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是主导者,有着绝对权威。
比如说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所以说教师很多时候应该出于辅助地位,在帮助幼儿学习等等。
但要做到师幼平等这一点在现实中还是任重道远的。
(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与父母分开,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集体之中。一些幼儿在情感上容易发生不适应现象,出现哭闹、破坏东西、拒绝进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充当孩子第二个妈妈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孩子自然就降低了抵触情绪。
(2)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孩子言行举止,并从他们的行动中寻找孩子需求点和兴趣爱好。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孩子言行,并适当辅导他们的活动,给予鼓励,促进孩子更好地完成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兴趣,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幼儿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幼儿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表演,在老鹰抓小鸡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角色,保护小朋友。这样既能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还能促进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另外,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获得孩子信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收获友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教师帮助幼儿入园适应的方法如下:
1、稳定情绪,教师需要建立起安全可信的关系,与幼儿建立情感联系,给予温暖、关爱和安全感。
2、了解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方式适应幼儿。
3、逐步分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逐步、渐进的方式,如让家长先在园区停留一段时间,然后由教师陪伴幼儿逐渐探索园区,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4、学习游戏,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等,让幼儿愉悦地交流,逐渐了解彼此,同时间接学习和适应园区环境。
5、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以身作则,对幼儿起到榜样作用,一些积极的行为和态度会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园区。
教师可以友好地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及时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增强幼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幼儿园
幼儿园是供3-6岁幼儿学前教育的机构,是幼儿接受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通常分为市政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家庭式幼儿园等类型。
幼儿园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身心全面、合理有序的启蒙教育,包括语言、认知、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注重以游戏为基础、发现和引导幼儿的潜能、创造和培养幼儿兴趣、个性和想象力。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游戏、体验、探究等方式,全面发展幼儿的多维智能,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和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创造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里,孩子不仅仅学习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作品的构成要素
要让幼儿创编故事,首要条件是让幼儿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的构成要素,即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如果幼儿不能明确这一点,他们便无从着手创编故事。而幼儿对故事构成要素的理解来源与他们平常所听所讲、所阅读的童话和故事。因此,平时我经常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实际水平的故事作品讲给幼儿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线索清晰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并与幼儿一起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有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幼儿正是在对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和语言的日积月累的感受认识中,增长起他们对故事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
创编故事,需要调动个人的经验,需要幼儿具备有关的知识。例如创编一个关于“贪吃的狐狸”的故事,幼儿必须积累有与“狐狸”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同时还需要有“因吃得太饱而造成的后果”的经验。幼儿创编故事的知识经验准备,来源途径之一是日常生活经验积累。正是如此,在平时我善于鼓励幼儿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一些初浅自然科学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动植物与自然的关系。另外,引导幼儿从大量的童话、故事或其他体材的文学作品中,获得各种信息。幼儿通过这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编故事提供了内容上的准备。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更重要得还是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幼儿的各种词汇较欠缺,因此,幼儿表述起来较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经常通过一些语言游戏,如说量词、形容词、动词、名词等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词汇;或者创设一些情景让幼儿运用词汇说一句或一段话;另外,还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故事、童话中优美的词汇、句式并感受理解作为故事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幼儿在创编故事时就可能仿照它们的语言创造样本。比如,有的幼儿可能在创编故事开头时说“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的小白兔和××……”,幼儿也可能在创编故事结局时说“后来,××就再也不……了”。这样幼儿经过不断的积累,他们的词汇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直接提高了幼儿创编故事的质量。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信赖的保护者,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

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