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那么,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该如何做,从哪里入手?《意见》明确指出:“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党中央、国务院是高度重视的,并从宏观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有立法的支持与保障。我国“82宪法”虽几经修改,“五爱”的内容却都一直保留,修改后的内容虽增加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句,而爱祖国等“五爱”的提倡一字未改。
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的,那时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能凭“三个一”即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来进行。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虽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对此我们既要继承,更要创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20世纪的90年代,我们对初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真的有很多好的做法和思路。比如“请进来,走出去”“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的利用等等,直到21世纪的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学习的。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多,我们再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有了坚强的物质后盾。近年来“红色旅游”悄然兴起,这是股强劲的东风。不过,对于“红色旅游”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同时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和家庭的支持都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否则都会无果而终!
我一直在反思如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生的心中深深扎根,曾经的许多探索和尝试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失败的苦果。痛定思痛,我感到让初中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忽视放弃;既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一句话,就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爱国从哪里做起?一个不爱亲人、不爱朋友、不爱同学、不爱家乡的人,他能爱国吗?同时,必须纠正“爱国就是为国家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爱国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的贡献;爱国就是绝不投降、以身殉国”等等认识上的误区!近10年,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和其他实践中我都尝试教育学生爱国从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爱自己的家乡做起,慢慢地我发现,那些爱人、爱家乡的孩子,对我们的祖国是有强烈的情感的,他们无论是身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对国家、民族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爱国!爱国不是英雄的专利,爱国不分先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我们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有积极的爱国行动,就会很好地感染与教育学生!
政治学科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们政治老师更是责任重大,然而我们一个学科,几个政治老师在学校德育中实际能发挥的作用真的有限!在此,我要大声呼吁,让初中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只靠一门学科,只靠几个政治老师是断然不行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觉得对初中生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需要全学科的大协同、大合作、共融入,需要学校全体员工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众志成城、师生同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效祖国、实现中国梦!
作者简介:刘波,1970年10月出生,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课题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校训教育”的子课题“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的实践与研究”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连绵的沃土;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文明进步,美丽富饶,因为为他博大精神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连绵千里的沃土;我爱我的祖国,因为他文明进步,美丽富饶。蕴育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培育了许许多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爱我们的祖国
迈过了千秋坎坷,洗净了百年屈辱中国,带着自信与豪迈,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巨龙的神采。秦时的万里长城、汉时的丝绸之路、明时的郑和七下西洋、还有推进历史发展的四大发明、闻名海内外的四大名著,这一切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什么是祖国?记得上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爱国是一种民族情感,是一种历史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感。既然生在这片土地上,不管它是富饶还是贫瘠,你都应该心存感恩。因为祖国就象母亲,它用丰富的资源哺育你成长,逐渐从儿童成为少年,慢慢明事理、长见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以后子在接受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长大后用自己的能力报效祖国就成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当走在校园里,漫步在梧桐树下,或是在教学楼前,看到莘莘学子忙碌的身影,你会想,每个人都怀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慷慨信念,这些忙碌的身影,着些抱有坚定信念的学子,何尝不是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骄傲、家乡人的自豪。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感恩。这一切都能使你——年轻的老师,对校园产生深深的留恋与热爱,决心在这里,洒下辛勤的汗水,挥洒热情的力量,希望在校园里,有更多学子成为明天的栋梁,而我们,也会为培养出一代一代民族的希望而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并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爱国、爱家、爱校是统一在一起的。我想,爱国必定爱家乡,爱家乡必定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事业,反之亦然,这三点是统一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对我们来说,就是对祖国的一份热爱,对家乡的一份感恩,以及对学校的一份答卷。我们为我们的事业感到无上光荣与骄傲,因为我们可以为祖国的花朵服务,而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化为日常@方案范文库'整理~工作中的一种潜在力量,使我们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叮咛好每一个学生……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爱国主义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祖国的伟大。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在学习《赵州桥》时,就从历史的角度讲,使学生了解到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气节,向我们呈现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军神》等。语文课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激励青少年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篇语文教材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光明美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冷酷,如《刘家峡水电站》、《人民大会堂》、《大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中反映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每一篇具体课文,体现教材之间相互融合,体现爱国主义情感。
二、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高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珍贵的教科书》中,有敌机袭来时,张指导员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那一捆教科书的情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由过去的《一捆教科书》改为《珍贵的教科书》,这样改很有道理。这用鲜血换来的教科书,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吗教师有了这样的感受,教学中就好像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往往是他们爱憎的标尺。如果老师自己无动于衷,学生绝不会如此心潮澎湃。在陶冶学生的情感方面,要特别注意结合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以及建国后新成就的教材,把自己的爱国心融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爱国之心,他就会为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而骄傲,就有可能由此而树立起对党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教师的情感对儿童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以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的火种去点燃孩子心灵中热爱祖国之情。
三、不断弘扬古代灿烂的精神文化
教材中的经典名句,诗词佳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些经典名句、诗词佳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必定包含宣扬伟大民族圣贤之辈留下的不朽传世之作。《古诗两首》之《春晓》、《村居》以及古诗两首之《所见》、《小池》。其中《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我国唐朝时代著名的大诗人孟浩然所作,表达诗人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文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另如课文《称象》,讲述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年仅7岁便能运用“阿基米德定律”解决了称笨重的大象体重的问题,教育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以课外阅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日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能力。
语文课是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它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马蒂有这样一句话: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经常有人在“虚荣”与“光荣”面前选择了前者且沾沾自喜,这是无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改变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奠定坚实的爱国思想基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加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仅就《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愿与各位教师共同探讨。
一、抓好语言文字,通过正反比较培养爱国之情小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形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具体事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必须抓好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的字、词、句、段来领会中心思想,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因为,小女孩是‘冻死”的,所以,课文中多处写到了“冷”。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冷’,字的词语,然后,启发学生用关键字“冷”字组词造句,并说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学生从自然界的寒冷,认识到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才会被冻死。这样促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本质,并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相比较,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利用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理解课文内容的情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既能加强语文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又增加了课文的感染力。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少学生认为只不过是个故事而已,很难产生真情,领会其中道理。为了让学生体情悟“道”,教学中出示投影片,给学生展现出如下情景: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大年夜,小女孩坐在墙角,面带微笑-消死了。对面橱窗里的烤鹅、鲜花……接着,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过大年夜的情景,并与之相比较。从而激起学生由“鸣不平”转向极大的愤怒,至此,该课的思想教育目的水到渠成。
三、利用语文学科的内容开展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了安徒生的这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组织学生召开了主题中队会,《我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对学生进行两种社会制度对比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同学们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懂得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使其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队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样可以说,已经把这课的思想教育推到了顶峰。
因此,面对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下一代,在已经跨上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