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音频的热度越来越高,音频相较于视频、文字媒体,脱离了视觉的束缚,更有利于用户在碎片化时间解放眼睛和双手,有更多的使用场景。从而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
音频相较于其他媒体,更加的注重内容。目前主流的移动音频产品如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fm,懒人听书。都在利用自身的产品特色和优势挖掘用户、并保持着较高的用户活跃度。变现方式不断地更新迭代,产生更高的用户粘性。
本文主要围绕着蜻蜓fm进行用户和运营的需求分析。
蜻蜓FM功能导图
市场分析
用户画像
用户需求分析
运营需求分析
功能导图:
根据《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网络音频用户已经突破3亿,并且在新一线城市的用户使用率最高。目前移动电台处于成熟期,业务形态及商业模式成熟,品牌价值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2年以来,移动音频用户规模不断加大,但自2014年以来用户增长率不断放缓。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用户规模趋于稳定。最大程度的留住用户保持粘性并有效的提高商业变现能力是产品的主要目标。
蜻蜓fm在2011年率先开拓了互联网移动音频的市场,迅速聚合起国内外3000多家电台,靠着专业的生产内容,邀请电台主持人,KOL和自媒体人入驻平台。早期积攒了千万级用户。但是后来的喜马拉雅,荔枝fm等音频平台的崛起,竞争的加大,让现蜻蜓fm略显疲态。
随着耳朵经济的市场愈发成熟,用户推崇高质量、精品化的音频内容。主打PGC模式的蜻蜓在这一点上保证了用户能高效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是蜻蜓的优势所在。但是,平台太过于入驻蜻蜓的头部KOL,导致平台缺乏造血能力。赚钱的是大V,亏钱的是平台。相较于UGC模式的喜马拉雅,去中心化的模式可以给平台降低成本,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迎合更多的人群。蜻蜓主打人文类节目也导致了相较于知识导向型节目更低的变现能力。用户对精神娱乐付费的诉求没有自我提升的诉求高,盈利能力有限。
蜻蜓的日均活跃人数在730万左右,次月留存率683%。相比活跃人数喜马拉雅少很多。但是次月留存率较高,这说明蜻蜓fm的用户粘性更高。
商业变现的方式有直播、购买音频、会员机制等等。根据艾瑞的数据的报告,市面上主流的音频软件的内容主要是播客、付费音频、音频直播、和有声书。
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各大音频软件纷纷入场,其中,2016年是集中爆发期。根据艾瑞的数据,中国音频直播用户活跃度高,月均打赏在25-100元的占592%。
蜻蜓FM在2016的集中爆发期部署直播领域。还推出推出3年10亿现金扶持主播生态、“两出一入”的国际化战略,从源头上扶植直播生态的发展。
在全场景化的趋势下,移动电台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
-上游与版权商、大咖合作,打造平台优质内容、IP;
-下游与车企和智能音箱等软件载体进行合作,意欲开拓车联网市场,和智能音箱市场。拓宽内容分发渠道。
2020年三月,蜻蜓FM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协同关系,共同探索打造AIoT时代的智能音频生态。希望未来依托小艾音箱,将有效的提高蜻蜓的品牌价值与用户数量。
根据《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音频用户呈男性化,高学历,城镇化特征。年龄分布主要是在20-50岁之间。新闻、音乐和有声小说是用户最喜爱的移动电台内容,分别占比464%、386%和365%。此外,交通类音频节目也颇受欢迎。
基于用户动机的四个大类:金钱、精神娱乐、社交、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大力的增加,用户的焦虑感激增,出于进步的动机,知识性的内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蜻蜓平台上的头部KOL主打精神娱乐的内容,会错失一大批知识导向型用户群体。而知识导向型用户是最愿意为了内容付费的。原因在于知识付费节目会被用户潜在的定义为“投资”,通过掌握知识技能能够在后期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回报。
男女比例:
571%:429%。
年龄分布:
主要是26-35岁的人群居多,19-25岁的人群其次。这可能与蜻蜓fm主打的专业内容相关,而19-35岁正是学习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最强的年龄段。
文化程度:
总体呈现高学历状态,核心用户中本科学历占了326,其次是高中249,大学专科224%。
地域分布:
蜻蜓FM的用户主要在中部和东部。并且核心用户中有149%生活在一线城市,235%生活在新一线城市。
用户的使用偏好:
消费能力:
蜻蜓FM的核心用户月收入集中在3000-8000之间。这与年龄结构基本吻合。个人月均消费预算在1000-3000之间,这表示他们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对于高质量的音频都付费能力。
蜻蜓的用户群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听众;一类是主播;一类是头部 KOL。听众的需求来自于在碎片化时间的场景;主播的需求在于通过在平台上以较低的成本,便捷的分享自己的音频作品获取一定的名声和收益。头部KOL的内容专业并且高质量,需要的是平台扶持力度和推广。
根据上述蜻蜓FM的人群分布,我大致列出不同年龄群体的兴趣内容。
对于19-25岁的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上下课、吃饭、课间、睡前。透过音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深造、获取人生和职业的规划等等。比如外语学习、技能培训。
对于25-35岁上班族:上班族对于娱乐和职业发展的诉求高。并且金钱自由。对精品内容有强烈的需求。同时,有半数的用户随着家庭的组建,买房政策等资讯、对于孩子的教育等问题重视,需要有一些育儿类的节目以及针对孩子的儿童类节目。并且有极大地付费倾向。对于有车一族,还有收听交通节目的需求。
对于35-50岁中产:时间相对宽裕,付费能力也更高。并且“老一辈”的人对于收音机的使用经历会使他们对移动音频节目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用户粘性也更高。他们对于高品质的商业财经、传统文学、历史等内容有较高的需求。同时,对于有车一族交通类的节目也是这部分用户非常需要的。
能便携高效的上传作品
上传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变现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内容分发的需求
专业录音棚
相关知识充电的需求
便携高效的上传作品
上传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变现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内容分发的需求
在蜻蜓的用户使用感受中,开屏广告是最能实现高用户触达的图文互动广告形式,其次是节目播放界面的贴片广告。音频广告的较高的来源于节目冠名和主播的口播。针对这几个广告位的使用效果权重,可以极大地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用户收听设备逐渐丰富,蜻蜓FM逐渐构建全场景的生态环境。手记、平板电脑、pc电脑、车载收听设备、智能音箱、智能手表都是现在用户会使用到的。逐步渗透到每一个收听设备,对全场景营销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蜻蜓fm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是向智能音箱的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与车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
据悉,蜻蜓FM全场景生态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亿,全年增长近30%,智能设备单日收听总时长达2500万小时,接入智能设备9000万台,合作伙伴600家;主打开源化的蜻蜓FM音频生态在各平台中内容收听率、播放量及播放时长三大数据均居行业第一。
在蜻蜓FM的核心用户中,用户最喜爱的内容还是有声书,占比66%。音频专辑其次,占52%。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有声书、音频专辑类节目有助于增加更高的用户粘性。
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音频软件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是在工作或者学习的间隙中追求更进一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可能是对于放松心情的满足、对知识进步的满足或者是最大化利用时间的满足感,比如一心二用。所以,让用户感到满足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所在。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统计出大概的用户满足度与需求度的关系。用户在满意度的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是蜻蜓fm后期可以提高的短板。并且,我们可以看出,蜻蜓FM的核心用户在内容上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内容推荐机制上有欠缺。用户如果在首页上或者推送上看不见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会失去对产品的关注度。总体来说,蜻蜓的UGC模式保证了高质量的内容,受到了核心用户的追捧。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打发空余的课后时间。该类人群对于交友、二次元、校园主题、娱乐八卦、明星、温柔动听的声音以及有趣味性的节目类型有较大的兴趣。这类人群会为了好听的声音和喜欢的主播收听节目,寻求情感共鸣。
蜻蜓FM在社交板块还没有进行布局,而相较于喜马拉雅和荔枝FM已经开通发现板块,给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粘性。荔枝FM更开通话题榜,引导用户参与讨论,提高社区活性。并且通过热门明星话题榜,通过明星的热度吸引了大量追星用户。
上班一族:
26-35岁之间的上班族除了自身兴趣内容的需求,组件家庭之后拥有孩子。根据调研结果,亲子家庭用户给孩子播放儿童类音频内容中,童话故事、儿歌、动画有声版和诗词占比最大。
对于需要抚养四岁以下孩子或是备孕状态的女性群体,收听育儿类节目主要是满足获取专业知识内容的需求。另外有收听音频放松心情摆脱压力的需求。这类人群重点收听外语、母婴、情感、就育儿、教育、儿童类的节目的需求。
而对于有购房需求、准备买车以及有车的用户,他们会固定收听国家购房政策、科技类的科普性节目。评车、评书等相关内容也有很高的关注度。他们收听音频是为了满足信息获取、专业知识内容的获取、感兴趣的内容获取的需求。另外,收听交通类调频FM也可以可以满足在驾驶过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播放页面或是积分商城可以推出儿童玩具、奶粉、儿童趣味书籍等产品。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知识付费已经从自媒体变现模式渗透为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模式。知识付费一直存在争议被认为是“忽悠”、“贩卖焦虑”等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纷纷把知识付费作为进行平台与用户之间深度运营的一种盈利模式,并根据产品所服务用户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而蜻蜓fm把在线音频内容的知识付费节目作为会员精品或者单独以栏目的形式进行售卖。
直播行业的兴起,让重视用户进行打赏的付费场景也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引入算法推荐模式,在对于用户数据全面标签化基础上,平台做到知识付费内容的“千人千面”能满足用户个性化内容消费需求,并且创造沉浸式体验,让知识付费的“信息”主动找到人,最终也能提升用户购买精品内容、付费成为会员的成功率。往往在这样的平台用户规模大、流量高,能够吸引优质内容生产者“薄利多销”,降低知识普及的门槛。
推出类似电商平台的营销优惠活动,释放会员权益。刺激用户消费。
另外,蜻蜓FM推出积分商城,利用积分抵扣优惠引导用户购买内部商品,积分的获取方式可以利用app签到,收听内容、做任务甚至是花钱购买等方式获得。用户操作方法多样化。提高趣味性,增加用户登录使用时长、留存率。
抖音上的主播多种多样,情感主播的视频作品无疑引起了很多用户的心理共鸣。拥有大量粉丝的账号大多击中了观看用户的“痛点”,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这样的情感故事输出有可能是出自真人真事,也有可能是编剧安排的剧本,但是其实这样的故事只要是没有宣传负能量的都是好的。
像是抖音上也会有一些心理医生/咨询师拍出直戳人内心的作品,达到某种商业目的,最终的形式就是变现。很多情感主播可能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可以学习到的东西很多。
情感连麦在抖音很火,但越火的东西越会有人质疑,很多人在质疑情感连麦丶认为是演戏,真的如此吗?这里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1丶新主播为快速打响名气有很大可能找托演戏
新主播起初无人气,为了快速涨粉丶造名,往往倾向于选择找托演戏,因为若直接接真活丶由于技术不够丶怕难完成而砸了招牌,而找托演戏可确保出色解决问题丶打响名气。不光情感连麦开始时找托,各行各业开始时为宣传也都会用托,托是启动器一样的存在。
2丶主播有了名气后丶很多是真实情感解决
名气有了便会有很多真正有情感困惑的人前来求助,求助名单排了那么多人,若是还找人演戏丶不去帮助真正有情感困感的人丶也就没客户了。
总用演员需大笔钱,高投入丶低产出值得吗?
演员彩排要花很多时间丶精力,有的主播每天播2场丶解决2个超长的情感问题,剩余空闲时间很少丶怎可能彩排出2个节目?除非本就是真的丶主播现场发挥。
很多情感解决是那么真实丶复杂丶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主播与涉事人群的对话处处带有彼此的疑问(如情感主播为何给我打电话等各种陌生人间的问答),这说明主播与涉事人是陌生人丶也就说明是真的。
每个情感连麦的人群声音各不相同丶来自天南海北丶彼此关联,这些也说明并非少数演员演戏。
有时矛盾双方会破口大骂,抖音里是不允许直播间骂人的,往往会给主播封号,若是演员必然会去避诲。
有的主播口才好丶情感知识丰富,他们的确有能力解决各种复杂情感问题
所以确有很多是真的。
3丶火了后丶主播依然可能会有少数时候找托演戏
我曾听到2个直播间说着同样的情感问题丶连麦的人还是同样的声音,而这个情感问题明明已经在主播a那解决了,怎幺主播b又在解决?天下能有如此巧合的事?这说明十有八九是演戏,而我在主播评论区也有发现有人评论"在别处看过这个",说明演戏不是单一个例,却有多例,但总体看来演戏未被频频爆出丶说明所占比例较小。
4丶新形式情感解决直播时可能是演戏
普通的情感连麦是打电话解决,而最近抖音新出了很火的情感直播形式一主播与诉求人及相关人员面对面解决情感,同新主播时,新形式情感直播找托演戏也是通常策略。当然可能是演戏,也确有真实的。这里说些判别真假的粗略方法,真的一般主播会注重保护他人隐私而不照他们正脸,并且彼此会有许多陌生感丶各种直接的问答,假的刚好相反。
5丶看主播人品,人品正的主播假少真多,人品差的主播假多真少,毕竟高人气带来高收益,金钱诱导下丶有假是必然,只是谁能把控尺度,人品往往决定了做假尺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