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

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第1张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作文: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2006年5月20日, 端午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入选理由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诗词名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

 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任手段,保护健康是端午节发生的根本原因,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支持

 中国夏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名重午节、重五节、五月节等。

 端午一词,源于古代的干支记日法。按照干支记日法,共计5个午日: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每个月包括两个午日,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不过,这个节日最早直称五月五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记录是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后来,干支记日法被数字记日法取代,节期就定在五月五日了。

 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夏历建寅,即把初昏时刻北斗星柄指向天空寅辰的月份定为岁首,即正月。正月为寅月,五月就是午月。五月午日,就是午月午日,故名重午。重五,是因为重复了两个五。后来端午节成为五月的节日,故名五月节。这跟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是同一道理。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为什么被冠以恶名呢按照百姓的生活经验,此时气温骤然升高,各种毒虫如蝎子、蜈蚣、蛇、蚊子等蠢蠢欲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现实危险上升到信仰层面,一些人相信此时瘟神会作恶。上升到哲学层面,阴阳哲学认为,五月正当夏至,白天最长,阳气最盛。阴阳二气争斗激烈,宇宙丧失平衡,邪气丛生,危害生命。

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3、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_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1、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2、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从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称之为“卫生节”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从今年起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间情感的一种尊重

端午是中国传统大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香包节、诗人节、粽子节、龙舟节等等,从这众多的端午节名中,我们可感受到端午节俗的五彩斑斓端午节历史久远,起源于先秦,夏至节令是它最初发生的时间依据,它最终脱离节令形成独立节日是在汉魏时期,真正成为民俗大节是在六朝以后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中华各地虽然由于水土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节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态,但总体上看,端午节俗可归为三大类别:避瘟保健,龙舟竞渡,追念屈原

从端午节在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中国传统节日自古就重视对人的生命关注,如大年守岁的祈寿、重阳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

端午节时间在夏历的五月五日,此时正值仲夏,暑热潮湿、毒虫肆虐,人们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环境出现季节性恶化传统社会人们称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为了祛除现实的健康危险与消解对死亡的精神恐惧,创造出了众多纾解身心的节俗保健活动,其中之一是采药人们在端午节的正午上山采药,说这时阳气最旺,采回的药草治疗阴虚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药草最为人看重的是艾草与菖蒲,人们在门口挂艾,用菖蒲根簪发髻,艾叶、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兰汤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记载,后来成为端午节俗之一在北京旧时有端午捉蟾蜍入药的习俗,所以俗谚有蟾蜍最怕端午节的说法保健节俗之二是香囊去秽佩香去秽是古人看重的习俗,我们看屈原的《离骚》就能明白香草与健康的关系在传统社会,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仲夏时节,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段,人们不仅要门口插艾,兰汤洗浴,而且随身要佩戴驱邪去秽的香囊外绣吉祥图案,内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间称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关爱与祝福保健习俗之三是喝雄黄酒雄黄酒在传统社会是端午节的保健药酒,传说它有驱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黄酒的作用下,现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实从今天的药理分析看,雄黄有毒性,雄黄酒是不能服用的

无论如何,人们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体现在端午的细微节俗之中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我觉得端午卫生护生的节俗在今天值得弘扬

——激扬精神人不仅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生命延续,同时人作为万物之灵长,还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于环境的恶劣与岁月的平庸,人们易于产生精神的疲乏与困顿,为了健全人类心灵,激发生命动力,人们发明了节日,以周期性的节日娱乐活动调剂个人与社会的精神需要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激扬精神的民族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前时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其实在中国早期社会,端午节有两种趋向:一种是静养过节,人们认为夏至是阴阳二气变化急剧的时刻,在家隐居避免活动,这是早期社会主要的岁时避忌方式;一种是人们的活动应该顺从时气变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长生气,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端午竞渡上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与生存能力的增强,人们的心态发生了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应对自然的变化,端午竞渡逐渐成为主要过节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水上的激烈竞技与对抗,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龙舟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地民众精神振奋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眷念家国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伦理的国度,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或隐或显的伦理意义端午节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民俗大节并延续千年,就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直接关系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自汉朝以来,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楚地纪念屈原,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等,他们都有地方传说作为依据,也就是地方文化情感需要有这些先贤作为投射对象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广大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屈原,屈原由地方先贤上升为祖国先贤,甚至是世界名人,屈原成为端午节期间被祭祀的重要的爱乡爱国人物屈原在端午祭祀中的脱颖而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选择,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忠诚故国的高尚品质、纯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让屈原光耀千载中国历史上历经分裂与战乱,中国人民多灾多难,中国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正是有了屈原这样的民族忠臣,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伟大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与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定会受到许多磨难与挑战,我们注定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下了《端午》这首诗,诗中描写了端午节时候的特点:已经是仲夏时候了,白天变长,人们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百姓幸福安康、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

端午节:

像粽子,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其与春节的饺子、元宵的汤圆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着内阳外阴、阴阳合一,是古人祈求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一种做法。

再如,插艾蒿,祈福消灾,驱蚊虫、怯毒疫;喝雄黄酒,强身健体;赛龙舟,娱乐生活……端午节的习俗,无一不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秋节:

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这一天,月亮最圆,圆也象征着团圆,在这一天,一家人齐聚一堂,共同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的渴望,以及对于亲人朋友之间的祝福愿望。

扩展资料:

中秋节祭月:秋夕祭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拜祭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端午节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气候转热、虫蚁活跃的时候,所以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虫。端午也具有着以下的美好寓意以及象征。祈福平安、驱邪消灾、自然崇拜等等。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寓意,比如在端午节期间,们要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打午时水、洗草药、防风筝、缠五彩绳、佩香囊等等习俗。

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端午节祈福平安、驱邪消灾、自然崇拜等等寓意和象征。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

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两个标志性习俗是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源都与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尸体打捞起来,但是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大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1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