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感悟:重阳佳节,夜半微凉,薄雾愁云,黄昏把酒,西风卷帘,人若黄花,独自一人,心上人在哪儿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感悟:月满西楼,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红藕残荷,大雁归来,好一个愁绪的季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感悟:黄花满地,乍暖还寒,倚栏望远,点点滴滴愁到天明。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感悟:暮秋,夜有白霜,秋已尽,日犹长,不如醉去,东篱幽香。
7、李清照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她一生饱尝人间甘苦,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李清照天赋的才华,不朽的词作,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有评论家把她和屈原、陶潜、杜甫相提并论。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清照的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把玩不忍释手。
李清照生于济南明水(章丘),其父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二岁时,生母去世。由年高还乡的祖父和二位伯父母抚养。小清照聪颖早慧,为祖父所钟爱,并为之启蒙。五岁开始涉猎诗、史及百家之书,出挑得既活泼灵秀,又端庄矜持,四邻八乡人见人爱。
李清照十六岁以前,在故乡明水度过。不停息喷涌的明水百脉泉,是养育她的地方。夏秋季节,她曾游溪亭,莲湖。家乡的秀美风光,是她创作的源泉。1099年,李清照十六岁时,随父亲李格非迁到京城汴京。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这一年,李清照写了两首小词,清新、秀丽、隽永,一鸣惊人,鼓舞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首《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词作者从小就嗜酒,喝醉了酒,划着小船,误入荷花深处,惊一滩鸥鹭。读来使人如闻荷香,如临其景。
另一首词《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频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早归。
这首词上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下篇写归去时的依依不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心情。语言像秋风秋水一样自然,让人如临其境。
李清照十七岁时,写了一首《如梦令》词,名气也很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夜里喝多了酒,春眠不觉晓,残酒未消。夜来风雨声,作者想到,海棠花快谢了,绿叶更肥了,不像女佣人那样有肝无心。
李清照18岁,嫁给21岁的赵明诚。当时赵明诚是太学生。赵明诚是赵挺之的第三子。这一年李格非仍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是礼部侍郎。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岂止是“郎才女貌”,而且是“夫妇擅朋友之胜”。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当然,李清照的文才在赵明诚之上。
对史书碑文的共同爱好,把赵明诚和李清照紧紧地连在一起。为了购买碑文书籍,他们宁可素衣粗食,甚至典当衣物也在所不惜。赵明诚每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时,总不忘买回一些干鲜果品,处处体现丈夫对妻子无比的关爱。有一次,赵明诚得到一付书中珍品。白居易书写的《楞严经》。他首先想到自己的妻子,并亲昵而敬重地称之为“细君”。白帖一到手,他立即骑上马,飞奔往家赶。回家后,与妻子共赏识。二更已过,仍没有睡意,兴奋不已。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浸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
1102年,李清照19岁,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建立元佑党人碑,是北宋朋党之争的结果。元佑是宋哲宗的年号,元佑党人碑是宋哲宗年间当权的309人的黑名单,苏轼列在榜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第子,自然不能幸免。碑上有奉圣旨此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也不得在京城居住,
1106年,出乎天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佑党人碑突遭电击,断成两块。此是上天降怒,宋徽宗大惧,派人把其他的元佑党人碑偷偷毁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她的公爹赵挺之权势很大,官职连连上升。李清照救父心切,不顾旧礼教所谓新妇不能与公爹“对语”的规戒,她竟上诗给公爹,请求搭救其父。史实表明李清照搭救其父未能奏效。
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从李清照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一首词为《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
轻解罗衣,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白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别的丈夫赵明诚而作。它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吐露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
秋天,荷花香残,凉席也不能铺了。词人没精打采,迷离惆怅地独自上船出游,本想出来散散心,没想到看到空中的大雁,又引起对丈夫寄书信的热切盼望。
流水落花,也触动了词人的离别情怀。同一种相思,两个人在两地犯愁,此情无极可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此词语淡情深,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写重阳节时,作者思念远方的丈夫,借酒消愁,非但愁难消,人被折腾的比菊花还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布满薄雾农云。这阴沉的天气,更使人愁闷难挨。在屋里她独自看着金兽造型的火炉里,瑞脑香的青烟袅袅不断,真是百无聊赖啊。又是重阳节了,天气骤冷,睡到半夜,凉意透进独眼的帐子里,玉枕上。对比夫妻团圆时的温馨,怎能不叫人失意!
词主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黄昏,才强打精神,出来赏菊。把酒东篱,三杯两盏淡酒,勾起她与丈夫对饮的遐想。她不堪眼前的孤独寂寞,西风吹卷着门帘,吹得细长的菊瓣枝纸摇曳,词人比细长的菊瓣还要瘦!
雷电击断元佑党人碑以后,等于上天为元佑党人平反昭雪。李清照和她的丈夫有时住在一起,有时两地分居。分居的生活,使他们的感情疏远,李清照有一种自己像陈阿娇、卓文君一样被遗弃的感觉。在当时的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寻花问柳是常有的事。贤惠的妻子,话到嘴边,欲说还休。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萧》词,把她那种矛盾的心情,表达得很委婉。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
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狮子兽形的火炉,火已灭,灰已凉,瑞脑香也不再释出。一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盖的红被翻波浪。日上帘钩才起来,起来还懒得梳头。宝奁盖上的浮尘,已经很厚了。一个“慵”字,表达了女主人心中的深愁。愁的根源是生怕离怀别苦。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使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疏远了,使自己成了被遗弃的陈阿娇、卓文君。心里有苦,还说不出口。新来瘦,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到底是为什么?让她的丈夫自己去想吧。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从离别前,跳跃到离别后。词人最怕分离,偏偏又要分离,唱千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也难留住。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人善吹萧,像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子,筑凤凰台以居。一夕吹萧引凤来。夫妇乘之而去。女主人借用这个典故,寄希望夫妻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词主人写得很痴情,动了真感情。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睇楼前的流水。凝眸处,又添了一段新愁。
1126年,李清照43岁,为宋钦宗靖康元年。这年的12月,金兵破汴京,史称“靖康之变”。岳飞在《满江红》这首词里称“靖康耻”。翌年四月,金军俘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辅臣、乐工、工匠及大量财物、文物,浩浩荡荡北去,汴京被掠之一空,北宋灭亡。
1127年,宋高宗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为建炎元年,以后迁都杭州。
七月,赵明诚起复江宁府知府。十二月,山东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家存书册文物十余屋,焚于青州兵变。
1128年,李清照四十五岁,于青州兵变火中,将《赵氏妙帖》携往江宁。途径镇江,遇盗掠而勿失,为赵明诚所称道。
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二月,赵明诚被罢江宁府知府。
三月,夫妇备办舟船上芜湖。至池阳,途径项羽庙,李清照触景生情,作《乌江》诗,凭吊英雄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尽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此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也是对当时苟且偷生的投降者的鞭挞,表达了李清照爱国主义的情怀。
五月,赵明诚接到宋高宗亲命其为湖州知州的昭谕。既然接到圣旨,就必须立即赶到南京去朝见皇帝。李清照乘船给赵明诚送行,直送到六月十三日,赵明诚改走陆路那一天,才挥手告别。
大暑天,赵明诚骑马奔南京,对于从小没吃过苦的公子哥,不堪其苦,遂感疾途中。到了南京,诊断赵明诚患的是疟疾。过了一个半月,直到七月底,李清照才知道赵明诚重病的消息。她乘船日夜兼行赶到南京,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就去世了。
李清照为丈夫办理完丧事,自己也大病一场。
1132年,李清照四十九岁,在杭州,春季患病,夏季日见危重,以至牛、蚁不分。这时张汝舟巧言惑其弟以骗婚。张汝舟的目的是掠取李清照手中的文物。不得,即对她日加殴击。秋,李清照与张离异。
l1155~1156年,李清照走完人生七十二岁或七十四岁的路,仙逝于杭州西湖一带一个芭蕉庭院里。晚年,她在杭州居住二十多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愁像恶魔一样,无休无止的纠缠着她。她的一首词《声声慢》是她日常生活的写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到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女主人清早起来百无聊赖,如有所失,想找什么,又不知道该找什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天气乍暖还寒。飞过的雁,似曾相识。
自家院里,菊花已残,满地堆积,憔悴的菊花,有谁堪摘。在这孤独、冷漠、凄惨的环境里,词主人守着窗,独自怎生到黑。更难堪,黄昏时又下起细雨,滴滴搭搭打在桐叶上,这种滋味,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
有人说这首词,是宋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首。
李清照晚年寓居南宋都城临安时,写了一首《永遇乐》词,写得悲惨、凄凉、催人泪下。
落日溶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合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金雪柳,
簇带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晚出。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落日像溶化的赤金,暮云合围着璧玉一样的园月,作者不由感叹发问:人在何处?这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染柳烟浓,接下三句,是写早春之景。烟霭熏染的柳树,已经萌动;笛子吹奏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腊梅已经开过。虽已早春,但春意还不多。元宵佳节,天气虽好,难道就不会转瞬风雨?因此,当前的良辰美景,一点也引不起她的兴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才分高,名气大,又出身官宦世家,所以常有香车宝马来拜访她,请她喝酒,请她作诗,她都谢绝了。
回想当年在汴京时,自己有的是闲暇时间。在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戴上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披上金线缝制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楚楚动人。如今,词人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国破夫亡,自己被折磨的形容憔悴,蓬头霜发。白天怕人看见,只能夜间出去。元宵夜游人太多,她没有勇气面对眼前的热闹繁华,还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吧。
李清照离开我们已经八百多年,但她的词作,具有无限的艺术感染力。如今我们读了她的作品,仿佛是昨天的事,仿佛是眼前的事。李清照和她的词作将与世永存。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宋]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8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9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宋]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0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宋]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11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12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 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13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宋]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14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5浣溪沙·闺情
[宋] 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6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宋] 李清照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17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点绛唇·寂寞深闺
[宋]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9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1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3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宋]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4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宋]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5蝶恋花 离情
[宋]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26临江仙·梅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27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28念奴娇·萧条庭院
[宋]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29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30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31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32满庭芳·芳草池塘
[宋] 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33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34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35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宋]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36行香子·草际鸣蛩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37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38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39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宋]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40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宋]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41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42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宋]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43忆秦娥·临高阁
[宋]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44瑞鹧鸪·双银杏
[宋] 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45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46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宋]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47孤雁儿·世人作梅词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48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49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50多丽·小楼寒
[宋]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创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是一首追忆诗。词中回忆起少时
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解读:“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小风大。疏,通常指稀疏,雨疏是说雨点小。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偏风雨来了,此时,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这天晚上词人喝了很多酒。何以见得?浓睡不消残酒。说明词人睡了一个晚上加半响,而且睡得很香,都没有能够让她从醉酒中清醒过来;
所以说:“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卷帘人”可能是指她家丫环,词人欲起床时,丫环进房把床账卷起来。此时,词人问:“后花院的海棠花儿怎样”?这一问,把昨夜醉酒的原因全道出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丫环说:海棠依旧时,词人却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丫环她想一夜之间不可能有大的变化,故而回答海棠依旧。可是她那里知道词人的心思呢?所以词人说,你说的不对,应是绿肥红瘦。绿肥,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肥大,更加茂盛。可别忘记,昨夜的风吹雨淋,海棠花就凋零了;
所以说绿肥红瘦。在词人眼里并不关心这些,她真正关心的是“红瘦”?为什么呢?因为红瘦看起来写海棠花,实为象征词人的青春,象征少nv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景,这才是词人最为关心的。也正因为如此,昨夜才喝了那么多酒。她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何?俗话说: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坦忧,正是对青春年少珍惜的反映。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因此说这首词表达的情思的绵密,是李清照的词跟男性的词最大的不同。她从女性的角度,女性的意触,来写女性自已的心理,是男性很难触及到如此深细的。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00至1101年间。 李清照从原籍明水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高手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而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一首首令词。此词一出,可谓一鸣惊人,受到广泛称赏。
这首小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的词。读者认为这首浣溪沙,既是闺情词,也是伤春词。古人生活节奏缓慢,有大量的时间回味,追问,伤感,发呆。情绪和情感异常丰富。李清照的闺阁是很雅致的,这样一个雅致的女子。文字是很迷人的,它能将我们带进作者的生活世界,即便远隔了千年,仍有感染效应。
解读:
小院闲窗春己深,闲字用得极好。常年闭锁在小院里,小院里的一切都那样熟悉。窗还是那个窗,人还是那个人。但闲字写出了人和物的交流。将物拟人不奇怪,奇怪的是物也沾染了人的气息,有了人特有的灵性和闲散。朝夕相处,爱屋及乌。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春深日暖,心窗也不要那么紧闭了吧。回归它该有的状态,自由闲适。可能等到雨疏风骤之时,才又有它来守护闺房的安宁了。词人写景也是在写自己。人和环境和谐相处,人也是环境中的一景了。重帘未卷影沈沈,她们家的帘子是双重的。窗子是打开的,也许一夜未关闭。帘子还没卷起来,阳光能透射进来。影沈沈,是说帘子被光线拉扯成线状投射在闺房的地面上,斑驳闪耀。但也有人解读为透过没有卷起的帘子,从帘子里隐约能看到外边的一些景象,但不分明。一时好奇,于是起身到窗台上去遥望。这两种理解其理,但我还是认同前者所说。
倚楼无语理瑶琴。经过前面两句的铺垫,主角出场了。词人倚楼探看风景,或许四周比较沉寂,词人觉得无趣,沉默不语,似乎在想一些心事。无语和闲窗对应,其实词人心是闲的,也便觉得窗也闲的一样。瑶琴是一种高档的乐器。理是指拨弄瑶琴,是让乐曲述说自己心事,人无语而心有语。自己想说话也没有人陪伴啊,而理瑶琴大约还是有人可以聆听的吧,即便没有人听,自己不也是在听吗。词人内心的寂寞,谁人明了。远岫出山催薄暮,点明了时间和周遭环境。远岫,指远山,远处山恋起伏,一些轻烟飘渺不定,似雾非雾,似真非真。日渐黄昏,我在想,词人吃了晚饭了没有?有闲适,有寂寥,有懒散,有意境。瑶琴舒缓,心境辽远。
细风吹雨弄轻阴。春日的天气是多变的,一天之间,由晴转阴。词人幻想那远处的轻烟是怎么来的,原来是细细和风吹着那雨丝而形成的吧。风有了调皮的神情,追着雨丝去吹。这真是天才的想象力。天气的多变,心境的多变,点点滴滴都是轻愁。
梨花欲谢恐难禁。梨花是很美丽的。词人忽然想到,这样的烟雨蒙蒙里,梨花该是多么的娇艳啊。但梨花的凋谢恐怕是必然的了。一切的美
好都经不得时间。词人自己不也是这梨花吗?词人感物伤情也是必然的了。本来也没有什么的,闲情而起,看到了窗,看到了帘子和帘子里的影子,随意理瑶琴。看着远处的轻烟,想到自己无语多情,梨花娇媚,不也恨春短吗。春讯无价,寂寞几何?心有阴晴,爱何所托?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共鸣,就是因为她写出了深情,写出了真情。人性是相通的,人情是相同的。她不写那个时代的赞歌,只写出了小儿女的平常情态,就足以传之后世,撼动人心。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创作背景:这首《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是李清照早期,写于公元1101年间。此词写的是晨游之景,与《如梦令·酒兴》当是前后衔接的。前一次是荷花开放之时,这一次是“莲子已成”之日,两次时间相隔未久。花开必有果的真情。
这是一首赏荷的词,也称秋日湖上之作。它不同于其它的词,它既没有排遣相思愁绪,也没有哀世伤时的悲苦印记。通篇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是一个不识愁苦的少nv献给大自然的一曲赞美之歌。
解读:
湖上风来波浩渺,我们可以想象,初去时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忽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作注。
“秋已暮”,指秋时已尽,“红稀香少”用以点明节候。深秋时节,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但是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然是如清人刘凤浩咏湖诗所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变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样。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别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映衬,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叽叽喳喳,洲渚鸥鹭,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美好。
“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者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
“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化。莲子成孰荷叶自然老了。但在荷花盛开,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是难以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所以说 “清露洗、苹花汀草”。’“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赏玩之资。像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眠沙鸥鹭不回头,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特别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灵,来往游人很喜欢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像朋友一般。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怪他们过早的归去,像是不够朋友似的。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怪自己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词中“红稀香少、莲熟叶老中,生发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鸥鹭眠沙来”。其文学趣味,更为深长,更为丰满。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解读: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树枝繁叶茂,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秋天开花者为多,芳香四溢。旧时庭园常成对栽植,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桂花略呈**,黄得轻淡柔匀,在绿叶映衬下,似乎有些暗淡。桂花花体轻小,体性温柔,无论生长在僻处山野,还是园林庭院,它们看上去都十分淡雅,一点也不张扬。但是只要桂花一开,就会香飘十里,山野间、院子里、衣袖上……所到之处,一路留香。
唐人咏桂诗曰:“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山中桂树多,应为故人攀。”桂花多生于深山,看上去疏淡清雅,故说“情疏迹远”。可贵的是,不管花色、体性、居处如何,它们都是“只香留”,桂花因此又被称为“九里香”。
词一开头,词人采用惯常的自描手法,写出了桂花的颜色、体质和特性,赋之以娴静、淡雅的情态。显然,这里倾注了词人的情怀。在她看来,花不一定以娇丽鲜艳取胜,疏淡清雅也是一种美;
形、色之美固然让人悦目,芳香四溢则更令人赏心。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百花之中谁更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形娇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何必要强求浅碧轻红的颜色呢?像桂花那样淡雅而幽香,自然是花中第一流。
词人的审美情趣,渗透着她的思想感情。据记载,李清照才华横溢,自视很高,好“讥弹前辈”,诗才词笔,不让须眉。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不知这“花中第一流”,是否包含了词人的自许?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在百花之中,梅和菊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赏,清照也写了不少吟咏之词。但在这里,她将梅、菊与桂花相比。究竟比什么,词人没有说,只是说梅花定会感到嫉妒,菊花应该感到羞愧。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比正面描写更为奏效,不仅使词情跌宕多姿,而且使桂花高雅不俗的形象更加深化;
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在那画栏之处,每逢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清风徐来,香飘数里,桂花真是群芳之冠!“开处”,一作“开岁”。 需要指出的是,词人并不是要贬低她一向喜爱的梅、菊,而是通过桂花的以香取胜,赞赏“内美”的可贵。“画栏”,即画着花纹的栏杆,言其精美,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中秋”,这里泛指秋季,并非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可煞”,相当于“可是”。“骚人”,指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吟及许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词人很为桂花抱屈:是不是屈原缺少情意或才思,要不,当年为什么不把香冠中秋的桂花收进去呢? 有人说,屈原诗中还是有桂花的。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离骚》不是花谱,屈原是否喜欢桂花,是否吟咏,那是他的事。词人故意设问指责,看似无理,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桂花的偏爱之情。这样结尾,既生动风趣,又耐人寻味。
李清照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创作背景:
这首长调赏花词,是李清照新婚前后。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记载: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赵明诚父)为吏部侍郎。赵李两家均居汴京。《庆清朝》当作于是年前后。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
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解读:“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禁幄”,指护花的帷幕低垂。彤阑,红色的栏杆。残春,暮春。意思是说: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杆工巧地缭绕围护。那里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容华”:意谓素淡的花儿就像一个不加雕饰的美女一样。伫:久立。这里以之形容花色淡雅。绰约:姿态柔美。意思是说:这种花淡雅挺立,姿态柔美,朵朵都呈现出天公造化的精巧绝伦。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等到数不清的春花纷纷开过之后,经历了春风吹拂、春雨浴洗、清露浇洒的名花,仿佛晓妆初成的美人,带给人无限清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妖娆,意谓娇媚的花儿惹得春风嫉妒,明月却为之绽开笑脸,她还能把春天久久留住。殢:滞留。它以无比妩媚的姿态,戏弄春风、嘲笑春月,尽情地引逗着司管春天的神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在东城、南陌这些日光易照之处,那里的亭台池馆整天都被暖烘烘的太阳熏抚;
从早到晚,赏花买花的人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绮筵:豪华而丰盛的酒席。芳尘:含有双关之义,一则是对“香轮”车尘的美称;
二则当指词人所欣赏的这种入禁赏花的高雅活动。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在这般牡丹盛开如锦如簇的兴会结束之后,又有什么花可以继它之后,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呢?最迷人的是在这明光宫苑内,有几枝向阳的牡丹正在竞芳吐艳。
“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对着花儿飞觥举觞,快些把金杯内的美酒喝下,别管它金乌已西坠,黄昏将袭来,筵上还有未燃尽的残蜡! 这首词因为未点明吟咏的是何种花卉,所以在对此词吟咏对象的理解上出现了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咏牡丹,一说是咏芍药。 咏牡丹说: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
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芍药说:这首词也绝不是咏牡丹,而是咏芍药。词中说:“就中独点残春”,也就是说此花在春未夏初开放。又说这“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即又一次交代此花开在“群花”之后,能把春天留住。这不可能不是芍药。
在静谧秋日,端一杯菊花酒,题一首枫叶愁,饮一盏寂寞的残红秋。独坐,在这天凉的秋!
李清照就曾独对寒秋,写下许多绝妙的词作。一如那秋天的枫叶,红得如血,美到极致,可片片飘落时,更显愁苦。
李清照的词,内容精巧,语言雅致,可谓美到极致。在美的背后,却是李清照的愁思,寂寞空闺,无人倾诉,愁到极致。
美到极致,也愁到极致,就是李清照的秋词。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相思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又是一年秋季,丈夫赵明诚外出了久久不归,留李清照一人在家。
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思念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越远越浓,越不经意越是想起。
唐代李治就曾写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如果你有思念的人,请一定要及时告诉他,总好过苦苦牵挂。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愁苦的。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
秋天,李清照看到梧桐叶落,是那么萧条,寂寞,愁苦爬上心来。
登上高高的楼阁,山峦、原野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乌鸦归巢,军中角声传来。
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世事无常,聚散匆匆,面对离别,李清照做不了什么,我们也无可奈何。
唯有思念,才能在这秋风扬起之时,在这夕阳西下之时给予人们一点点慰藉。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憔悴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深夜里,秋风吹起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离愁别恨。
人最怕秋夜了,凄凉的秋风一阵一阵,敲打着人的心,总会提醒我们想起那些离去的人。
这个秋夜,想问一声故人,你还安否?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怀旧的。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落江南。此时,国破家亡,丈夫病逝,她常常忆起南渡之前的往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曾这样写道:
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尽管世事无常,但人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一生一世,不可能再 重来,无论喜或悲,都值得珍惜。
只有品味苦涩,才能倍加珍惜甘甜的滋味。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绚丽的。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赏荷》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
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生活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但仔细想想,也还是有很多可爱之处的。
别再“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便偶尔有些微愁绪,也要付之淡淡一笑。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乡愁的。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面对秋日景色,李清照油然生出一片乡愁,可她也会自己安慰自己,不如多看看这菊花,少想那愁思吧!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岁月不待人啊!趁时光未老,趁父母尚在,趁友人邻家,请放下繁杂的工作,放慢匆忙的脚步,常回家看看吧,给家人一句暖心的问候;
常联系朋友,给友人一个平安的微笑。重逢团聚的时刻,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凄苦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尚且命运如此悲苦,我们普通人想要一帆风顺又谈何容易呢?
人生就像“碰钉子”,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似水年华中,揪不住时光,留不住岁月。
我们能做的,唯有在光阴的橡皮慢慢擦去自己的名字之前,活出一份独一无二的美好。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不舍离别的。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你离开桃源仙境一去难回头,我这里凤去楼空烟雾锁空楼。
席慕蓉在《渡口》中写道: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乎过的人,谁都忘不了。
即使山长水远,也阻挡不了浓浓思念;即使相聚实难,依旧把你放在心间。
一切终章,皆是过往;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金秋十月,已入深秋,故有几愿。
一愿诸君且珍重,早晚清寒勤添衣;
二愿诸君且舒怀,敬往事一杯酒,悲欢如尘不回头;
三愿诸君且宽心,人生处处有美景,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时间以里的是心事,时间以外的是故事,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愿各位诗友幸福美好。
人与世界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个哲学性的问题:首先人是在世界之中。人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水滴和大海一样,大海是由水滴而聚成的,许许多多的人,加上各种各样的,其他的的物体,这才构成了这个世界。同时,人性具有能动性的,也就是说,人实际上是能够改造和认清世界的人,可以将世界改造成人想要的样子,所以世界也会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变化。
人与世界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哲学性问题《经典咏流传》用古诗词给予了完美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9首经典古诗词:
美,倾注了我们对世界的肯定,
从“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1]”的山河之美,
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的历史之美;
从“唯不忘相思[3]”的情感之美,
到“诗酒趁年华[4]”的文化之美;
从“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5]”的慷慨感叹,
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豪迈自信;
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7]”的朦胧飘渺,
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8]”的高洁优雅。
对美的欣赏,把人与世界融汇成一个整体,“依依向物华[9]”。
1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双调忆王孙·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忽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虽是晚秋季节,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但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别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映衬,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吱吱喧喳;洲诸鸥鹭,负日眠沙;一动一静,饶有情趣,在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好。
“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语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者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虽是有我之境,却较之后来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更加超脱,更加优美。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3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偶作寄朗之》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偶作寄朗之》是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诗。其中的“朗之”为人名,是与白居易同时的皇甫朗之,二人是酒友的关系。
诗歌最出名的是最后一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因为是白居易写给友人皇甫朗之的,所以这里的“相思”并不单单用于爱情。
亲情也好,友情也好,不忘记便已是岁月最大的慷慨。在时间无尽的斑驳侵蚀里,能有一个人长久的驻在心中,即使老来也不忍忘记,这就是两人最好的结局,而留给后人的,更是无尽的感慨与想象。
也许,多年以后,我忘记了你的长相,忘记了你的名字,忘记了你的故事,但我,永远忘不了你。
4 诗酒趁年华。
出自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5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出自唐代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宋代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它将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9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的向往着春天的景物。“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恋的情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是因为“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是具有因果关系的。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寒梅最能惹起人们的怨恨,因为老是当作去年开的花。“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就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感,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嗟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