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古今盛衰感慨。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石头城》只着眼于现在,写满目苍凉之景,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今古对比,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相同点:同是怀古咏史,对历史作了深沉的思考,并有讽喻现实的含义。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昔胜今衰,物是人非,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艺术特点都是诗中句句写景,情寓景中。
同是怀古咏史,对历史作了深沉的思考,并有讽喻现实的含义。物是人非,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越中览古》教案之一
一、导入
背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二、解题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三、关于怀古咏史诗
(一) 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 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 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李白的《越中览古》:
四、研究鉴赏
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五、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越中览古》教案之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
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讲解
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4、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
分类作业 A类: 背诵这首诗
B类: JC
预习布置 预习《一剪梅》
板书设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名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我认为朦胧美其实就是整首诗的虚写部分,言已尽而意味无穷的朦胧。知道了这个,朦胧美就好分析了~
苏台览古
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
越中览古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
一、表达方式不同
1、《越中览古》: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2、《苏台览古》: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二、具体感情不同
1、《越中览古》: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
2、《苏台览古》: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三、特点不同
1、《越中览古》: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2、《苏台览古》: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