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一篇文学鉴赏论文

就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一篇文学鉴赏论文,第1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美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初一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美,事例典型、结构精致、语言精练、抒情浓郁,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质的最本质特征。全文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现将它的美点归纳如下,与大家共赏。

  

  1 结构美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启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另外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感染力。

  

  2 剪裁美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了出来。对于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例如,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的研究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突出了闻先生对学问的研究,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能有力突出中心,可见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 形象美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具体再现了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4 生动美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5 含蓄美

  

  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它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而第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不仅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真可谓言简意丰,含蓄凝练,耐人寻味。

  

  6 情感美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叙述中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一句极平常的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如此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了的“惜寸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善于化平淡为神奇,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使得全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7 音乐美

  

  这篇文章的音乐美体现在:(1)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2)作者善于使用对句,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句子有的是成对的,有的是对比的,有的则是整齐的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然后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本段描写的是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8—20自然段):本段描写的是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扩展资料:

一、相关赏析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二、整体把握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和做》的议论抒情句:

1、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说和做》的表达方式 角度 写作 特点 顺 序 记叙 人 称 描 写 对 象 顺叙 倒叙 插叙和补叙 分 类 作 用 倒叙:使文章有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鲜明, 内容更充实。

① 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而真实的感觉。

② 不受空间、时间等限制,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 主要服务于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 同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相关联;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 独立的价值意义。

④ 第一人称或第一、二人称并用 第三人称 人物 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 描写 环境 社会环境 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 描 写 繁 简 细节描写:指在环境(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时,作者从 a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精细的观祭中所摄取的, 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突出刻 b用生动精彩的笔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⑤ 画的“特写镜头”。

白描:也叫素描。

是一种不设喻,少修辞,以“叙”代 写入:用语简洁传神,由外貌触及灵魂本质。

⑥ “描”的写法。

写景:一句一景甚至一词一景,构成生动的画面。

⑥ 工笔:通过铺陈、渲染的笔触,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各个 以细腻翔实的写法,刻画出人物的神貌或事物的特征。

⑦ 侧面,显示事物的特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正面(直接)描写 侧面(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起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激 活人们的想象力。

⑧ 表 达 方 式 描 写 角 度 直接抒情 抒情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借事抒情 托物咏怀 在叙事性作品中 议论 在议论性作品中 说明的顺序 对特定对象的性质、状态、特征、功能、构 造、成因、用途等进行讲述、介绍或解释的 表达办式。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采用了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比喻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对偶

他想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比喻、夸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4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