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梨园戏的传承坚持‘修旧如旧,,它的舞台呈现没有遭遇根本性的结构改变,音质如常,节奏如常,虚实如常,它的古典意蕴和古雅格调弥漫在方丈舞台。
站在戏曲史的角度去审视梨园戏的‘缺陷,,它的圆缺有致,尽最大可能体现了早期戏曲形态在舞台审美和社会关联之间的各种功能回旋。褪去戏台的铅华,隐约看到那个曾经有过的,且尚在延续中的人情世界里的一切因缘冷暖。
在物质环境爆发式改变的时代,我们需要原汁原味地保存一些关于传统的记忆。当代的梨园戏‘残孤,生态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泉州梨园戏在上海安福路上唱了两天,演了三出戏。海报贴出三出戏名,分别是 《刘智远》(残本),《朱文》(孤残本)和《朱买臣》(残本)。在每出戏名之后标以“孤”或“残”的字眼,这样一种把文本校勘学上的习惯语汇借用到戏曲曲目名称,几乎是全国戏曲表演院团唯一的做法。这样标榜的出发点何在,用意何在?
要谈这个话题,先要从梨园戏作为一个剧种的特征谈起,而谈“剧种特征”必要从“剧种”的定义入手。当代戏曲学研究意义上的“剧种”之谓,相对于古老的戏曲声腔,其实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以梨园戏为例,如果真的上溯到宋元南戏,那么这个戏曲形式的历史已经有八百年,即便从可考的舞台形制来看,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而名以“梨园戏”三字的历史仅仅六十年。戏曲改革后,剧种定名是根据地域划分,拿掉了之前的带有声腔渊源的旧名,代以“某剧”,“某”则是当地的行政简称。所以重新定名的各个剧种都似乎从平地里“脱颖而出”,单从剧种名称无法对应有限的几条简练但生动多变的声腔线索。例如,以皮黄腔串起来的京汉徽桂粤滇诸剧,从秦腔一转而成的晋豫陇蒲绍诸剧,从弋阳腔派生出的赣湘川诸剧,从滩簧衍化出的锡苏沪杭姚甬诸剧。所以,以“剧种”名称来谈传统戏曲的表演特征可能是一个“学术陷阱”,需要小心翼翼地去区分各个剧种在声腔流变的线索上来龙去脉,仔细辨别声腔和表演内容的同质和异质内容。
从上面这个角度来看梨园戏,“梨园戏”三个字虽新,幸运的是没有让这个“剧种”堕入云雾之中。梨园戏三个字卓尔不群,襟山带海,令这个小剧种“偏安一隅”。有幸听梨园剧团的老先生提起“梨园戏”三个字的来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各个剧种定名,省会福州拿去了“闽剧”,梨园戏没有用地域特征明显的“闽南戏”,而是根据表演风格区分为“大小梨园”流派,定名“梨园戏”。此“梨园”对应了《教坊记》时代的“梨园”,以舞台之生动对应文本之流变,这样一个新鲜的剧种名能让熟悉戏曲文化的观众嗅出几丝时间尘封之下文化史的古雅气息。
梨园戏的演出可以回溯二到三代演员的继承,按照传统技艺的手段,口传心授代代相因,剧团在传承上坚持“修旧如旧”。梨园戏的舞台呈现没有遭遇根本性的结构改变,音质如常,节奏如常,虚实如常,它的古典意蕴和古雅格调弥漫在那个方丈舞台。
那么能不能仅溯源梨园戏剧种名的来源就能确定此剧种一定具有古雅的气质呢? 此剧种无论有无古雅的气质,和以上剧目中出现的“残”“孤”字眼的勾连又是什么?“孤”“残”这样的用字到底是一种宣传的噱头还是一种戏曲生态的真实反应?
在这个世界上,梨园戏只有一个剧团,就是位于泉州的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所以泉州梨园戏剧团就足以代表或从宋元或从明清保存至今的梨园戏的现实面目。我零零碎碎大概看过这个剧团的十几场戏,回想起来,能总结出它们的若干共同特质———
其一,基本都是梨园戏传统的折子戏,可以回溯二到三代演员的传承,都是按照传统技艺的手段,口传心授来代代相因。此次在上海演出的《朱买臣》,排演严格遵循老艺人的口述记录本,剧团在传承上坚持“修旧如旧”。
其二,按照梨园戏传统描述,该剧种的日常演出场地称为“棚头”,现代剧场无法还原“棚头”的物理环境,但我亲历的十几场演出现场,都在精神上与“棚头”保持一致———采用深黑的天幕,舞台四角用虚拟的栏杆界定演员有限的表演空间。这样的舞台设计和京昆传统戏的舞台旨趣是一致的,也许的确起源于所谓“棚头”的简陋性,但其本质是保证表演规范性的背景约束。
其三,舞台道具极其简练,仅仅假以必要的桌椅辅助,类似“一桌二椅”的原则,舞台上尽量做减法,把表演空间留给演员。不同之处在于,梨园戏“一桌二椅”的形制并没有看齐于京昆,因此生成了在目前戏曲表演群落中非常独特的舞台趣味。
其四,乐队演奏形制沿用传统梨园戏和泉州南音的乐器组合,这样小型的室内乐队,以现当代音乐的器乐效果作对比,就音乐本身而言一定是不够完美的,但梨园戏没有因此如其他剧种进行从乐队到配乐的根本性的结构改变,音质如常,节奏如常,虚实如常。也因这个缘故,梨园戏坚持了传统风格的演唱伴奏和戏剧情感渲染,它的古典意蕴弥漫在那个方丈舞台。
相信以上这几点我对梨园戏粗浅的感受,也是大多数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些认知的朋友面对这个剧种所感知的特质。再进深一步,这样一个与京昆传统舞台有共性、但又保持了异质的梨园戏舞台上,表演会呈现出怎样的趣味?关于这个题目的文字很多了,很多热爱梨园戏的观众和学者从表演的基本功法,从行当的分类,从唱曲的口法乃至从舞台人物和闽南地区真实生活的关联等等写了很多的文字,来表达对这样一个剧种所表现出来的古雅清通的格调赞美。要言不烦,一个剧种的格调渊源系于多方,但最基本的舞台形制决定了最基本的格调。
梨园戏比较京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能望其项背。但我们要站在戏曲史的角度去审视梨园戏的“缺陷”。恰是它的圆缺有致,尽最大可能体现了早期戏曲形态在舞台审美和社会关联之间的各种功能回旋。
梨园戏不能离开闽南的地域文化形态,褪去戏台的铅华,隐约看到那个曾经有过的,且尚在延续中的人情世界里的一切因缘冷暖。
《白屋之恋》共二十四集
该片导演:黄志翔
主要演员:
袁 泉饰演杨岚
何润东饰演尹童
李立群饰演老尹
牛萌萌饰演杨昕
剧情梗概:
尹童刚从大学建筑系毕业,就在城市景观设计展中大放异彩,他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城市之肺”与“时空之印”概念,博得参展者一致好评。同一时间,梨农老尹费尽廿年心力研发改良的新品种水晶梨,却在购销展中遭遇挫折,乏人问津。
就在大城市的两个角落,一样人生两样情,尹童登上巅峰,老尹坠落谷底。没有人知道,这两人都在百忙之中拨空去看了对方的作品,但都只是悄悄而来、悄悄而去。当两人不期而遇时,除了有那么一下子望着对方,却随即错身而过。
尹童,不曾唤老尹一声“父亲”。父子形同陌路,只因同一个梦,却不同的路。这个秘密,只有杨岚知道。
杨岚是开发商八方集团总经理杨世荣的女儿,她自小患白血病,绝少出门,杨家的别墅“红楼”虽是她的家,也像是她的牢笼。每逢初春,窗外盛开的梨花变成她向往的自由。虽说梨花三月雪,落土化尘泥,可她认为,只要灿烂过,便值得。就这样,每天下午她以“散心”之名外出,实则偷偷溜到梨园帮忙,她成了老尹的助手,浸*于嫁接、花前肥、授粉、保叶等园艺,老尹想的是果,她想的是花。就这样,她虽从未见过尹童,却早已从老尹口中得知尹童的种种。老尹不断吹嘘尹童是如何聪明绝顶而善体人意,精灵古怪而不失赤子之心,尹童有百般的好,却唯独不想种梨,这也是父子绝裂的原因。
老尹并不知道,尹童之所以有「城市之肺」和「时空之印」的构思,只因他心中,梨园长在。
杨岚再度听到尹童的名字,是从妹妹杨昕的口中。这对姊妹虽是异父异母所生,感情却非常融洽。若说,杨岚像月亮,纤细易感,杨昕恰似太阳,活泼灿烂。杨昕说服父亲把尹童延揽进公司,尹童却因着对她的误解,不屑地拒绝。后来,杨昕又说服董俊翔出面,终于把尹童延揽入俊翔的建筑师事务所。杨昕成天巴着尹童,因他而喜、因他而悲,却一点都不了解尹童。她苦恼的时候,只能找杨岚倾诉,没想到杨岚总是能马上猜出尹童的想法,甚至指点她一招半式去应付尹童。她不知道,杨岚太熟悉尹童了。
在尹童眼中,杨昕也是个怪!原本以为她灿烂如阳光,不料又偶尔擦见她竟也有着如月亮般易感的一面,他不知道那是杨昕的表演,幕后高手就叫杨岚。当尹童渐渐对杨昕动心之际,他们二人都未察觉,他真正爱上的不是杨昕,而是他素未谋面的杨岚。直到他终于见到杨岚,她虽一直有意躲着他,他仍慢慢发现,杨岚才是杨昕身上的那一轮明月。
待杨昕发现真相之后,她吵过闹过,却很快归于平静,只因她知道,姊姊的生命宛若梨花雪三月,杨岚一直希望花开灿烂,而尹童正是杨岚的灿烂。
尹童和杨岚,终于无可回避的面对彼此。他知道她的白血病,可是无怨无悔。她知道他的梦想,是以千方百计促成父子和解。老尹终会了解,尹童自幼目睹父亲日晒雨淋、双手泥污,因而将父亲的寻梨之梦转化为城市之梦,此即「城市之肺」与「时空之印」的构想源头。而尹童也终将了解,父亲苦心孤诣死守那片梨园,终其一生指甲缝里塞满了叶绿渣,只因青春之梦未了。
然而,杨世荣之妻方佩珊发现尹童竟是老尹与童蕾之子,竟反对尹童与杨岚交往,只因佩珊恨老尹,更恨童蕾。她和老尹、童蕾拥有过同样的青春之梦,也曾相交莫逆,直到发现她所深爱的世荣竟喜欢着童蕾,她用爱情苦撑起来的青春之梦也一夕崩解,她离开梨园,结了婚又离了婚,随后又带着幼女小昕嫁给杨世荣。廿多年来,她的人生际遇由谷底翻上高峰,如今已贵为八方集团董事长,而童蕾早已不知去向,老尹依旧是昔日那个梨农,指甲缝里永远剔不清的绿渣。可说不上为什么,佩珊依然恨,或许她始终以为童蕾抢走了她的至爱,也或许,老尹和童蕾活得太坦荡,坦荡地坚持于早已遭佩珊毁弃的理想与梦。
佩珊的恨意,为尹童、杨岚、以及老尹带来无穷的灾难。就算连杨昕都看不惯母亲的作为而与母亲激烈争执,仍难以阻止佩珊贯彻她的意志。尹童无欲则刚,他可以一无所有,也可以毫不恋栈,可是当佩珊的作为伤及杨岚、也伤及他的父亲时,他愤怒了。
肺,旨在绿化水泥丛林。印,旨在涵养情感记忆。尹童的构想,因不符利润要求,在八方集团内部原已遭到激烈的反对,尹童早就习于一夫当关。然而,在佩珊的推波助澜下,父亲的梨园面临八方集团的收购改建,梨园之畔的小教堂也面临拆除的命运,于是,尹童再也忍无可忍。小教堂,与宗教无涉。在凡事因陋就简的克难年代,它曾经是培育出上一代水晶梨的第一线农业改良试验所。红砖灰瓦,涵养着老尹那一代下乡知青的理想、青春、记忆,一个火红的梦。
尹童递出辞呈,带着杨岚逃出红楼,回到了梨园。除了陪伴父亲致力于梨种改良,他还想在梨园内搭建起一栋白屋,屋如梨花之雪白,亦如杨岚自由之梦。
搭建白屋的同时,杨岚日益病弱。当尹童意识到自己负担不起高昂的骨髓移植医药费用,而那却是杨岚唯一的生路,于是,他不得不让步了。那年三月,梨花依然盛开,老尹培育的新一代水晶梨终于通过天候及种种自然条件的严酷考验,大功告成,尹童却抱着杨岚回到红楼,恸然目送杨岚隐没在门后,红楼外飘着的三月雪,也隐没了尹童。
尹童的无悔,杨岚的痴情,终于让佩珊悔愧得无地置容,可是一切似已太迟,杨岚的生命正一点一滴的流逝……
一年后,浦江之畔流传着一些传说。有人说,梨园中盖起了一座白屋,成了四季恒常的三月之雪。有人说,白屋的年轻主人推出的新开发案,击败了八方集团,也无异于为梨农们漂亮的打赢了一场行政官司,保住了那片梨园,而梨园恰恰处于白屋主人为城市规划的“城市之肺”的边边。有人说,白屋主人还保住了那座小教堂,它被缀入了许多相片和仪器,相片里头有着像他爸妈那样的无数梨农,成为见证梨农青春的“梨博物馆”,也成了他为城市规划的一枚“时空之印”。
还有人说,有一年的三月,白屋主人在梨园纷飞似雪的花径上遇见了两个女孩,一个女孩像太阳,一个女孩似月亮……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背后,那便是——诚信。
去年夏天,爷爷用毕生的血汗钱承包了一个梨园。“地方不大,可胜在那里的梨树长得好。”爷爷常说道。
“唉呀,怎么那一老头还这么固执啊,都上七十了,还这么辛苦劳作,为啥啊!”村里人常常这样说爷爷。我们家里人也常劝他老人家应把梨园转让给别人,免得太辛苦了。是啊,爷爷干了大半辈子了,应好好地享一下清福。可是,爷爷总不肯听,默默地又扛着锄头往梨园走去了……
直到一天,大清早。爷爷一如既往地走到梨园施肥。奇怪的是,那里的梨树有很多的梨子被摘了下来。整个地面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烂梨子,引来了蚂蚁、苍蝇无数。所有的梨树好像都泄了气一样,呆呆地站着。
爷爷心急如焚,他知道,可能又是村里的那群不良社会青年来他的梨园搞破坏,更令他担心的还不只这些。昨晚,批发商的老板跟他通话,要求这个星期内要把几百箱新鲜的梨子运到批发商场,否则索要赔偿。这可把爷爷急坏了。
晌午,爷爷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梨树下,看着这满目苍痍的景象,闷闷不乐啊!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便议论纷纷“唉,那老头别那么笨了,要是不能按时送到人家手中,可是要赔钱的呀。可以偷工减料啊,把烂梨子混进去不就行了吗!”
整个下午,我们家里人都为爷爷发愁,可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夜幕降临,爷爷忙着。他先打电话向批发商的老板汇报了情况,同意赔偿,并把好的梨子尽量送过去。出乎意料,批发商的老板被爷爷的诚信感动了。他说,在他经商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纯朴、诚信的老农民,赔偿不要了,以后还得多向他进货啊!爷爷激动得落泪了,满脸的皱纹舒展了,露出久违的笑容。我懂得了,是诚信让爷爷赢得了别人的信任。
以后,我更喜欢看爷爷工作的背影了。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花春又了。零落的梨花,飞珠玉碎,可它散发着这个老农民的诚信气息,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尘,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信念让生活更美好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很不起眼的枣树种子。我被一农家的主人购买,我想我今后将会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吃”着上好的肥料,“喝”着山顶流下的甘泉,主人将守护着我健康成长可是,没有料到我却成为不幸的一粒---由于主人的疏忽,车子绊倒一块石头并颠了一下,我被甩了出来。
那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一个石缝,荒凉而坚硬。我也不奢望哪一天主人会突然想起少了我,于是,我便开始萌生了一个信念:“活下去!”我要活下去,这是我唯一的希望。这时,我便感到身体下方可以吮吸到一丝甘甜的水,感谢上天,给了我一线生机,我便开始毫不客气地吮吸它,身体也一天天膨胀起来了。
一天清晨,我突然感觉到了风的温馨,“啊,我长出小芽”此时我心潮湃,我总算活下来了,一个新生命定会受到关注吧?我想。
“咦,姐姐,快来看,石缝里冒出了一个小芽!”花姑娘嚷道。
“那只是野草!”风姐姐心不在焉地笑着。
天呀,我在心里呐喊:“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看得起我”
于是,我便开始坚定一个信念:活下去,并且要活得精彩!
于是我开始了新的拼搏。
这时,雨点打击着我,洪水淹没着我,我挣扎着,飘摇而顽强;烈日炽烧着我,雨雾缠绕着我,我承受着,安详而倔强。终于,我一天天地长大了。
几年过去,我竟长成了一棵树。空气中有草木的芬芳,枝叶间有阳光的抚慰,枝头上有鸟儿的歌唱声。生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咦,姐,那不是你说的那株野草吗?怎么”又是那位花姑娘。
“它,它竟然长生了一棵树了?”风姐姐顿时脸色绯红。
没错,我长生了一棵树,而且,是一棵果实累累的树。正是因为我有了坚定的信念,我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的。 满分佳作
成全那道目光,让生活更美好● 金华考生
当我站在圆心,细数与你走过的日子,十六年的晨光与黑夜让我感到了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厚重的那个字——爱。
——题记
六月的风撑开回忆的门帘,时间是流动的水,载着我轻叩心扉。
当五月骄傲地宣告它的到来的时候,书包的重量又增加了许多。每晚房间被灯光充斥成白昼,一沓厚厚的复习资料趾高气扬地望着我。当打着投降字号的小白旗快被举起时,母亲总会拿着一杯热水来到我身边,看我小抿一口后仍久久不肯离去。我抬起头,与母亲灼热的目光不期而遇,带着一脸嫌恶的我让她赶紧出去。掩门的那声清响毫不留情地隔绝了母亲那道依恋的目光。
在燥热的天气里,连午睡也与我作对。既然不能让我和周公去约会,就只得闭着眼养神了。忽然身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朦胧中隐约看到母亲摸索着走进来,驻足在床边,然后没了动静。觉得浑身不自在的我睁开眼,狠狠地瞪了一眼:“你这样看着我,让我怎么睡?”母亲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轻轻掩上门,留下一声如树叶般的轻叹。
一个星期后,当我偶然瞥见母亲的青丝巾竟生出一些白发,如远山上的一抹残雪。我忽然明白了一切。
像往常一样,母亲推门给我送水,生怕她的逗留会引起我的怨言,便急匆匆地想要离开。我却破天荒叫住了母亲,让她坐在床边陪陪我。我知道我需要那目光,那礁石对海浪的目光,那河床对小龟的目光,那慈母对孩子的目光,但我更应该成全她的目光,理解她,关爱她。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也不再吝啬那道目光,让它伴着身心疲惫的我,让它伴着活力充沛的我,让它伴着即将迈入考场的我。这才发现,成全那道目光,会给我带来双倍的幸福。会让我们的心真诚地融合在一起,会让生活更加美好。而我也坚信,当母亲温柔的目光再次将我包裹,一定会让我加倍幸福。
记住,当你站在圆心,画一道绝不是多余的弧线,你就包融在其中。于是执子之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得分亮点] 本文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考生写作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母爱的“那道目光”,并且以“成全”切入而获得新的立意——成全那道目光的同时让“我”也获得了幸福。这样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可我们偏偏站在圆心细数自己的情感,忽视甚至因误解而拒绝那厚重的爱,这样的“成全”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最出色的还是该考生出众的文笔,有丰实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尤其是一些情态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骄傲地宣告”“灼热的目光”等词组,都形象地传递出其中的情味。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淡淡的痕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朴实而灿烂的笑容深深刻在心底。
在我上学的路上,有几个工地恰好位于路边。于是,我总能遇见民工,或几人结伴,或一个埋头行路。他们常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与其他衣着干净的路人形成极大的对比。
一日,我又遇见几个民工。正是春晨,柳絮被阳光一照。灿若落霞。那几个民工的衣衫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不知被反反复复洗了多少遍。不仅如此,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干净的衣服上还溅上了点点的漆斑。此外,衣服还有划破的裂口。不知划破了多长时间,线头被拉出去很长。至于他们的脸庞,粗糙的皮肤上划满岁月的印记,皮肤因太阳经年的抚摸变得颜色黯淡。头发也是很乱,似乎从未梳过。柳絮被他们的脚步搅得四处飘扬,我看着这些柳絮,甚是怜惜,下意识地把脚步向离他们远一些的方向偏了一点。
擦肩而过,无意间听到一声爽朗的笑声。在都市之间,很难听到这样的笑声了。原来是那些民工,不知谁说了些什么,他们一改愁苦的神色,开怀大笑。我转身望去,他们渐行渐远。
阳光把他们的背影镀上了一层薄金,与飘絮一起,融入春光之中。
走着走着,心思却想到了他方
在城市漂泊的民工,没有人忘得了家乡的一人一景一物,城市何曾属于他们呢?城市里轻轻飘落的小雪,连他们家乡鹅毛大雪的一半都不到——雪下得厚厚的,好几天都化不了,于是一切脏污的东西都被附上了美丽的包装。而城市里不让雪存在,刚落下就被融雪剂融化,和泥土混在一起成了雪泥。他们就像着雪泥,是城市里一改尴尬又不可抛弃的存在。但他们身上却有我们所没有的特点——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微笑就像雪一般的纯洁,他们的笑声就像风铃般清脆悦耳。
他们,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这个城市的春天,却只换来了春天干涩的沙尘和几点微微的雨露。但在他们脸上,没有一丝丝的不情愿,他们都在真心地付出。他们付出了劳动,付出了时间,付出了汗水。春节我们在欢笑,他们却在简陋的工棚里寂寞地听着窗外的焰火声入梦。夏日里我们在空调房里吃着冰镇西瓜,读着小说,他们却在烈日炎炎下忍受着阳光的炙烤与刺目,粉刷墙面,回到工棚闷热无比却连电风扇都舍不得买
当世博场馆完工后,那些民工,是不是又将无处可归了呢?他们自然不会在世博会期间,对工友说一句:“这是我们造的场馆,多自豪!” 他们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不会去炫耀什么。因为荣誉从来属于那些设计师。工人们留下的,只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和一个个湮没在人群中的不知名字的背影。他们好似古时的工匠,创造了那么多,却始终没有姓名。但他们的微笑足以让我记住他们。那微笑就像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它,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它,传递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情;它,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纯洁。正是这样一群普通的民工,用他们特有的微笑扮靓了这座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微微扬起嘴角,试图将民工传递给我的微笑继续传递下去,让这份力量延续 善于欣赏,让生活更美好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你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你听了一遍还想听。这就是欣赏。可是欣赏却又远不止这些。
善于欣赏者,不仅会时常沉醉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而且能在平常中欣赏不平的景致。对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而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却有一种故知重逢的欣慰。清华园的小池塘日过千人,朱自清却能别具慧眼欣赏到园荷泻露、蛙声虫鸣。欣赏并不在于美好的景致,而在于欣赏者的气质。游名山大川自然可喜,即使是平常山水,亦可觅出无穷情趣,因为山水之乐存乎一心,情由心生,景由情设,哪怕是短松岗、野草径、几堆乱石、数丛小花,情之所至,即为胜景。
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却也有悲欢离合、失败与挫折。最伟大的欣赏是在身处逆境时,也同样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致。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是蒙娜丽莎迷人眼晴、甜美的微笑;面临失败的时候,也不把它当做对自己的嘲讽,而是把它当做对自己的鼓励。在得意的时候会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在失意的时候,也能“对酒当歌”,用另一只眼去对待失意。
人生在世总会有失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失败。正确对待失败。当别人嘲笑爱迪生做了上千次试验也未能发明电灯时,他却坦然地回答:“虽然我失败了,但我却发现了几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在这方面我是成功的。”这是多么伟大的欣赏者!
欣赏使人气质超脱俗韵,能够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遭受挫折时,欣赏者见苍松擎天,芳草铺地,万绿竞发,勃勃生机,悟人生必须奋进,切不可消极彷徨,于是豪情万丈,搏浪击风,百折不挠。
春风得意时,欣赏者见青山如壁,江河如带,天高地迥,造化无穷,知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夜郎自大,实在可悲,于是顿收骄焰,兢兢业业面对人生。
用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你将会活得更轻松,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它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品味、借鉴。
一是层层深入的论证中心。文章为了证明“善于欣赏,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心论点,依次提出了“善于欣赏者,不仅会时常沉醉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而且能在平常中欣赏不平常的景致。”“最伟大的欣赏是在身处逆境时,也同样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致。”“欣赏使人气质超脱俗韵”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的证明了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二是多用短句语言有气势。本文句式整齐,语言精练,富有哲理,如“遭受挫折时,欣赏者见苍松擎天,芳草铺地,万绿竞发,勃勃生机,悟人生必须奋进,切不可消极彷徨,于是豪情万丈,搏浪击风,百折不挠”读来气势磅礴,大大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节约,让生活更美好
古人语:“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长的万物(资源)是有限的,由人来加工制成的物品资源也有限。而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那么球上公有的资源就会很快消失。
现在全社会最引人注目的事是节约,,节约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关于节约的报道,茶余饭后人们也在谈论着这个话题。人们对于节约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煞是热闹!
同学们不是经常在书中读到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呢?因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就拿水资源来说吧:人类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在50年代为25亿,1999年达到了60亿,增加1。4倍,与此同时,农业用水增加了5倍,工业用水增加了26倍,家庭及生活用水增加了18倍,据专家估计,世界人口正以每年81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水的需求量也将成倍增长,形式十分严峻。
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它们可能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或者引自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远的某条江河,某座水库,这些原水首先要在净水厂净化,去除铁质,去除细小的漂浮物,水生物,沉淀下杂质,用杀菌液体杀菌,经过检验符合人体饮用后才能出厂。合格的自来水经过蜘蛛网似的管道,用高压水泵加压,才能源源不断地送入居民家。大家看,每一滴自来水都要经过那么多的程序,你有理由浪费吗?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地意识淡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而且人们普遍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节约就是小气,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该讲阔气,讲派头,讲排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俭朴的作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有的人想节约,但是碍于面子,也充当大款。节约为荣,浪费可耻变成了浪费为荣,节约为耻了。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为了我们的地球更加生机勃勃,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这样才能达到“用之不竭”。现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我们不妨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清明节活动研究性学习报告
聊聊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编辑于 2011-04-0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9个回答
你的未来将超乎你的想象优就业学IT,6个月改 变自己!
值得一看的学习程序相关信息推荐
优就业2021震撼升级,重点面向专科以上40以下招生,培养企业级需求人才,挑战年薪50W+;总监级亲授,苹果化标配,实战式教学,多方位就业跟踪,全国就业推荐,现报名享更多优惠!
本月2456人已咨询相关问题
咨询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公益营销策划百度营销平台_创收益/获取更多优质客户
营销相关信息推荐
全新推广平台,助力企业洞悉行业竞对,简化投放流程,使广告投放更简单,营销更轻松!公益营销策划通过技术让投放更简单!
本月4738人已拨打电话咨询问题
咨询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清明节活动研究性学习报告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考复习如何提升你的学习成绩,做好这四个要点!
高考复习成绩提高到600分,知晓这些方法,你也可以轻松逆袭,与其刷题,不如花点时间巩固高考必备知识点!别让提分项失分!
广告2021-04-02
清明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五、诗词欣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清明节的民谣。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http://lkbabylkeduorg/oblog/user1/nssygjp/archives/2008/2288html
16赞·574浏览2021-02-13
清明节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 清明扫墓 一起的一些状况 开始入手
2赞·489浏览
关于春节习俗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你知道春节文化习俗的由来吗
1播放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活动内容怎么写?
怎样写社会研究调查报告? 怎样写研究调查报告? 一旦你开始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意味着你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很怕做这一工作,以为撰写研究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你的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你撰写哪一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可以有多种,这根据你所研究的内容而定。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报告的写法也略有差异。 在高中阶段,你们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 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一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 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中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一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面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行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一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精简一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就是第零步是示范和技能准备。技能包括工具使用,论点论证论据的结构和关系,资料收集整理加工,交流的技巧等等。 第一步是 确定命提 第二步是 初步准备和讨论 第三步是 论文准备 第四步是 报告和讲评 课题名称 学科领域 课题类型 指导老师 起止时间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的背景及由来: 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重点: 难点: 课题预设成果形式: ①课题报告 ②论文 ③课件 课题研究的学习规划: ①进行调查问卷 ②对老师、家长进行访问 ③对书店、报刊亭、网吧等场所进行访问
5赞·80浏览2020-05-21
研究性学习报告
352浏览2020-05-19
怎么学德语_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值得一看的德语相关信息推荐
西安市雁塔区安连外语培训学校广告
你的未来将超乎你的想象优就业学IT,6个月改 变自己!
值得一看的学习程序相关信息推荐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广告
正在加载
评论清明节活动研究性学习报告
有奖励写回答共9个回答
1099309913
聊聊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编辑于 2011-04-0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9个回答
你的未来将超乎你的想象优就业学
值得一看的学习程序相关信息推荐
优就业2021震撼升级,重点面向专科以上40以下招生,培养企业级需求人才,挑战年薪50W+;总监级亲授,苹果化标配,实战式教学,多方位就业跟踪,全国就业推荐,现报名享更多优惠!
本月2456人已咨询相关问题
咨询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公益营销策划百度营销平台_创收益/获取更多优质客户
营销相关信息推荐
全新推广平台,助力企业洞悉行业竞对,简化投放流程,使广告投放更简单,营销更轻松!公益营销策划通过技术让投放更简单!
本月4738人已拨打电话咨询问题
咨询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清明节活动研究性学习报告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考复习如何提升你的学习成绩,做好这四个要点!
高考复习成绩提高到600分,知晓这些方法,你也可以轻松逆袭,与其刷题,不如花点时间巩固高考必备知识点!别让提分项失分!
广告2021-04-02
清明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目的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调查内容一、清明节由来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二、清明节农事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三、清明节对联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五、诗词欣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相思——清明》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清明节的民谣。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我的父亲杜月笙喜欢京剧,他后来娶的两位太太——我母亲和孟小冬都是京剧演员。我的外祖母叫筱兰英,筱兰英与恩晓峰、李桂芬等,是中国第一代京剧女演员中最有成就的几位。李桂芬是卢燕的母亲,我喊她大姨,我们和卢燕家的关系很近,在上海时她也经常住在我们家。母亲叫姚玉兰,唱老旦出身,和父亲结婚后她还唱戏,但多是慈善演出或堂会之类。
父亲跟京剧界的关系也很好,当年无论多有名的京剧演员到上海,都会到我父亲那里去。他常常请客吃饭,高兴时也会在吃饭时唱几句。
父亲与梅兰芳很早就认识了,梅老板每次来上海都来拜访我父亲。梅兰芳和我父亲的关系、我父亲和孟小冬的关系应该分开来说。我父亲娶孟小冬做太太是梅、孟两人分开以后的事情。
因为都是京剧演员,孟小冬很早就和我母亲、外祖母比较接近。孟小冬离开梅兰芳一段时间后和父亲结识,正式有往来是在40年代。母亲把孟小冬当成自己人,也并不介意。她俩的关系时好时坏,有时候会吵架,一生气她就回了北京,过几个月又没事了。那段时间孟小冬给我母亲的信我现在还保存着,信里谈的都是生活上的事,母亲有时汇钱给她,她在北京有一帮朋友也经常到上海来,像吴家、朱家都是大家族,彼此间也都很熟。
我猜想父亲暗恋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很好,用现在的眼光看,她也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另一方面孟小冬比较会用心计,也很会讨父亲喜欢,在我父亲面前常常会说笑话,逗他开心。孟小冬除了普通话,上海话讲得也很好,父亲可能跟她交流起来比较顺畅。不像我母亲,虽然嫁给父亲那么多年,但基本不会讲上海话。后来我太太常常问我母亲怎么跟我父亲沟通,母亲回答:“他听得懂我讲话,我听不懂他讲话。”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分手,并不是那么简单,可能牵涉了很多很复杂的问题。母亲有时候会跟我们讲他们分开时的一些事,母亲知道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开一定有条件,而且条件可能很苛刻。我母亲看不惯,因为她们都是唱戏出身的,她多少同情孟小冬。但是这个条件究竟是什么,也只有梅兰芳、福芝芳和孟小冬他们三个人才知道。梅葆玖不知道,许姬传也不知道——1983年我去看许老的时候,提起过这件事情,他都不清楚。我觉得这里面可能福芝芳有条件,限制孟小冬登台演出作为他们分开的什么条件,但这只是猜测,不能够证实。所以后来听说章子怡筹拍孟小冬传,梅家不答应,因为这里面可能牵涉到比较微妙的关系。我想《梅兰芳》这部**也不会对这种关系有太多的涉及。
父亲和梅兰芳的关系也并没有因为孟小冬而受到影响。1947年父亲过60大寿,上海的中国大戏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梅兰芳和孟小冬都到上海演出了,但他们没有同台——10 天的大轴,梅兰芳占8天,孟小冬占2天,回避了见面的尴尬。孟小冬此后只字不提梅兰芳,解放后,父亲和梅兰芳也没什么联系了。
1950年,孟小冬和杜月笙的结婚照(摄于香港)
我想孟小冬对我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否则她不会跟父亲一块儿到香港来。父亲在去世的一年前和她结婚就是给她一个名分,否则在遗嘱里怎么分财产呢?除了我们家人之外,那天参加婚礼的人并不多,大家一起吃了顿饭,拍了几张照片。婚礼的照片现在还存在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其中有一张相片是我与马连良、万墨林和孟小冬弟子钱培荣的合影。婚礼那天,孟小冬很高兴,久病的父亲也难得有了精神,他带病陪客。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再加上我母亲也在当中撮合,所以走在一起比较容易。现在出版的那些书,像《梨园冬皇孟小冬传》,讲我父亲怎么和孟小冬在一起的,他们说的那一套不可靠。
孟小冬与父亲结婚后,我们喊她“妈咪”,管自己的母亲叫娘娘。平时,孟小冬喊我母亲叫姐姐,因为在与父亲成为夫妻前,孟小冬和母亲都是京剧演员,她们的关系都不错。
孟小冬年轻时很漂亮,她从前抽大烟,但这也不影响她的唱功。孟小冬性格比较孤傲,晚年在香港、台湾的时候,她始终不唱,连清唱都不唱,最后一次清唱是在香港给张大千唱的,因为张大千喜欢听她的戏,这是面子很大的事情。虽然后来她不怎么唱戏了,但还是很有威望,我太太有一次问孟小冬:“您还预不预备唱啊?”孟小冬回答一句:“胡琴呢?”是啊,没有胡琴你怎么唱,给她拉胡琴的最后一个人是王瑞芝,他也去世了。
1952年,我们和母亲先去台湾,孟小冬先是一个人待在香港,直到1967年也到了台湾。孟小冬到台湾以后生活平淡,她自己租一个房子,独住。她早年在北平时领养过一个孩子,关于她怀了梅兰芳孩子的事是谣传。孟小冬晚年过得不错。她没什么经济来源,就是靠我父亲留给她的和她自己当年挣的钱过活。她对钱也没有特别多的需求,就是希望有朋友每天到她那里去,像我太太、二姐去她那里打牌她就知足了。孟小冬对我们很亲近,拿我们当自己儿女一样。我们对她也很好。每天她家里面都有人,我母亲天天去。
前几年出的那一本《孟小冬传》,讲她有十大弟子,根本没这回事。有几个人经常到孟小冬家里去聊天、说戏。她的个性是这样的:她绝对不得罪人,所以你跑去问她“孟老师我唱得怎么样”,她的回答永远都是“好”。孟小冬突然之间生病了,去世了。他们实际上都没有拜过孟小冬,所以孟小冬去世后他们商量:我们在灵堂磕个头就算了。那天很多人都来灵堂给孟小冬磕头,都是弟子了?所以说所谓“十大弟子”其实是一个大笑话。
史料来源《走出历史的烟尘》
口述人:杜维善
作者:李菁
梨园却是泛指戏曲界,但是梨园戏和京剧是两个不同的剧种。
梨园戏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剧种,它孕育于福建泉州,流布于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带,并远至台湾省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裔居住的闽南方言地域,被誉为“古南戏遗响”。
梨园戏是南戏传入闽南泉州、晋江一带后,与当地的百戏、歌舞、杂剧、傀儡戏结合,并吸收本地声腔“泉音”而形成的,它至迟在明代已经产生,当时称为“泉腔”。
梨园戏是一个拥有丰富剧目和舞台表演艺术传统的戏曲剧种,但在近代历史条件下,当高甲戏、歌子戏(芗剧)兴盛起来之后,在竞争演出中衰落下来,濒临消亡。
历史沿革
梨园戏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过去成年演员的班社)和小梨园(儿童演员的班社)之分,大梨园本地人俗称“老戏”,又有“上路”与“下南”之别。元代各省设“路”, 泉州人把福建以北叫做“上路”,把自己叫做“下南人”。上路老戏就是指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剧种,而下南老戏就是本地戏。小梨园,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
早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闽南泉州、漳州一带的民间,就盛行一种“优戏”。这种土生土长的剧种,唱的是闽南土腔土调,后人称之为“下南腔”。演唱内容多是南曲曲牌体的戏文。
南宋时期,由于泉州海上交通发达,与渐江温州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温州的杂剧也流传到了泉州, 因戏班来自福建的北部,所以俗称之为“上路戏”。(当时各省设“路”,泉州人习俗泛指北方包括江西、浙江等为“上路”,对自己则自称“下南人”)。它们带来了一批大型的南戏剧目,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与当地的“下南戏”同时存在。不久,元兵南下,杭州陷落,宋氏宗室纷纷入闽。由于他们在杭州时过着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所以入闽时往往都随带戏子家班,以供娱乐。这种家班多由童龄男女组成,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被后人称之为“小梨园”。这样,在南宋末年的泉州,便出现了上路戏、下南戏和小梨园的三种戏剧艺术形态。
南宋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入闽,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大杀宋室官员,于是作为官宦人家蓄养的“小梨园”家班便流散民间,开始与下南戏、上路戏既同时存在,又互相影响。由于三者来路不同,所以各自都有自己的传统剧目。
下南戏包含有13个剧目:《苏秦》、《梁灏》、《吕蒙正》、《范雎》、《文武生》、《岳霖》、《刘秀》、《刘永》、《刘大本》、《周德武》、《周怀鲁》、《百里奚》与《郑元和》。
上路戏包含有18个剧目:《苏秦》、《苏英》、《程鹏举》、《朱文》、《朱寿昌》、《朱买臣》、《尹弘义》、《刘文龙》、《林招得》、《姜明道》、《曹彬》、《杨六使》、《王魁》、《王祥》、《王十朋》、《赵盾》、《孙荣》与《蔡伯喈》。
小梨园有16个剧目:《陈三五娘》、《吕蒙正》、《高文举》、《朱弁》、《韩国华》、《刘知远》、《蒋世隆》、《郭华》、《葛希亮》、《杨文广》、《西祁山》、《宋祁》、《江中立》、《王昭君》、《田淑培》和《崔抒》。
以上三家剧目,上路老戏的剧目比较古老,保留了部分当年传自浙江的南戏剧目;下南老戏的剧目生活气息较浓,插科打诨较多。小梨园剧目则以生、旦戏见长,往往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三派在剧目上各自有其看家戏,称“棚头”,彼此不能互演,就是同一故事题材的剧目,在情节、戏路等方面也不一样;在表演上,有统一的程式,音乐上都唱南曲,与曲艺南音彼此有着密切的渊源与交流关系。三派各有其专用曲牌,风格各有不同,伴奏均以琵琶、洞箫为主,用南鼓指挥。
以后,下南戏,上路戏、小梨园逐渐合流,形成了以“下南腔”(又称“泉腔”)为主体,以泉州音为正宗的梨园戏。
梨园戏不但以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更以保存着大量的南戏剧目而赢得“活化石”之美誉。据统计,仅以上47个剧目中,属于宋元南戏的就有26种。其中除了被古人称之为“戏文之首”的《王魁》、《赵贞女》、(即《蔡伯嘴》)以及《朱文》、《刘文龙》、《郭华》、《刘知远》等外,另有《韩国华》、《朱寿昌》、《江中立》、《田淑培》、《宋祁》、《姜明道》、《刘永》、《尹弘义》、《刘阮》、《杜牧》、《梁意娘》、《苏盼奴》、《颜臣富》等二十多个为梨园戏所独有的传本或存目。
明代时,梨园戏得到了迅速发展,《荔枝记》的诞生,标志着梨园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荔枝记》创作于明代嘉靖之前,由于辗转演出,互相传抄,结果造成“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于是到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便把当时“潮泉二部”的《荔枝记》增加“颜臣勾栏诗词北曲”,并改名为《荔镜记》。
《荔镜记》以轻喜剧的手法,描写抒情的爱情故事,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数百年来盛演不衰,传唱不绝。由于故事出自闽粤两地,所以《荔镜记》分别以泉、潮方言、声腔演出。《荔镜记》还被莆仙戏、高甲戏、芗剧等其它剧种所移植。
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打城戏又以新的面貌出现,梨园戏因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班社日益减少,范围日渐缩小,连厦门的梨园戏也改唱歌仔戏。十九世纪40年代末,梨园戏已濒临消亡。
1949年后,梨园戏获得了新生。1952年,流散于民间的艺人在政府组织下成立了晋江县大梨园实验剧团。翌年,经文化部批准,该团与原晋江专区文工队合并,建立起省级直属剧团“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1957年改名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成为全国古稀剧中的唯一剧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团”。从此,梨园戏以它的古雅面貌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风采。经过老艺人蔡尤本口述整理的传统名剧《荔镜记》,改名为《陈三五娘》。随后,将《郭华》整理成《胭脂记》。另有《苏秦》、《朱文太平线》、《李亚仙》、《刘文龙》、《玉真行》、《冷温亭》、《王魁》、《董永》、《十朋猜》、《士久弄》、《公主别》等本戏、折子戏相继被整理上演,使失传已久的宋元南戏剧目重新与广大观众见面。
由于泉州海外交通发达,以及大量闽南籍侨民散居在东南亚各国,梨园戏很早就流传到了海外以及台湾省等地。
明万历年间,梨园戏班曾东渡到琉球演出。这次演出是目前已知的福建戏剧团体最早的一次出国演出。
二十世纪20年代是福建地方戏剧出国演出的第一个高峰期。1925年“双凤珠班”赴印度尼西亚的泗水演出《陈三五娘》和《雪梅教子》。同年,“新女班”又赴新加坡演出《陈三五娘》、《雪梅教子》、《昭君和番》等,在海外扩大了影响。
80年代,梨园戏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出国演出的高峰期。1986年,福建省梨园戏剧团应菲律宾皇都影剧中心邀请,首次赴菲演出《李亚仙》、《朱文太平钱》、《高文举》、《苏秦》、《陈三五娘》等传统看家戏。1990年9月,应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基金会”主席任蒂尼先生的邀请,由福建省梨园戏剧团与中央歌剧院共同组成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飞往地中海参加这次国际性的艺术活动。1991年10月,福建梨园戏剧团应新加坡邀请,在新加坡国家剧场演出《陈三五娘》、《吕蒙正》、《苏秦》、《李亚仙》、《郭华买胭脂》、《高文举》、《节妇吟》等剧目。
艺术特点:
整个梨园戏的音乐唱腔属于南曲系统,伴奏以箫弦为主,一字多腔,语言用泉州方言。曲牌体式有:套曲、集曲、过曲、慢、引、近、小令和唐宋大曲的衮等。梨园戏的曲牌来源于唐宋大曲和法曲、民间音乐、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古曲,如〔摩诃兜勒〕、〔太子游四门〕、〔霓裳羽衣曲〕等。它的三个流派各有其专用的曲牌和独特的风格,同时,还专曲专剧,每个剧目都有一些专用曲调,其它剧目不能再用。在唱念方面,要求“明句读”,讲究“喜怒衰乐,吞吐浮沉”。各派的唱腔风格也各有特点,上路老戏比较古朴劲健,下南老戏比较明快粗犷,小梨园则比较委婉纤细,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梨园戏由于使用泉州方言歌唱,融合部分民间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梨园戏南曲唱腔,曲牌联套,一出戏中,既可以用一种宫调中的曲牌连缀,也可以用不同宫调中的曲牌组套。每个传统剧目都有一套专用曲牌,曲牌形式有集曲、慢、引、小令等。
梨园戏还使用犯调集曲,有二犯、三犯、四犯、九联串、巫山十二峰、十八学士、十三腔等,如《昭君出塞》中的[山险峻],又叫[十三腔],有四个管门、十三个曲牌联成。
梨园戏的乐律和乐器方面还沿用唐代旧制,伴奏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唢呐等;打击乐器以鼓、小锣、拍板为主。与其它剧种的锣鼓经不同,鼓用音色浑厚的“南鼓”,伴奏时将左脚压在鼓面上,作不同位置的移动,配合鼓槌打出轻重不同的鼓点,用这种“压脚鼓”的特殊技法制造气氛,烘托情绪。
梨园戏在音韵上保留了许多古语言。方言土腔一律以泉州音为准,但也注意到不同人物身分与地方色彩,在有的剧目中还保留了地方土音和古音。在“上路”戏的剧目《朱买臣》中,保存了很多朴素生动的科诨和古代泉州的民间风习。小梨园的剧目文词优美。显然是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情节的处理也有独到之处。
梨园戏的表演整体上比较优雅和细腻,中规中矩,颇有法度。
角色行当:
梨园戏在角色行当和演出形式方面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1、梨园戏的行当设置沿用宋元南戏的旧制,早期只有生、旦、净、丑(见图:梨园戏1)、贴、外、末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大梨园增加了老旦(也叫老贴)和二旦,一般不超过七人(但近几十年来又增加了一些角色),
2、由于梨园戏的角色比较少,所以往往要演员兼扮,比如说这一出生演这个人物,到了下一出这个人物不用上场,生就可能扮演其他的人物,所以只能演文戏。由于有了兼扮,梨园戏就有相应的规定,一个戏的某个人物只能由固定的某一行当来扮,不能随便地兼扮。大梨园还有“棚主”,就是每一出戏都要有扮演某个人物的某个行当来充当固定的棚主,由这个角色来掌握这出戏的演出,这算是古代的一种舞台调度手法。传统剧目保留了宋元南戏的体例,往往以男主角命名。
3、开场一般先打“头落鼓”,全班人员“落棚脚”,做演出准备;打“二堂鼓”,上演《八仙贺寿》;接下是“跳加官”、“相公爷踏棚”。梨园戏剧目大多数是用男主人公来命名的,每一个戏的开场,都要有生脚坐场当引子,叫做“头出生”,即使演折子戏也有这样的排场。
生有四个方面的戏:相当于南戏的“副末开场”。
▲ 纱帽戏(官生),如《王十朋》中的王十朋;《朱弁》中的朱弁等。
▲ 破衫戏(穷生),如《朱买臣》中“逼写”的朱买臣;《苏秦》中“真不第”的苏秦;《吕蒙正》中“验脚迹”的吕蒙正。
▲ 生巾戏(文小生),如《高文举》中“打冷房”的高文举;《周德武》中“相命”的周德武。
▲ 小角戏,即扮演安僮之类的人物。
4、小梨园、上路、下南三个不同路子的行当还各有所侧重。小梨园以生、旦、贴、丑为四大柱(即四个主要行当),以生、旦、贴为主的戏叫“幼脚戏”,以丑为主的戏为“粗脚戏”。上路老戏则以生、旦、净、丑为四大柱,下南老戏则以净、丑、外、末为四大柱。大梨园还增加了老贴和二旦,但是一般也不超过七人。另外,大梨园(上路、下南)和小梨园在旦角分行上也各有不同
大梨园有大旦、二旦、小旦之分,这三个行当在一个戏的不同场口可以扮演同一个人物。
大旦,主要担负戏中唱念较难、情绪跌宕较大的场口,如《王魁·走路》的谢桂英;《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孟姜女,这些戏都是唱做并重,许多场面全靠单人表演。
二旦,演的是同一个戏的喜剧场口,老艺人称为佻戏(轻佻之意),如《周德武·行香相命》中的张瑞英;《朱买臣·逼写》中的窦氏。这些戏生活气息、人情味较浓,重念白,全本戏的第二折,就是女主人公上场的戏,所以叫“二出旦”。这出戏由小旦扮演,同时,还要担负扮演结场时大团圆戏中女主人公,另外还要扮演丫头、书僮之类的角色。
小梨园的旦角分行不像大梨园老戏那样。小梨园的大旦,要扮演整本戏中的女主人公。如《陈三》中的黄五娘,《吕蒙正》中的刘月娥,都是由大旦自始至终演完。
5、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 对表演的手、眼、身、步等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除十八科母外,各行当都各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如官生与末行的“十八罗汉科”,净与官生的“马鞭科”,老生的须功,生、旦的扇法及眼法,也各有成套的程式。其中,遗存了一些傀儡动作,载歌载舞,古朴、幽雅、细腻,别具风格。
梨园戏还根据人物和戏剧情节的需要,创造了“十八雨伞科”。如《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单人伞舞,表现人物顶风冒雨艰难地行进。其中有表现遇雨的张伞,怕水泥泞的蹑足撑伞,逆风斜风的顶伞,狂风四起的旋伞,暴风起伏的升降伞、飘伞、放伞等表演动作,组成了一套伞舞表演。
6、因为所有传统戏目都是文戏,没有武打场面。所以如有战斗或动武情节,都用台词交代,作暗场处理(个别武打场面也独具一格),必须要做的武行表演,也用特有的身段示意,舞而不武。
7、化装比较简明,旦角抹胭脂、水粉,小旦有时在额中写一个“小”字,大旦写“大”字,或者点一个红点,老旦系黑头巾,丑角只涂白粉,女丑角的化装比较夸张,整个脸涂白粉,两颊搽大红胭脂,假髻上还插树枝,花脸基本只有黑白两色,线条少,简单明快,有些角色如天官、魁星、小鬼等必须戴面具。
8、服装简朴,旦角除外,一般穿衫和裙,没有水袖。小旦穿衬裤加围巾。其他生、外、老旦、净、丑的水袖都非常短,所以没有水袖表演。
9、演出排场比较简单,戏台称为“棚”,台下帮腔叫“棚下唱”,对台戏叫“对棚”,在闽南,除少数大寺庙有固定戏棚外,一般都是临时搭棚,道具也只有一条条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