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儿的情绪,情绪和情感是每个人都会有,也会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虽小照样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下面来看看关于婴儿的情绪。
婴儿的情绪1婴儿的情绪情感表现有哪些
1、2到3个月的时候,吃饱或者睡好之后都会笑;有人逗她的时候,她会全身都感觉很活跃;5到6个月的时候对新鲜玩具都会有欣快或者跃跃欲试的感觉;6到7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怯生情绪。
2、8到10个月的时候,对于分离就会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会越来越的强;12到16个月的时候,分离的情绪就可以达到高峰;18个月之后,这种情绪才会逐渐的开始减弱。
情绪情感对婴儿有什么意义
1、0到3岁的孩子会对照顾人很依赖,周围环境会对孩子情绪情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譬如孩子在一个天天麻将声中长大,房间里天天烟雾妖娆,那么他长大后抽烟喝酒打牌会在他人生中首选,和爱因斯坦、牛顿一点关系都没有。
2、所以你假如要生孩子,健康的环境良好的修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时很有意义的。有些家里装潢的富丽堂皇,但是家里没有一个书柜,环境是给人一个好的生活,但是没有赋予文化的含义,哪些装潢显得苍白无力。
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1、留意自己对孩子成功或失败时的反应
简单说,孩子感到骄傲或自卑的程度,依父母对其成败反应而定。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时,予以有效的赞美,他会肯定自己的努力与收获,并再接再厉!如果孩子成功时,父母不理不睬,或只是空泛的应付“你很棒”、“好厉害”,孩子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知未来方向为何。有时候还会因为父母空泛的赞美,害怕自己下次就“不棒”“不厉害”,而变得不想再尝试。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之际做出有效的赞美,具体描述孩子做到的事实,再加以归纳方向,孩子就会愿意朝目标前进。举例来说,孩子考了一百分,如果你说“你很聪明”,孩子固然高兴,但也许会害怕下一次考不到一百分就不聪明而患得患失。如果你说,“这次的考试你很努力复习,也都理解了,真的很棒!”对孩子而言,你赞美的是他的努力,一百分的意思也只是“全都努力理解了”,与他聪明与否无关,如此一来,他就会更愿意努力学习。
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失败时予以支持鼓励,让孩子知道失败不是件不可逆的事情,只要继续下去或改正方向,父母都会支持;如果一遇失败就被责骂、讽刺、讥笑,那么孩子的反应从愤怒、羞耻到放弃都有可能。
2、留意自己对孩子犯错时的反应
孩子愧疚或羞耻的程度也依父母对违规犯错的反应而定,如果孩子弄坏玩具时,父母习惯性责骂孩子,也就是“对人不对事”,例如说“你这么坏,这么不听话!”时间一久,他就会相信这个“坏孩子”就是我!
如果父母换个方式“对事不对人”,说:“玩具坏了呀!那宝宝你接下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产生的是一种“愧疚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却可以去弥补,而不是“我是一个坏孩子”。又例如当父母在孩子成功堆叠积木时不予理睬,却在失败弄出声响时予以喝斥,那么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当然没有信心,也因此容易感到自卑。
3、了解情绪发展里程碑
复杂情绪对孩子未来怎么看待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花些心思来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而不光是聚焦在动作发展或认知发展上,更何况复杂情绪与周围环境极其相关。
情绪发展里程碑:
0-2个月:挫折、满足、渐渐有笑意、好奇,开始会自我安抚,比如吸吮奶嘴。
3-4个月:主动笑,渐渐因不如意而生气,好奇心增强而互动增多。
5-7个月:快乐、悲伤、生气、好奇、厌恶、害怕越来越明显,开始对陌生人焦虑。
8-9个月:以上情绪加大,焦虑感也加大,开始有分离焦虑,好恶感变得明显。
10-12个月:害怕的事物增多,开始会拒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挫折加重,开始主动寻求快乐。
12-18个月:分离焦虑明显,但更好奇探索、暴怒、快乐兴奋,主动寻求快乐。
18-24个月:上述情绪明显加剧,自我意识明显,成功时感到骄傲、失败时感动羞愧、羞耻、羡慕等。
24-36个月:基本情绪与复杂情绪都越发明显、好恶分明、可以同理安慰他人的情绪。
婴儿的情绪2这些常见的婴幼儿情绪,该如何应对
常见情绪1:焦虑
在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 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多半与幼儿生活环境以及亲子互动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平日保护过度,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好,很少给他自己做的机会,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过重,自然很难与父母分开。另外,亲子互动过于缺乏也是分离焦虑的原因之一。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幼儿正是因为过度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才出现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父母应特别注意幼儿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下的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
常见情绪2:耍赖
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 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家长就要及时改变对孩子行为的回馈方式,避免只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表示关注。一旦孩子出现值得鼓励的行为,要马上给予足够的正面回馈。不论是纠正还是肯定,都要尽量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渐渐帮助孩子学到如何以正面方式获得别人关心。
当孩子出现耍赖情绪时,父母或老师不能坚持一贯的原则,反而与孩子妥协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更是造成幼儿长期耍赖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没有对幼儿的耍赖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正好导致他持续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
虽说幼儿的逻辑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够长时间地不停耍赖,那就说明他已经从单纯的回馈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阶段,也就是说他的耍赖是来自内心的自发行为,并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触发。
要克服幼儿长期耍赖的弊病,家长可尝试用“忽略”的方式来处理,同时避免给予任何负面关注,直到幼儿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后,才给予正面关注并继续与之沟通,这就能让幼儿逐渐明白,用耍赖的方式并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任何关注,于是耍赖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常见情绪3:人来疯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就是孩子看到别人“疯”起来之后,自己很快就跟着“疯”起来。查究“人来疯”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幼儿有过在众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经历,而且因此获得不少正面关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称赞,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
专家建议:
就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来看,到了2~3岁之后,基本都有表现自我的念头,以获取他人更多的认同。除非是特别严重的自我表现行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行为,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过,一旦发现幼儿的人来疯情绪特别严重或者“疯”的方式很不恰当时,建议立刻向幼儿说明,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例如说话声音太大很容易影响到别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请父母时刻牢记一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对单纯说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认为“这次已经教育过了,孩子自然就会记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须辅以实际的行为来处理。比如和幼儿事先约定好,下次再有客人来家里时,记得说话不要太大声,如果确实有明显改善,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情绪表现是传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当语言能力越来越进步、情绪控制也没有太大问题时,他们会渐渐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表达,情绪激动的情形也就随之减少。
婴儿的情绪3婴儿的4种情绪
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宝宝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1岁之前的宝宝处于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和依恋建立期(2个月~1 2个月)。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依恋建立期的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如妈妈用身体同宝宝进行接触,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宝宝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亲近的照看者需要暂时离开,那宝宝也能忍受,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喜悦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会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但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从4~6周开始,宝宝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
从2~7个月开始,宝宝的喜悦情绪出现了分化,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4个月时,宝宝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宝宝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宝宝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或是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痒,他会因为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地咯咯笑起来。
愤怒
愤怒,也是宝宝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宝宝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足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恐惧
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笑是良好情绪的反映
婴儿有2种情绪反应,即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愉快情绪——笑和生理需要未得到满足时的不愉快情绪——哭。
小儿的笑是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他身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最简单最直接表现。
笑有2种:一是自发性的笑,多是微笑。当婴儿生理需要满足时,例如:吃饱了、喝足了,温暖的环境有着柔和的阳光和轻声悦耳的音乐,他可出现自发的笑,以表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当小儿长到2~3个月时,他看到人(尤其是母亲)及周围环境中的彩色玩具时,就会发笑,这是对周围环境反应而产生的满足,这种笑叫反应性微笑。3~4个月时,如果我们大人逗逗他,他则会“咯咯”地笑出声来。
笑是良好情绪的反映,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多种刺激的丰富环境,同时要满足他的生理需要,让他保持身心的轻松与愉快。
哭是婴儿传递信息的方式
啼哭是婴儿最常见的现象,哭声是他们用来表达情感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只要他的身体或情绪有什么不舒服,就会立即通过哭声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和意思。
哭是婴儿传递信息的方式,对婴儿的生存十分重要。对一个哭叫的婴儿绝不能置之不理,随他去哭。婴儿哭啼的原因很多,必须进行分析,有心的父母应仔细观察分辨,迅速熟悉婴儿哭声发出的种种信号。
饥饿啼哭饥饿是普遍的原因。宝宝一哭,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他是否饿了。如果不是,再找其他原因。
寻求保护婴儿哭啼只是想要人把他抱起来,这种寻求保护的需要对婴儿来说,几乎跟吃奶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应尽量满足宝宝的这种需要,给他一种安全感。
不舒服太热、太冷或太湿都会使宝宝哭啼。妈妈可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发凉,说明宝宝觉得冷,应给他加盖一条温暖的毛毯或被子。如果气温很高,宝宝看上去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可能是太热了,可以给宝宝轻扇扇子,或用温水洗个澡。尿布湿了,宝宝会觉得不舒服而哭啼,因此不要忘了勤给宝宝换尿布。
消化不良和腹绞痛婴儿因腹痛而哭啼,多与饮食有关。例如,奶粉调配不当引起胃肠不适等。发生腹部绞痛时,婴儿通常会提起腿,腹部绷紧、发硬。婴儿因消化不良而哭闹时,可试着喂些热水,或轻轻按摩婴儿的腹部。人工喂养儿要注意调整一下奶粉的配方。
感情发泄跟成人一样,婴儿也需要发泄他们的情感,一般是以哭的方式进行。有的婴儿哭的次数比较频繁,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平息下来。这种婴儿大都比较活泼好动,很可能是用哭叫来释放多余的能量。宝宝通常在晚上烦躁易哭,在他烦躁之时,可试着给宝宝洗个澡,做做按摩,或者抱他出去散散步。
生病婴儿生病时,会用哭声来表达他的痛苦。如宝宝哭声尖厉,异乎寻常,应带他上医院检查。
此外,蚊虫叮咬,婴儿睡床上的异物,甚至母亲紧张、烦躁的情绪,都会引起婴儿啼哭。
小婴儿总是哭,我们该如何看出他的情绪?
他们的哭声是真实的标志,反映了他们的生理状况。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婴儿哭是因为一定有真正的必要。 这个阶段的婴儿还没有能力假装哭泣控制父母。 因为他的认知和思考没有发展到理解“行动和结果”这一逻辑关系的阶段。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及时的反应不会宠坏宝宝。婴儿的认知和情感迅速发展,哭泣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成为了“意识”。 因为他们渐渐明白哭声带来的后果。 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婴儿喜欢向特定的人哭泣。
通过哭声和身体语言的结合,例如,可以一边哭一边看主要的护理者,或者做手势,“诉说”他们的需求。 哭泣逐渐成为有指向的社会行为。孩子的哭声真是有意识了。 他们开始知道如何用哭声来控制大人。 而且,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声带的发展,更好地控制哭声,不仅通过哭泣,还通过尖叫、变声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个阶段,婴儿一哭起来,父母就会扑过来抱抱,所以就像很多母亲抱怨一样,婴儿越来越经常利用哭来恐吓父母。 正是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注意。 不要被孩子的哭声所控制。 孩子一哭就不能抱。
无聊寂寞的哭声,不要太着急。 像叫人一样,“啊,啊……”有节奏地比较缓慢地放声大哭。身体不舒服哭的话,声音一定会沙哑,而且哭得很急,感觉等不及了。撒尿、拉、饿的哭声介于不快和无聊之间。 虽然一开始频率不是很高,哭声也不是很低,但是如果没有人回应的话,很快就会从比较慢的节奏变成快节奏的哭泣。 有时就像发脾气一样,发脾气的哭和生病痛苦的哭也不一样。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照顾宝宝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说话的,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宝宝哭闹原因是比较多的,不同的原因安抚方法是不同的。刚出生婴儿哭闹的原因和安抚的方法,如何安抚新生儿哭闹情绪?
刚出生婴儿哭闹的原因和安抚的方法有这些:
1、宝宝肚子饿了
表现会哭声越来越大,还一直动小嘴。安抚方法是给宝宝喂奶,宝宝愿意喝的话就继续给宝宝喝,一般等宝宝喝饱后就不哭了。
2、宝宝要换尿不湿
刚出生的宝宝尿尿和排便次数比较多,妈妈可以给宝宝检查下。安抚方法是给宝宝换干净的尿不湿,这样宝宝会很舒服。
3、宝宝感觉太冷或者太热
温度不适合宝宝身体就会难受。安抚方法是调节室内温度,在23度到25度比较好,适当的给宝宝增减衣物。
4、外界环境刺激导致
比如环境声音太大、光线太亮等。安抚方法是把宝宝带到安静的地方,让宝宝哭一会,然后拍拍宝宝,把宝宝哄睡着。
以上就是安抚新生儿哭闹情绪的方法,如果排除以上这些,宝宝还是哭闹,这种情况可能是宝宝身体不适导致的,家长可以给宝宝量体温,还有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等,必要时要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哭声之所以有让妈妈很快苏醒的功能是因为特殊反应机制,婴儿的哭声因为刺激到了大脑所以神奇。宝宝哭闹对大人来说真的是一种特殊的刺激,可以提高大人的反应能力。很多人都有听到婴儿啼哭就突然紧张的经历,甚至心率和血压都有波动,尤其是对于婴儿的妈妈来说。研究人员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即大脑和身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照顾后代,自然进化出了对婴儿啼哭的特殊反应机制。
1宝宝醒来后,如果看不到妈妈,就会哭,而且哭的很温柔。当他哭的时候,他会四处看看。如果他看到妈妈,哭声会变小,反之亦然。这时,妈妈不能抱着宝宝,让宝宝感受妈妈怀里的温暖。睡醒后,婴儿突然啼哭,这种啼哭通常来得突然而刺耳。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要尽快把宝宝抱在怀里,拍拍宝宝的背或轻轻摸摸宝宝的头,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2宝宝拉完屎后,又委屈又困惑地哭,眉头紧锁,脸色通红。这时,他的妈妈会检查尿布是否湿了或脏了,并及时帮宝宝擦屁股,换上干净的尿布。等他屁股舒服了,宝宝就不会哭了。还有一种是神秘的啼哭,一般在宝宝出生后6周左右达到高峰,在宝宝出生后3-4个月左右消失。在此期间,宝宝可能会在每天黄昏时分突然无缘无故地哭闹。妈妈要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抚宝宝。
3想想药物和先进的仪器都无法唤醒昏迷中的母亲,但婴儿的啼哭却能唤醒母亲,真是神奇。妈妈们有这种感觉,她们一听到宝宝的哭声,不管在做什么,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半夜睡着了,也会立刻惊醒,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宝宝身边,查看宝宝的情况。而身边的老公可能还在蒙着头睡觉,没有受到影响。以上就是对宝宝哭声为何有让妈妈很快苏醒的功能,婴儿的哭声为何这么神奇这个问题的解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