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放学“掏鸟蛋”,却摸到了沉睡千年的国宝,后来怎么样了?

小学生放学“掏鸟蛋”,却摸到了沉睡千年的国宝,后来怎么样了?,第1张

当年放学“掏鸟蛋”的三名小学生,摸到的沉睡千年国宝就是瑞光塔暗藏的稀世珍宝——真珠舍利宝幢和大量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贵文物。据说他们在发现这些宝物的时候,就急忙跑回家喊家里的大人过来看看。这些大人看到这些珍贵文物的时候,直接向当地的文物管理局反映了这件事情,这些珍贵文物如今一直珍藏在苏州博物馆。其中的稀世珍宝真珠舍利宝幢,还是该馆的两大镇馆之宝之一,如果放到国际拍卖行拍卖的话,最少能卖几十个亿。那三名发现国宝的小学生不但得到了学校通报嘉奖,还获得了文物局送的一只新文具盒。

关于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有三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放学的时候偷偷跑到老城区山头那座破旧寺庙里面掏鸟蛋。当他们顺着佛塔阶梯爬到某个破旧的楼阁间时,其中一名小学生在寻找鸟窝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楼梯间的某个青砖地板,导致一个地板直接裂开一个很大的裂缝,透过这个裂缝能看到一些闪闪发亮的东西,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急忙喊来另外两个小伙伴,大家合力撬开了阶梯板上的青砖,从中发现了一个镶有金边的黑色大漆盒。他们打开了这个大黑盒后,发现里面除了一些经书之外,还有好几尊的佛像,金光闪闪的非常漂亮。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一次普通的“掏鸟蛋”行为,竟然发现了沉睡千年的国宝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一件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佛教艺术品,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宝幢高1226厘米,由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这三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基本都是采用楠木制作。在制作真珠舍利宝幢的时候,匠人人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用了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并用多种雕刻和编织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据说整个宝幢光是用来装饰的珍珠就有将近4万颗,除此之外,塔上的那17尊檀香木雕神像每个都不超过10厘米高,足以看出当时工匠的高超雕刻技术。

特备是在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中心为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在这经幢中间却是中空的,只放置了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和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瓶。在这瓶内供奉着九颗舍利子,却没有人知道这些舍利子的来历,即便查阅一些历史资料,最后也没有发现这些舍利子的来历,关于这些舍利子到底是当时哪个高僧的,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苏州城里还保存着很多古建筑。在当时,并没有各类电子产品供人们消遣娱乐,很多小孩一放学就喜欢到那些破旧的古建筑里玩耍。1978年的一天,几个孩子放学后相约去学校附近的瑞光塔“掏鸟蛋”。据史书记载,瑞光塔是三国时期,孙权为迎接高僧亲自主持修建而成的佛塔,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年久失修的瑞光塔,在当时早就布满了斑驳,但却成了很多孩子玩耍的去处。

瑞光塔共有十三层,这群孩子在爬到第三层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能拨动的石砖,好奇心驱使下,这群孩子扒开了砖块,没想到里面居然有一个大洞。年幼的孩子,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发现大洞后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沿着洞口爬了进去。进洞之后,孩子们在洞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黑箱子,之后这些孩子就将洞中发现的黑箱子带回了家。

一位孩子的家长在看到这个来历不明的箱子后,就询问了孩子事情的由来,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家长还在箱子上发现了刻着的古文,他立马意识到了此物非比寻常,就报给了当地的文物机构。听闻消息后,专家火速赶到现场,对这只神秘的黑箱子展开了调查研究。

据考证,这只箱子上写着“真珠舍利宝幢”六个字,因此推测箱子中装着的是一件佛教的宝幢。随后专家对箱子上的文字,进行了资料对比,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件来自北宋年间的文物。

当专家们小心翼翼打开木盒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木盒中的景象震惊了,在木盒之中,装着各式各样的珍贵珠宝,像珍珠、黄金、钻石更是塞得满满当当。有专家曾为这一箱的宝物进行了估价,对此,专家表示:从宗教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来看,这箱宝物的价格,绝不会低于50亿。

谁也没有想到,一群孩子“掏鸟蛋”时,居然能够发现如此珍贵的国宝,如果不是这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不知道这一箱珍宝,何时才能重现天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在这漫长的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诞生了很多朝代以及各种文人将相,与之相随的也出现了各种文玩珍品。而在我国刚刚开放的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个新闻事件,就是有一个小孩子掏鸟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稀世国宝。而这个珍宝就是真珠舍利宝幢,根据专家的鉴定这件国宝价值在50亿。

一、小学生掏鸟蛋

我们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高科技的产品还没有普及,当时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放学掏鸟蛋,谁找到最好看的鸟蛋,谁就能取得胜利。之前小孩子在家附近并没有发现好看的鸟蛋,于是便决定去苏州瑞光塔附近。后来他们在瑞光塔的第三层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瓦砖。于是好奇心颇重的小孩子就把瓦砖拿了下来,发现瓦砖下面有一个黑洞。黑洞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红色的盒子。

二、盒子惊现珍宝

小学生回到家中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父母觉得盒子中可能有珍贵的文物便通知当地的有关部门。后来专家组到现场进行勘查的时候发现了,这座塔里有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而且在众多文物当中,当属真珠舍利宝幢最无价。这件珍宝上不仅镶嵌了很多金色的珠子,还雕刻着四大天王和天女,非常的栩栩如生,让人看到之后不禁感叹古代人智慧的无穷。

三、历史遗留文物

所以说发现一件文物是要靠运气的,而且每一个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都有一段非常珍贵的历史,这些文物的存在还能帮助我们填补历史的空白。所以说文物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学生和家长能够把文物上交国家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种类繁多,涵盖领域广泛,它们不但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多年来,相当一部分珍贵的文物都是来自于民间捐赠,捐赠人不图回报,只求文物们能被好好保存,并一直流传下去。1978年,苏州的几个小学生放学玩捉迷藏,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暗洞,而他们却在暗洞里面,找到了我国沉睡千年的国宝。

当年4月12号晚上,苏州市的三个小学生到老城区西南边的瑞光塔玩捉迷藏,其中的两个爬上塔楼的第三层,躲在角落的隐蔽处。然而,他们却在旁边意外发现了一个黑黢黢的暗洞,为了不被小伙伴发现,他们大着胆子爬了进去,谁曾想,他们摸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大箱子。由于年纪还小,他们不敢打开箱子,于是就各自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父母听完,意识到箱子里可能是珍贵的文物,于是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专家们得知之后,火急火燎地赶到瑞光塔,并组织人手封闭现场。由于专家们体积太大,进不到洞里,所以就拜托几个小朋友把箱子拿出来。等小朋友把箱子拿出来,专家们赫然看到一个长1米多的木盒,上面还刻有“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

在打开木盒之后,专家们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画满彩绘的内木盒,内木盒的制作材料是珍贵的银杏木,内壁上还有“大中祥附六年四月十八日记”几个字。专家们根据文字信息推断,这件文物应该是宋真宗时期的宝物,距今已有1013年。内木盒里装有的宝物,乃是“真珠舍利宝幢”,是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真珠舍利宝幢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七宝”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七种古镇硅材料。真珠舍利宝幢高1226厘米,主体部分有楠木制成,整体分为三个部分,自下而上分别为: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除此之外,真珠舍利宝幢运用了水晶雕、檀香木雕、漆雕等十几种独特制作工艺,不但十分繁琐,过程中还不能出一点差错。

另外,构成真珠舍利宝幢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有具体含义的,位于底部的须弥座,象征着佛教的八方天,同时包括须弥海和须弥山。在镶金的须弥海上升起八朵祥云,其上站立着“四大天王”和“四天女”;在海浪中间的海涌柱上还有九头龙盘旋,场景十分壮观。佛功的内部则藏有九颗舍利子,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最上端的塔刹则象征着佛光普照,作宣扬佛法之用。

除了真珠舍利宝幢外,专家还在瑞光塔的暗洞中发现了地藏、观音等菩萨的神像,还有木刻的《妙法莲华经》,它们都是北宋佛教文化的重要产物。目前,真珠舍利宝幢已经被收藏在苏州博物馆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民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吧。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平复帖》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定窑孩儿枕

定窑孩儿枕,这是一个枕头,但它的形象却是一个素面光洁的孩儿,孩儿的背用作枕面。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

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这三个小孩当时发现一个银杏木质的木盒子,这个盒子上绘制着四大天王的形象。当时这两个孩子把这个木箱子从洞中搬出来之后就交到了他们家长的手中,而家长把它交给了文物专家。

这三个小学生当时由于淘气就决定掏鸟窝,由于消耗体力太大于是他们就在树下。就在这时他们发现有一个洞穴,但是这个洞穴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当时这几个小孩就对这个同学产生了好奇心想要进去一探究竟,但是由于里面没有光线,不一会儿他们便有了想要撤退的心理。就在想要撤退的时候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洞穴,通过墙壁上透出的亮光,他们发现在这个洞穴之中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箱子。

于是这三个孩子便把这个箱子从洞穴中抬了出来。打开箱子之后,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木盒子,盒子上绘制着四大天王的彩绘图像。除此之外还有几本经书,但是由于当时环境太过黑暗,几个孩子便撕了几页用来照亮。后来这几个孩子便把这个木盒子交给了他们的家长,当时家长也认为这个木盒子不普通,便请来了文物专家进行鉴定。

当文物专家进行鉴定的时候,发现这个木盒子里装的是一件稀世珍宝。这就是后来被苏州博物馆珍藏的真珠舍利宝瞳。经过文物学家鉴定,这个宝物是由多种工艺综合完成的,有非常多的珠宝进行修饰。经过专家保守估计,这件宝物可以值50亿。就是因为当时小孩贪玩的行动,才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这件宝物。

苏州重大发现,小学生“掏鸟蛋”发现稀世国宝,专家:至少值50亿

导语: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小时候的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肆意地哭、肆意地笑、肆意地玩耍胡闹,无忧无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游戏和冒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玩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一起进行爬树、捞鱼等探险。有时候顽皮的孩子们会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不小心磕磕碰碰,这都是正常现象,尽管会让家长频频头疼,但他们总是乐在其中、甘之如饴的。令人惊奇的是,苏州几个小学生在玩闹时竟然幸运地发现了绝世珍宝,专家估计其价值至少50亿!这是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意外的发现

在1978年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苏州的几个小学生相约去瑞光塔玩耍。据史料记载,瑞光塔是三国时期的孙权为迎接西域使者而修筑,但根据对瑞光塔的全方位考证,如今存世的瑞光塔是北宋时期所建。

由于瑞光塔长期无人修缮,而且环境有些潮闷,很多鸟类都喜欢借此处遮风挡雨,在此处筑巢安家。聪慧狡黠的小学生们到达目的地后,四处张望,寻找有趣的、可供玩耍的事物。在他们看到塔上的鸟巢时立刻兴奋了起来,一致同意爬到塔的高处去掏鸟窝。

但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小孩子做事情普遍都缺乏定性。这几个孩子们才爬到三层就丧失了大部分热情,在这第三层范围内追逐打闹。可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在玩闹中一位小学生发现了一块松动的青砖。

几个孩子立即就被这块不寻常的砖吸引了注意力,他们对这块青砖之下的秘密充满了好奇。他们合力把这块青砖搬开,果然内部别有洞天,黑窟窿中竟然还藏着一个黑色的木盒。几个小学生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立刻回家把这个重要发现告诉了家人,随后,有关人员赶到现场,邀请专家对此进行鉴定。

经考证发现,黑色木盒里面存放的珍贵文物叫做真珠舍利宝幢,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这件文物的价值最低50亿。

真珠舍利宝幢

文物专家把黑色木盒子打开后,发现内部还有一个绘饰精美的银杏木盒,盒子里面装着工艺精湛、材料考究的宝幢。所谓宝幢,简而言之就是保存舍利子的装置。

经专家考察,此物大约是属于北宋时期某位高僧的珍宝,是参照着佛教"七宝"进行选材,用金、银、琥珀、水晶、玛瑙、真珠、檀香木等名贵的材料作为装饰品。

上面雕刻的佛像也是栩栩如生,从其中运用的多种繁杂技巧中可见其精妙的工艺。

这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就这样借几位小学生之手,阴差阳错地被发掘出世。专家估计这件真珠舍利宝幢保底价值50亿,但远不止于此,这件文物对于佛教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结语: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这样精湛的工艺与考究的设计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秉持一份匠心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0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