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琵琶女弹三年的曲旋律有什。变化从中能看出什么感情经历?

琵琶行中琵琶女弹三年的曲旋律有什。变化从中能看出什么感情经历?,第1张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2、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3、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4、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5、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6、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

7、第四部分,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8、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9、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琵琶行》经典语句写尽人生悲欢愁苦!

一、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弹奏收束时琴声戛然而止, 曲终收起拨子时当心一画,四弦齐响,声音强烈,如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一曲虽终,而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回肠荡气,余音绕梁,久久不息,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

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弹奏的琵琶声起伏跌宕、内涵丰富、真切感人的情态。琵琶弹到此处,有个“声渐歇”的过程,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后句常被引申运用,形容在沉默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处于沦落落魄的处境,何必管对方是否是自己的旧识呢白居易在这时被贬江州,正是凄哀苦楚的不得志境地,而琵琶女因年老色衰青春已经逝去得到了个“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悲凉结局,一个是被朝廷遗弃,一个得不到丈夫的重视,年老色衰而被遗弃加上琵琶女浑然天籁的凄惨琵琶声,更是让两人想到了各自的处境,白居易对这位和自己有一样处境的琵琶女充满同情,也是同情自己的处境,既然两个人都身不由己的陷入悲情,管他是来自何方,姓甚名谁呢

四、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前句运用摹声修辞手法,以“嘈嘈”、“切切”两个摹声词描写琵琶弹奏中两种不同旋律交错的声音形象。后句以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琵琶之声的清脆悦耳的听觉形象,同时“珠”与“玉盘”还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由此,便让读者由听觉形象及于视觉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体味到“京城琵琶女”琴声独特的韵味。

琵琶行是一首现实主义杰作,通过琵琶女的身世变化来牵出诗人的情感,两人的苦难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中会合,一明一暗,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等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娼女,有感而作。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4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