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顾名思义是词牌的名字,词牌诞生的时候都会有原始的形态。比如你说的破阵子最开始就是由破阵乐演变而来,长相思是由描写爱情的乐府演变而来等等。古人最开始选取词牌自己填词的时候,是会注意到这个词牌的声情的,尽量选取相应的词牌来表达情感,这样唱出来才更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现象到后来慢慢的有点宽松,不过最好还是不要把声情差别太大的词牌跟内容放在一起。
至于破阵子能不能写相思呢?由于破阵子的乐谱失传,所以你也不知道你用它填相思之情合不合适。但是古时还是有人用破阵子填婉约风格的词的,比如小晏的:“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另外昆曲中保留有疑似破阵子发展而来的南曲引子曲牌破齐阵,这个从曲调上来看是可以寄托幽思的,比如桃花扇题画一出中的:“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最后话说回来,只要你用心去填了,并且符合词牌格律的话,没有人会太计较词牌声情的。
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过,有一些词牌要求用入声韵,限于韵脚,这样的词一般很难写得欢快
另外,词牌曲调的失传,即词曲分离是在宋以后,唐宋时曲调尚在,对词作情感基调是有影响的
一般地说应当如此,但也不全是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 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原创的词(即某个词牌的第一首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有联系的,如李白的《忆秦娥》,张志和的《渔歌子》、后唐庄宗的《如梦令》……举例不胜其繁。因为词牌的名称往往是从第一首词中取首句,或某个词,或某几个字,来命名,使之能代表或能联想到整首词为目的。
以后的作者,就只是按谱(词牌)填词就行了,如果你一定要填一首与该词牌有联系的词,你就可以在该词牌的副标题下,写上“本意”。
词牌名与词作内容的什么有关
词牌名和内容很有关联,基本上看词牌就已经把词的内容限定住了。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情感定位,如:破阵子是古时军营之作所以如果写情爱方面的就不行了,从平仄和语感上都不会和谐。
具体的什么词牌陪什么内容得详细了解。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
词牌名与什么有关
似乎词牌名是限定这首词是如何唱的不同的词牌名唱法不一样,因为古代的词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歌一样
词的词牌决定词的什么?词的题目和词的什么有关?
词的词牌决定词的曲调,词的词题同词的内容有关
词牌名的用途除了涉及到每句话的长短,还和什么有关?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
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
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
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
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
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词牌名和饭食有关的
其实这个不一定,相同词牌只是句式,字数要一样,表达的情感可以完全不同!只能是取其代表作,就代表作来说
岳飞的 满江红 收复河山 名句: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
秦观的 鹊桥仙 赞美爱情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的 念奴娇 咏史怀古 咏怀三国赤壁人物的豪迈 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的 江城子 吊念亡妻 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水调歌头 思念兄弟 感慨人生 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辛弃疾 清平乐 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 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陆游 诉衷情 表达人生的无奈 名句: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姜夔的 扬州慢 咏史怀古 带着国家衰败的哀伤 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工作都几年了,很多都不记得了,总是宋词前后期的主流不一样,后期主要是抗金为主题的,前期爱情 怀古的多。难得百度这个专栏有人问点有水平的,不然一天就是小孩子追姑娘藏头诗,恶心人啊!
有关积极向上的词牌名
满江红。千秋岁。一丛耽。天仙子。清平乐。蝶恋花。浪淘沙。定风波。满庭芳。贺新郎。临江仙。齐天乐。永遇乐
词牌名和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有关
如果词牌名取自词的内容, 就是词牌名也是词题 ,如果不是就各自为政了
表达的情感与选择的词牌
初学作词的朋友,最困域的莫过于如何选择词牌,很多时候填词都不知道哪种词牌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该用什么样的词牌来填写,填词应选择相对应的词牌,这是我们初学者比较迷茫的地方。现查网络文章,介绍如下,希望对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入哪个调,具体如下: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为了初学者词牌选择,在先贤作品中,结合先贤词牌论点,按各宫律选出100多个热门词牌,仅供诗友们参考。
1、何满子。此调入商调,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切莫用于祝寿,喜兴。
2、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入中吕宫、黄钟宫、中吕调,此词章节顿挫,平仄韵递换,见感情起伏。
3、行香子,入“双调”,此调节奏明快,用于抒情记物。
4、连理枝,入“黄钟宫。程垓词名《红娘子》。刘过词名《小桃红》,又名《灼灼花》。此调富贵缠绵,抒情交织,清新明快。
5、好事近,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翠圆枝》。入仙吕宫,声情拗峭挺劲,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6、眉妩、“一名《百宜娇》。”入双调,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7、戚氏“中吕调”,高下闪赚,隽永醇厚,交融楚楚。
8、喝火令,调见《琴趣外篇》。入“商调”,凄怆幽怨,多用于感叹伤悲,缠绵相思之曲。
9、上林春令,《宋史·乐志》属中吕宫。此调高下闪赚,隽永醇厚,也宜抒发哀惋叹喟。
10、梅花引,此调有两体,五十七字者,入“越调”。高宪词有“须信在家贫也乐”句,名《贫也乐》。一百十四字者,即五十七字体再加一叠,贺铸词名《小梅花》。多用于陶写冷笑,抑郁意愤。
11、玉漏迟,蒋氏《九宫谱》:入黄钟宫。该调富贵缠绵,意致婉曲,情感舒真。
12、忆秦娥,入“商调”,又名《碧云深》,《花深深》。此调凄怆怨慕,凄楚感伤。
13、浣溪沙,又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
14、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入仙吕调、高平调,此调音节谐婉,声情掩抑,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15、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入中吕调,此调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16、人月圆,又名《青衫湿》。此调入黄钟宫,婉转缠绵,多咏元宵节。
17、玉楼春,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春晓曲》。入大石调,宜由景入情,抒发凄婉的情致。
18、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此调入仙吕调。多用于男女相会,描写感情。
19、渔歌子,又名《渔夫》《渔父乐》《渔夫辞》。唐教坊曲,入黄钟宫,此调声情轻快,是多用来写渔人和渔家生活的曲子。
20、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原唐教坊曲,入双调。此调音节比较谐婉,多抒怨抑之情。
21、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入般涉调,此调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写友情。
22、诉衷情,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此调入林钟商,凄怆怨慕,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23、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此调入中吕宫,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24、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入歇指调、商调,此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25、疏影,又名《绿意》《解佩环》。入仙吕宫,此调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26、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入双调,声容极掩抑低佪之致,恰宜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此调唐人常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27、桃园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入双调,此调多用来咏友情。
28、满江红,又名《上江红》《念良游》《伤春曲》。入仙吕调,此调格调沉郁激昂,宜抒发激烈慷慨之情,此调用入声韵者居多,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
29、夜半乐,又名《还京乐》。入中吕调,格局开展,伟岸奇丽,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声拍促数。柳永用来抒写羁旅行役之感。
30、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入小石调或商调,以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为多。
3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添字者》等。入般涉调,音节拗怒,情绪紧张迫促,适宜于表达兀傲凄壮的爽朗襟怀。
32、祝英台近,又名《月底修箫谱》《祝英台》《祝英台令》《燕莺语》《宝钗分》。入越调,此调宛转凄抑,声容刚柔相济,适宜表达抑塞磊落的幽咽情调。。
33、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洞仙歌慢》。此调兼入中吕、仙吕、般涉三调,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
34、水调歌头,又名《凯歌》《元会曲》《台城游》。此调入中吕调。唐人水调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水调昂扬酣畅、豪放潇洒。所咏有:吊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35、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入歇指调,此调多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36、曲玉管。此调入大石调,宜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37、永遇乐,又名《消息》。入歇指调,本调音节抑扬、气势雄壮,宜于抒发慷慨豪壮之情。
38、扬州慢。此调入中吕宫,悲凉掩抑,凄咽低沉,哀怨无端,特显缠绵凄抑情调。
39、破阵子,又名十拍子。入林钟商,此调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40、御街行,又名《孤雁儿》。入双调,整体拗怒多于和谐,显示着心胸开阔、英姿飒爽的苍莽气度,便是用来抒写儿女柔情,也绝不至流于软媚。
4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此调入大石调,复道调宫,又高宫大石调,音节高亢拗怒,声情激壮,多以抒发慷慨豪放之情。也是一个笛子曲。
42、采桑子,又名《罗敷媚》、《丑奴儿》等。入羽调或双调或太簇角,此调流畅轻巧、深蕴含蓄,宜用于以景抒情。
43、解语花。入林钟羽,此调婉丽,宜抒情。
44、谒金门,又名《垂杨碧》《花自落、》《杨花落》。入双调,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
45、高阳台,又名《庆春泽》。入商调,此调情调低沉,只适合表现哀怨心情。r />46、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此调属中吕宫,音节低抑凄凉,适宜表达绵邈婉转的情感。
47、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入越调,此调本为声调激越的笛子曲。故气势雄浑,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4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49、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入正平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50、齐天乐,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入正宫,此调音调高隽,最宜于写秋景。
51、沁园春,又名《寿星明》。入般涉调或中吕调,此调格局恢弘,宜于铺叙,抒发壮阔豪迈襟怀。
52、贺新郎,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入南吕宫,此调用入声韵时,则气激昂豪壮,宜于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用上、去声韵时,则沉郁悲凉。
53、兰陵王。此调入越调犯正宫,音节拗怒,声情激越,适宜表达苍凉激越的情调。
54、钗头凤,又名《折红英》。入中吕宫,此调音节拗怒,声情凄紧,宜表达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
55、望海潮。此调入仙吕调,宜作怀古词
56、霓裳中序第一。属商调,音节闲雅。
57、南浦。入中吕宫,此调高亢欢乐,不适于表达清凉悲伤的送别之情。
5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59、寿楼春。此调节奏舒缓,声情低抑,凄切悠远,适于抒发缠绵哀怨的悼亡之情,不适宜祝寿贺年。
60、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入双调,此调极为哀怨,有激越悲凉、感怀凄切之情。
61、木兰花慢。此调入南吕、高平调,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62、长亭怨慢。入中吕宫,音节清劲峭折,摇曳生姿。
63、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入双调、林钟商,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64、一剪梅,又名《腊梅香》。此调入南吕宫,声情低抑。
65、醉花阴,又名《九日》。入黄钟官,多用于表达悱恻缠绵的情感。
66、千秋岁。入歇指调、仙吕调,此调悲伤感抑,不适合祝寿喜庆。
67、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此调入歇指调、南吕宫,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68、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上西平》《西平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69、少年游,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入林钟商调,音节谐婉,情调激越,声容迫切凄厉。
70、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入中吕宫,常以描景抒情,多为愁别。
71、凄凉犯,又名《凄凉调》《瑞鹤仙影》。为仙吕犯商调,不宜用于祝贺之词。
72、剑器近。此调属中吕宫、黄钟宫,音节低徊掩抑。
73、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十爱词》《水晶帘》《望秦川》。入仙吕宫,音节流美,由舒徐渐趋急促,显得摇曳生姿,有馀音袅袅、缠绵不尽之致。
74、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入南吕宫。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75、风入松,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此调入林钟商,音节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76、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此调入双调,音节婉转相应,情调迫促,多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劝酒曲。
77、西吴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78、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入仙吕,本调音节高亢拗怒,宜表雄壮豪放情怀。
79、凤凰台上忆吹箫,又名《忆吹箫》。入仙吕调,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80、摸鱼儿,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入中吕调,情调低徊掩抑、欲吞还吐,适宜表现苍凉郁勃与幽咽情绪。
81、河傅,又名《河转》《月照梨花》《怨王孙》。入南吕宫、仙吕调,此调悲切,原系隋炀帝时开运河河工之曲。
82、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此调入中吕宫或中吕调,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83、太常引,又名《太清引》《腊前梅》。入仙吕宫,此调适于轻悠内容,亦可适于婉约、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澜,但无需大浪。r />84、更漏子,又名《付金钗》《独倚楼》。入大石调、商调、林钟商调,音节和婉。本咏“更漏”之事,多咏夜间相思。
85、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入大石调或越调,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听的。
86、天仙子。此调入歇指调、中吕调、仙吕调,情急调苦,伤春伤别。
87、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入双调,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
88、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入南吕宫,音节激越凄怨。
89、南乡子,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此调入中吕宫、黄钟宫,音节流美,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多咏江南风物而得名。
90、阮郎归,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此调入南吕宫,情调较低沉,宜适抒写缠绵低抑情调。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婉欲绝。
91、莺啼序,又名《丰乐楼》。入商调,凄凉悲苍,宜写伤春伤别之情。
92、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入林钟商或仙吕调,章节优美而多变化,词人多喜用此。
93、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等。此调入中吕调,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94、忆旧游。此调入越调,情调掩抑低沉,适宜于曼声低唱。
95、风流子。入大石调,此调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96、暗香,又名《红情》。入仙吕宫,此调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97、六州歌头。入大石调,句式短促,音节繁密多变,有步步紧逼、意切情激之感,宜表达慷慨悲歌怒斥强敌,抒发豪壮奔放之情。
98、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入双调或高平调,音节流美。上紧促而下沉咽。
99、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属仙吕调、中吕调,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100、六丑。入中吕调,音节之美,欲断还连,千回百折,而又一气贯注,摇筋转骨,极诸变态。
101、捣练子,又名《深院月》《夜如年》《杵声奇》《捣练子令》。入双调,多为怀念征夫之作。
102、最高楼,又名《醉高歌》。入中吕宫、正宫,此调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本文引自互联网,作者:炎凉居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关于宫调有这样的论述: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悲壮,道宫飘逸清幽,大石风流蕴藉,小石旖旎妩媚,高平条畅洸漾,般涉拾掇坑堑,歇指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婉转,双调键捷激袅,商调凄怆怨慕,角调呜咽悠扬,宫调曲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
韵部的不同,表达的声情自然也不尽同。如平声韵和畅舒缓,常表达平和婉转的情调;上声韵舒徐徐高亢宜表达清新绵邈、慷慨豪放的情感;去声韵劲厉沉着,宜表达挹怒幽怨、高亢响亮的感情;入声韵迫切逋峭,宜于表达清劲迫切、激越峭拔的情志。
小令:菩萨蛮、浣溪沙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晏殊词改其名为《蝶恋花》。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很多人填过,其中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也主要是写爱情。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入小石调或商调,以表达低徊掩抑、哽咽幽怨感情为多。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的感情,是因为全阕都用仄声字收脚,这就呈现一种拗怒的声容,也包含欲吞还吐的情调。
·《永遇乐》:慢词。《乐章集》入“歇指调”。晁补之《琴趣外篇》卷一于“消息”之下注:“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感情较为激越,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还有满江红、沁园春、水调歌头)。
·《踏莎行》: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入中吕宫,常以描景抒情,多为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