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第1张

问题一:什么叫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独有的想法。而它产生的原因一般是自己面揣 对了某些陌生的事务而无法马上做出全面的 回复时想到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

问题二:自我意识太强了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在做事情或者与人相处时,总是先考虑到自己,总是顾虑自己的得失。

问题三:什么是自我意识 圣者说:“世界就在这里,我们要做的一切不过是倒空自己的思想,敞开身心迎接它。”我们来想像一下,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只有生活“忙碌”这么一个概念。一辈子总在忙忙碌碌,总在想达到什么目的,你生活在此时此刻吗你的自我意识如何有证据说明,一共存在3个意识层面:

对外部世界的意识――你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触到的;

对内部世界的意识――比如脖子疼痛、选取坐姿时的压力点、皮肤在衣服里面的感觉等生理感觉,以及在意识流里流动的情绪;

幻想活动的意识――超出当前“此时此刻”的所有大脑及淋巴系统活动。就是你感觉到,思考甚至仿效或模拟的那些东西,但它们并非“此时此刻”的一部分。你也许想像自己十分强壮,自我感觉又十分良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并擅长社交活动,足以像自己理想中那样生活。但是,你也有可能感觉自己是在按别人写就的脚本生活,你并不能控制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终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很弱,那么,对你来说,主要的学习方向是简化自己的生活,不断意识到现实(实际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与幻想(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解释,你情愿出现的结果或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事情的投射)之间的差别。大多数人会“做白日梦”,幻想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会重新唤起对过去的回忆,并设计出不同的结果。情感的重要性在掌握高情商的益处之前,我们要明白,情智的基础是确认情感在个人生活和企业中的重要性。情感的重要性

我们的身体与自己和他人交流,告诉我们自己需要什么;

我们的交流效率越高,我们的感觉也越好;

情感有助于我们设定自己的界限;

情感有潜力把我们团结起来、联系起来;

情感能用作我们内心道德和伦理的指南针;

情感对于良好的决策过程是必要的。看看我们所说的情感的重要性,并把你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记在日志里。如果你在区分思想和情感时有困难,可以把这个练习推迟到星期二以后。你也许还想与一位朋友或同事一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就此一同探讨。增强自我意识花一点时间想几个例子出来,看看有哪些时候你能够显示出较强的自我意识,什么时候的自我意识是有限的。我推荐大家在日志里面记录下面的内容:自我意识增强的常见例子有:

从自我意识到熟练社交的学习曲线

要做到有自我意识,你需要具备情感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一步是要能够区分和准确地衡量个人的情感(见星期二);之后,要不断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论这种情形引发了哪些情感;

之后,大家需要学习如何提升在既定情形里的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能力;我们可以继续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这种能力来更好地意识到他人的情感以及引发此种情感的因素,以及他们无效行为的情感根源;

最后,当你选择要再提升自我能力的时候,你将会以极熟练的社交技巧利用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对他人的意识;

大家也许愿意继续获取关于不同文化和习俗的知识;而现在的目标将会是管理好自己应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标准中不曾预料到的冲突的能力。当你具备了自我意识,也有了情感方面的知识以后,你就能够区分同样的事件以不曾预料的方式引发的特别情感。这有助于你更加意识到个人的情感边界(你能够和不能够忍受的)。之后,你就需要决定以这样的见解怎样去做,才能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感可以起指南针的作用,指导我们内在的道德与伦理的活动,把握准确的话,就有助于我们来解决问题。有时候,单纯地利用理性的衡量方法或分析技巧,并不能给我们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理性信息,也需要非理性的信息。情感对于良好的决策过程是必要的,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开始相信人的内心感受与天分的力量,直觉已经>>

问题四:什么叫自我意识过强 个性太强的意思。由于对自己的肯定度大于对别人的。

就会在说话办事方面太注重或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别人的感受,严重的还会刺伤别人的自尊心。会被别人觉得他太自我,而使别人敬而远之,在家庭中受溺爱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自我的个性;

以后在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尊重别人的意见,避免自以为是。

说话办事在既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也有利于别人

问题五: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问题六: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独立自我主体存在的自觉性。

意识: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问题七:什么是自我意识 这个是个很大的命题额。。现在现代心理学还有哲学对于一元论二元论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争论不休,这个自我意识就显得好回答一些。。那首先考虑下,什么是意识,意识这个词嘛,就是认知,至少在拉丁文翻译上是这么来的,就是对未知的认知,在你的脑袋里刻下了记号,大概就是有了意识吧,是被动的,现在说说自我意识,想一下,除了人之外的生物,兔子,猫,狗,再低端点,鱼,再低端点,昆虫,这些生物油自我意识么,对于甚至植物呢有没有自我意识,昆虫,其他动物,可能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些是刻在了基因里的,但是我们看见的小猫小狗呢我想他们是有意识的,可是没有自我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从自己出发的,对于事物的质疑,判断,更深入的认知,是独立的,主动的,是人独有的(大概是吧),自我意识与意识的差别,怎么说呢,就好像多了些灵性,你可以想象下,一条拥有了灵性的狗,可以想象吧,除了生物特征与人类不一样之外,能思考,等等。。貌似这就是自我意识了吧。。自我意识是可以培养的,据说婴儿在3岁之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慢慢之后再会有自我意识,那么为什么别的生物没有培养出自我意识,这就是人类为万物灵长的优势吧。――――――――――――可能动物也能培养出自我意识,不过要很长很长时间。。最后就变成了传说中的。。。。妖怪

希望采纳

问题八:什么是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每天早晨,我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说”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意识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比喻。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是潜藏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提出凡属于我或与我有关的事物都是自我的内容如身体、品质、能力、愿望、家庭等,自我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次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一面镜子,它从别人那里反映自己的行为,自我是经历无数次他人评价而形成的社会产物。而米德(GHMead)则认为: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主体我代表每个人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自我社会的一面;主体我先于客体我形成,客体我形成需要很长时间,自我意识的发展包含主体我与客体我不断对话。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问题九:自我意识包括哪些内容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重要特征。个人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信、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要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主要解决“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上述三种表现形式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控制;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控制,加深自我认识,增强自我体验。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就成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心理自我)。所谓物质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是否健壮、漂亮等。社会的自我,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权利等的认识和体验。精神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理想、能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体验,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持久的部分。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情绪,是指需要用自我意识能力去体验的情绪。约产生于15个月时。此时,儿童表现出尴尬、自豪、害羞等情绪,较之害怕之类的情绪,更有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尚未发现害羞早于自我意识的证据。。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一、支配个体的行为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是意识的反映。每个人的心中对自己都有一个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在自我介绍时就会把自己描绘成什么样的人,在实践中也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人的特点来处事。

例如,一个同学觉得自己非常矮,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会特别留意那些海拔较高的同学,不断与他们作比较,以此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二、决定个体的归因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过程原因的分析。不同的个体可以有相同的行为经历,但每个个体对这种经历的归因却大不相同。不同的归因便取决于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

例如,自我意识积极的同学会把期末考试的失利归因为自身复习不够认真,会不断鼓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而自我意识消极的同学则会把失利归因为自己能力不济,不断否定自己,愈加消极。

事实上,当个体消极自我意识占主导时,任何行为或经历都会与消极的自我评价相关联;相反,积极的自我意识占主导时,所有的经历都会被赋予积极的含义。

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意识是个体全部内心世界的总和,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对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集中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个体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主要是由自我意识不正确所造成的。

只有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正确认识、悦纳自己,合理分析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总之,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控制,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心理潜力。

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自我意识的哲学状态相反,这是对自己的关注,自我意识是对个体存在的意识,尽管这两个术语通常可以互换使用或同义使用。

当人们意识到正在观看或观察某人时,可能会出现一种不愉快的自我意识感觉,即“每个人都在看着”自己的感觉。有些人习惯性地比其他人更自觉。不愉快的自我意识感有时与羞怯或偏执有关。

扩展资料:

心理学特性

在心理学上,意识具有四个特性:意向性,统一性,选择性和短暂性。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在某个事物或某件事上集中多长时间。统一性指的是意识很难分开的。例如,当某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此人是不可能在两件事上都有意识。

选择性是有关人能注意到某些事情,却没有注意到另外的事情。例如,在一个鸡尾酒会,某个人提到你的名字,当时你和那个人都同时跟不同的人群在聊天,但你却注意到了他(她)提到了你的名字。短暂性,又叫改变的倾向,是威廉·詹姆士所描述的意识就像一条小河里的河水

参考资料: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志。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个人对自己是否悦纳的情绪。属于意志形式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信等,可以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这三种形式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观念系统。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54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