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红在乡村爱情里演正剧,虽然说不是主演,但是热度却非常的高,很多网友也非常期待他的精彩表现,毕竟他也是一个演技实力派,而且他无论什么类型的剧,都可以很轻松的驾驭。倪大红作为一个实力派的演员,演技一直都是非常好的,只不过他不是流量演员,所以大家对于它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电视剧都挺好,大家也看到了倪大红老师的潜力。在电视剧里面,她也算是挑战自己,演了一个非常无理取闹,但是又有点让人感动的小老头,所以倪大红老师其实也完全可以驾驭各种各样类型的角色,在乡村爱情里面,其实大多数的角色都是有一点喜剧色彩的,即使如此,倪大红老师也可以抛弃自己正剧的影子,很好的展现出搞笑的感觉。而且倪大红老师其实在上一部乡村爱情里,也曾经有过客串出演,可以说最后的反响是非常热烈的,大家看到倪大红老师出现在乡村爱情里的时候,都非常的激动,而且大家也特别喜欢他的表演。所以这一次他也是看准了自己和这部剧的适配度,又选择继续加盟第14部。最重要的是倪大红老师其实通过都挺好也是圈了一批粉丝,通过他精彩的演绎以及角色本身的可爱,让网友们都喜欢上了这个演员。很多人看到他依然还是想到苏大强,而且大家很喜欢倪大红老师身上憨憨的感觉,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帅,他不是小鲜肉,也不是什么帅大叔,但是却有一种能够让观众特别喜欢他的脸,所以在乡村爱情里,他也肯定可以成为一个非常让大家喜欢的角色,作为观众肯定也很期待他。相信他和这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一定也能擦出别样火花。
《都挺好》的热播让剧中的几位主演都感受到了观众们对这部剧的喜爱。郭京飞饰演啃老的苏家二儿子苏明成,天天在微博道歉。求生欲可以说是一百分,让人哭笑不得。而倪大红所扮演的父亲苏大强,更是让观众恨的牙痒痒。
说起倪大红,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熟悉。但是他却是一个老戏骨,他演出的电视剧都很有质量,每一个角色都被他诠释的非常到位。那倪大红的个人资料是什么?他演过哪些电视剧?
倪大红的个人资料:
姓名:倪大红
曾用名:倪大宏
国籍:中国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出生日期:1960年4月18日
血型:AB型
星座:白羊座
属相:鼠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爱好:话剧
妻子:倪炜(著名央视主持人倪萍的亲妹妹)
代表作品:电视剧《我爱我家》、《乔家大院》、《三国》、《远大前程》、《天盛长歌》、《都挺好》;**《战狼》、《铜雀台》、《罗曼蒂克消亡史》、《风声》、《三枪拍案惊奇》、《满城尽带黄金甲》。
倪大红演过的电视剧有哪些?
1、天盛长歌
这是一部古装权谋剧,改编自天下归元的小说《凰权》。讲述的是天盛王朝不受重视的皇子宁弈(陈坤饰),和前朝皇族遗孤凤知微(倪妮饰)相遇、相知,再相爱。通过两人的计谋步步为营,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时代,彼此守护。
倪大红饰演的饰天盛王朝的皇帝,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数十年。不怒自威,且深谋远虑,但是生性凉薄、多疑。对宁弈很看好,同时又很忌惮他。
2、都挺好
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讲述的是在母亲赵美兰去世之后,苏家三兄妹和父亲苏大强发生的故事。倪大红饰演的是苏父苏大强,常年被苏母打压,日子过的很憋屈。在苏母死后,就想要余生能够为自己而活。
苏大强时常给自己的儿女带来麻烦,制造矛盾。在产生问题之后,只是一味的逃避。是一个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也让人很讨厌的角色。
3、三国
这是一部大型的史诗电视剧,不少老戏骨都参演了这部剧。该剧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为蓝本进行改编。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开始,再到后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司马家族夺得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故事。
倪大红扮演的司马懿,老谋深算,为人沉稳,做事果敢,杀人不眨眼。与诸葛亮(陆毅饰)多次交手,后来发动了政变,取得了曹魏的政权,为后来建立晋朝打下了基础。
倪大红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的英雄,每一个角色都能用心的演绎,演什么像什么。每一次看他的表演,都觉得非常惊喜,赢得了很多圈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与尊敬。
倪大红在《假日暖洋洋》中被称为熊爷,在这部剧中,倪大红非常能宠爱自己的女儿。当以为小女儿受到欺负时,驾着路,车挥着鞭子便赶过来了,在看到气势汹汹的熊爷时,吓坏了现场的人。因为熊爷的头上顶着一顶光头强的同款帽子,也让这部剧增加了喜剧感。
一、是一个东北人很多人对东北人的印象,一定是热情直爽。在这部剧中,倪大红饰演的熊爷也给大家带来了相同的感觉,因为熊爷在山上养了很多的驯鹿,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又虎又熊的存在。在这部剧中,熊爷非常的勇猛,选择拿炮仗去炸熊窝,很多观众在看到熊的时候,想立刻倒下,害怕遭受到熊的攻击。因此这种事情也只有熊爷可以做得出来了,也征服了每一位观众。在看到熊爷的时候,很多人的胆都要吓飞,但是熊爷身上也有无比可爱的一面。
二、天不怕地不怕对于熊爷来说,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值得自己去害怕的事情。只要熊爷一出场,所有的人都会吓得腿软,有很多镇上的小混混,只要看到熊爷过来了,所有的气势都会消失。选择跟在熊爷的身后,变成了小喽啰。熊爷能够拥有这样的气势,和自己的性格以及做的事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这部剧由喜剧色彩,因此大家在看剧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搞笑。倪大红在《都挺好》中饰演了一位害怕女儿,但是只敢欺负儿子的老人,也让很多观众恨得牙痒痒。在这部剧中,倪大红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憨憨的熊爷,很多观众在看到熊爷出场的时候,嘴角立刻上扬,知道又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笑点。这样的一位熊爷,让大家又认识到了倪大红身上的另外一面。
倪美琪是1955年走进教育园地的。以前,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可是那年夏天,她第一次挨了学生的骂。那个学生曾因调皮捣蛋被时任教导主任的倪美琪作了个处分,毕业后被记入档案,一直遭人歧视,单位里也不被重用,所以见了倪美琪禁不住一泄心头的怨忿。倪美琪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她想,以前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法看来是不行了,必须寻找更好的教育突破口。正在这时,她读到了由夏丐尊先生翻译的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这本讲述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和怎样爱的书,影响了倪美琪的后半辈子。
1980年,倪美琪第一次用“爱”这个主题给全校师生上了一课。那是一节校会课,很原始的拉线广播。精心准备的倪美琪,讲了很多很多发生在身边的爱的故事,最后她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彼此相爱?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校园、自己的家园?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呢?以前的校会课就等于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扔纸条的,说悄悄话的,推搡打闹的,看小人书的,应有尽有。可这次却意外地安静着,被倪美琪发自肺腑的提问给镇住了。课后,很多班主任对她翘起了大拇指说,讲得好讲得好!
几天后正好学校举办黑板报比赛,几乎所有的黑板上都画着“心”字,都写着“爱”字,都讲着关于爱的故事。倪美琪落下泪来,第一次的尝试让她知道,学生们是多么需要爱的教育啊。
几年后,倪美琪被调到虹口区实验中学当副校长。她的职务升了,可“爱的教育”却很难进行下去,因为这不符合教学大纲。她占用了课时,就会影响到别的科目。她没有上课的机会了,可倪美琪不死心,她主动跟一些班主任提出:“我来帮你们上班会课吧。”
她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七个大字,“在生活中学会爱”。
她告诉学生们,爱的本质是主动的奉献和给予,一个人不能只会心安理得地享受被爱,而应该学会主动地去爱。她跟大家讲快乐王子的故事,讲钢铁战士刘琦的故事。她带着大家去看望福利院的老人,欣赏贝多芬的音乐,聆听爱国老人讲少年时代的故事,唱“苏武牧羊”、“满江红”、“龙的传人”。她经常深情地对学生们说,我爱你们。
这在很多老师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他们顾虑,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爱,还会不会有师道尊严?学生会不会“骨头轻”?可是不久,他们就信服了。
过去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是经常的事,现在校园气氛和谐了,踢球误伤了小同学,会上门慰问、道歉。
过去为个“三好学生”,拉票的,私底下打小报告,甚至还有请客送礼的。社会上有的现象,校园里也有。现在面对荣誉知道谦让了,相互推荐,彼此都能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了。
让人皆大欢喜的是,成绩都提高了。高三的一次考试,学生们的成绩竟然大幅上升。
而倪美琪收获的是无数学生们递给她的条子和孩子们的信任。
孩子们诗意地告诉她,倪老师的教导象钥匙,打开了他闭锁的心;倪老师的故事象手帕,擦去了她自卑的眼泪。他们还告诉老师,他们已经在生活中学会爱了,已经会为疲惫的妈妈洗菜做饭,为年迈的爷爷递上一杯茶,为病中的同学送去帮助和安慰。
至今,倪美琪已经编写了几十万字关于爱的教材,有25万学生参加了《爱的教育》读书活动。成千上万名学生在倪美琪和其他人共同的努力下,学会了什么是爱。
第二课:教社会理解爱
爱是责任。责任不仅是爱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爱。
———摘自倪美琪教学笔记
“现在讲讲容易,可当初,大张旗鼓地宣传爱,是不大能被人理解的。”说起走过的那段漫长而艰辛的路,倪美琪有些感慨。
八十年代初,爱,还是一个敏感的字眼。
压力,来自各方。
权威机构说,你干吗非要叫什么爱的教育,你叫爱国主义教育不就一点问题都没了吗?
教育部门说,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是会影响教学大纲完成的。
家长们说,你干吗一天到晚教我们孩子爱啊奉献的,以后踏上社会,不是要吃亏的吗?
倪美琪不声辩,她在压力下艰难地前行,她觉得自己有责任。
1986年的一天,爱的教育曾经被迫中断。在最后一堂课上,每个学生都在流泪。倪老师不再给他们上课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每个人都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流着泪恳求老师,“老师,你别走吧,以后我们一定听话。”倪美琪也流泪了,她不能告诉孩子原因,只能把对学生的爱,把对爱的教育的信念藏在心里。
不久后,倪美琪调到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大环境宽松了,倪美琪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她不再局限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学校,更大的范围。上课是业余时间,不收钱的,毛遂自荐的。只要哪个学校有需要,她有求必应。一些学校原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一试下来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于是倪美琪开始忙起来了,从虹口区上到杨浦区,又从杨浦区上到高桥。一个小学校长听了她的课说,回去要讲给女儿听。倪美琪一想,这是个好事啊,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她找了17所中小学的校长、政教主任,办起了培训班。
压力依然存在。但现在的压力不再来自于社会的不认可,而是来自于理论的缺乏。以前她凭的是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在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必须为爱的教育搭建理论框架。
年过半百的倪美琪,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她开始夜以继日地读书,读马克思、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读弗洛伊德、马斯洛、巴斯卡利亚。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她阅读、思索、比较、借鉴,终于在读完了近百本书籍,写下了几十万字笔记后,形成了爱的教育理论框架,出版了《温馨———爱的教育之花》、《在生活中学会爱》、《什么是爱》、《爱的思索》等著作,为爱的教育实践者们提供了最切合实际的教学蓝本。
倪美琪老师幽默地说,自己比较喜欢“拉大旗,作虎皮”。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在爱的教育还不是名正言顺的时候,她在上师大一位心理学教授的支持下,在“儿童的情感教育”课题下挂了个子课题。这样,她就可以借着课题的名义搞调研,吸引更多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参加爱的实践;
1990年,她搞了个大型的爱的教育汇报会。她在幼儿园到高中的17个实验班中,选择召开了13个爱的教育主题班会,主场既有理论报告,又有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班主任、校长代表发言,还播放了中福会专为他们拍摄的名为“特别中队”的电视系列片和“用爱教会爱”纪录片。汇报会获得异常成功,在场有上百位象吕型伟那样的知名人士、领导和教育专家,他们一致肯定爱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无疑为爱的教育作了一次活广告;
第一次萌发出评选“金爱心”教师的念头时,倪美琪已经退休了。为了获得支持,她给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写了封信,说了自己的愿望。没想到陈至立还真的批复了,于是,这个第一次由民间组织发起的“金爱心”教师评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媒体的支持,也是倪美琪一直争取着的。东方广播电台的“蔚兰夜话”开播后,倪美琪每天为栏目提供素材,一直持续了半年。那些关于爱的故事,就此随着电波,走进了千家万户。
第三课:教孩子怎么爱
爱是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有了爱的能力,不仅可以爱一个人,还可以爱所有的人,爱世界,爱人类。
———摘自倪美琪教学笔记
倪美琪晚婚晚育,夫妻俩四十岁才得了个宝贝女儿,叫董蕊。
因为是高龄产妇,孩子生下来后身体一直很弱,而且比较内向,不大爱声响,所以有段时间,倪美琪甚至担心女儿的智力会有问题。蕊蕊长得个小,常常受人欺负。幼儿园的时候,班上的孩子都去看**了,老师独把蕊蕊留了下来。一问,原来是老师嫌她路走不动,不愿带她。对这么一个弱小敏感的孩子,倪美琪唯一的法宝,还是爱。
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一次倪美琪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病好后邻居告诉她,你女儿真孝顺,你生病去医院时,她哭得很伤心。倪美琪乐滋滋地想,自己的爱终于有了回报,女儿已经知道为妈妈担心了。可是接下来女儿的回答却让她失望,因为女儿当时的哭,只是因为怕黑,怕蟑螂老鼠。喔天哪,竟然是这样。后来她读了心理学家的一些书,才知道人并不是天生就会爱的,从被爱到主动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研究证实,儿童在八岁前一般还停留在被爱的水平上。
倪美琪对爱的教育又有了信心。
孩子初中的时候,由于个子矮,经常受到男生的讥笑,总是哭着回来。于是倪美琪天天跟她谈心,说拿破仑的故事,说邓小平的故事,身高,并没有阻碍他们成为伟人。慢慢地蕊蕊有了自信心。后来她上了中专,由于文章写得好,被《儿童时代》刊登,还当上了校报编辑。同时,女儿也从母亲潜移默化的行为中,学会了主动的爱。倪美琪再发病,她总是焦急地到抽屉里去找急救药,还不停地问,“不要紧吧,你好点了吗?”每当倪美琪干重一点的家务,女儿都会抢着去做,一起出门,也会帮妈妈拎着包。倪美琪欣慰地想,教育的效果,已经在女儿的身上显现了。
女儿后来参加财经大学的自学考试,拿到文凭后,又去英国读了三年书,获得了硕士学位。花费了那么大的心血,女儿终于成才了,这让倪美琪很欣慰。
蕊蕊曾在一家外资企业,当上了小白领,可是没多久,她就辞了职。问她理由,说外资企业没人情味,办公室丢了东西,居然要检查每个员工的包。空调水滴下来弄坏了传真机,老板怪她们没管理好,要扣她们的奖金。而且天天做着一样的工作,象机器一样,蕊蕊不愿意这么一辈子。她对倪美琪说:“妈,我还是帮你一起干吧。”
对女儿的选择,倪美琪确实有些为难。她想,自己老了,又是教师,作点牺牲也就罢了,可女儿还年轻,以后还要生活,还要养家,只拿着跟其他退休教师一样的津贴,今后可怎么办哪。可是又想,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做得最好,女儿既然喜欢,就由着她吧。
蕊蕊现在成了“爱的教育研究会”里真正的骨干。她管着2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为贫病的孩子和老人服务;她参照香港“学生领袖夏令营”模式,自行设计了培训模式,每年都要组织150名学生参加活动;她带着外国志愿者去了河南著名的艾滋村,回来后发动了两次捐助,送去了大量的物资和社会的关心;她带队到青海搞扶贫调查,帮着编写《爱的教育》报,因为读的是财会,财务上遇到电算难题,也要靠这个懂电脑的人来解决。白天忙完了,夜里,她还要跟国外的慈善机构和志愿者们联系,前不久,她又报了个心理咨询师的班,因为她觉得,从事爱的事业,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倪美琪女儿董蕊的身上,我们看见的是爱的传递。
第四课:教丈夫因爱,而爱
说理解是爱的别名,因为它真的不容易。它需要巨大的宽容和宽广的胸怀。
———摘自倪美琪教学笔记
倪美琪的丈夫原来并不是教师。他在一次因病动了大手术后提前退了休,从此便被卷入了爱的漩涡。
董兴茂一来,倪美琪就省心了。
倪美琪对丈夫的评价是:这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
1993年3月27日“爱的教育研究会”成立。开成立大会的当天很热闹,区、局的有关领导都来了,也表了态,说了很多支持的话。可是散会后夫妻俩发现,研究会一无场地二无资金,完全是个一穷二白的局面。
当时实验中学的食堂要对外承包,夫妻俩一商量,把食堂包了下来,做得好不光经费有了着落,楼上的更衣室,还可以将就着做办公室。可是对两个从来没接触过经营的老人来说,要找厨师,要管理,要拉客户,要送外卖,还要为实验中学一百多教师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忙得真是一塌糊涂。董兴茂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有时候,甚至还骑着“黄鱼车”四处送饭。一年下来,嘿,还真赚了五千块钱,把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起先他们想,把这钱给区教育局吧,让他们奖励奖励有爱心的教师,也算这么些年对社会支持的一种回报吧。可教育局长刘海生说:“你们是民间组织,用你们的钱不合适。再说了,我们教育局能缺这点钱吗?”后来还是在陈至立的关心下,问题得到了解决,这钱被用来启动“金爱心”教师评选了。
董兴茂文笔很好,《爱的教育报》和《金爱心》杂志,他一揽子囊括了从记者、编辑、校对到发行的所有工作。他的身体并不好,一次结石堵住了胆总管,高烧41度,都已经昏迷了,在医院醒过来之后,他惦记着报纸该出了,硬撑着在病床上把报纸给编好了。还有一次他胃出血,可是当天在华师大二附中有个活动。华师大二附中远在张江,别人都劝他别去了,可是活动开始时,他又带病赶到了现场。而他所做的一切,全都源于对妻子的理解,对爱的理解。
倪美琪年轻时就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后来装了起搏器,现在,又添了高血压。她老是担心很多事情来不及做,自己就撒手去了。
她思量着,以后可以从那些退休校长中找个接班人。那些校长支持了她那么多年,都是忠实的爱的教育实践者,把研究会交给他们,自己放心。
她还思量着,办杂志、报纸赚了点钱,要赶紧成立个基金会,挂靠在上海慈善基金会下面,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她对自己说,人如尘埃,我一生中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心里是安宁的,快乐的。
这就是一个爱的传播者。
冰心曾为他们的报纸写了“爱的教育”四个大字,巴金也在听取了她们关于爱的教育的情况汇报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用来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必须为别人花费它们,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
现在,冰心、巴金这两位令人尊崇的老人已去,但爱的字迹犹在,他们对爱的肯定、赞赏,犹在。
愿爱永存!
醒梅没有找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