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第1张

作者简介:王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须由于它的重要地位而迈出新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但并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说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显得犹为重要。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写的导语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设置的导语是:“同学们,你知道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什么吗?你又曾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父亲的背影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学者朱自清的亲清散文《背影》,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亲情。”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的深情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二、加强学习主题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启动情感的闸门,才能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个体,他们的价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评价标准不同,而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谓“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组合,使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利于学生经理情感过程,并由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后果产生愉快的体验,促使学习情感逐步丰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以《桂林山水》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你们去过桂林、欣赏过那儿的山水美景吗?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吗?想去看看吗?”于是,笔者就像一名导游,把学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畅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录象,还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这样,学生愉快地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对这节课的欣赏和朗读,促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因为桂林山水秀丽的风景而惊喜、激动,陶醉在其中。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4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四、言传身教,体会情感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教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溶进讲课之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盛情并茂,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感情,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共振,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此情此景,学生就不仅仅是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接受教师的影响。总之,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习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传导的主导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会迈出可喜的一步。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征

  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千差万别,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做老师的不能主观地自以为是地判断学生的喜好,而应该走近学生,从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才能因材施教,让课堂得到学生的喜欢。

  组织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主要为讲授式,单一僵化,学生不喜欢。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可以利用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让他们编故事、画图画、唱歌曲、跳舞蹈、演节目,让死气沉沉的课堂生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靠声、光展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可以讲抽象的内容展示得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传统的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知、情、理并重

  就语文课文而言,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或传播知识,或表达情感,或阐明道理。三者并不孤立存在,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挖掘课文知、情、理的兴趣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素养。

  多表扬善鼓励

  自信和兴趣像孪生兄弟。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认同感,获得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讲究方法方式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自信,产生兴趣。

  保落实使有得

  有的老师过分重视教学进度,却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导致学生无法消化所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困惑会越来越多,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为此,教师必须把落实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正真有收获、多收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创 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的情感活动,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征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十分重视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师自己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因此,教师在调动自己的情感后,一定通过言行和声请等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触动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教育。若教师自己缺乏情感,那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师要善于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由于情感体验的自律特征,课堂心理环境的安全、自由、宽松就成为主体情感得以顺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疏朗的氛围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展开,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计跟学生结成最佳学习拍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语文世界。比如,师生互考。除我考学生外,我常让学生考我,他们自然是积极性高涨。预习,复习,查资料,互相商讨……,学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我还让学生互督、互查、互考,结成前后同桌学习同盟。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初一每周不少于三篇,初二每周不少于两篇,初三写周记。每周师生共荐日记题目5个,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学生挑选,每组选三名学生当组长评日记,只评最大优点与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总评,让学生将评语记下并据此改进,并将优作进行张贴。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无论思想认识,还是习作水平均有大的飞跃。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语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答问、品评。

再其次, 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由于不受时空、物质、内容等条件的限制,借助语言描绘情境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最基本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我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通过课堂观察,

我觉得教师力图显现一种精炼、平实的语言风格。这样做,对于创设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场景有其特殊特点,包含着一种氛围。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更多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有一定鼓动性的语言来创设更多情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等综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手段,其实任何一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语言参与。恰当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用一些小游戏吸引学生去开口表达自己的感想。

遇到不肯开口的学生的话不要急躁,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诱导。

集体的游戏一般可以改掉学生不肯开口的性格以及让同学间更加的融洽。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指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93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