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体。诗歌必然有其形与神。
形可以指结构,而神,自然是内容。
所以赏析诗歌不妨从这两方面入手。
至于结构,之一,与其他文体类似,有呼应,铺垫,对比,衬托等等技巧。之二,有其形式的辩证关系。比如疏密,详略,虚实等等。
至于内容则比较复杂,因为这是神的所在。诗歌赏析常说三步,一找意象,二描意境。三品情感。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形象,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了不同的意义。经过主管的加工而出现的形象,大概就是意象了。这个词在美学里有详细严肃的解释,这里不用太深入,理解成主观加工的形象即可。比如,对于晴天,心情好的人自然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的描写,而对于心情惨淡的人大多会写成刺眼炫目。这就是主体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说白了,诗歌的不同是在主体体会的不同。为什么刘禹锡的秋词能够脱颖而出,因为其他诗人都在悲秋的时候,他独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彰显出了自己的不同和独特。所以赏析诗歌就是要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并且能很好的区分这个作者的悲喜和其他作者的悲喜有什么区别,掌握这一点,就能抓住要赏析诗歌的神韵和精髓。
如果考试问情感,那么要先写出诗歌里出现的意象,再组合成符合作者当时心境的意境。再阐释这首诗的情感。必要的时候要联系人物背景和其生平。一个富强唐代的诗人和一个动乱不定朝代的诗人,看见同样的事物,感想也不同。
如果只问意境,那么先答出情感,再组出意境,不再需要写情感了。
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因为作者的抒情。抒情方法有这么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很好理解,像“祖国,我爱你”,这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大概分为5种
1 借景抒情,这个应该很常见,在答案里也经常能见到。
2 咏史抒情,就像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类的咏史诗基本都是咏史抒情。人类认为时间是存在的,所以历史也就诞生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着相同的过去。这,就是历史。而他们也面临着相同的大环境,所以,即使是不同的人们在相同的大环境下看拥有的同样历史,感情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所以咏史抒情可以传达很明确而深厚的情感。
3 用典抒情,就是借用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情,辛弃疾的诗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抒情现象。比如“何日遣冯唐”,典故和历史其实类似,但是比历史要微观的多,换句话说,历史可以看成是由无数的典故组成的。所以用典也能抒情。
4 托物言志,比如《马说》。
5 写人抒情
这是关于情感的赏析,情感只占诗歌内容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写法上或者说是表达手法上的。
题目经常出现描写手法,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等词汇。大概是这样的区分
表达手法包括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就是刚才的直接和间接抒情。
现在说描写手法,分为写人和写景。
写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细节。(神态好像可以归为肖像)
写景:这是诗歌中非常出彩的地方。人用感官感受外界的信息,用大脑处理信息。所以逼真生动的描写能让人身临其境。怎样让诗歌这样的平面文字变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呢?
多维度的描写来增加景物的立体感和现实感。既然人用感官感知,那么就用相应的描写。
1 视觉:颜色,形状
2 视角:高低,远近,点与面,宏观和个体
3 听觉
4 触觉
5 嗅觉
6 味觉
在这之中,通过多个维度的描写让景物活起来。而且多个维度的写景中,有些诗歌还会用到“通感”(又叫移觉)的修辞。这能使不同的感觉互相通达融会,浑然一体。
下面是针对大脑处理信息而用的手法
7 辩证关系:与结构的辩证关系类似,这个是内容的辩证关系。包括的更广更多,如:虚实,动静,明暗,内外,疏密,高低,远近等等等等。非常之多,辩证关系的用处就在于不让事物单调乏味。世界是这个样子,里面的一切都在变化更迭,于无尽的变化中,辩证关系永恒存在。也可以理解为让景色又有了新的维度或者标尺。
8 表现手法,人类具有很强的联想能力。所以说到A,可能你就会想到与之相近的B,或是与之相反的C。 表现手法有两种: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侧面烘托有时候和衬托很相像。
9 修辞 要赏析肯定要写到这一点。修辞是一种能让语言的可感性变的非常强烈的技法。
10 笔法:如:大笔挥毫,工笔细描什么的。
上面的赏析技巧基本就写完了,答题如果能把上面的条目全部考虑一遍,相信你一定不会无话可说。
但是,赏析的纲目归纲目,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纲目只是让你更有条理尽量一丝不漏的分析。赏析要想深入,要有强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一个生活浑浑噩噩的人很难理解艺术。诗歌属于文学,文学属于艺术。某个个体沉醉于世界的奇妙或是情感的喷薄时,用了一些东西表达。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等。但是对于其他人,并不是创作者本体,所以思想方式必然不同,要想赏析,就要有更强的感受力。生活中多多感受,培养自己欣赏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发现美的眼睛),能力有了,不用照着纲目,自己就能十分准确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从感觉的本源,心灵的最深处去理解。
祝君好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64-01 摘要:让学生独自鉴赏诗歌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抒情手法。在此,结教学经做初步探讨。关键词:诗歌;抒情手法;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诗歌里的抒情手法,尽管我们从理论上已经给学生作过区别,甚至强调过几遍,但让学生独自鉴赏诗歌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抒情手法。在此,结合教学经验与大家作点初步的探讨。诗歌的抒情手法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又可说成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有四种常见的抒情手法,即即景抒情、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借物抒情。对于直接抒情手法与间接抒情手法的辨识,只要给学生作一次区别,举一两个实例,学生就能准确把握了。但间接抒情里的四种手法,要让绝大部分学生准确把握,光从理论上作区别,其效果并不见得就佳。然而作为知识,学生必须正确掌握,不能含而混之,况且高考对学生抒情手法的考查命中率也较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得探讨和总结,寻找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三则关于介绍和区别四种间接抒情手法的资料。一、最近几年来的许多复习资料常常只对这四种抒情手法作概念介绍,再加一两个实例稍作鉴赏分析。如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高考》一书就是这样给学生介绍的:1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附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毛泽东的《沁园春�6�1雪》两例,并稍加鉴赏分析。2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附之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加以鉴赏分析。3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附之张泌的《边上》和姜夔的《杨州慢》两例。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要把抒发的情感,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也附之两例。二、“‘融情于景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语也;‘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考试(教研版)2007年第03期》)。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表现:借景抒情是在整首诗或整首词中既出现景语又出现情语;而寓情于景则是整首诗或整首词中只出现景物……”(《考试(教研版)》2007年第03期)第一则资料,缺乏对比分析,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这几种抒情手法,一旦需要自己独立鉴赏时,就很难识别诗歌里的具体抒情手法了,因而也就胡乱表述。第二则虽有对比分析,但对于绝大教高中学生而言,还是没有作出具体明了的区别,其表达仍可视为含混,对学生并无多大裨益。第三则材料虽有对比分析,但对知识的把握又难以让人信服。最近十年来,高考和各地区统考试题里对诗歌抒情手法的考查命中率也很不低,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区别诗歌的抒情手法。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曾有不少外校学生问过我,说:“老师,尽管我也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资料,但在考试时,是不可能查阅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的,因而对诗歌抒情手法老是弄不准确。”可见,探寻出有效区别诗歌的抒情手法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作为师者,责无旁贷。在此,我把自己的探索陈述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借物抒情。借物抒情,重在的是一个“物”字,“物”即物品、景物。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的物品和景物,皆可入诗。“虞世南《蝉》中的蝉,于谦《石灰呤》中的石灰石,贺知章《咏柳》中的柳,王安石《梅花》中的梅花,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能看到的“物”。在借物抒情的诗歌里,这一“物”往往是主体式的,或者是单一的,并且还具有了人的某些精神品质的特质,而使用其它抒情手法的诗歌里所写到的景物就没有这两个特征,而是所有的物一起构成一幅整体的图画。所以借物抒情,跟其它的抒情手法很好区别,只要看诗歌里的物是主体式的还是组合式的就大致可以判断了。二、寓情于景(移情于景),使用这一类手法的诗歌,作者的情应该是很浓的。而诗人要把自己的一腔浓情倾泄出来,不得不借助外在景物,但物本无情,客观景物也不是时时事事都是气势非凡,雄浑壮阔的诗人怎么办呢?诗人就得借助修辞手法来加以表达,常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就有拟人、比喻、夸张等。比如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感,花为时局伤感流泪,鸟为生离死离而惊颤。花和鸟如此,人之情将何以堪?可见作者之情之深之浓!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自己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园的思念浓情比喻为滚滚东流的江水,既使用了比喻,又使用了夸张,使用比喻,形象生动,使用夸张,恰好把作者无限的愁思表达了出来,由于作者移情于景,因而愁思就显得长流不逝,无穷无尽了,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使用了移情于景(寓情于景)这一手法的诗作,往往借助了修辞手法,当然并不是所有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诗作都运用了这一手法,我们还得揣摩作者的情感之轻重、深浅,所以,从修辞手法和情感之轻重来识别这一抒情手法,对于高中学子来说,在识别这一手法时的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三、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寒夜作》(“疏星冻星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中揭傒斯借助于在秋季这一大幕景下的“一叶落”这一细微之景,把自己的愁苦心绪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出来。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6�1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之争,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词人就是借助这一幅色彩绚丽、万物蓬勃活跃的湘江深秋图景来抒发自己对祖河山无限的喜爱之情和以下为已任的奋发之志的。其实,这种抒情手法的运用,也好判断。当我们读到的凡是表面在写景而又没有使用有利于彰显浓情的修辞手法的诗句、词句时,我们基本可以确认它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它较之于其它的抒情手法来说在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上是还有一定的难度的,它需要我们揣摩所绘之景的特征,从而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四、即景抒情手法的最大特征是:诗歌里既有景物描绘或某种场景描写,又往往有油然而生的感慨。景物或物景是前提,慨叹是结果。只有景物描绘或场景描写,它不是即景抒情,而是借景抒情;有慨叹,但不是受景物或场景的触发的,也不是即景抒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是在听到《折柳》的笛声后,才触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使用了即景抒情的手法。如果只写到了哀愁的笛声,或只抒发了浓浓的乡愁,均不属即景抒情。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6�1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图景,面对绚丽多姿、万物蓬勃活跃的大好河山,诗人禁不住提出了它将由谁主宰的慨叹。作者所绘的深秋图景是慨叹的缘由,是前提;作者的既叹是由眼前之景所触发的,是结果。因而作者使用了即景抒情的手法。所以,要辨识出这一手法,就必须掌握这一特征。
古诗鉴赏最大障碍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了诗歌的情感内容。这有诗家语言的疏离陌生之因,有时间距离和历史情境之异,也与我们对诗人抒发情志的规律把握不够有关。本文试从诗人情感抒发的角度作一点探讨。
诗主情,或者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迸发,就没有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把握诗人情感抒发的方式,就不失为我们体味诗歌情感内容的捷径。情感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内容一眼便知,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间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借助对景、物、史、人的描写或咏叹,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在间接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发蕴积胸中,有时这种感发甚至被遮蔽着,耳目一旦触及外物,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于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缘物而发,际会历史风云,神遇相知之士。这一类诗歌,意蕴丰富,手法鲜明,便于设题,所以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
一、写景抒情式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二、写物言志式
写物言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诗人在对象――物上,发现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物与志的“契合点”,引起了心灵的感会,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一抒心中情志。咏物诗特点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扣准所咏之物,又在诗中有所寄托。诗人在诗中展开诗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志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何处是写物,何处是写人,又处处是物,处处是人。字字摹写物象之态,句句曲尽胸中之志。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选苏轼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在诗中,既兼顾梅花的物态和本性,又将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达出了红梅娴静高雅而不浅薄庸俗的神韵。句句写梅,字字喻己。
同一个物,因为诗人个人的性情、际遇和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所咏之情也就相异。从诗中可以明显地读出作品背后独特的“那一个”人来,所咏之物后潜藏着作者强大的生命感发力。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己。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况,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写古喻今式
这类诗歌写古意在喻今,写史意在抒怀。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及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诗人以情统史,以志言古。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沉溺声色,终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的史事,表达了对晚唐社会日趋衰败的隐忧。在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自从赤壁一战后,赤壁就成了诗人们洗浇心中块垒的意象。富有才华,志存高远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运,面对赤壁,其情感是复杂的,虚无与悲凉同在,愤慨并无奈交融。
在咏史凭古中,往日的历史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历史与当下统合为一,诗人的情志超越了时空。将个人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暂,对历史的回顾之中又富含着今生的悲伤。
四、写人言己式
写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写的是别人的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运的不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富有智慧,胆略过人。谈笑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轻时候就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此时的诗人却已鬓染霜发,一事无成,徒有一腔无处施展的报国之志。两相对照,诗人内心的苦楚不难体味。
借写他人的不幸来暗喻自己的哀楚。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运,两人情感相通,故歌咏之。秦韬玉诗《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平。
五、写事抒怀式
在此类诗歌中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2004年全国卷张籍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位新嫁娘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动形象的比拟了自己临考前紧张担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被录取的心情。
诗人的间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分类也不尽然,各类之间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写古人喻己既属“写人言己”,也属“写古喻今”,怀古诗中也有景物描写。之所以这样归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间接抒情的方式特点,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诗人的情感涟漪,引发了诗人的生命振动――生命共感,生命共感是联结诗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纽带。正是缘于生命的共感,诗人才能借助绘景状物、怀古写人,抒一己之情,言一己之志,叙一己之意。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
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
抒情文学是一种以情感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抒情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以诗句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
诗歌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另外,还有一种抒情方式叫做散文。
散文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
散文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此外,还有一种抒情方式叫做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故事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
小说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最后,还有一种抒情方式叫做歌曲。
歌曲是一种以歌词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
歌曲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总之,抒情方式有很多,比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歌曲等。
抒情文学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用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抒情文学是一种以情感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悲伤、欢乐等各种情绪,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