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陌是小路,小路上的花已经开了,所以走过的时候,可以慢点走,顺便欣赏下周围的美景。这是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但只是单句话,没有发展延伸成一首诗,倒是很多写故事的人,因为喜欢它,所以常常用来做书名,比如安意如著《陌上花开缓缓归》。
图书简介:
我心里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这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安意如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让我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陌上花开缓缓归》,只有在安意如的叙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
安意如品读诗词最新作品带你领略隐藏在汉乐府诗词背后的故事
安意如说:要去看隐藏在诗词后面的故事,要写一些真的情感、真的人,仔细描述出那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真性情,不因人废文,亦不因文废人。"正是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她动笔写出了一系列古诗词赏析的文章。 而《陌上花开缓缓归》,无疑是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作者简介: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03年下半年偶然间上网,开始用网名如冰恋枫混迹于新浪金庸客栈。04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剧本,并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青春校园题材,书于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05年的2月去北京参与一个动画剧本的创作,之后开始写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散文集,书于05年9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本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她的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
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的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原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出生在1904年的浙江杭州的夏天,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父亲是李长民。并且林徽因的父亲李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十分擅长苏护法与诗文。所以林徽因就是在这种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的。
自幼受父亲与祖父的影响,林徽因从小便热爱文学。她同别的同龄人不一样,她总是会捧着一本文学著作在书房里读一个下午,却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致满满。所以林徽因的脸上总是会比其他人多上一份书卷气。
世界上每一种美都是摄人心魄的,而美的事物确确实实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然而大多数结果却是求而不得的悲伤。林徽因16岁那年随父亲林长民去了英国伦敦游学,这是林徽因第一次随着父亲出远门。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林徽因遇见了徐志摩。该怎么形容这次的相遇呢?是伯牙与钟子期般知音式的会面?还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缘分的遇见?亦或是两者都有。
徐志摩信仰自由与单纯,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爱、美与自由,是一个典型的烂漫主义诗人。当徐志摩遇见林徽因,大概就是他自己眼中遇见了"爱、美与自由"的集合体。
在那一段岁月中,他为这个女子迸发出了无数的诗歌;那一段岁月里,是他一生中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光,但是却也是他最痛苦最煎熬的一段时光了。
总是会有一种相遇让人遗憾,也总是会有一种遇见让人悲喜交加。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是他所一直珍惜的缘分,但是却也实实在在是一份孽缘。任何不合时宜地遇见都是充满着遗憾的。徐志摩在遇见林徽因之前便早已结婚,甚至育有一子。
然而当徐志摩在一直沉迷在爱情的世界无法自拔时,林徽因便早已清醒了。于她而言,她感恩与徐志摩的相遇相知,但是无论出于哪一个层面的考虑,他们是无法坦坦荡荡地在一起的。然而或许他们明白,他们之间不是不相爱,而是这一种极致的爱只能长长久久埋葬在了他们的心里。
二、归于生活
在每一种遗憾背后也是会存在一种幸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林徽因的那一扇窗就是梁思成。一个是长相清丽、性格温柔的才女,一个是满腹经纶、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他们的相遇便注定成为一段佳话。
其实林徽因在15岁时便见到了17岁的梁思成,在遇见徐志摩之前便已认识梁思成了。但是林徽因那时年龄尚小,并未对梁思成产生别样的情愫。但是17岁的梁思成却悄悄喜欢上了这个书卷气十足的少女。
虽然两人遇见时年龄尚小,但是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去过了多少地方,遇见了多少人,兜兜转转。只要最后的两个人依旧是彼此,那便是足矣。
在林徽因从伦敦回来之后,她与梁思成便再次相见在这一片熟悉的土地上。这时的林徽因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女,虽然脸上的书卷气依旧存在,却比那时的她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这样的林徽因,已经是美到了极致。
三、娉婷人间
再次相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便经常相约读书、散步,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一起从风花雪月谈到人生理想。两人彼此吸引着,一复一日,感情已经早已在日常的相处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便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爱情的真实写照。甚至结婚当天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这样的问题"我想问一个问题,并且此生只问一次,你为什么会选择我?"而林徽因只是默默看着梁思成说:"这个问题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两人之间的爱情,溶于生活,也忠于生活。
婚后没多久,林徽因便怀孕生子了。众人皆被少女时期林徽因的美貌吸引,却浑然不知,做了母亲的林徽因才是真正的颜值巅峰时期。
那时的她已经褪去了少女时的青涩,有了身为人母的烟火气。只是眉目之间依然比其他人多了那一分书卷气,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书卷贵气。这样的林徽因着实让人移不开眼睛。
然而很多人看到林徽因身为人母之后的照片后,都难以避免想到了"奶茶妹妹"章泽天。然而章泽天身为人母之后,呈现的却更多的是入世的精明感。然而林徽因却依旧保留着书卷气。这一点便是她们最大的不同。 "品高则下笔妍雅"。——清 杨守敬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字如其人。
一个人的言语,通常就是一个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反应;一个人的字,便能够看出这个人的一些性情。书法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我们所书写的文字,都是由线条组成的,但是,这线条的组合,在每个人的手里,却又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才有字的好坏之说。线条是蕴含了书写人内心 情感 的,因此, 在心理学中,也会有根据字体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在旧时候,书写一直就是读书人的基本功,就拿科举考试来说 ,这自己太差的,考官是可以将这个考生的考试资格取消的。可见字的重要性。若说“字如其人”,那么,就不得不说说林徽因了。林徽因是公认的“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女, 不管是在建筑学上,还是在文学上,她都有着很好的成绩。
从林徽因留下的这些手稿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林徽因字迹是相当工整娟秀的,整个的书面看起来十分的整洁,第一眼便就觉得是赏心悦目的。 而林徽因本人,确实是如此,长得清丽秀气,又有着很高的涵养,看她的照片便觉得很舒服。“字如其人”四个字,放在林徽因的身上,正合适。
在林徽因留下来的书作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便是《李成江村秋晚》,这是物证上的诗文。吴镇这个人,是一个极为清高的书画家,但是,却极为的有才华,一般来说,有些本事的人,都有自己的小性格 ,吴镇便是如此。在他的这一首作品中,将自己对田园的向往之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林徽因之所以将吴镇的诗文写下来,便可以侧面说明她吴镇的欣赏,也可以反映出她自己内心的境界。
在这接下来的书作中,我们便能看到林徽因的另一种字迹。相比于刚才那张来说,这一张看起来更加的生活化。在这个纸面上,还有林徽因修改后的墨水团。不过啊,虽说上面有墨水团,但是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林徽因的字迹是很优雅的,线条之间相当地流畅,也很秀气。
其实,林徽因之所以有这种才气,和她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林徽因的父亲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毕业,在诗文上也是有所建树的。可见,这林徽因是生在书香门第的女性,从小耳濡目染的,自然也就在书香气上沾染了些。林徽因本身也是很优秀的,她的父亲带着她巡游欧洲, 将她的眼界开阔 ,后来又和梁思成在欧洲留学多年,成为一介建筑学大师。
三言两语,实在是难以将林徽因的优秀说清楚,但是,在林徽因的气质中,在她所书写的文字中,蕴含着的都是林徽因所受过的教育,所经历过的冷暖,所感悟过的生活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个男人喜欢陌上花开等你来这首歌,的意思是:这个男人喜欢陌上花开等你来这首歌所表达的含义,陌上花开等你来这首歌表达的含义是在等待中期待,在期待中徘徊的爱恋心境。因为这首歌足以触动许多人的情感开关。《陌上花开等你来》歌手:张雨晨。
《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
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创作背景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作品《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
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这首乐府诗,从所使用的词语看,应该是在民歌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