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对孩子有利的几点

混龄教育对孩子有利的几点,第1张

  当初刚接手“混龄班”教学时,我甚至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恐惧,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试想:我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在此之前自己查阅了一些有关的文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混龄”,明白了通过混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有利的一面,但还是总感觉一头雾水。

 经过一段时期后,终于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体会到了混龄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

 场景1:有一天,航海与典典为争一把椅子发生了冲突。航海大叫:“包老师,典典枪我的椅子。”典典:“包老师,┄┄。”我看了看他们说:“要是我是哥哥。”航海马上说:“要是我是哥哥那我就让给弟弟,我再去搬一把吧。”

 场景2:有一天快走蒙氏线了,孩子们纷纷端起椅子往外走,只见,妮妮拖着一把椅子往外走。这时,川川不动声色的搬起一把椅子来到她的面前,示范给她看正确的方法。妮妮马上照学。

 场景3:我在为大班的幼儿示范“乘法板”的工作,可是周围还围了一圈中班的孩子,他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示范后,他们又继续观察大班工作,还不停在一边提问。

 场景4:蒙氏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请部分幼儿充当哥哥、姐姐---即“小老师”的角色,家长之友《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在这段时间内负责来教小弟弟、小妹妹进行各种工作,并评比“谁是最佳小老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依次成功,有些孩子当时失败了,不气馁,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他们还会在一起交流经验。

 场景5;排队了,孩子们会主动地给弟弟妹妹牵到我面前,大家齐声说“托、小、中、大按这个顺序。”

 场景6:玩沙活动开始了,大家首先要将“倒背衣”穿上,只见好几个中大班的幼儿先去帮弟弟、妹妹穿┅┅

 场景7:今天,我们大班组学了这样一首儿歌,我教你们;今天我们小班组学了这首歌,我教你们┅┅就这样,不断的相互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其实,像这样的场景在班中经常会发生,当我仔细进行回想、思索时,顿悟:原来,这就是混龄的环境造就出来的呀!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的学做“强者”,并最终发展成“强者”。随着身体、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孩子们的品德、情感发展、个性的发展都比较完善,而且混龄教育对他们认知能力也有帮助。

 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也应思索混龄教育虽然有优势,但不代表十全十美。我们应发现不足,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相信,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人多混好,少没有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小孩子喜欢跟在大孩子后面,这种混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加速小孩子的成长,这种加速并不是拔苗助长。只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有了学习的对象,进步更快。

小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或者小学,学习知识倒是其次,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大孩子的这方面必然比小孩子要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培养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小孩子后面的学习。

有些人会表示,这样对大孩子不公平,实际上大孩子在这种混龄教育中,也有成长的地方。有些大孩子天生就是领导者,而在这种模式下,这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孩子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成为小孩子的老师。在教导小孩子的过程中,大孩子曾经的学习知识点也会被巩固,学习基础更加牢靠。

很多小朋友语言能力发育相对迟缓,在这种混龄教育中,由于都是小朋友,表达想法的意愿会更加强烈,而孩子之间也更懂彼此,因此这些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这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和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

当然,混龄教育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弊端。很多家长担心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这种情况也应该会出现,因为毕竟都是孩子,行为约束能力有限,这样看来混龄教育要注意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保护好小朋友,注意他们的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混龄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更高。现在大部分都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差不多,而混龄教育由于年龄关系,学习基础和能力都是参差不齐,因此老师的教育面要广,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也要掌控更多。

混龄教育,现在还没有大力推广,因此想要找到这样的学校也不容易。一般学校也不敢大胆尝试,所以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愿意给孩子送混龄学校,而是找不到这样的学校。

实际上,教育模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孩子在成长中,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孩子也有不同的个性,尊重孩子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有些孩子喜欢和大孩子玩,而有些喜欢和同龄人玩,因材施教很重要,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孩子的生活。所以关于该不该让孩子参加混龄教育,最终还是孩子自己选择

学前教育学混合班什么意思

混合班,来自德国的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和学习。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象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既然每个孩子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也就有自己生活的空间和喜好。

综观我国的混龄教育(我国以前一般称之为混合班),也有许多年的历史与经验,但是我国的混龄编班主要出于以下原因及考虑:

(1)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

(2)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村落之间的距离较远,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入园;

(3)受国家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以及职工下岗等原因,使一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出现了招生不足、或师资缺乏的情况。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童无兄弟姐妹的情况已经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家长的思考,所以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也开始出现了积极的混龄教育研究,但付诸实践的几乎没有。

混龄班有哪些特点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指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混合的组织方式,在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象兄弟姐妹般地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混龄教育对于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在混合班中的孩子年龄不一样,势必要求老师只能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

首先,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中感知能力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由于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于直接经验,因此对幼儿来说要调动、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则意味着要通过整个身体来学习,即摸、看、闻、尝、听、抓、举、仍、捏、切等手段。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的探究。在混龄教育中,我们要好好利用孩子间的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学前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入学,进入社会后的水平高低。而孩子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关键在于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注意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孩子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比如,在暑期混合班里,最小的孩子只是托班幼儿,讲话仍然奶声奶气的,语言也不连贯,而最大的孩子已经是大班幼儿,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导致现有水平的高低,这就可以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带动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对孩子语言发展有鸡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混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混龄教育中,我们利用幼儿间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混龄教育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龄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确实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混龄班的幼儿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

蒙台梭利班级为什么混龄?

其实混龄教育就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的管理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日趋增多,

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怕苦怕难、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创新和接受挑战的意识、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等。混龄班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大带小的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由哥哥姐姐引导弟弟妹妹,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形式。

在蒙氏混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在

社会性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里,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蒙氏混龄班让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偏大,和小孩子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偏小,跟大孩子一起什么都跟不上,会吃亏,会产生依赖和自卑感。其实,在蒙氏混龄班中,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让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当小孩子不知如何选择工作时,大孩子会自发地说:来和我一起工作吧,我教你。当某项工作有吸引力时,小孩子也会说:我可以加入吗?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大孩子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弟弟妹妹,组织和领导才能得以发挥和培养。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孩子们是个体学习,他们都有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学习的途径:观看他人工作或征求对方同意后参加他人的工作,互相学习,跟教师学,自学。因而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满足个别幼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形式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增进交往与互动的机会与环境,也就从根本上为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发展创造了空间。在蒙氏混龄教育中,无论是个体化的教育还是小组性的活动形式,都是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他有待发展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互补潜能,同时兼顾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

感等美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场所。

混龄教学的目标一句话

混龄教育就是指将年龄相差12各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①混龄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的价值是十分重大的,填补幼儿在异龄交往上的缺失。

3-6岁幼儿园,为什么要实施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维果茨基强调认知发展与在社会情境中建构知识有密切关系;班杜拉的社会认知 学习理论则强调对他人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的观察和模仿的意义。他们的观点为混龄教育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1同伴间的认知冲突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皮亚杰认为,同龄儿童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特点,阶段之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然而这些阶段并不绝对与儿童年龄相符,各个阶段儿童的发展会因社会环境和习得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加速或延缓。因此,儿童需要与同伴和环境互动来促进学习。

同伴间的认知冲突会迫使儿童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幼儿与各种发展水平的同伴进行互动,会增加同伴的认知冲突。幼儿与同伴的关系不同于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在成人与幼儿的关系中,成人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幼儿则处于被动或劣势地位,幼儿可能屈从于成人的权威而接受自己并不理解的观点;幼儿与同伴之间关系的建立通常是基于一定的合作,情感的共鸣使幼儿具有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皮亚杰认为,没有与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个体永远不能把他的运算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并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感。

2混龄教育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他们相互挑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最近发展区”, 从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混龄教育活动中, 年长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幼儿解释或表现,年幼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幼儿模仿或询问,他们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

3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班杜拉强调,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他认为,学习者在观察学习中无需作出反应,也不必亲自体验、直接强化,只需通过观察他人,接受一致的强化来学习。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观察和模仿成人或同伴的行为,以形成替代性经验。根据这种理论,社会学习是成长的结果,取决于幼儿的经验和智力水平。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

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仿效不同发展水平同伴的机会。幼儿先通过模仿学习成人和其他幼儿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或改变语言材料,从而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年幼幼儿通过观察年长幼儿操作游戏材料,学会了如何搭建楼房、如何玩拼图等,促使了动作技能的发展。幼儿之间通过模仿逐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等。

二、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都严格地进行同龄编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很好地照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混龄教育则能弥补同龄编班教育的不足。我国部分幼儿园成功尝试混龄教育的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的家庭氛围, 可以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 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对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

小班额混龄制幼儿园家长会选择吗?

什么是混龄班教育?

混龄教育最早在德国。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

在慕尼黑市的海德豪森儿童之家招收1~12岁的孩子,有一个1~3岁儿童班,三个3~8岁儿童班,一个9~12岁儿童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重视孩子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

中国的混龄班教育

在中国,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姊妹,原先一般两、三岁,有的时候一岁一个就会有一个姊妹,他们从小耳鬓厮磨在一起,大孩子的行为,小孩子就会模仿,大的反过来跟小的交流的时候,又会发现他的很多内容和想法小的不能理解,他必须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去用小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跟小孩子来往,否则我们人类很难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人类的适应能力就是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脱离得越好,适应能力就越好。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一家人都围绕着他转,不像从前,兄弟姐妹多,资源少;现在的孩子很可怜,总处于被宠爱的地位,就算想玩个玩具也是家人拱手送来,丝毫没有和兄弟姐妹们斗智斗勇的乐趣。和兄弟姐妹斗智斗勇,那可是一种难得的成长体验,从小就给了孩子摸索人际关系的机会。所以说鉴于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发现在中国混龄是太合适了,因为混龄是有大有小,大孩子跟小孩子在一起,他会一定要脱离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说你必须得理解我,我就这样说了,小孩子才不买他的账呢,就跟小动物一样。他必须得找到小孩子能理解的方式。

混龄班教育的好处

1、提供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环境。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混龄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能让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年龄大的幼儿充分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照顾帮助别人。这些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不易学到的。

2、加强独生子女情操培养。

独生子女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混龄班的活动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儿童交往环境的缺陷,有效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特征的产生。

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4、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蒙台梭利看混龄班:混龄班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

混龄班教育的坏处

1、对老师要求高

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2、学习进度问题

有的教育>>

如何进行混龄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宽松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摆弄物体,自由操作,观察和实验而认识物体的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形成智慧,发展个性,培养自信,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师生相互交流是活动开展的成败关键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因为幼儿彼此间是平等的,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放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允许幼儿在游戏中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表现,并做好及时的观察捕捉指导。如在表演游戏中“妈妈”对“爸爸”说:“爸爸,我现在很忙,你去熨熨衣服。

”“爸爸”照办了,也许幼儿是很随意的,而教师应能观察到并及时给予肯定“她真像个妈妈!不仅会安排自己,还会安排爸爸劳动。生活中的妈妈就常常是这样的。”以此来确立或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帮助幼儿的发展。

二、选择适合的游戏是活动顺利推进的途径

通过在班级活动室内创设各种活动区域或区角,提供自由活动场景,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以开展幼儿自选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育活动形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创设各种符合幼儿需要的游戏活动,并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材料,让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

三、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的空间位置选择最佳空间布置区域活动区。我们把图书区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并自制了小书架供幼儿整理、摆放图书。自然角放在朝阳的地方,无土栽培、水培食物和泥土栽培的植物归类摆放整齐,方便幼儿管理和记录。建构区幼儿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嘈杂,所以放置宽敞的地方上,并给予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表演区和体育区也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展示幼儿的才能,所以也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确定好空间位置,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收集活动区材料。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孩子的接送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一开始不理解怎么现在的教育还要让孩子收集废旧纸盒、瓶瓶罐罐呢?为此,在每次的交谈中,我们都会喧传这些废旧的价值(可以作为孩子小制作,选择的半成品;可以制作成孩子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可以作为幼儿游戏中的辅助材料等),并以实物展示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当家长了解到废旧材料的好处后,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并积极出谋划策,令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大大增加。现在当我们需要什么材料的时候,家长们都非常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自然角里的许多绿色植物也都是幼儿自己种植带到幼儿园来的。

五、根据主题的开展,创设互动性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主题开展兴趣的切入口,也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一定要根据主题的开展进行及时的填充和更新。创设中要开动脑筋,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互动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

就拿我们表演区来说吧。结合主题《我做哥哥姐姐啦》中的《我的家》我们在区域中放置了抹布、扫帚、围裙、帽子、桌子、椅子。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扮演哥哥姐姐的人让弟弟妹妹们坐在干净的椅子上,做哥哥姐姐的小朋友就分工合作,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等等。幼儿们在与情景互动中操作,既积累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游戏的>>

混龄教育现状存在哪些优势,哪些不足,什么原因

优势:大的可以带动小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不足:弱势容易更弱,自信心容易受到挫伤

所以我不赞成一味的混龄教育

可以分阶段跟内容混龄教育

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与研究是指什么

“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了解到交通规则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以及违背规则可能受到的惩罚结果。有一次逗逗的爸爸很兴奋的告诉我:“你们老师真行,孩子在幼儿园短短一个月学了不少东西。周末我带她出去玩,一边开车一边和她说话,突然逗逗大声喊爸爸你不能闯红灯!回家还向妈妈告状说爸爸今天做错了事,闯了红灯”。孩子就能把在区域活动中的经验带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策略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要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本,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同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合理的引导。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 环境的创设主要是指空间环境的创设和物质环境的创设,空间环境是根据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而创设的幼儿活动区域,物质环境是根据幼儿活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材料的选择和投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材料既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也是“无形”的教师。对幼儿而言,知识的获得,不只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的。所以,在向幼儿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只有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要选择适合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材料以及依据幼儿的兴趣生成幼儿区域活动的主题。例如:幼儿对买卖东西比较感兴趣,教师依据这个主题创设环境,教师首先提供幼儿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如商品,货币等,同时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充分活动的空间,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完成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始区域活动。这样区域活动中既满足了幼儿兴趣和爱好,又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以幼儿为本位,在区域活动中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要以幼儿为本位,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区域活动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的,对幼儿的行为需要适当地尊重,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区域活动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更强调幼儿的积极、主动,它不要求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让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众所周知,与混龄教育相比,教师比较容易为同一年龄段的儿童(相差不到1岁)提供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机会。

但是年龄大小并不是衡量儿童成熟的唯一标准。在任何一个班级里,不论年龄的差距如何,儿童发展水平的差距总是相当大的。特别是3--6岁的儿童,虽然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着许多共性,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目标,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只是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编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龄儿童学习,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而且,幼儿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有正向的影响。他们由于帮助了别人,又得到成人的赞扬,会更加善于互相帮助。

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

在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

从德国的社会状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则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对克服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儿童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孩子(3-6岁)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更主张采取开放式的、个别化的教育,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混龄班教育的好处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孩子在团队中的角色转变——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孩子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的对象逐步成长为照顾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在身体发育、心理及“社会角色”上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他们可能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将不利于孩子发展集体意识。

 童童妈妈和我们分享了一则童童在混龄班里的小故事:有一天,童童从幼儿园回来和我说:“妈妈,今天我帮助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妹妹穿衣服,老师表扬我了”。童童妈趁机表扬童童已经是一个大姐姐了,要多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她很高兴地回答我:“我最喜欢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了,我是一个好姐姐。”

 二、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观察、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孩子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一点儿的孩子学习,得到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孩子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孩子,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有正向的影响。他们由于帮助了别人,又得到成人的赞扬,会更加善于互相帮助。

 三、可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孩子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小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孩子学会许多知识和本领,大孩子会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学会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

 混龄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教育孩子之外,要充分地运用“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孩子身心同步成长。

 混龄教育对教师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混龄教育中,教师必须在同一个空间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些都对教师的素养、能力、智慧提出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龄教育又不同于偏远地区小学的复式教学,更需要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从课程上来说,混龄教育更需要班本课程,需要教师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更适宜课程的开发和更巧妙的教育设计,其要求之高、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拓展:

 论全托园开展混龄班教育管理的意义论文

 摘要:

 混龄班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高低混龄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寄宿制全托园所中的混龄班级教育模式本身的特点就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生活中孩子们不仅是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幼儿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了幼儿情感、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混龄班这个新的教育形式下,家园合作也要创新思路,探索新的模式,充分发挥家园双向互动教育作用,在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沟通中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

 全托;混龄班;社会性;教育模式

 1、混龄班级教育对全托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意义

 11为幼儿交流间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史与周围环境产生作用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在一起,每个幼儿的发展阶段不同,相互交流中,低龄的幼儿或及外籍幼儿通过模仿高龄幼儿的语言,将会更快地学会语言,高龄幼儿用过日常生活中纠正低龄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我的'语言水平,达成共同进步。

 12混龄班教育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在全托园所中混龄班级的幼儿生活与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环境的变化,以前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幼儿的角色随着变化,促进他们不断接受新角色和适应新朋友的加入,这样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空间。

 13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通过各阶段时间的教育观察发现,同龄间的幼儿在一起生活与游戏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因为模仿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很重要的原因,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间不像成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混龄班级的幼儿在一起生活活动时候,高龄的幼儿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识行为,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高龄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并从中学会观察、模仿,更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班级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依赖性、独立性及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14促进幼儿相互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全托园混龄班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幼儿相互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习得交往与合作。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各阶段幼儿充满自信心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15对二胎政策后具有补充作用

 如今国家实行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说,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和异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教育课程,混龄班的教育对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启赋意义,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混龄班教育对于教师的发展与要求

 混龄班级教育应该向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切能让儿童有效地达成愉快、和谐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和制度都是有价值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在更新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善和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不是会教育幼儿的教师一定能教育好幼儿,混龄班级的幼儿教育需要特殊的素养,尤其是以母性之爱为核心的情感素养。

 21从“教育者”变成了“引导者”

 在混龄班级里,各年龄段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喜欢活动区域和材料,主动学习。混龄班级的教师需要更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的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与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借助“学习故事”这一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引入学习,引领教师创设一个基于儿童需要的主动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儿童在这个环境中却自主地探索和游戏。

 22从实际出发

 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如果背离了儿童的成熟水平和儿童的需要,如果融入了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就会异化幼儿教育,过度夸大混龄班级的教育可能性,因此,要研究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要从实践出发,深入地、系统地关注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进程,让幼儿间真正的过上适宜自我的教育生活,真正有效地促进混龄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混龄班级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式丰富多彩的,对每个幼儿来说这种互动都在不断更新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23改变自己

 首先,改变的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老师们不再过多地注重教学结果,不再要求所有的孩子同一水平地掌握教学内容,理解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性。混龄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过程与重结果的中心转移。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小组研究、同伴互助、个性表达和表现的机会。生活课程、游戏活动、体育锻炼这种混龄班集体活动,孩子们感兴趣,各自经验的累积更是有利于各年龄段的孩子各取所需的达成自我发展。

 3、混龄班要努力做好家园合作

 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实验性的形式,从自身利益出发,家长们是抱有期望和焦虑的复杂心态,只有获得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达成家园合作,才为重要。

 31明确理念,找准定位,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表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重要性,了解家长的需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32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注重实效

 混龄班级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了解家长的基础上设计好每一次的家园互动的活动,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会正确对待幼儿的自我发展。

 33拓展思维,换位思考,双向反思

 要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了解家长、理解家长,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断从教师和家长的两方面去反思,拓展自我的思维方式,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同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加强对混龄班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了解混龄班级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教授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还可以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经验或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等,对混龄班教师给予恰当的期望,给予教师工作上的及时反馈和适当的建议,接纳教师的“失败”,允许他们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总之,幼儿园为混龄班的教师提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教师才可以放下包袱,消除挫折感、增加信任感,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混龄班教育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洪霞答新手幼儿教师120问:怎样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积极[M]

 [2]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M]

一、游戏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感知社会角色关系、角色规则,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都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来当妈妈”“我来当爸爸”“我是医生”“我要当生病的孩子”。在混龄班的孩子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大的孩子乐于指导小的孩子,而年龄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为。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是由混龄幼儿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大一点的幼儿能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中,随着孩子们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幼儿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无论是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他们只要相互遇到,就会兴奋不已,热情拉手拥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幼儿的认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内容丰富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户外活动中的混龄互动,激发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在混龄活动中,我们利用幼儿混龄互动培养幼儿之间交往的主动性。在混龄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这种自发的、内在的活动和游戏会让幼儿之间消除最初的陌生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例如,在户外混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大型器械、海洋球、扭扭车、攀岩、小桥、皮球等各种好玩的器械,小班的孩子们在与中大班孩子共同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在自然地状态下与中大班的孩子自由交流,体现出一种生态的、和谐的交往美。有些孩子在中大班孩子的带领下在大型器械上玩警察的游戏、玩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在这种活动中既发展了小班的角色意识,又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体育活动中的混龄互动,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我们以“大带小、小促大”进行混龄体育活动,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克服困难,学会本领,让他们产生一种喜悦心情,感到自己很能干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孩子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运西瓜”,活动规则要求幼儿两人一组,不能用双手,只能利用肚子夹紧西瓜(皮球)横向走动,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在游戏中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相互结成了对子,一开始球老是掉下,后来经过观察,交流,学习,终于成功了,游戏中幼儿不但能夹紧球而且行走的速度比较快。在这些活动中,中大班幼儿共同活动,大班幼儿照顾弟弟妹妹,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先玩后自己再玩,而中班幼儿喜欢也愿意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使大班幼儿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乐意和弟弟妹妹交往了。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年龄的孩子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小年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龄大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大年龄孩子能在小年龄孩子羡慕、崇拜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力量,也能从中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小年龄孩子也会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会逐步树立自己的一份自信心和责任感。活动中,合作成为幼儿的真正需要,孩子们在多种探索中悟出了合作游戏的意义,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中增强自信心,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区域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作为混龄教育的载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

根据本园的特点,各班围绕一个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围绕“周围的人”主题,设置“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我的全家”等活动内容,围绕生活活动,设置“美食城”、“我来做导游”等内容。教师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幼儿积极操作,反复实验,自由交往,不懂的、不会的就主动去请教同伴,不管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都会乐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相互欣赏,在相互磨擦中解决矛盾,达成一种构识,正是由于这各学习和磨擦使幼儿学会了适应,学会了社会公德,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幼儿变得聪明,能干变得自信,大胆。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又是幼儿愿意交流、愿意倾诉的亲密朋友,孩子们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混龄环境中,不仅主动获得了多种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社会性发展,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幼儿通过和同伴群体进行交往学会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提高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包括:创设科学互动的区域环境;科学投放区域材料,让材料真正体现教育效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混龄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形式的出现具有很深的意义。混龄区域活动因其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动态性、隐蔽性、个别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瞩目与关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在同龄编班的基础上开展混龄活动,在大多数开展同龄编班的幼儿园、缺少混龄教育经验都较为容易尝试和开展。然而,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开展活动前的预设、准备工作及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评价工作等比普通的区域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龄区域活动在我国尚未普及,可以说付诸实践的较少。因此,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的研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创设科学互动的区域环境

  (一)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混龄区域环境

  混龄区域可定期开展创设环境的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共同布置环境。如在美工区,可以通过剪纸布置环境,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商量所需要的剪纸作品,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剪的内容,如剪纸条、剪曲线、剪窗花、用折叠方法剪花卉、动物,也可剪报纸、剪毛边纸、剪蜡光纸、剪卡纸、剪瓦楞纸、剪塑料、剪布等等。教师在过程中作相应的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后,一起加工并布置环境。这样制作的环境材料富有层次,多样性,富有个性。每位不同特点的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和设计,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寻找兴趣点,全员、全面主动地参与,在环境中充分地与材料对话,也促使幼儿充分地发展自己,从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认识自己与他人长处,作为一面镜子,使幼儿更和谐发展自己。同时,对于幼儿园来说,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布置环境,节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又可以令混龄区域环境焕然一新。

  (二)为幼儿创设感兴趣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

  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作为教师,需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年龄需要、实际水平与教育目标、教育主题、内容之间的结合点,观察并记录幼儿反复追问的问题、突然出现的行为和新的兴趣方向,根据幼儿的这些发展需要,并结合教育目标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乐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作用于环境,让幼儿积极有效地与环境互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增进幼儿交往、迁移等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在新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要求把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

  二、科学投放区域材料,让材料真正体现教育效用

  材料是顺利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是教师指导幼儿的一个媒介和方式。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投放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影响材料投放的关键因素。同样投放方式和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作用差别很大。小班幼儿对于高结构的材料的使用频率高,而大班幼儿低,就高结构的材料而言,小班幼儿的使用比例应大于大班。因此,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在各区配置适合大、中、小班各个年龄段的、数量相当的操作材料。明确个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材料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关注更需要关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二)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而潜能正是发展的可能性,代表着发展的蓓蕾,正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之前分析适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的活动材料,思考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合适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尽可能多地发展幼儿的发展程度。在每个混龄区域的每个年龄段的材料,要适当地提供多层次,让幼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操作材料。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一)理论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教师首先是与幼儿一样,是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指导者和管理者。因此,要科学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必然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多样,邀请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参加继续教育、园本培训等等。培训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如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如何科学地对幼儿活动进行干预,教师干预活动的种类和方法等等。培训要避免对教师进行单纯的理论培训,理论的深度不是每个幼儿老师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因此对其培训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使培训真正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逐渐地完善教师的管理行为。

  (二)强化教研之风,在学习中丰盈

  教师要认识幼儿学习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科学的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方法,就要不断的进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研究者认为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背景,以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为对象,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对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管理的意识,学习到新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改进他们的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行为。另外,也可以多开展"专题研讨式"和"园际协助式"等的教研形式的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式"的活动,使教师之间的思想得到交流和碰撞,将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由此产生想法、思路、对策,这对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非常有益。

  结语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它旨在向每个幼儿提供更有效教育经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混龄区域活动既是时代的感召飞也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选择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作为课题是基于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的基本理念,使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幼儿教育,2005,(7)

  〔2〕王春燕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有利于引发与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5)

为了促进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开展混龄互动活动。在混龄活动中,大带小,小促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共赢效果。

  “休息5分钟再玩”

  事件:4岁的豆豆、6岁的妞妞等几位小朋友在寝室内的建筑区玩游戏,共同建构“我们的小区”。当教师走近寝室时,发现豆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就奇怪地问:“豆豆,你怎么不玩了?”“妞妞让我休息5分钟。”“为什么?”豆豆说:“玩游戏前大家定了一个规矩,玩游戏时大声讲话、影响他人、一下子拿许多积木在手上的人,都要休息5分钟,等表现好了再玩。刚才我大声讲话了,所以妞妞让我休息5分钟。”“噢!”教师轻轻拍了拍豆豆的头,走了。过了一会儿,妞妞走过来对豆豆说:“你去玩吧,不要再影响他人了。”豆豆便开心地走了过去,和同伴共同玩游戏。

  分析:由于规则是大家在游戏中共同商定的,因此大家都能认可。在混龄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商量制定规则。但由于混龄班孩子的年龄及个体性格的差异,有的孩子偶尔也会违反。比如,豆豆就违反了“不能大声讲话”的规则,所以妞妞就用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而豆豆则自愿接受规则的约束。在豆豆休息了5分钟后,妞妞就恢复了他的游戏权利,这表明他们能完整地理解规则并能认真执行。

  有了矛盾找“裁判”

  事件:早晨8:00左右,在混龄班,3岁的小宇和4岁的烨烨一起玩木工玩具,4岁的涵涵玩积木,6岁的星星在练琴。游戏中,小宇和烨烨突然争夺一个小锤子,两人互不相让,小宇委屈地找到涵涵。涵涵问:“怎么啦?”小宇说:“他不给我锤子。”烨烨插话说:“他也不给我玩。”涵涵听了“哦”了一声就走开了。两人见涵涵不理他们,就又去找人评理,正好看到星星,又将这件事告诉了星星。星星说:“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你们两人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先给一个人玩,然后再交换。”后来,他俩接受了星星的建议,手拉手走了。

  分析:受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制约,孩子们对玩具的独占欲很强,难免会引起矛盾,但靠自身的力量又无法解决。在有了矛盾时,教师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请其他小朋友做裁判。小班的小朋友受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只能倾听却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又找到了大班的星星,星星此时充当的是调解员的角色。在充分了解矛盾的基础上,借助于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星星对小弟弟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关注小弟弟之间矛盾的解决状况。很明显,星星的建议得到了认同,小弟弟是信任**姐的,并按建议去做了,这就减少了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

  “我们猜拳决胜负”

  事件:音乐游戏“蝴蝶找花”中,教师要求6位幼儿一组来合作表演。其中一位幼儿扮演花仙子,其他5位扮演蝴蝶。小宝(6岁)、乐乐(6岁)、乃夫(6岁)、琪琪(4岁)、浩浩(4岁)和源源(3岁)组合成一组,他们每个人都想做花仙子。怎么办?小宝提议:“我们猜拳决胜负。”最后,小班的源源胜出做了花仙子。随后的各组交流中,教师问:“你们的花仙子是用什么办法获得的?”孩子们说:“我们猜拳的。”教师问:“你们怎么会想出这个与众不同的方法的?”乃夫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当花仙子,小宝想出了这个办法。”教师对孩子们的做法表示赞赏。

  分析:大班幼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组里的中小班幼儿被动接受了此公平建议。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小班幼儿学会了“石头、剪子、布”的玩法且胜出,对他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花仙子”角色,让其有了极其愉快的情感体验,相信下次遇到同样类似的情境,这次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类似的问题。而教师的适时赞赏,也会强化并鼓励孩子的互动协商行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

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9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