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石头城与越中览古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异同

比较石头城与越中览古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异同,第1张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和《石头城》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

同是怀古咏史,对历史作了深沉的思考,并有讽喻现实的含义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昔胜今衰,物是人非,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

《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艺术特点都是诗中句句写景,情寓景中

不同点:

《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古今盛衰感慨

《石头城》只着眼于现在,写满目苍凉之景,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今古对比,领会诗人的情感

一、表达方式不同

1、《越中览古》: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2、《苏台览古》: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二、具体感情不同

1、《越中览古》: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

2、《苏台览古》: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三、特点不同

1、《越中览古》: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2、《苏台览古》: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

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5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