近一段时间王先生却好像变了一个人,总觉得特别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整天坐立不安。前两天,他和妻子去超市购物,在停车时和旁边的车发生了刮蹭,王先生一反常态和对方大吵起来,最后居然动起了手。他妻子觉得王先生像是变了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表现。 病例2、合肥的一对年轻小夫妻,仅仅因为几句口角,一时激动的妻子便纵身从三楼跳下,摔成重伤。 病例3、王先生是某公司的部门经理,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一直干得很起劲。可随着夏季一天天深入,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整天感到疲惫、头疼,对工作也失去了兴趣,成天想着去度假。 [病因分析]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气象条件关系颇大。一般来说,低温环境通常比较有利于精神状态的稳定,而在气温升高或变化幅度较大时,人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躁动等症状显著增多。精神病学家的研究也发现,当气温持续偏高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自虐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 当气温持续偏高时,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我们的心理: 1. 缺乏睡眠,引起易激惹和焦虑; 2.出汗增多,电解质失衡,导致精神萎靡、全身乏力; 3.身体舒适度下降而影响情绪,容易烦躁不安,情绪过度反应增加; 4.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人体的一些激素的分泌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比如性激素、甲状腺素等一年四季的分泌水平是不同的。冬天性激素分泌减少,春天和夏天分泌增加;而甲状腺素正好相反,冬天分泌增多,夏天分泌减少以适应炎热天气。在夏天甲状腺素分泌的减少可以使人变得懒散,注意力涣散,感觉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如果长时间处于炎热的环境中,炎热又同时会扰乱下丘脑等内分泌机构,促使机体肾上腺素及去甲肾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兴奋性过高而容易“激惹”,加剧人的心理紧张。这时的人就显得很不耐烦,容易发脾气等。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易使人烦躁不安,大动肝火。“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处方] “夏季养生丸”四颗,“心理调节散”七包。 一、“夏季养生丸”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应注意饮食营养和保证睡眠,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起居、工作和出行。 1、劳逸结合。天气炎热时,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 2、睡眠充足。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焦躁。一般来说,夏季最佳就寝时间为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为5:30~6:30。中午亦要“小睡”,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3、饮食清淡。少吃油腻,多饮水,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绿豆汤、西瓜、黄瓜、丝瓜、绿茶、咖啡、菊花、金银花等。还应多吃一些苦味食品,如苦瓜、苦菜、苦笋、苦丁茶等等,不仅能增进食欲、提神醒脑,还可以起到清心除烦、消暑解毒的作用。同时,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为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若出汗多时,可多喝些菜汤、果汁等,以补充体液中失去的盐分。 4、避暑通风。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下午3时顶日外出,但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开空调时将温度控制在25℃~27℃左右。 二、“心理调节散” 为避免由持续高温气候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至关重要。 1、静心安神。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我们要做好夏季心理的自然调适,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营造一种恬静的环境,让自己的情绪稳定安静。《内经》亦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在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想一池清水、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各种令人感到凉爽的情景,降低“心理热度”。 越是天热,我们越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事要冷静,多沟通少埋怨,自觉克服冲动情绪;同时学会大度地宽容别人,正确对待别人的急躁和冲动,尽量避开正面争吵。 2、情绪宣泄。每个人都有压力,都需要化解。要多和外界交流,多和朋友聊天,倾诉自己的烦心事。有人认为说了也没用,这是种误区。说出来就是种宣泄,对人的身心是有益的。 3、情绪转移。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可选择在傍晚天气相对凉爽时,进行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通过大量出汗,进行一定强度的拼抢和对抗,将部分负面情绪发泄出去。 4、幽默处理。幽默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可以舒展心情,使自己的神经得到松弛,并可以减少不良思维的切入,以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又能淡化矛盾,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5、自找愉悦。如果感觉心绪不宁,周围环境又较为嘈杂。可以选择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听一些比较舒缓、比较原生态、传递着清凉信号的音乐,让心情逐渐得到放松。还可以经常读一读诗歌、美文,陶冶情操。或寄情于山水,约一两个知己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换换环境,宁静的自然情景氛围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 6、家庭援助。家人应该多互相关心,如果有人有比较反常的举动,或者性格上出现反常,都应该及时进行援助。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诱导他将不快的情绪吐露出来,并尽力帮助他解决问题。 7、咨询求助。如果是长期处于抑郁情绪状态,确切地说持续4周以上,自己仍无法调节的话,这时就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医嘱] 1、体寒的人不宜多食绿豆、西瓜。 绿豆、西瓜一直都是人们很喜欢的清热解暑的东西,几乎是一谈到解暑去火就必然会提到。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绿豆、西瓜属于凉性食品,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宜多吃。 所谓脾胃虚寒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胃口不好,脾胃功能不好;二是吃凉的东西脾胃感觉不舒服。有上述两个症状的人应该注意绿豆和西瓜的用量。 2、苦味食品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3、啤酒宜温饮。天气炎热,很多男士都习惯喝冰镇啤酒,感觉很凉爽,其实冰镇啤酒会使局部血管收缩,使消化功能下降,造成夏季食欲不振。所以我们提倡温饮,更有祛暑的功效。

由于我国今年受拉尼娜气候影响,所以今年冬天的气温会更冷,你相信吗?今年的冬天会不会是大量的报导说的,是一个极起寒冷的冬天,今年的冬天天气走势到底会是什么现象呢?请看我有理有椐的说法。去年就一直大量报导说,受拉尼娜天气影响,冬天是极起寒冷六十年未遇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结果是去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虽然是拉尼娜仍然还在太平洋上存在,今年的冬天会不会造成是有的报导说的是一个极起寒冷的冬天呢?。

作为造成冬天寒冷的条件,当然是于太平洋上的拉尼娜气象有关,但是拉尼娜它也是受地面温湿度的影响下,才是会造成冬天是不是寒冷的主要条件和因素,如果是光有冷空气的侵袭,地面无有大量的水份湿度,地面就不会造成结冻结和结冰,也就不会造成长时间的寒冷,冷空气过去以后,地面没有结冰气温就会迅速的回升,就不会出现冬天的寒冷,民间不是有句谚语吗?“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冬天冷不冷就是这种原因道理造成的。

因为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完全处于干旱的大环境中,干旱地面土壤缺少湿度水份,才是造成地表层气温较高的主要因素,地表层气温较高,在冷空气寒流到来以后,只是会在空气中形成寒冷的气流,由于地表层缺乏水份气温较高,寒冷气流就不会对地表层造成寒冷的影响,地表面就不会形成结冻结冰,地表面不会结冻结冰,也就不会出现冬天的寒冷。如果是地表层水份充足湿度大,当强冷空气到来以后,就会使地表面的水份结冰结冻,由于地表面的长期结冻结冰,地表面的结冰就象是地层储存的一层冰块,才是造成冬天寒冷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五六十年代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就是那时候地表层水份充足,到处都会有河沟的水在流动,地下水位离地面也就是一两米,就会在冷空气到来以后,冬天就会造成长期的结冰,才是造成五六十年代的冬天非常的寒冷的原因。

记得非常的清楚就是在2008年,是农历十月初一由于冷热空气的交换影响下,我地开始下的是中到大雨,随着寒流的加强就下起了一场大雪,结果形成了地表层上结冰结冰了,作为刚刚立冬是根本不应该出现那么寒冷的天气,结果出现了,我地有好多树木都冻死了。结果那一年的冬天出现了长时间的寒冷天气过程,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年公路铁路被积雪封闭,造成的远输困难吧?那一年才是真正的寒冷的冬天。

今年我们的气象专家们,也推翻了今年的冬天是一个寒冷冬天的说法,今年的冬天会是一个冷暖气流频繁交换的冬天,寒冷空气会不断的出现,冷空气过去以后,气温还会迅游回升天气变暖,下面紧接着又是寒冷空气的到来,今年的冬天就是这样的天气走势。

因为我一生六十年的养蜂过程,每年都会做气象走势记录,就是根据一年当中的降雨量来推测这一年的气温走势的,基本上参考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是干旱天气情况,就是现在我们大平原的河南省,现在好多的地方也是处于半干旱地表层缺墒的情况下,所以我认为今年的冬天不会出现寒冷的冬天,但是冷空气还是会频繁出现的过程,也不会是今年的冬天完全就是暖冬,是冷暖不断交换的天气过程,这才是今年冬天的天气变化走势情况。

为什么人在“穿衣过少”,“气温过低”等情况下,容易

感冒确实是病毒引起的,但是如果温度过低,体表温度过低,免疫系统的活性也会很低,身体的防御性会变差很多,因而更容易引发感冒,腹泻等。

为什么人体在运动、饱食、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量过少

红细胞是拿来运输氧气的。

人在运动时,肌肉细胞需要氧气变多,红细胞就显得不够用了呗。

饱食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更多集中到消化系统去运输氧,所以人就感到困倦。红细胞数仍然是相对不足;

而缺氧的情况是,身体需要未满足,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更多的红细胞参与运输。还是不够氧气需要,所以红细胞相对来说就少了。

是想问这个吗?但愿你满意哈。

为什么有些人在 激动、害羞、等情况下容易脸红红、、?

其实一般人并不只是在害羞时会脸红, 生气、高兴都可能会脸红。其根本原因是精神兴奋引 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进而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心脏跳动加快,血管扩张,充血、通血量加大。面部血管丰富且浅,所以比较容易看出 来;面部神经也丰富,所以也能感觉 到发热。事实上,人在兴奋时,全身都会发生变化。另外,人的感情表现主要集中在面部,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注意力往往也是通过 面部来表现。因此,面部的耗氧量也会增多,血流自然也会快些。类似我们吃完饭后,大量的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部 以帮助消化运输养分。当然,并不是所 有人都会这样。一个内心缺乏情感的人,不容易兴奋;一个道德素养 背离公众标准的 人,不知道害羞

建议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一见钟情

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气

人是情感性动物,再不开心,对方做的不满意,不听他话,都会生气吧,只是有大有小,

为什么人在寒冷情况下会颤抖?

颤抖是骨骼肌产生不自主的战栗,肾上腺接受 ,分泌肾上腺素,使产热量增加。通过以上过程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则可以维持体温恒定,不随外界环境的降低而降低。

为什么人在累的情况下光发脾气呢?

是你的压力大了。这是一种发泄而已。

气温太低的情况下胶水会容易干吗

一般情况下,气温越低,胶水的固化速度越慢,达到一定的低温值,胶水甚至会出现不固化的情况。不同的胶在同样的温度下的固化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0摄氏度下,环氧AB胶一般都不会固化,而丙烯酸酯AB胶在此时的温度下,几分钟就可以固化。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阅读答案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4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2分)

材料连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减排”的宣传标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680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