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力推荐下文,请认真赏读)
题目:体验民间文学 传承民族记忆
作者:陈建宪,男,汉族,湖北省麻城市人,1954年6月生。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学专业硕士点指导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神话学和民俗学。主要论著有《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玉皇大帝信仰》、《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等,译著有《中国文化象征词典》、《世界民俗学》、《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等。
一
1926年3月10日深夜,鲁迅先生在稿纸上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几个字。然后点上一支烟,烟雾中仿佛浮现了那个“黄胖而矮”的女工,那个“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乡下人,那个“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自己没有余地翻身的仆妇。鲁迅先生迅笔疾书,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听见阿长在给他讲长毛的传说,在叮嘱他正月初一早上醒来第一句话一定要说“阿妈,恭喜恭喜”,在对他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当他写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时,他的眼睛一定湿润了。
身为中国最知名的新文学作家,鲁迅先生一生阅人无数,为什么他独对这个普通的村妇寄以如此深深的怀念呢?在这篇回忆录里,鲁迅先生究竟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其实,《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一次文学“寻根”,他意识到:正是长妈妈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向像他这样的儿童们传承着民族的集体记忆,播撒着文学种子。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阿长,没有《山海经》,也就没有文学家的鲁迅。
长妈妈在鲁迅儿时向他灌输的那些东西,学术界今天称其为“民俗”和“民间文学”,民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民间文学则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民间文学”是一个社会群体集体拥有、世代相传的文学传统,是这个群体的集体记忆,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拉法格语)。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族群记忆,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作家如果善于学习民间文学,善于在作品中表达和传承自己的族群记忆,无疑更容易获得族群的共鸣和拥戴,也更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兴趣。
二
1917年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与沈尹默在北河沿散步,刘半农忽然说:“歌谣中也有很好的文章,我们何妨征集一下呢?”沈尹默说:“你这个意思很好。你去拟个办法,我们请蔡先生用北大的名义征集就是了。”第二天,刘半农将章程拟好,蔡元培先生看了一遍,随即批交文牍处印刷五千份,分寄各省官厅学校。从此,一场又一场的采风热潮在现代中国兴起,中国文学增加了一个新的文体——民间文学。
北京大学的《征集近世歌谣简章》发出后,有很多同学投稿,《北大日刊》每天选登一首,总共登出了148首。到1920年冬,北京大学的教授们意识到了民间歌谣的重要价值,于是成立了一个歌谣研究会。1922年12月,歌谣研究会开始印行《歌谣周刊》。由周作人执笔的发刊词说:
本会搜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我们相信民俗学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业。……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的资料,我们把它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的研究;这是第一个目的。……在这学术的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所以这种工作不仅是在表彰现在隐藏着的光辉,还在引起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这是第二个目的。
《歌谣周刊》至1925年6月28日共出版了97期,她宣告了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出现,这门学科的对象不是作家的个人创作,而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和传承的文学作品,如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这些作品是全民族的遗产,她们从远古走来,始终伴随着民族历史与民众生活,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
以这种新的学术视野来出版的《歌谣周刊》,在五四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后来,90岁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先生回忆起这份刊物时,深情地说了下面的话:
我起初接触到这种小刊物时,不用说,心情是很激动的。单是说“喜欢”决不能道尽这种心情。因为除喜欢之外,她还引起了我搜集记录这种资料的意愿和对于《国风》、汉、魏、南北朝古典民歌的联想。我马上在行动上做出了反应。一时间,我像疯子那样,拼命地向周围搜求民歌、谚语和故事。振笔写作关于歌谣的评论文章,并与该刊编辑部进行联系。我给自己未来的学艺生涯朦胧中竖立了方向。[1]
民间文艺的发现不仅点亮了青年教员钟敬文的生活,使他在漫长的岁月中成长为中国民间文学的掌门人,也照亮了其他许多人的眼睛,其中有学问家,有政治家,也有文学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民间文学在文化上的特殊价值,并从不同角度努力推进中国的民间文艺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两场影响深远的精彩讲演。
1928年3月20日,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在杭州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的讲演。顾先生说:“所谓旧文化,圣贤文化是一端,民众文化也是一端。以前对于圣贤文化,只许崇拜,不许批评,我们现在偏要把它当作一个研究的对象。以前对于民众文化,只取‘目笑有之’的态度,我们现在偏要向它平视,把它和圣贤文化平等研究。”他慷慨激昂地呼吁:“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受着时势的激荡,建立明白的意志:要打破以贵族为中心的历史,打破以圣贤文化为固定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而要揭发全民族的历史。”[2]顾先生的讲演,继承了五四精神,表达了现代知识分子对于民族民间文学的一种文化自觉。直到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民间情结仍一脉相承,近年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就是首先由知识分子发起然后得到政府支持和民众响应的。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听取了艺术家们20多天的讨论后,作了一场总结性的讲演。他指出文学艺术工作首先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指出,一些人不愿意为群众服务,他们不爱群众的感情、姿态等,“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毛泽东尖锐地批评说:“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在谈到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知识分子向工农兵学习,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区掀起学习民间文艺的热潮。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音乐系的师生纷纷下乡采风,何其芳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周扬、丁玲、艾青等编著的《民间艺术和艺人》以及《水推长城》、《天下第一家》和《地主与长工》等故事集陆续出版。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白毛女》、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一批学习民间文艺手法的佳作发表,形成了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一个高峰。
20世纪的中国风雷激荡、天翻地覆。人民大众走上历史舞台中央,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千百年来紧密伴随民众生活,直接抒写他们爱憎苦乐与梦想追求的民间文学,也相应受到了极大关注。从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到国统区的边疆少数民族调查,特别是***领导下的几次大规模民间文艺采录活动,使中国民间文学宝库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从1984年开始,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共同组织领导,着手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这部规模空前的巨著,由周扬任总主编,钟敬文、贾芝和马学良分别任故事、歌谣和谚语集成的主编。截至1990年,全国共搜集到民间故事183万篇,歌谣302万首,谚语784万条,总字数达40亿。大量的县卷资料本,已在许多省市编印成书。如湖北省在短短几年中印出的资料本就有130余种。一波又一波对民间文艺的采录、整理、研究和利用的浪潮,顺应着20世纪中华民族自我救亡运动和大国崛起理想的主流,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
四
民间文学在漫长的时间与巨大的空间中世代传袭的事实,证明她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民间文学充满了自由的欢乐精神。世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老百姓的创作出自人类的生命本能要求,这种本能遵循着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或巴赫金的“狂欢精神”,而与悲观主义绝缘。例如无处不在的民间笑话,就是民间欢乐精神的典型表达形式。笑话中永远充满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睿智的思维技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欢乐,通过语言艺术加工、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欢乐。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的许多体裁,如神话、史诗、歌谣等,都在萎缩和消亡,唯有笑话一枝独秀,仿佛有一个永远开心的精灵,通过酒桌、电脑网络、手机短讯,在灰色的尘世中跳着,笑着,奔跑着,舞蹈着,在麻木的世俗生活上空飞翔。
民间文学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风格在许多方面都有表现。从主题看,民间叙事作品大都具有浓厚的道德倾向,无论恶势力多么强大,善的力量总是取得了最后胜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人物看,民间创作中的正面主人公形象总是完美无缺,美到极致,善到极致,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与精神榜样。从意境来看,现实生活可能沉重乏味,但民间文学中的世界却无比美丽。如同恩格斯在评价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中所说的那样:“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3]
民间文学充满了飞扬的想象力。众所周知,想象力是人类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之一。在民间幻想故事中,现实物理世界的束缚被彻底打破,神界、人界、鬼界、精灵界从空间上融为一体,过去、现在、未来从时间上被连接沟通。人与神直接交流,自然万物随意变化,人、神、精灵不仅精神上互渗,形体也相互转化,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时空背景下,人们的想象力自由翻飞,这对人类尤其是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具有极大帮助。难怪鲁迅先生直到晚年还对美女蛇故事、《山海经》图津津乐道。
民间文学还充满了哲理。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两种哲学:一种是学术性的,书本上的,庄严而堂皇的;另一种是日常的,家常的,平凡的。谁要描绘社会,谁就得熟悉这两种哲学,而研究后者尤为必要。在民间寓言中,民众将哲理寓于故事,使听众更易理解和接受。例如有个《抬驴》故事,讲一老人带孙子赶集,当他自己骑驴时,人们说他不知心痛孙子;当孙子骑时,人们又说不尊敬老人;两人一齐骑上去吧,人们说他们不知痛惜牲口;两人都不骑吧,人们又说他们是傻瓜,有驴子不知道骑。怎么样做都不行,两人只好将驴抬起来走,但这样做却更让人们笑话。这个寓言把做人处事要有主见的哲理就讲得非常透彻。还有个《对哄》的笑话,说从前有个小孩常流鼻涕,他父亲叫他把鼻涕揩掉,并答应揩干净后给他一元钱。接下来儿子跑出屋,很快又转回来,找老子要钱。老子见儿子鼻孔下面只剩两道红沟,就笑着说:“我是哄你的!”儿子“哼”的一声,又将缩进鼻孔的两条鼻涕淌到外面来,笑着回答说:“我也是哄你的。”[4]
这个搞笑的场面,让人们对“子学父样”的生活哲理留下难忘的印象,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在民间文学中,哲理与诗意常常能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宁静的原始森林中,池中的天鹅脱下羽毛衣,变成了绝色的仙女;小小的青蛙儿子,不仅能帮父母干农活,还以哭、笑、跳等方式娶到了最善良美丽的姑娘,待他脱下蛙皮,又变成了一个年青英俊的天神;从灰鹤口中救了条小白蛇,却得到了一颗能听懂所有动物语言的宝石……民间童话像一个顽皮的小天使,用他的魔棒随心所欲地变出各种神奇的时空幻象,但仔细咀嚼,这些象征又是那么合于情理,那么美丽动人!
民间文学也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掌握文字需要接受相当的训练,口语却是庶民与生俱会的本领。民间社会中,许多普通人都有极好的语言天赋。我们看一个例子:
一个好吃的人,瞄中哪碗菜了,哪碗菜就只有他的搞场,旁人很难吃上嘴。这天,他在人家屋里做客,瞄中了一大碗鸡汤。鸡汤碗里只放了一把汤瓢,他拿起连舀直舀,硬不松手。满桌的人都把他望起,他才勉强停住,将汤瓢放回碗里去。刚刚放稳,他又去拿。坐在他对面的那个客人好气又好笑,也伸手去拿时,迟了,汤瓢又被他捏在手里啦!拿到了他还跟对人家讲客气话:“你看我拿得到哩,你不屑跟我递得口沙!”
又舀。舀了又做样子把汤瓢还原。才还原又去拿。这一下,对家的手快,将汤瓢抓到手了,满桌的人都看他再怎么讲。他说:“嘿,你已经拿到手啦?我正想给你递过来的呀!”[5]
这是湖北省五峰县白鹿庄农民故事家刘德培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只有200多个字,焦点集中在餐桌上的“汤瓢”之上,几个动作和对话,就将好吃者的形象活画了出来,其白描技巧令人叹服。如果加上讲述者的语音、动作、表情,与听讲者的现场气氛互动配合,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想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语言的丰富表现力。
民间文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比如形象塑造,许多民间文学形象,如灰姑娘、狼外婆、天鹅仙女、龙王龙女等,都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谈到叙事结构,民间笑话特别值得研究。凡是有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要在几十个字最多千把字的篇幅中,设置包袱,交代矛盾,刻划人物,将故事推到高潮,最后给人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没有高超的构思情节、驾驭语言的艺术,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民间笑话的创作者们善于截取生活中的典型片断,如一个动作,一句富有智慧的话语等,精心布设“包袱”,造成瞬间急转的效果,使人不能不哈哈大笑,这是非常难得的技巧。在题材、形象、情节、场景、语言以及伦理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民间文学都能给作家文学和通俗文学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滋养。所以,人们常将民间文学形容为培育伟大作家的土壤和乳娘。
五
民间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由于文化语境是民间文学创作与鉴赏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民间文学必须将“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与作家文学不同的地方。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书面文学以文字为载体,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是一种单向的信息发送与解码过程。而民间文学以口语为媒介,讲唱者与接受者必须在特定的生活语境之中,面对面地保持着信息的双向交流,才能完成审美过程。因此,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归纳说:“口语文学不但是传诵于听众之前,实际上也经常是表演于听众之前的。书写文学有戏剧的创作,但是文字的剧本与实际表演之间是很有不同的,口语文学则没有这种差别,口语文学中的很多情节,需要传诵者的当场表演,传诵者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经常构成作品的一部分。……例如某些特别的动物,可怖的鬼魅以及逗人发笑的滑稽者都有其代表性的声音,这些声响的意义,要比任何冗长的说明都有更大的效力,更能动人心弦,所以难怪口语文学的传诵常常是一遍再一遍,即使听过数十遍的人仍然乐之不疲。但是,书写文学与之相比则没有这么大的效力,一篇好的作品虽被形容为百看不厌,但实际上看上三两遍就很少再被重复地读了。”[6]
从创作过程来看,民间文学创作者也受特定文化“场”的影响。由于民间文学是在集体场合(至少两个人)讲述或演唱的,因此讲述者必须根据现场情境和听众的反馈,不断对所讲内容加以调整,以适合于听众当时的需要,吸引听众的兴趣。有时,讲述者与听众之间还常常互换角色,他们之间几乎不存在心理认同障碍。民间文学的创作和鉴赏在同一过程中完成,有明晰的对象性。而书面创作时,作家面对的是一张稿纸,所以他的创作过程,只能以自我的心理经验为基础,以想象中的读者为对象。
在民间生活中,一群人围在一起讲故事时,常常会互相“掰”人。所谓“掰”,就是巧妙地将听故事者编在故事中加以捉弄。例如有个故事讲一个农民进城,为了搞好各种关系,以乌龟作礼物。乌龟有大有小,农民根据关系重要的程度,在龟甲上贴一纸条,写上XX人、XX人。后来在车上口袋不小心被打开,乌龟跑得到处都是,农民边捉乌龟边将纸条重新贴上,边贴边说:这是XX,这是XX。讲故事的人,会将这个XX,故意置换为听者的名字。听的人一般不会生气,反而会为这种机智哈哈大笑。这种鉴赏过程,只有在特定语境和特定的亲密程度中才能实现,而故事本身也会更加接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民间的对歌和舞蹈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歌手和舞者间的对抗,而旁观者会为此起哄,鼓劲。这种对抗很少会形成真的心理伤害,常常是以非常友好的形式结束。许多民间歌舞活动,都有着强烈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像西南少数民族的三月三,西北的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族,节日里常常是全民性的歌舞活动,只有在那种狂欢的氛围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民间文艺的巨大魅力。神话的讲述离不开特定的仪式,民间传说则常常与相关的风物粘附在一起,从书面看到的黄鹤楼故事,总不如看着黄鹤楼讲述起来更有兴味。
总之,民间文学离开了特定的文化空间,就像一条从水中捞起来的鱼,躯体虽存,却不能自由自在地冲波击浪,无法展现那优美的体态与灵动的身姿。因此,理想的民间文学学习方式,不是仅仅通过文字诉诸想象,而是身临其境,调动全部感官,在参与中体验民间文学给人带来的愉悦与快感。有志于学习民间文学的人,要多在“体验”上下功夫。所谓“体验”,是个体通过亲历某件事,获得相应的情感经验和认知结果的活动。体验式学习的途径最好是直接到民间采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将田野作业作为必修之课。同时,以民间文学作品为中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再现民间文学的丰富形态及其民俗语境,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也是一种辅助性的办法。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民间文学不仅是最为通俗生动的艺术形式,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但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在传统的民间文学活动为铺天盖地的大众传媒挤压和取代的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学这笔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我们寄希望于青年一代!
注释:
[1]钟敬文:《《歌谣》周刊·我与她的关系——纪念该刊创刊70周年》。
[2]顾颉刚:《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民俗》周刊第五期,1928年4月17日。
[3]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见《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页。文艺艺术出版社。
[4]《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孝感地区专集》,李守义搜集整理,1982年印。
[5]《汤瓢》,见《新笑府——民间故事讲述家刘德培故事集》,王作栋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6]李亦园:《从文化看文学》,见叶舒宪编:《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5页。
来源: 《文学教育》
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衡山。1泰山泰山贯穿山东中部,在泰安市境内,泰安、济南、莱芜之间。古称“岱山”,春秋称“岱宗”。泰山毗邻孔子故里曲阜,背靠泉城济南。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东部,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临黄河,南临温、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主脉和支脉涉及周边十余县,卧脉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的山脉,地层为典型的华北地台基底和盖层构造区。南部隆起较大,盖层风化脱落,出露一个大型基底——泰山复合体,即太古代泰山群地层,绝对年龄约25亿年,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了典型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可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种类型。在空间意象上,由低到高,造成峰峦叠嶂、高耸入云之势,形成由各种地形群组成的景观。2华山华山为花岗岩整体,侵入岩较深,顶部为粗粒斑状花岗岩(粒径5mm);中部为中粒(2-5mm)花岗辉长岩和片麻岩花岗岩。根据地质科学家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花山花岗岩的形成时期约为121亿年前,花山地区地壳发生了移动。在被挤压、折叠、破碎的过程中,岩浆开始上升,沿着裂缝侵入地表地壳,在3-6公里深处冷却,凝结成岩石。华山远离海洋,位于西风带北纬30°~60°之间,大陆度53°7',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山体直而陡,山脚和山顶的垂直温度梯度(或直接降温率):从县城到山顶,北麓每升高100米,降低044℃,南麓每升高100米,降低05℃。3恒山恒山是建立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的。由于地表沉积物的侵蚀和强烈侵蚀,花岗岩有大面积出露。石英脉多穿插伟晶岩花岗岩,其宽度变化很大,可达40厘米,可加速花岗岩风化。基岩上覆红土中含有大量应时砂,证明是花岗岩风化而成。花岗岩周围的岩石可分为三种类型:志留系紫色页岩和砾石石英岩、泥盆系砂岩和页岩、第三系红色砂岩和页岩。从性质上看,砾质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石上呈现不同地貌。由于天气气候的原因,流水、风、热的风化侵蚀,形成了现代恒山独特的景观。衡山古地貌与湖南省地貌发展密不可分。从志留纪、奥陶纪到侏罗纪末期,湖南东部是古华夏大陆,西部和北部是古江南大陆,中南部是一个大海湾。海水是喜马拉雅大内斜,经广西侵入湖南,向北最远到达长沙。湾内海水进退,有深有浅,衡山在海水进退的路上。4恒山恒山是中国五岳中的北山。它的山脉发源于阴山,发源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它沿着东北方向蜿蜒,上下涌动,横跨要塞,从东到西绵延500英里,拥有辉煌的108座山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海拔20161米。它被誉为“人天北柱”和“绝对名山”。它雄伟壮观,被誉为北方群山之祖。恒山是二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山。岩层是古寒武纪奥陶纪石灰岩,距今已有5亿年。基岩裸露,风化严重,破碎,峰谷尖锐,切割较深,相对高差1000多米。整个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数百公里,被誉为“中华之方,龚神井之卫士”的寒疆第一山。恒山北起太行山,过长城,东连燕山,西接雁门,南接三晋,北接戴云,东西绵延500里(横跨山西宁武、朔州、代县、应县、樊氏、殷珊、浑源、灵丘)。它是海河、桑干河和滹沱河的支流。5松山松山的地质构造以其岩石时代古老、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中外。经过多次构造运动,保留了各种构造痕迹。嵩山的发展和形成是漫长地质历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中内外地质作用的产物。嵩山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一般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向斜穹丘组成。断层主要在西北、西南和东部,将松山分为三部分。松山岩的弯曲现象叫做褶皱。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或在低应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有产状,不仅使岩层倾斜,而且大多形成各种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式之一。松山岩块沿断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影响的深度有深有浅(深的可以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的可以切穿盖层或仅在地表)形成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不活跃,有的还活跃;断层的力学性质是不同的,比如拉、压、剪。
罗刚-个人资料
描 述:魅力男人
罗刚
姓 名:罗刚 拼 音:luogang 生 日:04-04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湖南-长沙市 民 族: 汉族 身 高:183厘米 体 重:80公斤 年龄段: 中年(36-59)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唱歌,驾驶,骑马,篮球 职 业:影视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学院
罗刚
编辑本段演员罗刚
描 述:魅力男人 姓 名:罗刚 拼 音:luogang 生 日:04-04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湖南-长沙市 民 族: 汉族 身 高:183厘米 体 重:80公斤 年龄段: 中年(36-59)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唱歌,驾驶,骑马,篮球 职 业:影视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学院编辑本段罗刚-人物生平
罗刚(1901—1977) 字包柔。安徽合肥人。早年就学于金陵大学及中央大学。曾任国民党芜湖市党部组织部长。1930年留学美国。1933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设计委员、中央**检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处长。1949华去台湾,历任法商学院、台湾大学、师大、文化学院、东吴大学教授,三民主义研究所研究员等。 罗刚 男,1968年5月出生,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助理经济师,现任宜昌市国家税务猇亭分局征管科科长。1990年于湖北三峡学院电气技术专科毕业;1990-1992年在宜昌市税务局西陵分局集贸税务所陶珠路检查站、宜昌市税务局征管科及稽查队工作;1992-1994年在宜昌市国家税务局委员会副书记,1998年至199年任宜昌市国家税务局猇亭分局办公室主任。1999年任职至今。1990-199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局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纳税人》杂志及《湖北税务研究》刊物撰稿积极分子、湖北省税务系统模范通讯员;1993年出版20万字专著《查处偷漏税技巧与方法》,荣获湖北省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出称号;1994年税制改革后,被分配在国家税务局系统工作,同年被评为湖北省宜昌市国家税务局机关进行工作者;1995年新闻照片《湖北省首家税务师事务所成立》在《中国税务报》发表并获“猴王杯”全国金税微摄影比赛三等奖;1996年论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加快税收片管理代化步伐》获全国税务论文提名奖,并被收录于《中国税制改革与发展论文集》和《中国软科学文库》;1997年7月加入中国***,同年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锻炬期间拍摄的摄影作品《苦涩的记忆》,获首届“楚天国税杯”摄影大赛提名产然,在《昆明税务宣传》上发表的文章《衣纳税人充分享有听证权》被收录于《改革与发展论文纵揽》;1998年论文《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必由之路》获宜昌市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论文评选三等奖;1999年被评为宜昌市国家税务局新闻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立起“稽查”这根顶梁柱》一文被《中国九五成就与探索》等多种丛书收录;1990年至2000年在《中国税务》、《财务与会计》、《中国税务报》、《中华工商时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60多件,在其它传播媒体发表作品1000余件。2000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本科自修毕业,华中科技大学政法系经济法研究生结业,5月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邀请为西部大开发与中经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正式代表,并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及《21世纪人才库》。目前,在政治法律、经济研究、行政管理、文化传播、电气及计算机技术、英语语言方面涉猎广泛并均有建树。 罗刚 男,1989年6月出生,湖北荆州人,共青团员,大专学历,现就读于江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编辑本段罗刚-个人资料
描 述:魅力男人
罗刚
姓 名:罗刚 拼 音:luogang 生 日:04-04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湖南-长沙市 民 族: 汉族 身 高:183厘米 体 重:80公斤 年龄段: 中年(36-59)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唱歌,驾驶,骑马,篮球 职 业:影视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学院编辑本段罗刚-**
2007年《火红年代》 火红年代 (原名《大上海屋檐下》) 2004年《白领红尘》
白领红尘
以商战为外壳、言情为骨架、悬念为主线,集情感、侦破、反腐于一体,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了当代白领们的事业,情感和生活。该剧主创人员阵容强大,由一批活跃于我国荧屏的著名新秀刘欣、常远、任泉、罗刚等担纲主演。 苏晓蝉、林可欢、叶莲是三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而发生不同的故事:苏晓蝉的男友周勉兴 白领红尘 冲冲从美国归来,准备带她出国深造,而苏晓蝉却因父亲冤案而决意不去,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她发现了陷害父亲的凶手、侵吞国家资产的“蛀虫”,不屈不挠,机智灵活地与之斗争,又遇上了法籍华人青年企业家皮埃尔,皮埃尔向她表露爱意,而这一切,周勉并不知情,与苏晓蝉产生了深深的误会。 林可欢是宋子良的助理,她暗暗地爱着宋子良,并极尽全力帮助宋子良抓好公司的管理。但宋子良对林可欢的情感漠然不知,却爱上了苏晓蝉,并竭尽全力去帮助苏晓蝉,使林可欢对好友苏晓蝉产生误解,并愤而辞职,来到了赵谦的大公司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宋子良与晓蝉再三劝阻,说赵谦这个人太危险,但林可欢因感情受挫,而一意孤行,后来差点失身于赵谦…… 2003年《归途如虹》 这是一部充满时代气息、洋溢青春活力、直面多元文化冲突、彰显文明之师风采、传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军旅题材力作。 该剧以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为完成“和平进驻”的历史使命,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时涛、何志远、李元博、丁乐乐等四代由士兵到将军组成的驻港部队军人和他们的亲人演绎出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2002年《欲罢无能》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是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小混混与纯情少女的纠葛,不过城市背景放在了香港。王耀曾经是一个无情的皮 海报 条客和敲诈犯,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侍应丽川。 《中学时光》 《烟雨长河》 剧照编辑本段罗刚-参演的电视剧
2005年《走天山的女人》 男主角 郑 汉 2004年《深度诱惑》 男主角 夏鸣涛 2002年《大染坊》 男配角 卢家驹 1996年《红十字方队》 男主角 赵志伟 1989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男主角 张明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993年《水云间》饰汪子默,合作演员:马景涛,陈德容,陈红 1996年《红十字方队》饰赵队长,合作演员:颜丙燕,刘威葳 1999年《光荣之旅》,合作演员:颜丙燕,濮存昕,高明,朱琳 2000年《北京爱情故事》导演:谢东 合作演员:徐静蕾 2002年《大染坊》饰卢家驹 合作演员:侯勇,萨日娜,孙俪 2002年《归途如虹》饰常凯平 合作演员:王斑,李若彤,曾黎,王学圻,汤镇宗,达式常 2004年《深度诱惑》饰夏鸣涛 合作演员:吴越,谢兰,吕晓禾,刘之冰 2005年《密电风云》饰秦汉杰,导演:欧阳奋强,合作演员:赵亮,欧阳奋强 2005年《我们的连队》 2007年《婚后五年》饰凌云,合作演员:朱雨辰 2008年《再婚劫》饰边城,合作演员:卡迪琳娜,蒋恺 《太极英雄》 男主角 崇 祯 《远山远水》 男主角 杨新刚 《缉私先锋》 男主角 成伟 《我们的连队》 男主角 江一帆 《归途如虹》 男配角 常凯平 《花开花落》 壮壮 《光荣之旅》 男主角 贺建军
剧照
《真心真情》 男主角 叶汉飞 《梅花三弄水云间》 男配角 汪子默 《北京爱情故事》 男主角 林 兵 《太极英雄》 男主角 崇 祯 《远山远水》 男主角 杨新刚 《缉私先锋》 男主角 成伟 《我们的连队》 男主角 江一帆 《归途如虹》 男配角 常凯平 《深度》 《冬日不了情》 《杨洋三嫁》男配角 姜源
火红年代
《身边的日子》男配角 林顿 《月落长江》男主角 魏学军 《茶色飘香》男主角 匡逸夫 《欲罢不能》男配角 《红颜烈药》男主角 李雄 《龙珠风暴》男配角 《留在你的生命里》 《另一张脸》男配角 卫伟 《仙剑奇缘》男配角 慕容青云 《红色电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