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秀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怀念,对昏君奸臣的鞭挞。正是由于我国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无限热爱和怀念,千百年来,端午节才得以在民间相沿不衰。
《端午日》中,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字里行间饱含着由衷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作家沈从文的《端午日》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示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文章在写作技巧上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家的风范。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端午日的民俗可写的很多,像吃粽子、门上插艾草与艾蒲等,课文就没有提及。在所写的几种民俗中,又十分讲究详略得当。开首仅用两句话就交代了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这三种习俗,然后着重描写全茶峒人到河边看划船和赶鸭子的竞赛,文末又仅用一句话就简要交代了竞赛“到天晚方能完事”。这两项竞赛中,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描写划船竞赛,又着重写划船的人及其精神风貌:占主体地位的桨手、“带头的”指挥员、调理下桨节拍的鼓手和锣手,突现奋力争先的拼搏镜头,使读者如历其境,如睹其人,如悦其情,获得享受。
材料安排条理清晰。全文总体上按时间顺序来写。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人们吃过午饭出城看划船,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描写看划船,先写赛前准备工作,再写划船赛手的选配和协力,继写龙舟竞渡时观众的呐喊助威,最后写优胜者领赏时的风光;写赛前准备,先倒叙小伙子们“数天以前”在潭中练习进退之事,再插叙赛船“平常时节”的搁放地点,“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这样安排,文路清晰,渐次展开,既突现了重点场景,又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气氛渲染突出民乐。端午是我国由来已久、家喻户晓的民众的节日,为了突出节日的喜庆氛围,课文一开始就用三个“莫不”句展现了人人参与的场景,为下文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接着写划船的赛前的训练、船只准备和船员结构及分工,进一步设置悬念;待到描写两船竞赛达到高潮,又引出“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联想,使人想到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税关前领赏和赶鸭子的竞赛,用两个“不拘”的句子再次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人情美。
语言简练留有“空白”。全文仅用700字,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划船竞赛和赶鸭竞赛的生动场面,充分显示了作者自学成才的语言功底。写龙舟竞渡到白热化阶段,一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引人遐想,但作者却点到为止,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写赛船过后的赶鸭竞赛,“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一个“新的花样”、两个“各处”简洁明白,带给读者的却是充分遐想的广阔天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从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称之为“卫生节”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从今年起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间情感的一种尊重
端午是中国传统大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香包节、诗人节、粽子节、龙舟节等等,从这众多的端午节名中,我们可感受到端午节俗的五彩斑斓端午节历史久远,起源于先秦,夏至节令是它最初发生的时间依据,它最终脱离节令形成独立节日是在汉魏时期,真正成为民俗大节是在六朝以后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中华各地虽然由于水土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节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态,但总体上看,端午节俗可归为三大类别:避瘟保健,龙舟竞渡,追念屈原
从端午节在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中国传统节日自古就重视对人的生命关注,如大年守岁的祈寿、重阳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
端午节时间在夏历的五月五日,此时正值仲夏,暑热潮湿、毒虫肆虐,人们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环境出现季节性恶化传统社会人们称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为了祛除现实的健康危险与消解对死亡的精神恐惧,创造出了众多纾解身心的节俗保健活动,其中之一是采药人们在端午节的正午上山采药,说这时阳气最旺,采回的药草治疗阴虚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药草最为人看重的是艾草与菖蒲,人们在门口挂艾,用菖蒲根簪发髻,艾叶、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兰汤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记载,后来成为端午节俗之一在北京旧时有端午捉蟾蜍入药的习俗,所以俗谚有蟾蜍最怕端午节的说法保健节俗之二是香囊去秽佩香去秽是古人看重的习俗,我们看屈原的《离骚》就能明白香草与健康的关系在传统社会,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仲夏时节,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段,人们不仅要门口插艾,兰汤洗浴,而且随身要佩戴驱邪去秽的香囊外绣吉祥图案,内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间称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关爱与祝福保健习俗之三是喝雄黄酒雄黄酒在传统社会是端午节的保健药酒,传说它有驱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黄酒的作用下,现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实从今天的药理分析看,雄黄有毒性,雄黄酒是不能服用的
无论如何,人们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体现在端午的细微节俗之中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我觉得端午卫生护生的节俗在今天值得弘扬
——激扬精神人不仅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生命延续,同时人作为万物之灵长,还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于环境的恶劣与岁月的平庸,人们易于产生精神的疲乏与困顿,为了健全人类心灵,激发生命动力,人们发明了节日,以周期性的节日娱乐活动调剂个人与社会的精神需要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激扬精神的民族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前时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其实在中国早期社会,端午节有两种趋向:一种是静养过节,人们认为夏至是阴阳二气变化急剧的时刻,在家隐居避免活动,这是早期社会主要的岁时避忌方式;一种是人们的活动应该顺从时气变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长生气,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端午竞渡上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与生存能力的增强,人们的心态发生了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应对自然的变化,端午竞渡逐渐成为主要过节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水上的激烈竞技与对抗,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龙舟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地民众精神振奋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眷念家国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伦理的国度,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或隐或显的伦理意义端午节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民俗大节并延续千年,就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直接关系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自汉朝以来,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楚地纪念屈原,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等,他们都有地方传说作为依据,也就是地方文化情感需要有这些先贤作为投射对象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广大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屈原,屈原由地方先贤上升为祖国先贤,甚至是世界名人,屈原成为端午节期间被祭祀的重要的爱乡爱国人物屈原在端午祭祀中的脱颖而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选择,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忠诚故国的高尚品质、纯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让屈原光耀千载中国历史上历经分裂与战乱,中国人民多灾多难,中国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正是有了屈原这样的民族忠臣,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伟大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与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定会受到许多磨难与挑战,我们注定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