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读到这篇表达自己情感的小作文,我被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让作文透射出极强的感染力,我也哭了我为这篇作文打了优秀——按照一般的作文要求,虽然它完全算不上优秀我之所以给这篇作文打优秀,是因为这篇作文有“言为心声”的品质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别人的“苦”,写别人的“愁”,写别人的“坚强”,写别人的“不幸”,却将自己置身于事外,让自己的身份成为“看客”这篇短文的作者将自己定位于“情感中心”,以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悲悯与坚强都在其中,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废墟,而是废墟之上悲而不屈的精神作文能力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能力,而表达情感的能力是生来俱有的,所以你的作文能力天生就有——只不过,你有时忽视了对这种天然能力的把握和挖掘请以“自己的情感”的为中心写作文吧,这样在作文时就有“文随心动”的畅意感觉
学科学习,不得不提及查理芒格。在他的传记《穷理查宝典》中,就反复提及到跨学科思维模型的重要性。
“你必须知道几个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他从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大学科提炼出最基本的知识,这种普世智慧使他的目光与众不同,也使他的投资决策更为理性。
他说:“多学科思考如此有趣,以至于你一旦尝试过就会上瘾”。另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Elon Musk: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X、太阳城,他创业的领域涉足互联网、金融、汽车、航空以及能源——这些领域看上去似乎毫不相关。这些无一不是他广泛阅读、涉猎不同学科、成为“专家型通才”的成果。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一﹑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无论使唱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和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向的飘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二﹑深化视觉感知,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能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学生欣赏﹑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高音﹑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要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即经过听觉体验的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读谱,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总要静心读谱,从视觉上感知音乐,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谱(五线谱)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三﹑通过联想升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含点。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生唱《翅膀》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曲为何以“翅膀”为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给它们“安”上翅膀,使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得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优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意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抓住情感教学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
朱慕菊副司长的回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教育思想,不必要每堂课都去贴标签。我们对朱司长观点的理解: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第三,高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新课程调整更新了课程内容,编写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教科书,增加了多元文化主题,如环境、贫穷、缉毒、国防、安全、战争、金融、税收、保险、廉政、爱滋病、中医药等;化学实验初中增加了77%;物理实验初中增加了53%,高中增加了68%学校终于开门了,学科教育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第四,关注学科的特点与文化内涵。人文类学科与科学类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具体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并非对客观事物或现象量性特点的直接研究,而是通过相对独立的模式的建构,因而它有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具重要意义;其次,数学学习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智,需要数学地思维,因而其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次,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善,数学学习同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比如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谨严;比如数学规则推导过程中的理智与自律;比如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甚至于耐心、责任感、敬业品质、民主精神等。正是这些,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文化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朴素、更为丰富,也更为动人的内涵。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才能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 教师先“动情”,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譬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学习《平分生命》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能被兄妹俩的真情所感动,学生才能体会的亲情的伟大。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中有的课文情感因素与教学效果关系异常密切,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力求做到动情而讲,使学生情动、境达。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录音、、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上课后,我先板书课题,在学生对这幅图有初步的了解后,我引导学生看图,特别是图的长、高和图上人物数量及牲畜数量,以画面展示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使孩子们不仅对图有了一种佩服的感觉,还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可见,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朗读兴趣,使其乐于朗读,勤于朗读,进而善于朗读的好方法。
三、反复诵读,唤起情感
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其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白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的句式。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情感教育,以情促教,真正做到:“传为人之道,授处世之业,解人生之惑,于有意无形中点盏前行的明灯”。心动、情动,才能行动,才能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我们的小学语文。
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体验是这样要求的:“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听音乐会使人手舞足蹈,也会使人潸然泪下,能让人陶醉,也能让人忘掉自我。他能直接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不能忽视感情的培养,应当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将情感体验进行到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一课的实例,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得到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聆听音乐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音乐情感体验。要想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投入情感,那首当其冲我们老师就要先被音乐感染,用自身的真挚情感来打动学生。在教学《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放映下雪的片段,然后在背景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的伴奏下导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渐渐黑了,透过玻璃窗,昏黄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大伙儿都躲进暖烘烘的小屋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说着一天发生的许多有趣的事情。大地一片白茫茫,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停顿)突然,风儿传来了布娃娃的哭声,(停顿,并播放娃娃的哭声)她哭得那么伤心……(停顿)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这只布娃娃,你会问她些什么问题?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和老师深情的导入中一下子便进入了情境,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布娃娃的同情和怜悯之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初步得到情感体验。
二、 着手意境,让学生在歌曲意境中得到情感体验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的教学,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符合艺术审美的客观规律。《共同拥有一个家》是一首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歌曲,从歌曲本身的意境出发,首先描绘了在寒冷的冬天,一只布娃娃孤零零地躺在马路边哭泣,一个小朋友发现了,询问布娃娃为什么不回家?有没有爸爸妈妈?并安慰布娃娃不要伤心不要害怕,最后小朋友收留了这只可怜的布娃娃。歌曲反复以“让我借给你一半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结尾,展示了新中国儿童的纯真无私的宽大胸怀,最后一个“家”字,以长音结束,扩大了“家”的含义,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关怀的无限温暖。基于这首歌曲是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于是我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歌曲内容,做了一个鲜艳、生动,活泼的课件,将歌词、音乐、故事场景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唱以后,再根据歌曲意境,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诵歌词,再次体验歌曲的情感。事实的课堂效果证明了一切,学生很快地进入歌曲中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然后老师再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说出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这样让学生在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
三、 鼓励创造,让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音乐课有不同与其他学科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表演,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在教学《共同拥有一个家》时,学生会唱后,我安排同桌合作创编,一个演布娃娃,一个演小朋友,进行表演唱。学生边演边唱,将歌曲的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创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展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并使情感体验变得更加强烈深刻,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四、 多种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表演中的各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及互评中锻炼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获得满足,体验快乐。在教学《共同拥有一个家》时,学生表演唱完毕以后,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如:“看看,你们演得多棒!”“瞧!你们简直就是表演小明星!”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 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拓展中得到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它需要心灵地自由参与,需要情感地积极投入。音乐要真正在学生心灵上产生作用,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抓住适当的内容,对作品进行延伸拓展,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在教学《共同拥有一个家》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出示一张SOS儿童村的照片,向学生介绍SOS儿童村的情况,让学生了解SOS儿童村,并说一说自己能为那些孤儿做些什么。然后再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片段,介绍这个舞蹈都是一群聋哑艺术家在表演,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并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歧视残疾人,更要加倍地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最后再学习一句手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启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通过这一拓展,让学生有了更多情绪的感受,不断地提升情感,在心灵中掀起一定的波澜,进一步丰富了音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因此,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以宽容与慈爱的情怀去观察世界、拥抱世界。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是最富感情的艺术,它最容易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这说明,音乐欣赏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同时音乐还是一门可造型的艺术。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情感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本文试就普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谈些体会以求教于同仁。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即是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评价、分析的由浅入深的认同过程。然而,音乐不是一门单一的、独立的学科,在本质上,它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并需要同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丰富情感的综合艺术。这一特点,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驾御好教学过程,把学生引进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之中,以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基于这一认识,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原诗并体验其主旨,便于学生在听此乐曲时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与原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课堂上,我反复放了两遍乐曲,第一遍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来体会音乐的意境。我发现,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学生的情绪也随之波动起来。在播放第二遍时,我循着音乐节律朗读了原诗,学生更是听的如痴如醉。当乐曲声和我的朗读声同时停下来时,教室里格外安静,过了好长时间,学生还沉浸在那深远的意境里。后来一位男学生在他的听后感里这样写到:读了原诗我了解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听完乐曲我似乎成了故事中的焦仲卿,经历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凄美爱情,尤其是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更让我思潮起伏。不经意间,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看了学生的这一叙述,更增添了我的信心。我相信,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二、运用音乐自身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这一观点揭示了音乐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音乐对真、善、美的表现是由构成音乐的特定要素形成的。这些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调式、和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所表现的凄美爱情,就是通过起伏跌宕的旋律来实现的。即使根本不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到这样的乐曲,也会有美的感受。但是他未必能感知这一协奏曲所表现的特定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构成音乐的若干要素引导学生感知具体乐曲的特定内容,就成了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速度等要素所表现的不同内涵。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普通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14,15-17,18岁,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中学音乐教学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例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有伤感的叹息,苦痛的倾诉和难以排解的愁绪,也有抑制不住的激愤,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加之用我国民族乐器二胡进行演奏,更是把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在教《二泉映月》时,首先从帮助学生捕捉音乐形象出发,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自己融进音乐的意境之中,感受音乐的寓意,从而产生共鸣,激发美的情感。通过对此曲的教学与欣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阿丙凄凉悲切的人生,而且更赞叹阿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对阿丙的同情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不仅种植了“阿丙” 凄凉悲切的人生,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的热情和增强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而努力的信心。四、结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严肃音乐之中,也可表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会有意识地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听一些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并适时帮助他们感受这些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如《红旗飘飘》,《祝你平安》这些歌曲,学生又很喜欢,而内容又很健康,让这样的音乐大量进入音乐课堂,将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情感体验是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